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新
摘要:本文从核心素养导向评价引领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做出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评价引领 小学语文 大单元教学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价值观引导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大单元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及教育意义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据语文课本的单元主题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单元整体意识,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更能助力学生打造核心竞争力,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其次,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价值追求的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拓宽思维视野、提升创新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促使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小学语文老师应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针对以上所指出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及其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主动反思和积极采取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使语文教学内容的开展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相关要求,以便更好地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健康成长的目标。本文主要从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评价,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就需要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内容的连贯性,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本单元所要讲授的重点、难点和主要内容,并且能够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特点,灵活地使用教材,思考如何编排教材知识点的讲解顺序,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解单元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要创新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教学方式的选取需要遵循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了解学生对于方法的兴趣度的原则。教师只有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式包括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教学法、游戏法等方式,具体的教学方式如何运用还需要结合实际课程目标、学生的兴趣和感知能力,教师要相信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超乎我们的想象。[1]
例如,以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将相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感知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既可以使课堂的教学充满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使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清晰,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注重教学评价,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更加重视教学评估和教学评价的作用及重要性。教學评价的种类包含很多,比如阶段性的教学内容的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鼓励性的评价等,还可以从不同的评价主体去区分,如教师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在小学语文大单元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于课堂的感受和反馈,教师通过认真反思学习实践的成果,对教学的实际成果进行适当的分析评估,可以使后续的教学行为保持较高的有效性。在评估和课后反思的这一环节教师需要注意对教学和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一个相对科学和合理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以便了解具体的不足和需改进之处。
总结: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教师引导、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评价,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等策略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同时,未来应该注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思考如何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苗苗.核心素养导向评价引领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为例[J].新校园,20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