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评的任务驱动式构建

2024-05-22 09:30姚秀蓉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4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任务驱动道德与法治

姚秀蓉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从构建生态课堂的角度出发,基于任务驱动开展大单元教学,立足核心素养,根据统编教材单元编排特点和单元核心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学情、生活和交往的范围构建教学单元,在原有单元结构中调整、重建、优化单元教学,使教、学、评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同向同行。由此体现德育生态课堂的属性,凸显“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的有效构建。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评;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2-0034-03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强调“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根据这样的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来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基于任务驱动的单元整体教学,源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将教学目標转变成具体任务,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策略,使单元教学目标落地生根。

一、构建任务驱动下的单元整体“教”

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单元”,可以按照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原有的学习单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通过搭建学习框架、创设学习情境来构建学习单元。

1.原有单元结构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1~9年级均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呈现,单元教学内容和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目标完全吻合。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原本的编排逻辑调整单元教学内容,根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循着难点展开教学。

难点,即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知识点,而其他内容则可以通过综合实践、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运用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来展开学习。比如,二年级第一单元是“我们的节假日”,对二年级学生而言,如何把周末安排得合理、精彩、巧妙是一个难点,所以合理安排节假日就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教学时,在“假期有收获”板块,教师侧重引导学生梳理暑假生活的收获,让学生对未来节假日进行规划,并迁移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对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节进行规划。

2.重组单元内容

教师可根据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目标、本班学生实际学情、学生生活和交往的范围等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可以重组同一单元的内容,也可以重组不同单元的内容,甚至可以将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内容融入其中。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我在这里长大”这一主题,设计了《我的家在这里》《我家的好邻居》《请到我的家乡来》三课内容。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是“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其中,第二个要素是第一个要素的递进。但要落实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目标,仅仅学习这三课内容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将本单元内容与第四单元第11课《四通八达的交通》中第三个板块的话题“家乡交通在发展”进行重组。其一,将《我的家在这里》《我家的好邻居》作为一个整体,首先通过问卷星、访谈,梳理出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了解情况;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引导学生主动维护社区权益,积极为改善社区生活出谋划策;最后聚焦邻里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邻里关系,做到理解、包容。其二,将《请到我的家乡来》与第四单元第11课《四通八达的交通》中第三个板块的话题“家乡交通在发展”进行重组,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变化,从而达成“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这一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重组单元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社区、家乡、国家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3.优化单元结构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强调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教师应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主题为原点,融合其他学科内容,以项目为载体,联系学生实际,展开立体、纵深的教学。

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时,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而自豪,“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教师可将本单元学习内容与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以及第四单元“家国情怀”有机融合,重组为“我和国家博物馆的云约会”主题教学,并设计以下四大“展厅”。

第一展厅“中国汉字的意与象”。教师将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以及美术、书法学科中关于中国汉字的内容融入教学中,设计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智慧、魅力等板块进行展示;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境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形式组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理解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对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展厅“中国古代科技力量”。教师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特长组成项目式学习小组:“科技人物”(张衡、祖冲之、蔡伦、毕昇等)小组,“中医学”(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小组,“文学数学艺术”(《论语》《齐民要术》《农政全书》《九章算术》以及算盘、二十四节气、高山流水等)小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小组。学生在教师、家长引导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通过项目式学习认识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不仅独具特色,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展厅“中国古代技术精华”,围绕课程内容体系,以文化熏陶学生。教师利用云平台、网络资源等为学生补充课内外材料,如三星堆青铜面具、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和尊、青铜方尊等青铜器的简介。学习小组到图书馆、科技馆或通过网络平台,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技术,产生对中国传统技术的热爱之情和对中国传统科技的钦佩之情。

第四展厅“中华传统美德渊源”。教师围绕中华传统美德补充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融合“语文园地”中“交流平臺”“日积月累”板块的内容,以“小微论坛”“学习日志”“学习叙事”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展示活动中感悟到中华传统美德历久弥新、代代传承,已烙进中华儿女的精神之中。

学习内容结构化,每一个话题、每一个单元、每一课都环环相扣,有学科知识、学科逻辑之间的环环相扣,也有学生认知上的层层递进。这样重组单元教学,避免了学习内容之间的断裂,变零散的碎片化知识为系统化结构,使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

二、构建任务驱动下的单元整体“学”

任务驱动下单元整体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任务的主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大多会经历以下学习过程。

1.模仿式学习:宏观浏览单元,建任务驱动

宏观浏览整个单元的内容,是整体学习之始。教师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从整体上浏览单元内容,感知、了解单元整体任务,并提出自己浏览后的问题;再根据学生的喜好、特长明确项目式学习主题,并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真实问题驱动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模仿学习,初步构建学习共同体。

2.互助式学习:丰富自主体验,促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强调“要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中对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以规范和引导,不能‘放任自流”。收集信息是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的实践活动,主要通过具体情境中的任务,引导学生经历选取资料、提炼总结、拓展运用三个不断深入的学习过程,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知行合一。

(1)选取资料

在项目式学习的任务驱动下,选取资料一般安排在引导学生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环节。大多在学生对单元内容整体浏览后,专注于单元内亟需探究的内容,利用资源包、智慧云平台等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学习选取资料的方法。

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的教学中,选取资料可安排在学习第一展厅“中国汉字的意与象”这一环节,用两课时,在语文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CCTV9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等学习支架帮助下,让学生有梯度地完成“中国汉字的意与象”的资料收集,了解汉字的丰富、多样和音形义,以及汉字产生的影响,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2)提炼总结

指学生在学习支架的帮助下,对单元主题、内容、学法等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提炼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政治认同和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提炼总结的方法进行关联学习: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提炼总结,发现“科技人物”“中医学”“文学数学艺术”“四大发明”等我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不仅是科学家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且是他们创新精神的体现。

任务驱动下的提炼总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体悟,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3)拓展运用

在经过单元整体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学习方法等进行拓展运用,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

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的学习中,学生在第一展厅“中国汉字的意与象”中获得学习方法,提炼总结后迁移运用到第三展厅“中国古代技术精华”、第四展厅“中华传统美德渊源”的学习中。学生通过绘制古代技术创造名片、制作四大发明自述卡片、撰写气节格言等形式进行知识的拓展运用。

3.拓展式学习:开阔学习视野,促创意表达

在单元任务驱动下,学生可以进行跨学科项目式、议题式、体验式学习。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项目小组进行过程性评价,也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学生的学习“足迹”,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在单元任务驱动下,学生向同学、老师介绍自己收集和总结的发现、收获、感悟:介绍震撼自己的古代科技及伟大人物;小组合作采用各种形式创作情景剧“假如文物会说话”;制作微视频“穿越千年的对话”;运用诗歌、卡牌、绘本、名片、海报、迷宫棋等不同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在展示活动中,学生拓展了学习视野,获得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构建任务驱动下的单元整体“评”

任务驱动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要为达成核心素养目标同向同行,以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评价发生根本性改变。

教研部门,要从唯语数英所谓的学科分数给学校、教师排名论高低走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综合考评;将学科评价聚焦到学生学习态度、认知水平、实践能力方面;以等级制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校方面,要从唯学生分数给教师排名走向建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方位评价体系。如从第一学段开始尝试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综合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进行跟踪记录。考察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对生活、社会现象的了解及所形成的价值观;考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出的道德实践行为及在真实情境和任务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进行评价;为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通过生生、师生、家长互评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

教师方面,要从唯分数来给学生排名走向通过征求学生、家长意见来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在大单元教学前,通过问卷星、访谈等形式,将评价设计放在基于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教材、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目标制订前,以监测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真实学情。这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控,并关注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各子任务时的学习态度、认知水平、实践能力等,由此进行过程性评价。

学生方面,在任务驱动下的单元整体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参与单元学习评价,依据学习过程中自己的行为来进行动态评价,从而更好地达成知行合一。

总之,任务驱动下的大单元教学应立足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根据单元核心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学情,通过调整、重组、优化单元教学,使教、学、评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同向同行。这有利于凸显德育课堂“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的有效构建。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任务驱动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