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 潘利妞 贾欣 殷培 陈瑞平
①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的高职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方案的构建研究”(编号:Wjlx202113)。
作者简介:高惠(1985—),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护理技能竞赛、心理护理。
潘利妞(199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护理教育、老年护理。
贾欣(1979—),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殷培(198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陈瑞平(199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护理学。
[摘 要] 目的:探讨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的高职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方案的构建方法,观察方案对高职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学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当前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在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拟定相关培养方案。结果:有50%的学生认为,当前的教学课程设计待完善;另外有46%的学生认为临床与实践存在脱离问题,没有体现出临床思维能力开发的特殊作用;有48%的学生表示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方案实施后,护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满意度分别为94%、96%以及93%,成绩提升率为89%,较方案实施前相比显著提升。结论: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对护理教学体系架构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可改善传统教学不足。
[关 键 词] 高职护生;培养方案;能力本位;临床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1-0054-04
对高职护生来说,临床思维能力是一种专业的能力表现,特指护理人员结合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护理问题实施全面剖析和解读,同时应用专业的措施对现有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提高实际护理能力。从某一层面来讲,高职护生临床思维能力是落實护理工作的关键,也是提高护理水平的依据。想要成为合格的护理人员,除了基础知识要达标之外,临床思维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的。据了解,护生的思想观念以及护理行为会受到护理教育质量的影响,实际工作中能力本位教育的合理渗透,可科学指导护生提高综合能力,不断增强临床护理思维意识,进而保障护理教学的真实水平。为此,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专业应当充分剖析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探索符合高职护生特征的护理教学方法,进而夯实高职护理教学的基础,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
一、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综述
(一)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核心思想是确定从事行业应该达到的能力,并在此前提下明确培养目标,为后续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撑。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同时,由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完成现实教学任务,通过设置课程以及开展专业教学,保障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在具体应用中主要强调的是将能力持续增强作为教学的基础,在此期间并不看重学历或者是学术,对入学学员要开展相关的考核,通过考核后就可以承认学员的能力。教学期间,强调严格科学的管理,同时主张应用多样的办学形式。总而言之,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不仅打破了传统授课模式,还创造了更加高效的教学环境,将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的培养对象,可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科学推进。
(二)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应用的主要原则
第一,尊重护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实际经验可知,为实现护生临床思维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护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围绕护生兴趣,让护生自主选择课程,针对性提高护生能力。不仅如此,为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高职院校还应更新教育观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完善核心教育体系,丰富教育信息资源,在实践环节中突出护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要实现课内外教学活动的对接,帮助护生积累护理知识,夯实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保障高职院校的科学育人水平。
第二,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工作目标。除了遵循尊重护生主体地位的原则外,还需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工作目标,借此满足新时期的科学育人要求。现实工作中,为了能够达成目标,更好地培育高素质护理人才,实现医疗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需结合自身特色,搭建临床思维能力培育基地,并在此前提下持续推动能力本位人才培育计划成功落地。具体而言,就是在实践工作中以护理工作需求为指导,完成相关的护理专业设置,推动课内外知识的有效衔接,实现教育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培育高素质护理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二、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的高职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一)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护理专业学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共61名女生,39名男生,年龄(21.50±1.54)岁。
(二)培养方案
通过调查了解当前本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在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拟定相关培养方案。方案如下:
1.结合护理工作需求完善课程设计
针对课程设计的不足,需设法完善,借此保障高职护理教学的全面性。传统高职护理教学习惯沿袭中专护理教育模式,但显然这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护理教学需求。为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需要结合现实护理需求,对传统课程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进而保障实践教学的品质。在大量调查研究中得出结论,想要优质完成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除了专业能力要过硬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确保在不同状况下可以应用有效的解决措施,所以护理人员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是极为必要的。在能力本位教育影响下,高职院校需革新传统理念,在培育护生临床思维阶段,明确护理工作实际要求,在此前提下完成课程设计与完善工作。
2.全面推动“临床带教”
为解决临床和实践相互脱离的问题,给护生提供更多的护理实践机会,培育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要全面推动“临床带教”,切实保障教学成果。站在临床教学基地规划设计以及建设的角度,高职院校需做好护理要求的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落实好人力资源的配置,现实工作中以实习护生评分(对带教老师的评分),完成教学活动中带教老师的挑选,借助这样的方式,保证实际教学质量。之后,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有序完成教学活动,让护生自主进行病人健康情况的问诊,并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确保教学目标达成。研究发现,通过这一方式,可全面夯实高职护生临床思维培育的基础,从而提高高职护生的实践能力。“临床带教”模式推广期间,需落实好以下工作。
第一,思维转变是必备条件。高职护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后,会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疾病病因、发病机理等有所认识。然而,在进入临床后,护生会发现其面对的情况极为复杂,针对的不是简单的疾病,也不是单个的病人,而是在同一环境中不同体征的病人。在复杂的情况下,护生多数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此时教师的任务是加以引导,帮助护生开展针对性的症状分析,在此前提下得出诊断及处理方案,确保现实教学的合理性。对于护生来说,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转变至关重要,是未来临床工作的必备前提。
第二,实践体验是第一原则。结合现实可知,临床护理是实践医学,需要在全面了解病人前提下应用临床思维,提高综合护理水平。现实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在得知病人诊断结果后便开始寻找相应章节阅读,却没有形成有效的思维过程,更没有对现有的护理要求提出必要的质疑,存在一定的教条主义。针对这种情况,“临床带教”模式让护生深入病房,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临床思维,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判定,从而形成良好的护理意识,将被动变成主动。
第三,教学查房是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学查房模式并不是固定的,其目的是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所以活动形式是比较灵活的。查房时,要有意识地引导护生了解病症知识,结合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让护生由表及里地分析病情,实现教学实践和临床的有效结合,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护理病人过程中,培养护生的分析能力。
第四,病案讨论是重要方式。研究发现,在“临床带教”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便是病案讨论,该环节至关重要,可有效训练护生的实践能力,结合现有问题,鼓励护生提出解决方法,加深护生的学习认知。研究发现,通过病案讨论,可让护生全面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理等,从而有效分析出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通过病案分析,护生可得到较多的实践经验,培养临床思维,吸取教训、开阔眼界,为今后工作提供保障。
3.有效创新教学方法
研究发现,除了以上问题外,教学方法滞后以及守旧,也是影响护生临床思维教学效果的问题之一。传统教学模式中,护生的地位比较被动,没有体现出主体地位,导致学习效率和质量均不太理想。为改善教学现状,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需借助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明确教法改革思路,为有效教学活动开展(护理教学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现实工作中,为提高高职护生的职业素养和临床思维能力,高职护理专业在授课期间可有效应用小班制教学模式,确保实际教学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可利用特定的病例吸引护生的兴趣,引导护生进行有效的拓展分析,锻炼护生的观察、判断以及推理能力,在护生和教师的沟通讨论下得出有效的护理方案。从本质上讲,护理学非常严谨,属于实践性学科,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相关护理教学期间,需注重课程的完善性以及考核的有效性,注重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合理提升。工作中,借助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保障护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水平。
其次,应用创新教学手段,保障高职护生教学的合理性。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要求较高,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护理教学需求,为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效率,PBL教学法得到广泛应用。在具体实践中,可先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问题进行设计,最大限度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然后依照设计的问题,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习者解决现实问题。为发挥PBL教学法的核心优势,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完成教学问题的布设,然后有效引导学习者深层讨论问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为后续工作提供保障。让学习者通过努力内化知识,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护理课程开展期间,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可借助角色扮演方式,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习者掌握相应技能。在开放實验室之后,可开展情境教学,将实验室当作病房,让护生在理想环境中进行真实“病人”护理,借此方式,实现学生知识内化,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践证明,这一方式的应用不仅可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护生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还可以针对性地培养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护生今后的护理工作打好基础。
近年来,在科技的带动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ECS模拟人得到了有效推广。ECS模拟人较为特殊,是一种仿真机器人,具有人体外貌特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应用ECS模拟人,可弥补传统教学不足,通过模拟人体生理功能,满足现实教学需求。研究发现,ECS模拟人应用的核心技术包括电子技术、智能控制以及仿真技术等,属于多种先进技术的集成,所以在实际应用中,ECS模拟人能够较为真实地提供外貌和生理反应,对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下,我国高职护生护理能力有待提高,护生在毕业之后通常无法适应护理工作强度与需求。之所以存在类似的问题,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在开设护理教学期间并未对护理工作未来需求开展有效的分析,导致课程设计不合理,护生临床思维能力不到位。为了改善现状,提高高职护理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职护生的护理实践能力,需要在现实教学中引入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完成相关教学设计,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而完善高职教学体系框架。
(三)结果(见表1)
1.传统教学模式在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开发情况
有50%的学生认为,当前的教学课程设计待完善;另外有46%的学生认为临床与实践存在脱离问题,没有体现出临床思维能力开发的特殊作用;有48%的学生表示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和现实需求存在一定距离。
2.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开发方案实施效果
方案实施后,护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满意度分别为94%、96%以及93%,成绩提升率为89%,较方案实施前相比显著提升。
表1 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开发方案实施效果
■
(四)讨论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高职护理教育已经发展了较长时间,1998—2012年间,高职护理教育招生人数增加了48.1倍,环比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31.9%。其中2000年增幅最高,环比增速已经超过了130.6%。最近几年,高职护理教育规模还在持续扩大,专科招生数量一直大于本科、硕士等。以近几年为例,专科招生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32.2%,而本科只有29.9%。虽然高职护理教育规模在持续扩大,但高职护理教学架构主要还是建立在中职教育框架上,在现实教学中,一些高职专业教师并未全面了解新时期护理工作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因此在此前提下,一些高职院校在护理专业开设期间都相对轻视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育。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在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开发中还面临以下问题:(1)课程设计待完善。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高职护理课程中,一些院校习惯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中专护理教育模式,导致护理教学水平无法有效提升,更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护理需求。高职临床护理专业中涉及较多的医疗专业知识,相比之下,护理专业知识教学显得比较零散,这样的教学现象不仅难以满足高职护生教学要求,还不利于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开发。为此,想要完善护理教学体系,必须实施有效的课程设计,多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育,从而提高护理教学的实效性。(2)临床与实践存在脱离问题。结合实际可知,在过去护理课程体系架构中,“三段式”教学方法是比较流行的,教师主要应用该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所谓护理教学“三段式”,就是在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基础上增加毕业实习模块,确保护生能力得到锻炼。这三段学习各自独立,在实际教学期间,护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后,通常情况下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才能参与到临床课程的学习中。除此之外,在临床课程学习中,实际的临床实践机会也是比较少的,以上问题均会导致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为此,在后续的教学体系完善中,需要注意临床与实践脱离的问题,最大限度为护生提供实践机会。(3)教学方法比较传统。除了上述问题外,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不够创新,也会影响实际的临床护理教学效果。近年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在教改影响下,高职护理教学要求也有了显著提升。但一些教师在实践中依旧习惯采用传统教法,扮演课堂的“主角”,没有突出护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护生在实际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率和质量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这种环境下,多数护生会对护理知识的学习丧失兴趣,也就难以形成临床思维能力。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落后,会影响实际教学质量,也将不利于护生护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护生在现实工作中受教学方法的影响,不会理性地思考工作,仅注重经验的积累,造成临床护理能力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但在将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后,护生培养效果显著改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以及教学方法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生成绩较上年度提升的人数显著增加。这表明能力本位教育的应用对护生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随着护理工作质量要求的提升,现阶段我国护生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临床思维能力培育需要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需在现实教学中积极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将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应用到高职护理教学中,借此保障高职护理教学能力,提高高职护生的临床应变能力和思维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体系的完善,高职护理教学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开发已经成为重要内容。研究发现,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对护理教学体系架构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可改进传统教学不足。基于此,本文将能力本位教育相关论点作为研究對象,重点剖析了高职护生临床思维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解决思路,希望本文的研究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方法借鉴,适应护理工作需求变化的同时,科学培养出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瑾春,郑秀花,张瑞霞,等.“1+1+1”培养模式下临床同步线上课堂对高职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6):69-71.
[2]侯云华,陆娴,向伟,等.CBL结合BOPPPS教学模型对高职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影响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1):81-83.
[3]刘丹.高职护生护理临床思维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循证护理,2022,8(9):1256-1258.
[4]陈瑞平.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的高职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方案的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5):13-15.
[5]李梅,许桂春,徐雁.临床实习对高职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J].知识文库,2020(4):209.
[6]汪建宏,张欢.案例情境教学对高职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9(15):204-205.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