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干部是国家干部队伍体系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探求村干部领导力提升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干部领导力在新的发展要求下面临的挑战和自身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干部∣领导力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1],就对乡村組织、人才等五个不同角度的振兴提出了相关要求。本文以村干部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干部的领导力是否符合、适应新的需要,寻求领导效能最优化的路径,让农村地区生态、组织、文化、产业发展给村民带来发展的实在福利,共同推进实现新农业农村建设发展。
(二)研究意义
村干部是基层群众治理的关键领导者,是政策执行的坚定行动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村干部的领导力,为村干部提供前进指南,为村干部选举和工作提供依据和标准,提供工作创新思路,推进农村的政治经济建设。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文献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来获取资料,从而全面地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一种间接性的、非介入的调查 [2] 。观察法是笔者作为参与的观察者,着眼于社会环境,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村干部
村干部区别于公务员,不属于国家行政干部体制内、不在编[3]、不脱产的边缘化干部。村干部主要是指在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及其配套组织中担任一定职务的人员。
2.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包括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生态五个方面的振兴的科学战略[4]。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坚持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在以上五个领域分别建设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方向,符合中国农业大国的实际情况。
3. 领导力和村干部领导力
领导力是指处于特定的情境下,领导者为实现群体或团队的共同目标对被领导者产生的影响力[5]。根据村干部特点,对村干部领导力作出如下解释:村干部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通过政策执行,将国家的大政方针落实在基层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基层群众的认可,对基层群众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主要包括:带动村民提高相应政策的感召力、建设文化的组织力、推进政策的执行力以及素养提升的学习力等。
(二)理论基础
1. 领导特质论
领导特质论以研究领导者的特征为主,认为领导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者的特质是可以通过实践和后天培养形成的。领导特质论与本文的契合点在于:村干部作为一种独特的领导者,由于村干部的产生方式和面对的工作人群的特殊性,研究和提升村干部的能力需要领导特质论提供启发。
2.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将研究领导者的特质转移到研究领导者的行为上,认为可以通过系统地培训和练习将有效的领导行为转移到领导者身上,领导行为理论与本文的契合点在于:领导行为是一种可以后天培养的领导特质,村干部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学习来解决和提升。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干部领导力现状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干部领导力存在的问题
1.缺少号召经济发展的感召力
村干部存在带领村民致富的感召力不足的问题,原因有三:一是感召力本身作为人的一种性格特质,和村干部个人的情商有关。二是村干部本身对于村级经济发展的现状不了解,不明确资源的利用方法。三是缺少创新意识,带领村的发展中规中矩,只听指挥,缺少主观能动性,对产业的发展没有信心。
2.缺少乡风文化建设的组织力
乡风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农村传统文化的建设和低俗文化的整治。农村传统文化的建设在客观上存在创新力不足的问题,村干部对此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宣传不到位,继承存在断层现象。低俗文化的整治主要是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的活动。
3.缺少自我提升的学习力
村干部对于基本的治理概念有所了解,但是对新兴事物的接受度不够,如对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很多村干部缺少主动学习的能力,没有自我提升的意识,安于现状。具体表现在工作过程中主动性弱,对于未知的领域不提前了解,工作速度缓慢。
4. 缺少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社会危机处理意识
生态环境在农村地区的重视程度不够,村干部对环境保护不重视。像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污染河流、秸秆随意焚烧、随意砍伐树木等,村干部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懒惰性大大影响了生态优美的环境建设目标。
对社会危机的处理上,村干部存在慌乱、无头目和一刀切的情况,缺少应急危机处理预案。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干部领导力的困境分析
1.干群关系松散影响村干部积极性
村里的中青年多数外出打工求学,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占比较大,干群关系松散,对于一些政策的传达也存在问题,影响村民对政策的解读和村干部工作推进的积极性。
2.村干部工作的复杂性使工作重心偏移
村干部的工作上传下达,由于一些地区上级频繁检查、审核等工作较多,使村干部工作大头偏上,对村里实务的建设缺失,工作重心偏移。
3. 村干部领导观念和方法不与时俱进
在数字化的今天,很多村干部的领导理念和领导方式不能与时俱进,不主动学习管理知识[4],不了解百姓所求,起不到中间联系的作用,对百姓仍然摆出“官架子”,不为百姓做实事,忘记初心使命。服务意识不强,滥用权力,认为无人监督,缺少创新意识。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领导力的提升途径
(一)适当拓宽村干部的任命渠道
建立符合本村实际的选拔体系方案,可以拓宽村干部的选拔渠道,引进“大学生村官”“驻村第一书记”等新鲜治理血液。一方面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能更好地挖掘本村的实际发展潜力。
(二)建立健全村干部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主要考虑培训的受众、培训内容、培训周期和培训结果反馈。培训的受众既可以是村干部也可以是全体村民,培训的内容应适合本村发展的经济模式知识,也要对村干部和村干部候选人进行管理知识管理技巧和服务意识的培训,要注重受众的文化水平,循序渐进,同时建立培训效果反馈机制。
(三)完善村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可以面向群众,定期收集群众对于乡镇干部的评价,来检验群众对其领导工作的支持度和认可度,激励乡镇干部对自身领导力的改善,鼓励优秀的乡镇领导干部想作为、敢作为、能作为,健全绩效考核后的奖励机制,完善适配的薪酬工资和福利。
(四)加强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
党支部要带头开展有特色的村级文化活动,宣传先进理论方针和促进传统文化的复兴,为农村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利用好党群服务中心设施。同时党支部领导班子也要加强文化建设,形成有特色的领导班子,加强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推进文明乡风的建设。
(五)健全村干部监督体系
健全村干部的内部监督和村民的外部监督两层保障,内部领导班子、两委一会开展定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指出执行村务中的可改进之处。完善村务公开,明确什么应该公开,公开的时限问题。外部村民的监督要有平台,建议开设类似“村民信箱”的渠道,供村民监督,让群众发挥主人翁作用的同时改进村务工作。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村干部领导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村干部要意识到领导力随情境而变化的情况,并根据这种变化改变自己的领导方式,充分认识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寻找领导力提升的途径,积极开展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外力·奴尔霍加.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乡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1.
[2]闫娇.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视域下传统“中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1.
[3]杨欣.大学生村官与农村文化传播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田梅.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领导力建设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2.
[5]刘欢欢.新时代乡镇干部领导力提升对策研究[D].哈爾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20.
(作者简介:武文豪,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