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2024-05-22 04:08李佳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1期
关键词:概论教养婴幼儿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浙江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早期教育概论》立项项目阶段性成果;2022年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种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微课)立项项目(课题编号:NSJG202201SK)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佳琦(1988—),女,汉族,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0~3岁婴幼儿回应性照护。

[摘           要]  针对高职早期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早期教育概论的思政教学进行实践性探索。分析了早期教育概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重设课程目标、挖掘育人元素、改革教学方式、探索实施路径、完善评价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课程思政实践探索的做法。改革实践增强了课程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也为高职教育领域的课程思政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样本。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课程思政;早期教育概论;教学改革;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4)11-0120-0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自此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成为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专业课程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重视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程有机融合,将价值观蕴含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是开展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任务[2]。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设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是高校课程建设需要落实的重要课题。

早期教育概论是早期教育专业的核心课以及学前教育专业0~3岁婴幼儿教养方向的选修课,其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施关乎0~3岁婴幼儿教养人员的师德素养、职业道德和品质。本研究关注早期教育概论课程思政的探索和改革,对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道德教育和价值引导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使本课程成为高素质0~3岁婴幼儿照护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早期教育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幼有所育”作为“七有”民生问题之首,实现“幼有所育”是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之一。建设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品德高尚、富有爱心和敬业精神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队伍势在必行。紧密对接婴幼儿托育服务,开展优质托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至关重要。

早期教育概论是婴幼儿照护和教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不仅应使学生对婴幼儿教养岗位产生基本认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初步形成课程组织的能力,更应在专业学习的初期逐步形成师德意识、劳动精神、服务意识和知婴爱婴的情感,这是将来从事婴幼儿教养行业的精神基石。

然而,早期教育概论的传统教学存在几方面问题。课程架构采用自上而下的知识体系框架,较少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环节和实际案例中。学生更关注知识的学习,很难形成婴幼儿养育照护相关的职业品德、劳动精神、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情感。

教学方法上,课程多依赖课堂教师讲授和经验分享,实践性、互动性较弱,学生参与度不高。这种局限性制约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一方面,该模式下的思政教育效果往往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水平,而非系统性、规范性的课程设计;另一方面,0~3岁婴幼儿教养者需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劳动精神、细心、耐心的职业素养,以及服务社会和家长的服务意识,这些都很难通过课堂讲授获得。

教学实践中,教师多采用个案分析、经验讲述的方式介绍婴幼儿教育知识,而对于婴幼儿教育的价值导向、社会责任,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等方面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使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限制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认识和成长。

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上,较少考查学生在思政层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评价模式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整体的学习成效,特别是在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上,评价结果往往缺乏说服力。

鉴于0~3岁婴幼儿教养照护人才的特殊职业属性,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和价值观念形成。开展早期教育概论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课程思政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和耐心、细心的工作品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早期教育概论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探索

(一)重设课程目标,突显育人目的

课程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也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要紧紧围绕育人目的重设课程目标,使之不仅仅局限于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更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劳动精神、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早期教育概论作为0~3岁婴幼儿教养照护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明确体现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的教育者的目标。课程目标需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建构。

知识维度方面,掌握婴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婴幼儿教养的基本要素、教养途径和方式。在此基础上,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能力维度方面,目标的设定要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初步形成专业思维,建构早期教育学科的逻辑框架与脉络结构,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教养案例;分析婴幼儿的发展水平并选择适宜的照护方法和策略;完成婴幼儿托育机构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根据早期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角色和特点,对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进行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方面,一是树立爱岗敬业、关怀、仁爱的职业品德。婴幼儿照护要求学生具备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操守,且有人文关怀和仁爱之心。加强人文关怀的品德为最重要的素质目标。二是要培养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劳动精神。婴幼儿照护需要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无惧保育和照护的辛苦,多进行知行统一的劳动实践。三是形成细心耐心、爱婴育婴的职业素养。婴幼儿照护要求学生具备知婴爱婴的基本素养,并形成细心、耐心的照护习惯。更进一层,课程要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社会、贡献自我的意识,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

(二)梳理课程内容,深挖育人元素

筑实育人基石的重要一环是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梳理与洞察,以萃取和凝结其内在的育人元素。课程团队按照“课程内容重构—教育主题划分—元素分解挖掘”三步走的方式,深挖课程中的育人元素。

第一步,开展课程内容重构。将传统书本内容根据真实岗位任务开展内容重构,形成四模塊八项目,在内容上实现多个对接:对接《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主要任务,对接《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对托育服务规范的要求,对接“1+X”幼儿照护技能标准和保育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全国早期教育职业技能大赛赛项内容。内容重构后,教学内容与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实际工作任务和社会对婴幼儿早期教养人才的期待和要求紧密对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接触到早教教师的师德师风、婴儿为本的职业素养、踏实肯干的劳动情怀、规范从教的守法信念等思政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步,根据重构后的课程内容,深入梳理,在构建多维度思政教育大框架的基础上,划分出若干思政教育主题。本课程的思政主题主要有师德师风培养、树立文化自信、弘扬劳动精神、规范从教意识、增强创新精神、形成服务意识等。

第三步,从思政主题中分解和挖掘思政教育的元素,分别为爱岗敬业、关怀仁爱、以德施教的师德师风,婴儿为本、知婴爱婴、细心耐心的职业素养,踏实肯干、不辞辛苦、积极实践的劳动情怀,发展适宜、科学育儿、创新设计的科学精神,扎根本土、古为今用、兼收并蓄的文化自信,行为示范、指导家长、回馈社会的服务意识,明晰政策、遵守法规、规范从教的守法信念。用故事、案例等形式将思政元素有机移植于课程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专业知识与育人元素深度融合,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改革教学方式,探索实施路径

在早期教育概论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方式改革、实施路径设计和课程资源建设三方面开展了探索。

1.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手段,这种模式在思政教育中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实践能力。本课程在内容重构后,已经形成了八个项目,每个项目都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关且必须有成果产出。因此,开展项目式学习法水到渠成。学生在做中学,合作探学新知,并发挥主体作用应用操练,在每个项目结束时完成项目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如下表1)。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在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将科学育儿的理念、知婴爱婴的情感传递给家长,由课程思政的接受者转变为思政内容的普及者。

表1 课程八个项目教学内容与成果产出

2.课程设计了“课内课外多课堂联动,线上线下双时空协同”的实施路径

其中课内课外采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育人的模式。第一课堂理论实操携手促修德。课堂上,根据早期教育概论课程每个模块教学内容,结合当前时代主旋律,编写典型教学案例和德育项目任务。每个任务都需要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案例学习、角色扮演、项目攻克。同时,结合典型实训操作,在怀抱新生儿、设计婴幼儿教养环境、活动设计实施中,注重对婴幼儿的呵护以及和婴幼儿的交流。理论和实操形成合力,帮助学生形成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理想,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养成知婴仁爱的职业情怀。学生在第二课堂则见习实习劳动出真知。课程实施与早期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实习相结合。学生通过经验丰富的教师示范教育、自身劳动实践的亲身体验、与婴幼儿和家长的亲密接触与沟通,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扎根本土,了解0~3岁婴幼儿教养行业现状、婴幼儿发展和家长需求,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

同时,采取“线上线下双时空协同”的方式,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课程平台上传婴幼儿教养和呵护相关资源,并进行学生见实习日记、微视频的分享和交流。充分利用VR虚拟仿真教学、智能仿真婴儿照护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重视多媒体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在价值引导、情感传递和道德示范方面的优势作用。(如图1所示)

3.开展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持续完善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资源

资源库包括文本资源和影像资源。文本资源主要包括科学育儿的早期教育理论、婴幼儿教养的国家文件和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幼有所育”的精神、本土婴幼儿教养实践案例等;影像资源主要包括婴幼儿照护和保健行业的劳模事迹,科学育儿、科学早教的宣讲等。其中,为了紧密对接区域内托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扎根本土、服务本土的意识,课程团队深入托育机构一线,采访一线工作者,根据本课程的育人元素提炼,拍摄师德师风、劳动精神、育婴情感、规范从教、服务社会等专题视频,纳入影像资源库中。

(四)完善评价方法,追踪多维数据

在评价方式上,构建“四阶多维”的综合评价体系。“四阶”指的是课前线上评价、课中即時知识评价、课中即时成果评价和课后教师行业评价,对学生思政要素的掌握情况和执行情况开展全程化的有效评价。课前阶段,通过课程平台进行线上测验,完成思政要点的知识测评,例如学生是否了解和尊重婴幼儿的发展,是否熟知婴幼儿教养法律法规等。通过虚拟仿真操作系统开展素养测评,检验学生在操作中是否具备知婴爱婴、动作轻柔等职业素养;课中阶段,通过头脑风暴、小组汇报等方式开展思政素养知识点的评价。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练、虚拟仿真和操作进行即时成果评价,检验是否能够开展科学育儿,是否具备细心、耐心的职业素养;课后阶段,完成真实岗位项目,通过教师、婴幼儿家长及行业专家进行评价。

“多维”指的是追踪多维度的学生数据,将学生在本项目中课堂参与度、思想表现、托育早教中心参与的劳动、虚拟仿真线上线下实践、课外服务家长服务社会育儿连线等均计入考核成绩,这有助于学生提升劳动和实践的积极性,并在过程中提升对婴幼儿发展的了解和技能的提升,在道德品质提升的同时,回归到项目的专业技能锻炼的实现。

三、结束语

早期教育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开展了两年,产生了较好的成效。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了育人情怀、仁爱之心,树立了正确教养观;提升了劳动精神、创新意识,增长了问题解决能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教育智慧,在辛勤劳动中磨炼意志品质[3]。

尽管本研究在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未来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攻坚克难,例如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可以实现课程理论与思政教育的优化统一。同时,跟踪评估的长效机制也需要日臻完善。此外,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并且应在原有的评价体系基础上科学优化针对教师课程思政实施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领导科学,2017 (2):4-5.

[2]黄雪,朱丽芬.高职托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以“婴幼儿生活照护与保育”课程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3(5):101-105.

[3]齐鹏飞.各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N].光明日报,2020-06-16(15).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概论教养婴幼儿
青铜器辨伪概论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教养方程式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