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爵士舞融合编创的实践探究

2024-05-21 20:45:04刘亚倩周琳琳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3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刘亚倩 周琳琳

【摘 要】海南黎族作为一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黎族传统舞蹈来源于黎族人民的生活实践和劳动习俗,有着极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将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爵士舞相融合进行舞蹈编创,对于推进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和弘扬,开辟爵士舞在中国本土化的发展路径,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具体结合当下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爵士舞的发展现状、现存问题分析两者融合编创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舞蹈编创策略。

【关键词】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西方爵士舞;融合编创;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3—106—03

引言

文章具体学习吸收西方爵士舞艺术之结晶,立足结合中国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舞蹈融合编创的方式方法,通过现代人们喜聞乐见的流行爵士舞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创新与传播,有利于黎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进而逐步推动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走向国际视野。

一、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爵士舞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海南岛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水热条件,气候条件良好,光照充足,黎族人民有着良好的先天生活条件,在生产实践中以农业为主,又结合海南岛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了有关狩猎等相关的生产活动[1]。黎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在漫长的发展中,黎族先民们经历了从采集狩猎到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生活,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来说,黎族的文化传统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其中,物质文化涉及到传统的技艺,例如,黎族妇女的纺纱、织布、技艺、织染、织花技艺以及饮食文化。早期黎族先民的生产水平较低,在生活方式上主要是采集鱼猎和刀耕火种,加上海南岛当地特色的热带雨林气候,使得黎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在建筑形式上,黎族人民结合自身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宅艺术船型屋,作为原始干栏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从精神文化的角度看黎族有着极具民族气质的歌舞文化、节日文化。黎族人民勤劳勇敢、古朴善良、尊礼忠义,每逢佳节歌舞并举,风格多样、内涵丰富,无不体现着黎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间劳作与娱乐生活,具有独特的地域风采。并且黎族先民们还拥有刻在血肉之躯上的纹身文化,这些点线艺术构图,展现出黎族人民原始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有着显著的民族气质。

从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来看,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海南建省以来,黎族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传播。但是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程度仍有不足,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也较为突出,黎族的聚居地属于海南岛的中南部地区,其间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传承着众多黎族鲜明的民间故事[2]。这些珍贵的文化传统还处于有待进一步开发挖掘的程度,并且受现代化、城市化、商业化的影响与冲击。具体来说,在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中目前仍存在宣传力度不足,弘扬时缺乏文化内涵、传播载体有限,原生态形式消退,传统技艺断层、后继无人等的发展窘境,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且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二)西方爵士舞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从爵士舞的起源来看,它起源于美国,逐渐形成了具有美国自由精神的独特舞蹈风格,成为体现人们喜怒哀乐的重要舞种[3]。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下,爵士舞从最初的哀伤变为了喜气洋洋的都市音乐和流行舞蹈,最终成为本土化大众化的舞蹈形式,在美国乃至全球广泛流行。爵士舞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且鲜明的风格特点,并凭借爵士舞自身的流行音乐属性与舞蹈艺术特色,与现代城市化进程相辅相成。爵士舞时而高昂,时而低缓,时而奔放,时而悲伤的情感表达,能够有效引发观众的共鸣,也能为人们带来心灵上的触动。

从爵士舞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来看,其在中国起步较晚,最初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传入中国,爵士舞最先在我国上海地区流行而后不断地普及,并发展至相当大的规模[4]。爵士舞进入上海后,很快成为上海地区最流行的舞种,这也寓意着爵士舞的中国旅程正式开启,而后广州、武汉等地也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爵士乐队,并且这些爵士乐队的专业水准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衔接,在大街小巷不乏听到爵士乐的演奏。但是伴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与发展,爵士舞在我国的传播与普及也进入了低谷。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出现,爵士舞的发展又迎来了良好的环境[5]。在过去的30年里,爵士舞呈现着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其活力自由又极富动感的独特魅力深受中国青年人的喜爱,伴随当代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广泛传播,爵士舞逐渐走向了大众视野,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和认可。

爵士舞作为一种西方流行文化,在中国高速流行和发展的近些年,也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和挑战。至今,爵士舞相关的技术动作教学体系完善性仍有不足,表演人才与师资力量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参差不齐的情况,专业学术研究与专业教学研究尚为稀少,爵士舞经典艺术作品并不多见。爵士舞在中国本土化的长足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效法模仿,趋势跟风,而更应该注重文化的交融,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吸收借鉴西方潮流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创新。总体来说,爵士舞在中国本土化的发展依然处于萌芽探索阶段。

二、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爵士舞融合编创的可行性

(一)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舞蹈传承

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黎族先民长期的生产实践、生活劳动中,逐渐积累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其中包括有民族价值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深层次的文化意识,也有一些结合生活实际凝练积淀形成的文化内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借助歌舞,借助口头文学,借助文字等形式进行弘扬。例如,在黎族舞蹈中,生产生活类舞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黎族先民将欢快的舞步融入到艰辛的劳作中,结合各类劳动器具的声音创造了舂米舞,钱串舞,钻石舞,椰壳舞等。例如,黎族妇女每天清晨或傍晚会聚会一起舂米,在节日时迎来送往的宾客众多,舂米量加大,这时妇女们便会轮流舂米,日夜不休[6]。为了缓解舂米时的疲累,增加劳动过程中的乐趣,妇女们会选择交替舂米,并配合一些击打动作,使舂米这一劳动过程发出悦耳、有节奏的声音。

在黎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能展现出黎族先民们的奋斗史,黎族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与自然斗争,与敌人斗争。并且,流传下来许多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例如,黎族著名的钱铃双刀舞,就是反映出英雄斗争的舞蹈形式。在舞蹈演绎上具有较强的表演性,讲述了一段两名男子为抢夺一位美丽姑娘而进行比拼的爱情故事。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即从黎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舞蹈动作的灵感与元素,通过舞蹈传承与表演的形式,为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二)西方爵士舞天然的包容开放性

从西方爵士舞的特点来看,在爵士舞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逐渐形成了自己显著的节奏切分、律动自由、形体外部特征明显的舞蹈艺术特色,同时,由于爵士舞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开放性、可塑性,在其漫长的发展衍变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芭蕾舞科学系统的训练方式、现代舞不拘一格的思想性、拉丁舞自由奔放的风格特点、街舞极富变化的律动感、踢踏舞复杂多变的脚下节奏等等,形成当代爵士舞多元融合的舞蹈风格,例如:芭蕾爵士、现代爵士、街头爵士、拉丁爵士等。因此,不難看出,爵士舞能够与多样的文化元素相融合,充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发展特点。爵士舞在其发展延伸的过程中,也能以自身为载体推动其文化的繁荣,呈现出文化与爵士舞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发展姿态。当本土文化的时代背景发生较大变动时,爵士舞在发展过程中也能够吸收传统民间艺术和相关元素的发展经验,用以拓宽自身的发展内涵,提高自身影响力。当下城市化的发展进步,电影、电视、大众媒体等的传播,为爵士舞创造了发展条件,也能够支持高质量流行音乐的建设,从而使得爵士舞的大众认可度较高,这也是爵士舞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风靡世界的魅力所在。

爵士舞在中国的发展与革新,能够反映出西方的流行音乐与舞蹈形式对我国传统音乐与舞蹈形式的冲击和影响,而爵士舞内涵的包容开放性、审美的趣味性又能够使其兼容并蓄。从这一角度来看,将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爵士舞相融合,能够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并且从爵士舞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元化、本土化将是其主要的发展潮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爵士舞相融合,不仅能够丰富爵士舞的形式与内容,为爵士舞营造出良好的发展土壤,而且能够将爵士舞成为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更好地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同时,有利于让更多的人借助爵士舞的形式,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爵士舞的特征,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西方爵士舞的自由精神,促进爵士舞在中国发展的同时,提升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三、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爵士舞的融合创新实践与策略

(一)从《爵美黎韵》,看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

在传承与弘扬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做好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对接。黎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既要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来面貌,注重原汁原味,保留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也要实现继承性地开发,使其在传承中得以发展创新与繁荣。在黎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爵士舞的融合创编中,要对黎族民间文化进行实地考察与充分研究,了解黎族地区的精神和文化风貌,结合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例如,结合黎族传统的风俗习惯,黎族先民狩猎、陶艺、丰收、饮酒、比武、歌唱等相关活动。在其中提取具有民族代表性的元素、符合、动作与多元可塑的爵士舞动作特点和风格进行融合编创。

(二)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爵士舞的本土化长足发展

随着海南自贸区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发展迅速,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正受到现代文化的大力冲击,黎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对黎族文化进行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的展示与宣传推广,并不断开拓创新,将海南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相结合,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相融合,走出一条能够有效传承黎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道路。例如,结合黎族当地特色的节庆,开展大型的节日庆典,为黎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提供空间,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人们喜闻乐见的流行艺术形式相结合进行推广传播,努力推动黎族优秀的文化精品,这也能有效地增强海南岛的文化底蕴。

对于西方爵士舞来说,想要在我国实现有效的长足发展,需要进行有机的融合与创新。爵士舞的本土化创作,应基于我国的民族音乐与文化内涵,不仅要在形式与内容上做好融合与创新,还要在精神上、思想上进行变革与调整,适应当下的时代发展环境。从爵士舞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有待进一步的引导与支持,目前对于爵士舞的理论与系统教学还缺乏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在全民程度地欣赏爵士音乐与爵士舞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对此,需要做好合理的引导,让人们对于爵士舞的特性与风格、爵士舞的相关知识有所认识,进一步从舞蹈中体会爵士舞的自由精神并逐渐欣赏爵士舞的风格。

爵士舞在中国本土化的长足发展,需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有机结合,这就需要爵士舞能积极地在原本独特的舞蹈风格基础上,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与特色,这样以来,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接受和欣赏爵士舞,进一步实现爵士舞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在未来的发展实践中,爵士舞需要不断推进本土化与多元化,促进更多个体对爵士舞的认可,并在舞蹈思想、舞蹈内容、舞蹈动作上适度地创新,让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既要结合爵士舞的本质特点,又要考虑当代当地大众的审美需求,从而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四、结语

爵士舞与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两者的融合需要彼此借鉴、相互吸收各自的积极成分。不断挖掘、吸纳文化精华,并在适应和变迁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充满生命力,使爵士舞与海南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更加契合,同时促进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芳.海南黎族民间舞蹈风格特征分析与黎族舞剧编创研究[J].明日风尚,2023(6).

[2]李孟蔚.海南黎族大鼓舞的形态分析与发展探究[D].海口:海南大学,2022.

[3]满宁.音乐剧中爵士舞的创造力和个性表现的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2(1).

[4]邓肯.百老汇爵士舞的形成特点及编创教学意义[J].艺海,2021(11).

[5]李森.海南黎族舞蹈创新发展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21.

[6]陈慧.浅析海南黎族舞蹈的变迁与发展[J].才智,2019(14).

作者简介:刘亚倩(1990—),女,本科,硕士在读,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研究方向为舞蹈创作;周琳琳(1984—),女,硕士,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国家一级编导,研究方向为舞蹈创作理论与技术研究、舞蹈教育理论与技术研究、舞蹈美育。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18:52:55
浅析小学阶段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地方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50:26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1:49:03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8:50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59:10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