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2024-05-22 17:15刘菊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

刘菊香

[摘 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明显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六年级上册革命文化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以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引,从教有目标、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方向等方面展开教学,把单元内容整合在一起,可以使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路径更加清晰,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对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等有更深的理解与感悟,从而真正把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0-0067-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属于革命文化单元,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革命故事,并不注重“教—学—评”在课堂中的体现,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革命文化。那么,如何在革命文化类单元的教学中实施与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呢?

一、教有目标:聚焦单元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教有目标,学才会有方向。在革命文化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从而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明确革命文化类课文的功能定位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革命文化类课文的目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教学此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明确革命文化类课文的功能定位,明白革命文化类课文需要教什么、怎么教,要求必须清晰、准确,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目标。

(二)了解革命文化类课文的特点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这几篇课文。这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革命时期人物的精神面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对我国的革命历史及新中国的诞生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铭记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学习本单元课文,可以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学本单元课文时,教师要把握好革命文化类课文的编排特点,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三)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革命文化类课文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明白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确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革命岁月”的诗文,了解红军长征时期的故事,感受革命精神,积累有关爱国的诗词名句,传承革命文化。

(2)通过品读、勾画和批注等方式关注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会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表达与创作。

(3)结合课文和资料,学习革命先烈的美好品质,进而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铸就坚韧向上、追求理想的美好品质。

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围绕单元双线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使单元教学不仅关注单元整体,还关注每一课的特点,使单元学习内容更加系统且完整,避免各篇章各自为政、孤立琐碎现象的产生,从而更好地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二、学有抓手:依据新课标,建构学习任务群

在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教才能体现出课文的特点,以什么样的形式来渗透革命文化呢?从整个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革命文化类课文并不是在本单元首次出现的,而是贯穿于低年段、中年段和高年段的整个学习过程,体现出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循序渐进性等特点。本单元内容编排在高年段,结合语文新课标与单元课文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组织教学。

(一)基于教材,整体建构单元教学

基于本单元课文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从整体上建构单元结构的方法进行教学。本单元的《七律·长征》和《开国大典》这两篇课文都与毛泽东有关,教师可以把这两篇课文关联在一起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搜集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和毛泽东诗词,使学生对毛泽东有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其次,把《狼牙山五壮士》《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三篇课文关联在一起,引导学生了解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再次,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演讲”这一学习要求和本单元课文特点,组织学生参与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最后,教學本单元的习作“多彩的活动”,在国庆节来临之际让学生结合本校或者自己参与过的活动,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进行习作。另外,对于“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栏目的教学,教师可以把“书写提示”中的内容确定为一些爱国题材的诗文,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和书写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革命文化。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从单元课文到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对各个板块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与重组,使本单元的教学推进更加合理,契合学生的阅读需求。

(二)依据新课标,设计学习任务群

语文新课标对不同学段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要求不同,对不同学段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也不一样。教师要紧扣语文新课标与学生的学段特点进行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依据语文新课标对第三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以及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学习任务的设计与情境创设来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架构。那么,如何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呢?鉴于本单元课文的教学正好安排在国庆节前这段时间,教师可以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踏上“重温革命岁月,铭记历史声音”的红色之旅。在这一学习情境下,设计本单元学习的子任务。

子任务一:学习《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通过学习感悟长征精神,做长征诗文诵读者。绘制长征路线图,收集长征时期的图片,举办长征诗文诵读会。

子任务二:学习《开国大典》,感受开国大典盛况,争当红色宣讲员。把开国大典的流程图绘制下来,重温大典盛况,感受开国大典的氛围,当好红色宣讲员,根植爱国情怀。

子任务三: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听英雄故事,讲英雄故事。制作英雄人物档案卡片,向英雄致敬,讲好英雄故事。

子任务四:学习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通过读、演、讲等活动来传播英雄事迹,感受革命精神。

这样创设学习情境与设计学习任务,紧扣语文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导向性与针对性强,把整个单元学习内容关联到一起,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与教育,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三、练有重点:关注双线目标,凸显课文价值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类课文怎么教、如何练?怎样结合单元课文把语文要素目标落到实处呢?作为语文教师,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要具有守正创新的意识,既要注重对教材中蕴含着革命精神的内容进行挖掘,又要补充课外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从而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这样教学,能抓住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的重点,把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一)落实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教师要依据单元不同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真正把语文要素目标落到实处。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说说课文第2自然段中哪些内容属于“面”的描写,哪些内容属于“点”的描写,通过点面结合内容的品读来让学生感受这样描写的好处。又如,《开国大典》一课的学习任务“感受开国大典盛况,争当红色宣讲员”。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文中对大典盛况的相关描写展开想象,感受文章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通过阅读品味,学生发现抓住“一点”来描写毛主席在典礼上的表现,可以突出毛主席作为开国领袖在这次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灯光》一文的点面结合描写主要表现在郝副营长和作者谈话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上。教学时,教师要抓住这些描写来落实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体会点面结合的好处。在革命文化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对革命精神的感悟,又要把落实语文要素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得言、得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设计系列活动

由于革命文化类课文中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如果教师只是采取平常的教学方式,那么不仅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很难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的真切体验。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课文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在完成一系列子任务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如在“感悟长征精神,做长征诗文诵读者”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自绘制长征路线图,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远”;通过长征图片的搜集展览,让学生感受长征过程的“难”;通过长征诗文诵读会,让学生感受红军英勇无畏、昂扬向上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种具有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提升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三)开展比较阅读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选编的革命文化类课文虽然内容不同,但是蕴含的革命精神都十分丰富;同样是关于点面结合的描写,在不同的课文中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方向,把本单元的诗词、课文、课后练习、口语交际等内容整合串联起来,引领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比如,在建立英雄档案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特点,从战争背景、英雄事迹、英雄精神和赞美英雄等方面建立英雄档案。这样引导,既关注了群体,又聚焦了个体,可以使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品质特点感受深刻。建立英雄档案的过程其实就是引领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过程。通过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对不同时期英雄的光辉形象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于弘扬革命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三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分别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豪言壮语的语句,引导学生在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样引导,可以使学生对英雄人物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精神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与体会。在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单元整体价值作用的发挥,通过比较阅读来引领学生感受不同时期人物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事迹,学习不同课文点面结合描写的方法,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四、评有方向:紧扣教学目标,实施过程性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标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在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可以真正实现教有目标、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方向。如在任务一“感悟长征精神,做长征诗文诵读者”的活动中,结合学习任务特点,教师可以从读音是否正确、节奏是否清楚、声音是否响亮、仪态是否大方、感情是否饱满、形式是否新颖等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任務二“感受开国大典盛况,争当红色宣讲员”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宣讲气氛是否热烈、是否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声音是否洪亮以及能否表现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评价。在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单元整体出发,制订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标准引领下,真正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师运用过程性评价来指导学生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革命文化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单元双线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并结合单元课文特点对学习内容、情境和方法等进行整合,通过一系列任务来落实单元双线目标。这样,在任务驱动中,能使学生从知识的学习向素养的提升转化,为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打下基础,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条件。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秀芹.“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课堂重构新态势[J].教师,2023(4):39-41.

[2] 嵇晨昕.围绕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内涵、意义及方式[J].新教师,2023(3):34-35.

[3] 陈雪霞.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新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3(14):159-161.

[4] 方素香.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38):25-30.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