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4-05-21 02:08:05张敏代凯崔超鹏李强
高教学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实践平台实践技能教学案例

张敏 代凯 崔超鹏 李强

摘  要: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材料类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文通过引入思政教学案例,将价值引领渗透到专业知识体系上,显著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从教师自身、实践平台及评价体系3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实践平台;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4-0181-04

Abstract: Material Preparation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belongs to a basic course for material related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e article, by introdu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he value guidance penetrates into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ystem cases which significantly optimiz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On this basi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eachers themselves, practice platform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major courses.

Keywords: Material Preparation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ase; practice platform; practice skill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笔者身处高校教师岗位,立足于国家整体发展目标与教育改革规划,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感触颇深。深刻意识到,专业课程教学应基于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双层理念,授课教师应积极强化课程价值引领,增强自身思政育人能力。因此,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体系中,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一  学情及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学生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容易受周围环境、人物事迹等影响。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在为人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一系列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容易受网络资源不良观念侵蚀,不排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在学生思想中蔓延,出现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等问题[2]。这就需要高校教师的精心引导,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樹立正确的方向。课程思政作为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于专业课程本身,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

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课程是淮北师范大学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开设旨在训练学生进行材料合成及分析的综合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各种制备技术、工艺知识及新材料的设计思路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本课程内容涉及物理学、化学及材料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交叉,其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近年来,高等院校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教研工作,但是主要分布在文科等社会科学领域,较少涉及理工科课程,其主要源于较难寻找理工科课程思政案例,挖掘思政元素的难度较大[3]。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简称物电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负责制,部分学生在此课程学习之前已经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科学研究工作,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其他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比如材料科学基础、功能材料、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和材料分析实验等,都为本课程的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此看来,该阶段材料类专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有益于任课教师对该课程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在大学伊始,就不断接触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的课程,能正确领悟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但是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到实处,即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对专业课教师来说是机遇又是挑战。笔者自任教以来,一直担任淮北师范大学材料类专业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课程主讲老师,深知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及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从专业课程案例设计、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分析角度,初步探究了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学有机融合的实施路径,希望为类似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二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以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课程相关教学内容为例,巧妙融入相关的人物、事迹及时事政治等,润物无声中发挥课程思政效应将课程理论知识与思政育人内化于行。下面列举了部分案例的设计,以抛砖引玉。

(一)  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在介绍半导体材料硅单晶发展史方面,引入科学家事迹,培养学生的美好品格。如20世纪40年代,第一块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诞生,人类进入快速发展的电子时代。晶体管的发明,意味着科学家Jack Kilby在大学里选修的电子管技术课程全部作废,但Jack Kilby并没有放弃,也丝毫没有削弱他对电子技术的热情。后续他大胆设想将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都安置在一个半导体单片上,进而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开创了电子技术历史的新纪元。伟大的发明总是被历史铭记,2000年Jack Kilby因为发明集成电路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引入潜心半导体材料研究,制造出我国第一根无位错硅单晶的林兰英院士的事迹。通过此教学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不轻易放弃,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良好品质。

(二)  家国情怀,使命担当

通过讲授提拉法制备半导体材料硅单晶知识点时,引入当今高新技术产业下,中国芯片被“卡脖子”的艰难困境。芯片“卡脖子”,到底卡在哪?讲述华为事件,在面对美国的制裁和打压时,表现出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令人动容。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美国发起的科技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无形中推动中国企业走自主研发之路。让学生深知,只有不断技术创新,自身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会受制于人。打赢这场中美贸易战,关键靠人才,教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将来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通过此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设计,将价值观引领渗透于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

(三)  兴趣驱动,美育心灵

在介绍水热法制备材料的科学实践及成果分析时,针对学生的实验室研究成果,告诫学生科研成果不应注重论文的影响因子与引用率,或相应的物质奖励,应该看重论文的内涵和价值,并引入相关案例加以渗透。2018年,加拿大59岁女性科学家Donna Strickland,因在激光物理学领域所作出的开创性发明而斩获20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三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科学家。而她获奖的原因,就是在学生期间发表在《光学通信》上的一篇论文,而这个期刊水平不高,影响因子也就1.0左右。与其他诺奖得主相比,Donna Strickland的个人经历稍显逊色,在获奖前,她仅仅是一名副教授,这在诺奖历史上确实少见。能够获得诺奖,归功于Donna Strickland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好奇心,而不是功利的驱动。结合该章节内容的实践成果,告诫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切忌急功近利,要注重科学研究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事业观。

(四)  谨慎操作,安全第一

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是物电学院对大三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修课程,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物电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负责制,此时大多数学生已经开展实验室实践研究,在介绍温差水热法制备水晶材料的操作要点时,引入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如1979年10月19日上午,北京国营707厂生产人造水晶的超高压反应釜在运行中突然发生爆炸,约8吨重釜体从底部断裂,垂直冲破屋顶冲天而起,相邻的两台反应釜测压管被砸坏,320余平方米的厂房楼顶被毁。所幸的是,爆炸时实验人员在交班,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万元。以此现实案例,体现实验室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

以上思政案例设计融入课堂教学,不仅优化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调节了课程本身的枯燥,明显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笔者深刻体会到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  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實施路径

作为物电学院材料系相关专业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立足于国家整体发展目标与教育改革规划,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积极探索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及课程思政案例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初步探索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  提升专业课教师综合素养,教学内容与灵魂塑造并重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知识熔于一炉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课程思政效应的体现,关键在于任课老师的专业素养及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它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 “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首先应重视思政案例甄选,梳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学功能。要求任课教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对思政元素要能精准定位,找准关键,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喧宾夺主。信息时代,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在选取相关案例时,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如果太过牵强,反而给学生带来反感和负面情绪。任课教师在查询资料时要仔细斟酌,明辨是非,注重案例的真实性和新颖性。否则将影响课程的权威性,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引入绝不是局限于表面形式而空洞的说教,更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要求授课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认真研究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深层次挖掘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课外教学资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把价值引领渗透到知识体系上。因此,结合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课程特点,笔者认为思政案例的甄选是专业课程教学发挥思政效应需要重视的问题。

任课教师积极参加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线上线下培训及有关课程思政研讨交流、比赛等活动,拓宽自身教育教学视野,强化自身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培养。通过培训、研讨交流等,聚焦把握课程教学内容,全面领会教材内容,精准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避免生搬硬套,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将价值引领渗透到知识教学体系中,对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教学内容做必要调整,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准备及教学实施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好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课程思政阶段性的教学实践效果,探析教材改革,教材与课程思政同步发展,尝试制订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教材,做好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将课程理论知识与思政育人内化于行,促使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二)  加强实践平台建设,促进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这在先前文献中都有所体现[4-5]。实践教学中蕴含丰富的思政资源,充分挖掘该课程实践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是该课程实现专业育人功能的另一重要途径。例如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科研趣事及严谨治学态度、重大成果的探索历程、科学发展史等,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性格,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学科热点,设计开放性实验课题,让学生分组开展实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及结果分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动手操作及善于思考的能力。当前,高校教师在教学同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可以将教学科研经历及成果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科研成果获得的背后,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背后不断地努力与坚持,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因此,加强实践平台建设促使价值引领渗透到知识传授中,使专业课教育和思政教育不再是纯理论的学习,以科研实践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培养适应材料行业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思路。让学生将思政元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课程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培养及教学成果的有效策略[6]。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在学生成绩上,包括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主要为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关注学生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而忽视了学生思想素养,比如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想、认知及实践能力等,在整个考核过程中的价值,难以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有必要改革传统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将思政纳入全课程考核,构建基于过程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材料制备原理及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传统课程评价体系中融入思政教育,采用“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至关重要。期末考试成绩重点考核学生对专业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在期末卷面成绩上。平时成绩注重学生的出勤、课堂互动程度、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考核。实验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制备材料的基本实验过程、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因此,优化课程考核体系,不仅可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实现思政育人潤物无声。最后,通过评价反馈,例如与学生沟通交流、学习效果分析、及时教育教学总结等掌握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主要从教师自身、实践平台及评价体系3个方面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进行初步探索与实践,如图1所示。当然,思政教学的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专业课教师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四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材料制备原理及技术课程中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案例设计,探究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通过思政案例引入,将价值引领渗透到专业知识体系中,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探索的过程,授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摸索符合本专业学生的课程思政实施模式,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双层教学目标,争取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实现该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2).

[2] 刘根,王培龙,高慧.应用电化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与效果分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21,42(2):82-85.

[3] 胡军,于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4):107-110.

[4] 张敏,张永兴.《材料制备及合成方法》课程教学与科研结合模式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8,18(2):114-117.

[5] 郑程.材料制备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究[J].广州化工,2020,48(14):169-170.

[6] 张文珠,谭大志,郭慧敏,等.《现代分离分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广东化工,2021,48(15):316-317.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与策略探析”(2022jyxm140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a2Zn1.2Mg0.8Fe12O22基Y型六角铁氧体的可控制备及磁电性能研究”(1908085QA36);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团队项目“《材料创新实验教学团队》”(2019jxtd062);淮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理念下材料制备原理及技术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探析”(2021xjxyj011);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创新教育背景下《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2021zlgc015);淮北师范大学质量工程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2020xylzy002)

第一作者简介:张敏(1988-),女,汉族,安徽亳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磁性功能材料。

猜你喜欢
实践平台实践技能教学案例
基于技术融合的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21:13
当前中职养殖专业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20:10:35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3:49:44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8:16
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职业能力及实践平台构建因素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20:03:46
企业经营模拟实践平台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1: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