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广西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4-05-22 16:10赵晓兰黄晓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1期
关键词:胜任辅导员素养

赵晓兰 黄晓红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新时代广西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及其发展支持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23SZ171)成果。

作者简介:赵晓兰(1980—),女,汉族,广西钦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黄晓红(1994—),女,壮族,广西南宁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范畴和应有之义。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和广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提出了广西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提升策略,促进广西高校辅导员能动地把自身胜任力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让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和学校教育管理达到“双赢”。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1-0088-04

当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以质量提升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教育环境和教育客体的深刻变化使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内生发展的需要,辅导员制度发展模式由最初的“双肩挑”模式转变为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模式,与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相比,高校辅导员被赋予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的“引导者”和“领路人”角色,具有不可替代性。目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存在瓶颈,开展关于辅导员胜任力及其发展支持机制的研究,将有利于促进高校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助力高等教育改革。[1]

一、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及其提升的必要性

(一)高校辅导员胜任力

高校专职辅导员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并且在岗位上取得优秀工作绩效所具有的潜在的、相对稳定的、可以被测量的个体特征,分别为政治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道德素养以及个性素养,而每种特质又涵盖对于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具体要求(见图1)。例如在政治素养方面,高校辅导员需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弘扬社会正能量,科学引导学生。在道德素养方面,高校辅导员需具备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高度的责任感和一定的服务意识,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公平地处理学生事务。辅导员具备一定的胜任力,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树立学生的“四个自信”,增强学生的“四个意识”,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

图1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

(二)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提升的必要性

1.有助于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需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打造综合素养过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此同时,提高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可使高校辅导员在专业水平以及政治素养和管理能力等方面更为契合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所需,可促使高校辅导员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高校学生的科学管理计划以及日常工作计划,增强高校管理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

2.有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需具备多种知识以及技能,例如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以及管理学知识等。由于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职责上的特殊性,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可直接体现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而胜任力也是高校辅导员承担高校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对高校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引导、管理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二、广西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现状调研

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研辅导员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对辅导员职业状况调查,包括队伍配备情况、工作现状、职业发展意愿以及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发展支持的情况进行描述;第三部分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结构测验结果数据,对辅导员的胜任力结构进行分析和验证,并对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进行分析。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通过线上及线下的方式对广西七所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专职辅导员进行职业能力问卷调查,从而得出结论,以了解广西高校辅导员队伍胜任力的現状。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9份,回收率为96.3%,其中有效问卷288。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访谈,探究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影响因素,梳理影响机制,呈现相对真实的情景下辅导员胜任力表现及其职业发展与组织支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辅导员队伍背景多样化,职业基础知识不均

被调研辅导员中无职称25人,占比为8.7%;助教169人,占比为58.5%;讲师有79人,占比为27.3%,副教授及以上职称16人,占比为5.5%。由此可见,辅导员队伍结构待进一步完善。关于辅导员的工作年限,调查问卷及访谈显示,大部分辅导员表示最初选择辅导员职业是因为热爱学生工作,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理想年限,72.6%的辅导员认为是3~6年。3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有118人,而工作年限6年以上的只有45人,这个数据表明辅导员队伍中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人明显不足。辅导员中青年远多于中年,中年以上数量不足,最佳的状态是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比例相当,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实践经验的传递和继承。

从调查结果来看,样本辅导员涉及11个学科门类,部分辅导员并不直接具备职业能力标准中要求的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专业背景,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思想政治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仍然是队伍管理中的重点。从调查情况来看,部分辅导员所学专业不一定能够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相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素养需要提升,部分辅导员对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不强。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具备思想政治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才能在工作中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辅导员工作现状分析:工作压力及强度大,职业归属感较弱

对于工作压力的满意程度,接近30%的人选择基本符合,表示能勉强承受工作压力,18%的选择与自己的情况不太符合,25%的选择非常不符合,说明有很大比例的辅导员对工作的负荷不满意。

对于职业生涯的信息,辅导员职业生涯信息调查表显示,35.5%的辅导员选择不符合,说明不少辅导员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存在担忧。在访谈中,大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明晰,成了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万金油”,一些辅导员反映整天忙于琐碎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实现自我提升。

调研显示,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度低、职业归属感弱。多数辅导员认为高校对辅导员工作不够重视,高校在辅导员晋升、考核、培训、奖励方面还有待完善。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工作烦琐、压力大导致辅导员不愿在此项工作上长远规划。

(三)辅导员胜任力分析

表1 描述性分析

续表

通过描述性分析统计表可以得出,被调查的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水平整体较高,但“政治敏锐性”“传播力”“战略思维能力”“跨文化敏感性”等新时代胜任力词汇得分较低,说明辅导员较为欠缺以上胜任力素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面对新任务、新使命,需要具备新的胜任力素质。

三、新时代提升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组织激励,激发辅导员发展的内在动机

高校对辅导员的成长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激励,包括提供培训经费、绩效奖励等,学校需要整体的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各种激励措施要形成有机的整体,形成推动的合力,才能发挥有效的推动力。在针对辅导员的管理机制中,高校需完善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以此促使辅导员端正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以及自我提升。在具体实施中,高校需完善考评机制,可结合辅导员工作的具体情况明确考评原则,将工作数量以及工作质量进行有机结合,同时需利用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强化对于辅导员工作态度的考评,并将辅导员个人特质以及工作情况等均纳入考评体系中,依照定量考评和定向考评的原则开展考评。在评价主体上,除由学校、学院以及学生开展针对辅导员的考评之外,需引导学生的家长、主管领导以及教育专家等主体开展针对辅导员的考评,增强辅导员考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奖惩机制上,针对在考评中表现较佳的辅导员,可在评优评先以及薪资调整中进行政策上的倾斜。而针对在考评中表现较差的辅导员,需实施一定的惩治机制,促使辅导员端正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以及自我提升。[3]

研究表明,高校辅导员普遍具有学历提升方面的发展需求,处于探索积累期的辅导员在职称、职务晋升方面的发展需求强烈,因此,高校应通过制订有利于辅导员发展的培养政策和职务晋升政策、组织奖励政策,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尊重感和成就感。

(二)合理建构制度,强化辅导员发展的制度认同

辅导员从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兼备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双重身份所带来的职能,这些职能均需要科学化、规范化和明确化。因此,在政策制定方面应突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体性,通过制度规范,对本应由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承担的工作职责进行适度剥离,将辅导员工作重心由重事务性工作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回归。完善针对辅导员的管理机制,借助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辅导员胜任力的全面提高。在具体实施中,合理制定针对辅导员的职业技能标准,完善辅导员的职业准入资格机制,打造针对性较强的辅导员培养机制以及培养渠道,从学历提升以及考评等方面构建完善的职业资格准入体系,以此提高辅导员的胜任力。

以制度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规范与发展,国家对辅导员相关政策必须得到各个高校的具体支持和落实到位,在政策层面给予引导和帮助,让辅导员看到自身的发展前途。在职务晋升制度上,高校要在畅通辅导员晋升管理岗位通道的同时,设立辅导员职务级别的双线晋升制度,根据辅导员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研究水平和工作实效等因素制定辅导员分级聘任制度,明确相应职业的任职资格、岗位职责、考核标准以及相应的岗位报酬、科研经费,与教学科研系列并列,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声望和专业地位。

(三)完善培养体系,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为提高高校辅导员胜任力,高校需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打造基于提高辅导员胜任力的完善培训体系。在具体实施中,需规定辅导员培训时间,落实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将辅导员的培训全面渗透于辅导员工作中以及高校日常工作中。而在针对辅导员的培训内容上,需将胜任力的全部内容均纳入针对辅导员的培养内容中,例如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等,保证辅导员具备承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及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由于高校辅导员承担的工作内容较多,在针对辅导员开展培训的过程中,需引入多元化的培训方式,除针对辅导员的理论知识展开培训之外,需加强对辅导员实践能力的培训,利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以及讨论法等方式,使辅导员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从而提高辅导员胜任力培养效果。

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与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发展方面知识、技能的培养统一纳入培养方案中。二是在选拔聘任环节,高校要有意识地增加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背景辅导员的引进,优化现有的辅导员专业结构,同时,根据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除了考查辅导员政治素质和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还应加强对应聘者职业取向、人际沟通、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领导能力等方面的测试和考查。三是在培训培养环节,要注重培训体系、内容、频度和方式的设计,加强对辅导员培训需求的调查,根据辅导员岗位类型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培养方案,对培训效果及时进行跟踪反馈,不断优化方案。

(四)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与开发机制

由于学生管理工作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需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能力,才能科学地引导学生。在提高学生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辅导员需做好对大学生学情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具体情況科学制定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计划,构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并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加大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力度,采用因材施教、刚柔并济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高校要通过引导辅导员自我认识与定位,开发其潜能,帮助其实现人生目标,获得职业成功。

辅导员胜任力涉及的内容较多,如辅导员的政治素质、知识素养以及能力素养等。辅导员在提升胜任力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教育学知识、管理学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等。与此同时,辅导员需重视提高问题分析、处理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以此提高管理能力以及育人能力。

正如问卷调查所显示的,广西高校辅导员40%是任职不到3年的新手,基于胜任力的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与开发策略具有良好的人生战略指导意义,可以帮助辅导员了解个人特质及发展需要,指导辅导员设计符合个人特征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使辅导员积累系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性的人生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冯刚.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霍晓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标准与开发: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林燚宁.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的应然向度、实然表征与必然路径: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视角[J].教育与职业,2023(2):101-105.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胜任辅导员素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