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影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4-05-22 17:26黄荟
百花 2024年2期
关键词: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黄荟

摘 要:皮影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皮影现状令人担忧。传统皮影跟现代审美脱节,因此推进皮影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陆陆续续进行了一些关于皮影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尝试,但是在将皮影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皮影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作为切入点,分析皮影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模式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措施,从而推进皮影艺术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皮影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皮影戏作为中华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载体。目前,国家大力扶持文化艺术产业,并将文化艺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皮影戏精美的制作工艺,绚烂夺目的色彩,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其艺术性都令人为之惊叹,皮影戏中蕴含着丰厚的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将传统皮影戏与现代科技结合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对国家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皮影艺术概述

皮影最初采用纸板制作,宋代以后开始用牛、羊、驴皮制作,根据戏文设计形象,精选上好的驴、牛、羊皮经过刮、刻、染、罩、熨、缀六道工序而成。皮影既繼承了汉画像石刻的传统,又发挥了宋院体绘画之长,运用精美的轮廓造型,夸张的装饰纹样,疏密虚实相间的处理手法,缜密的雕镂功夫,表达剧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着和性格,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皮影曾在全国旅游纪念品展览评比会上荣获优秀奖,并远销美国、西欧、东南亚等地区。皮影作为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同时各地的皮影都结合了当地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2011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厘岛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上,正式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皮影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尝试

中国皮影虽然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但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流传海外,并获得一致好评。中国近几年对传统皮影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一种方式。目前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和海外大体一致,都是通过与现代新科技相结合发挥其独特的魅力,还有将皮影艺术融入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创新的案例,或者将皮影元素融入品牌设计,比如服装等,打造中国皮影独特的IP形象,由此实现皮影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皮影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模式

1.皮影与数字动画相结合

大多数传统皮影戏的背景是单调的,这是因为它诞生的时候技术能力和表现形式受限制。结合激光投影和手动绘画之后,皮影戏的背景变得生动,从而实现皮影画中游的效果,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色彩。这种技术的嫁接在皮影戏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开创性,不仅带给皮影绚丽的色彩,还具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例如,由渭南市华州区宏权影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制作的多媒体皮影剧《惩恶扬善小哪吒》(图1)在陕西渭南演出,《惩恶扬善小哪吒》是根据中国古典神话名著《封神演义》中有关哪吒出世、闹海、自刎和再生的描述提炼创作而成的,以陕西华州皮影艺术特有的舞台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爱恨分明、不畏强暴、坚决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少年英雄形象。该剧从艺术创作、舞台技术、造型设计、音乐创作等多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以中国传统皮影戏独特的演绎方式,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塑造了少年英雄小哪吒的形象,从全新的视角,深层次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6年,汪氏皮影曾与腾讯动漫合作,直播动漫《狐妖小红娘》(图2)与皮影互动制作,第一次实现了动漫流行元素与传统皮影戏的结合。

2.皮影与数字光影艺术相结合

艺术与数字科技的结合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一改变或将引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艺术。在光廷上海馆展示的“一梦华胥——中国皮影沉浸式光影展”(图3),可谓一次以数字科技手段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创性尝试,这也是该展览的全球首展。上海的皮影戏光影展,将中国传统皮影文化与数字光影艺术相结合,360度沉浸式的光影艺术舞台,3000多件皮影珍藏品,穿越千年如梦似幻,斑驳交错之间,用美轮美奂的光影科技语言,呈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意蕴。中法团队匠心原创,在600多平方米的巨型镜盒空间里,将皮影展示在20面7米高的投影墙上。这些皮影是创作团队走遍全国17个省700多个县,行程十几万公里搜集而来的,团队采用超高清数字技术采集了3000多件明清文物级皮影珍品的原始影像,只为还原每一个细节的纹理与色彩。首次采用了蓝屏动画捕捉技术,来拍摄马氏皮影第六代传承人的真实演绎画面,将传统皮影戏表演艺术的“灵魂”巧妙融入这个光影舞台中。艺术与数字科技的结合正成为年轻一代艺术教育的新趋势,在提供新奇体验和感官洗礼的同时,也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全新的理解。

(二)皮影戏在国外发展的实践尝试

近几年皮影戏在国外发展迅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在北美,皮影戏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有许多影院和剧院在播放皮影剧。在欧洲,皮影戏在英国、德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都有一定的发展,英国皮影剧团甚至已经受邀到中国参加国际艺术节。在东南亚,皮影戏也受到了广泛欢迎,特别是在新加坡和泰国,皮影戏已经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

1.皮影与多媒体相结合

2017年,亮相于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不息——移山填海”多媒体皮影表演,成为大家的关注焦点。这场皮影表演结合了传统陕北唱腔、精雕细琢的碗碗腔皮影,采用了动画VJ、自动机械表演等新技术,将拥有千年历史的皮影带入了崭新的境界。这场皮影表演用多媒体和皮影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四个中国传统故事。策展人以及包括艺术家邬建安在内的四位参展人交叉合作,展示了中国皮影的独特魅力,也展示了皮影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出更加独特的光彩。

2.皮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

芬兰艺术家安妮·劳卡,正是将传统的皮影戏和当代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进行艺术创作的。她将光与暗的游戏和精致的雕塑作品结合起来,创作出令人着迷的阴影艺术作品。她巧妙地通过放置物体来构图,当光线投射到它们身上时,它们会投射阴影,形成复杂的轮廓和详细的场景。她的艺术作品“社交”装置就是一个将皮影戏和当代艺术融合的典型,在这个装置作品中,她使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图标来制作场景,这体现了安妮受到了皮影戏的启发,利用投射的阴影来进行互动创作。

三、皮影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一)皮影戏的制作脱离当下审美

皮影戏被列为十大民间艺术之一,其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驰名海外,不少国外艺术家都十分震撼于中国皮影绚烂奪目的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皮影的审美越来越不符合当下时代的审美需求。皮影在过去受到大家广泛欢迎的原因,是它的娱乐性,还有它的欣赏功能,但是随着电视得到普及,皮影的娱乐功能已经被电视、电影等取代。再者,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已经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尤其年轻人已经很少有耐心去欣赏完一整个皮影故事。现在皮影的保护与发展,主要集中在皮影的审美价值和观赏功能上。

(二)皮影传承人才队伍缺乏

缺乏年轻人才、皮影艺术传承青黄不接是全国民间皮影戏班社的普遍现状,皮影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招学徒很难,而且现在有些年轻人学皮影静不下心来,才刚学一点手艺就想着出去赚钱,很难掌握艺术精髓。”2019年全国民间皮影大汇演现场,陕西华县传统皮影剧团表演的碗碗腔《卖杂货》唱腔婉转、湖南湘潭的纸影戏《岳飞平金》古朴大气、河北成安西姚堡剧团的冀南皮影《假西天》造型粗犷、浙江海宁皮影剧团的海盐腔《水漫金山》历史悠久、河北昌黎向东皮影剧团的《火焰山》展现了经典的“老呔影”、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的京西皮影戏《白蛇传》京味十足……但是,记者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班社以老年皮影艺人为主,年龄较大者七八十岁。

四、推动皮影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推进皮影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目前政府也在致力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皮影的保护与传承。针对中国传统皮影戏的发展,党和政府也一直在行动。在国家层面,中国政府一直非常关注和支持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政策,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对当地皮影艺术进行扶持,开展各种活动,以此来提高皮影的知名度和参与度,推广传统文化。例如浙江省海宁市为了抓好传承人才队伍、学徒队伍、生产性保护力量、社会群体四个层级的队伍建设,实现海宁皮影戏的活态传承,对现有14名皮影戏传承人,在国家、省、市补助的基础上,由市财政再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传习补助。同时,政府建立了“师徒签约机制”,挑选具有培养资质的学院,由传承人和专职学徒对院培生进行考核监督。借力承办2017、2018、2019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濒危项目带徒(皮影戏)培训班,培训学徒90余人次,扶持民间成立海宁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免费提供演出场所,支持开展带徒授艺、剧目编创等活动。

(二)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培养皮影雕刻的优秀人才是当务之急。可以多多举办皮影进校园的活动,各个高校引进皮影这门民间艺术,通过校园课堂进行传承。年轻人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目前仍在坚持皮影创作的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人身上背负着养家糊口的巨大压力,很难从事皮影这门非遗艺术,而校园传播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参考文献

[1] 付琼.18支民间剧团的皮影传承梦,如何圆?[N].中国文化报,2019-10-18.

猜你喜欢
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以人为本的小学教学管理模式分析
从《小小冠军梦》看传统爱国主义在儿童舞中的创造性转化
传承·扬弃·创新
中华美学精神与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
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高校外事工作管理的思考与创新
接续与超越中国新闻法制传统的路径选择
“源原之辨”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