文化共“容” 数聚云端

2024-05-22 19:27同欢
百花 2024年2期
关键词:数字资源云平台大数据

同欢

摘 要: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及各地公共文化云平台的重新改版上线,使数字资源更加清晰有序地服务群众。陕西省公共文化云容纳了群文系统全种类文化数字资源,跨时空、全天候云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丰富了群众文化艺术,满足了当下群众的新需求。平台的不断提升改进,旨在建设优质普惠的数字资源、探索多种方式的资源展现、打造新媒介集群的广泛宣推、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关键词:云平台;数字资源;服务;大数据;功能

为了落实“十四五”规划,抓住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窗口期,当前,文化和旅游系统主导建设的国家公共文化云及各地地方公共文化云平台遵循“统一顶层设计、当地特色植入”的逻辑,搭建了“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赶大集、读好书”等平台服务功能,增强了移动端服务性能,使线上线下应用体验大幅提升。此举有助于全面推动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升级,让优质的数字文化资源,源源不断从城市流向乡村,让偏远、经济落后的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数字资源的内容涵盖文学、音乐、舞蹈、书法、非遗等多个门类,不仅采用资源点播形式,还拓展引入了网络直播和在线教学,积极打造云上“村晚”、云上大家唱、云上广场舞、乡村网红等全国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文旅系统全矩阵、纵深式地打造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指导各地形成遍地开花的活动热点效应,提高群众公共文化云的知晓率,进而提高云平台访问量,成功引流,不断增强公共文化云服务的便利性、可达性,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陕西公共文化云建设的现状

在文旅部统筹规划框架之下,陕西迅速出击,搭建好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并实地下基层做好平台培训及资源的填充。陕西公共文化云强调一定要利用好当前数字文化资源的建设优势,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具,抓住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新机遇,认清经济社会的新格局及新要求。

(一)2022年底国家公共文化云发布的热力排行榜中,陕西入选多项榜单

国家公共文化云发布的热力排行榜是根据各板块资源内容的访问量、搜索量、点赞量、互动量以及地方资源发布量等因素综合进行排名。其中,陕西省文化馆入选文化馆热度榜第7名;由陕西省文化馆2021年“享活动”板块组织实施的“大美三秦 薪火相传”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入选地方活动热播榜第7名;直播地区热榜陕西省入选榜单第9名,陕西公共文化云其他板块的热度也是可圈可点、成绩颇丰。

(二)截至2022年底,数字资源总量完成质的飞跃

借助各类数字化服务,优质的文化艺术资源得到无障碍传播,城乡群众都能够同步分享文艺展演、专题讲座、艺术慕课、文创产品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截至2021年底,全民艺术普及资源达1346TB,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累计访问量达8.8亿人次。

陕西省共有文化馆119家、乡镇(街道)文化站1108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475个。截至2022年底,陕西公共文化云数字资源达到15TB,享活动共1372场,648个场馆信息,481场活动直录播,2306条艺术鉴赏视频资源,1400堂学才艺慕课,1160个文创产品,入住师资591名,共发布16408条资讯,数字资源总量完成质的飞跃。

(三)从“云端”到“指尖”,需求对接零距离

“十四五”之前,各地方平台板块设计各自为政,市县(区)云平台的板块设置及业务服务功能更是五花八门,极少数离文化馆路程近的群众,可以线下进馆享受群文福利,而其他群众只能采用网络“进馆”,壁垒重重。目前,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已经保持与文化系统云平台上下一致,按功能清晰地做好数字资源的分类,并精心地在“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赶大集”等板块填充和丰富资源,达到全域各个文化馆熟练地通过自有账号上传、跟进管理本地数字资源的目的。数字云平台、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全面出击,打造适应群众平台入口习惯的程序。群众一次登录,可以任意切换板块内容,便捷跳转全国数字资源云平台,出省“游”更加轻车熟路,资源读取自如便捷。从“云端”到“指尖”,文化服务全时在线、全国待机。

(四)群众参与度、自主度大大提升

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文化产品和活动资源海量丰富、服务模式迭代升级、数字资源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不断掀起文化新风尚,数字资源匹配更加“对味”,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同时,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更加积极,学习才艺的热情日益高涨,群众的才艺作品上台展示的需求日益强烈,群众不再仅仅是观众,还是演员、编导,可以站在聚光灯下展现风采。

正是因为陕西公共文化云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优化、满足群众需求等方面,陕西公共文化云与群众的黏性才会越来越强。陕西公共文化云是全省群众的文化阵地,又是一个覆盖面广、传播力度强、公信力权威的云平台,群众在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学习和上传的自主性、参与性大大提升。

二、新的需求不断出现

(一)重建设,轻宣推,数字资源“被雪藏”

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服务的宗旨是“不打烊、全免费、无门槛”,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服务应该广泛整合资源,建立全内容数据资源库,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但现实情况却是,数字资源经过精心筹划、拍摄、整理入库之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并未形成社会大热点、形成大讨论,大部分数字资源“躺”在当地文化馆数据库,无人知晓,成为“僵尸”数字资源,既没有达到数字资源广泛服务全民的目的,又是对数字资源投入大量建设经费的极大浪费。数字资源存在“重建设、轻推广”的弊端,若不及时止损,重视宣推,数字资源则只是一个云端数据,应有的服务效能微乎其微。

(二)板块之间的内容连接不紧密,文化触角延展性差

目前,公共文化云板块的划分非常科学,能满足文化艺术服务的功能需求,这一点从改版之后公共文化云使用的活跃度就可以印证。但是,现有的板块资源都是纵向延伸的,板块资源横向之间是割裂开的。在云平台推广使用中我们发现,板块之间的资源很多是存在“强关联”的,虽然服务的形式、解决的需求不一样,但是板块资源却有相同的内容元素。若能横向拓展延伸,全方位、多角度去展示这一内容元素,就可以给群众推送更多内容,以供其深入了解和选择,带动带活云平台所有数字资源。比如,群众在学才艺板块因陕南民歌的婉轉动听而驻足,进而对陕南相关地域文化产生好奇心,这时,弹出订场馆陕南民歌演出、陕南民歌博物馆、陕南民歌文创等资源时,就必须在数字资源上传时做好标签定义,否则在调取资源时精准度会降低。

(三)资源发布者的认证力度不足

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和全国任意一个地方云平台是可以迅速且随意相互切换的,云平台上的数字资源也可以实现相互转发展示,但是数字资源基本都是由当地文化馆建设、上传、后期运营的,个人或者社会团体并没有成为资源建设主力,云平台成了文化馆活动、资源、资讯发布的窗口,违背了服务基层群众、引导群众文艺创作的平台建设初心。社会力量没有成为云平台资源发布的主力军,原因是认证力度不足,社会力量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找不到存在感、获得不了荣誉感。没有群众基础的数字资源是“脚不沾地”的,是没有生命力的。

三、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2023年的春节,全网盛传“全国14亿人,7亿在西安,7亿在三亚”,这正是对西安春节文旅火热“出圈”的生动写照,也说明十三朝古都的人文历史、地域风景、美食民俗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同样也能说明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的数字资源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需求十分强劲。

(一)注重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个性化服务

新媒体时代兴起,用户对各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甘之如饴。平台用户量暴涨,用户个性化精准推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得益于大数据应用的兴起。精准推送是指大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从而找出针对某一个体偏爱的资源种类、内容元素等,并置于优先位置,保证进入用户视野的都是用户感兴趣的、喜爱的。

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应借鉴学习短视频大数据精准个性化推送服务的优点,实时分析每一个群众的足迹、偏好,运用好区块链技术,分析行为的精确信息后,实时且精准地推送数字资源。云平台应收集群众在不同领域中留下的各种数据点(例如不同板块、预定区域、评论区域、点赞分布、点播偏爱、分享资源等),指导今后资源建设方向,提升群众体验感,提高用户忠诚度。

(二)提升云平台功能属性,打通各板块之间的壁垒

云平台每个板块的定位非常精准,但是在板块功能属性上应该做更多的探索,因为单一的功能属性,限制了群众参与板块资源的形式,满足不了群众对资源多功能、多场景、多方式参与的需求。例如订场馆板块,可在现有的视频、图片、文字、地图定位功能之外,增加场馆展示的趣味性,可以效仿最近火爆的博物馆解说账号“大咖说讲师团”,让场馆解说员直、录播现身讲解,穿插民俗展示、小节目、小故事会以提升吸引力,并且可以提供多个解说员的版本供群众选择;直、录播某一场活动时,可以开辟活动精彩时刻短视频分享专区,集中展示活动前、中、后期群众拍摄的活动剪影,对群众作品设排名榜单,发放网络电子证书等,既宣传活动又激发了群众的热情;此外,还可以将活动相关的文创产品放在直、录播活动的小黄车里,供群众选购。

(三)多形式给予群众认可和鼓励

行政单位给予认可和鼓励是树立先锋模范,引领全员积极上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的重要举措。群众很少有机会得到这样的认可和鼓励,群众对政府单位的认可和鼓励尤为渴望和看重。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既然是群众的文艺阵地,就应该给予群众在这个平台上”自家人”身份的认可,并从多方面对群众在云平台上的付出给予认可和鼓励。

鼓励方式可以采用阶段性的评优,也可以对排行榜单进行正式官宣,还可以奖励平台积分,积分与惠民卡绑定,享受惠民活动优惠。认可和鼓励的评选内容可以分类别,按照不同板块发布作品的数量、参与活动的次数、建设性评论有效性、学习课时的数量、答疑的专业水平等进行评选,让具有不同优势的群众都有被认可的机会,每一位群众都能找到自己擅长的区域。

(四)开展多类别的全省群众才艺活动,线上线下联动

目前,线下群众才艺活动居多,但活动服务群众的人数较为有限,群众参与度不高,线上活动则以摄影和美术作品展居多。要想让群众广泛参与进来,文化馆还需要开展多类别的群众才艺活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办好群众基础好的合唱、广场舞、戏曲等大型活动,例如陕北陕南民歌大汇演、广场舞大赛。还可以为小众的群众艺术提供小而精的舞台,例如陕北说书、二人台、竹编比赛。二是线上线下联动,线下活动可以在线上拉长活动举办期,号召全省群众参与,线下现场穿插播放线上精彩节目,线上也实时转播线下活动,并支持群众参加网络评选。三是作品提交的方式可以更加便捷,摄影美术作品、舞蹈作品、教学视频等都可以从个人账号直接提交参加,不用再采用传统方式统一提交到主办单位。

(五)加强多媒体、多阶段的宣推,助力数字资源起飞

酒香也怕巷子深,若不叫卖无人知。数字平台应成立专门的宣传小组,利用各类自媒体,以敏锐的嗅觉和前沿的视角,根据不同平台出品剪辑出不同风格的内容,对数字资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推广,进一步以活动回顾、微电影、微课堂等短视频做好二度宣推,充分抓住各类型用户;挖掘平台数字资源热点,新资源找话题推出,老资源借助当下热点推出;借助文旅融合,让传统文化和旅游景区合作,举办展演、快闪、体验、娱乐等多形式的线下活动,联动各大新媒体进行线上直播和互动,借助旅游景点的噱头,让活动走得更远;采用多视角直播技术,把导播的机位选择权交给观众,实现阔时空、零距离、360度的直播效果。

公共文化云平台汇聚了精彩纷呈的文化数字资源,处于云端上的数字资源是让文化更“活”、更火的重要媒介。數字资源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意性的表现,让群众惊喜不断,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好桥梁。

(陕西省文化馆)

猜你喜欢
数字资源云平台大数据
建立中文DOI标识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作用
高校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评价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综合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企业云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开放性职业培训工作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