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

2024-05-22 11:58李丹舒万畅
华章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育变革治理现代化职业院校

李丹 舒万畅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以系为基础,结合数字科技的特性,职业院校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这场转型不仅在理念和目标上有所提升,更在标准化、实践性和场域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的创新。其最终目标是构建职业学院全新的数字化生态,展现人机融合、校园智能化和治理数字化的鲜明特点。为了有效应对新时期的挑战,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持续推动数字化改造的进程。这要求不断更新职业院校的教学形态,构建智慧教育生态,并重新构建职业院校的管理要素体系,以实现管理现代化。通过这些努力,职业院校将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职业院校;数字化教育;教育变革;治理现代化

一、数字化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

(一)助力构建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走出职教特色道路

职业院校在我国高校体制下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术人员的重任。建设“中高本研”融合型的现代职业院校,是高等職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形成以五年制职业院校为主体、中等职业教育为贯通、本科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互配合的制度。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加强各级职业院校的联系,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职业综合院校。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中高本研”一体化为核心的“立交桥”建设尤为关键。通过共建高等职业教育、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等数字化平台,各级学生得以在不同层面上实现融合,推动地方政府深入探讨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技术为国家各级职业院校优质办学提供有力支撑。为构建优质完整的职业院校体系,需对各级院校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挖掘和发挥各层级院校的办学特色。数字化技术为职业院校变革与发展注入活力,推动多层面的实现优质办学目标。

(二)助力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打造职教命运共同体

高等职业教育要走上高水平发展之路,必须明晰其办学模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高等职业教育放在了与一般教育同等的位置上,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决定,也是一项重大的举措。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则强调了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和模式。要明确职业院校和一般院校的办学方向,并突出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1]。数字化改造是职业院校的必然趋势,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的转变。职业教育兼具“教育性”和“职业性”,数字技术能更好地发挥和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数字技术与职业院校的深度结合能推动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实现多方协同,数字赋能,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双师型”师资的综合素质和数字化水平,从而提高学生数字化素养,夯实职业教育高品质发展的根基。

(三)助力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教内生动力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是其办学水平的衡量标准,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推动其变革与发展的关键。为提升人才素质,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高技能优秀人才为核心。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职业院校应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观念也在经历深刻重塑,从传统教育向复合教育转化、终结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传统教育向数字化教育转变。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和教学条件,降低人才培训的时空限制,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供学生自主制订学习方案的数字平台。通过“数字辅助”培训,职业院校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装备和手段。

二、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

(一)理念层:以数字化思维引领职业院校变革

在数字时代,个体与企业的思维模式对于完成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思维的弹性和适应能力直接影响转型的最终结果。数字化思维以虚拟性、即时交互性和先验性为特征,是数字社会中应用数字科技的理论指引,对数字实践的良性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为促进高职院校的高效转换与升级,必须摒弃过去传统的技术转移模式,构建以数字化理念为核心的开放式生态。该生态注重技术与价值观的融合,克服过分依赖技术导致的片面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和机械化教学过程的问题,强调数字化教学。

(二)目标层:以智慧教育培养高阶数字化人才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创新思维和数字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尚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导致数字技术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推进专业教育改革,加强信息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满足各层次的需求。应以智慧教育为手段,培育具备全面素质的数字人才。智能教育,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教育生态,促进科技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将“知识+技能”转化为“智慧生成”,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职业院校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探索智能教学,推动数字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形式,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与分享,构建新型智能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字孪生、虚拟仿真、人机互动等技术手段,构建一个面向高职院校的智能模拟培训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未来就业环境。

(三)实践层:以技术赋能推动智慧化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态,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导向,结合数字科技,为教育教学、人事管理、实习培训等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了智慧教学、虚拟仿真、智能感知等基础架构,形成一个信息交流互通、资源共享的生态圈。通过培训教师运用智慧教学方法,我们能够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从而实现对整个校园的高效管理。我们绘制了师生行为和学校运营状况的图谱,旨在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本项目将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各类群体进行深入分析,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提供精确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借助云计算、区块链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打破数据孤岛和信息壁垒,促进职业院校各项行政工作的整合与协同,提升治理效能[2]。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职业院校教育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旨在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尝试。

(四)场域层:以平台互通實现多元化场域融合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愈发紧密相连。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展现出鲜明的跨学科交叉融合态势。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信息的广泛应用,不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还极大地拓宽了教育的领域,促使线上线下、现实与虚拟实现深度融合。全国职业院校智能服务平台和职业院校特色课程资源库的建立,对职业院校的平衡发展及协调管理起到了关键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的深度结合,已成为一种“共生”“共赢”的发展潮流。数字化的进步,使得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考与问题处理能力。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也在持续升温。通过该系统的实施,职业院校可以准确把握企业的需求,及时开展针对性培训,增强培训效果。

三、数字化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教学资源应实现数字共建共享

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在于数字化建设的推进与实时双向分享的实现。目前,职业教育已基本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全面覆盖。然而,不能仅仅将其视为数字的堆砌。数字教育依托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人数协同管理为核心,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了深度的变革。必须强化顶层设计,进行整体规划。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机构,实现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统一管理。各地区应制订相应的建设导则和规定,引导职业院校建立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需要形成多方协作、共同建设的格局。为适应当前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需要,我们需对现有的模式进行改革。在政府宏观指导下,我们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职业院校和教师成为数字教学资源的主要受益者和贡献者。同时,工业企业作为数字教育资源的主要用户和提供者,也应将其生产成果融入职业教育中,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构建并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质量保证机制。建立严格的访问规范,并根据教学使用情况、用户反馈等对数字资源进行周期性的筛选。要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双向分享,提高其交流联结程度。

(二)教学管理应实现数字共治

在职业教育中,应当认识到数字化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而是一种能够引领教育领域变革的重要力量。当前,许多职业院校仍然过于依赖传统的经营方式,未能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为了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数字共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可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将数字化变革视为提升教育质量、优化管理流程的重要途径。要将数字理念深入贯彻至学校管理,我们必须构建一套覆盖教学管理、考试、考核、科研和培训的全方位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实现人机协同治理。同时,我们还应优化现有的“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和“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其开放性、灵活性和标准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提升管理者的数字化素质,推动离线管理与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变革,从而形成一种全面的数字决策与互动模式,进而提升学校整体的数字化管理与决策

能力。

(三)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与服务层面

一是针对职业院校毕业条件的设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探讨。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细致分析,明确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对毕业条件进行了具体化,确保其实践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取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这些评价数据和方法的多样性,为评估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依据。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线上学习时间、阶段性成果等硬性指标,还注重对学生软实力的考查,如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等。评价方式则融合了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形式,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此外,还应积极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导师参与评价,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需求的指导[3]。在实践教学中,设定了若干关键节点,进行阶段性评估,旨在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向,发现并改进自身不足。这种过程性的评估方式不仅提高了评估的可信度,还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进步。

二是作为数字科技人才的培养者,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了解数字化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只有通过全面培养和实践,提升自身的数字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创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4]。同时,教师应主动利用全国智慧教学平台等资源和平台,开展在线协作学习和示范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个人与数字化时代的同步发展。教师需要从多方面推动数字化转变,包括职业课程实施理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式等,加强数字化技术与职业院校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字科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平台应实现数字赋能

在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在教学平台中的重要性,这要求提升数字化赋能的水平。首先,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工具论”的观念转变为“思想论”的观念。这意味着将数字化技术与教育平台深度融合,使其成为实施数字化教育思想的重要载体,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其次,职业院校应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数字化校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这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强化数字环境,整合基本资讯科技装备与数字科技,建立起智慧校园、深度数字校园以及智慧实训空间等。在此基础上,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育平台的运行与维护体系。此外,还应强化对平台的资源集成和管理,建立特色专区和实时的交流通道。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实时性,还应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这些措施可以为职业院校的数字化改造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其持续发展。

结束语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职业院校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这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定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管理者的管理以及资源的构建。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是应对数字化时代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已有研究探讨了转型的内涵、内容和途径,强调从“技术集成”向“人—机”过渡。这些研究从宏观层面提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但微观层面研究不足。为了满足社会产业的多样化需求,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院校需要明确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从系统视角深入探讨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构建理念、目标、实践和领域层面的理论框架,提出具体实施对策和途径。这些研究将为推动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孙虹,刘建中,刘沛平等.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视域的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299-300.

[2]吴春雷,王雷全,崔学荣.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21(2):110-115.

[3]管连,梁建花.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及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11):100-103.

[4]张玲艳,邱水才.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95(18):184-186.

作者简介:李丹(1990— ),女,汉族,江西鹰潭人,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教育学。

舒万畅(1990— ),男,汉族,江西鹰潭人,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计算机。

猜你喜欢
教育变革治理现代化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MOOC时代图书馆角色定位与创新服务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语言习惯与民族地区双语司法人才队伍建设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浅论“翻转课堂”对教师培训的意义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