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山水的视觉语言在设计中的继承

2024-05-21 23:23王胜楠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3期
关键词:视觉语言继承设计

【摘 要】在设计时,相对简单的信息内容,视觉表达方式可能很直接,做到一目了然,但是在应对特殊或比较复杂的信息内容时,就要求其使用的视觉语言表述细腻丰富,通过视觉设计表述,体现一定的逻辑和秩序,以及其隐含的象征性。传统青绿山水画的视觉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经典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特色,它形成了一种特有且属于民族文化积淀下所产生的属性和样貌,文本通过青绿山水画的视觉语言分析,在构图、色彩和线条等方面深入分析青绿山水画所呈现的视觉语言在设计中的继承与运用,综合分析青绿山水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青绿山水;视觉语言;设计;继承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3—172—03

在设计创作时,设计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内容既有具象内容的同时,也包括一些抽象的内容,比如设计者的情绪和情感,如何来表达,对设计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论在构图、元素的选用与变化,还是在色彩的运用上,都需要整体地构思和掌控。如果这种视觉语言能够很好的传递想法的内容和情形,就说明这种视觉语言与内容是契合的,是相吻合的。

一、视觉语言概述

“视觉语言”是指通过视觉图形符号、图像和元素构成方式传递信息的系统,这一系统与文字语言系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信息承载和传播的功能,其基础均来自于受众对客观现实认知的经验积累和判断,受众间通过这种系统进行信息的交互和传递,与“文字语言”相比,“视觉语言”在个别部分具有“直接映射”的特点,即这部分内容省略了信息符号与记忆想象间的转译,信息进行了直接投射。例如:“苹果”这个詞,作为文字信息,受众在接收到后,会在记忆经验中寻找和调用与“苹果”相关的信息,包括形态、色彩、味道、质感和综合感受等,之后传递给大脑参加信息加工,而如果是“苹果”的视觉影像或图形,通过视觉感知,就会相对省略信息寻找和研判的过程,直接参与信息加工。“视觉语言”对具象信息有这样的特点,对“抽象信息”也有这样的特点,它通过抽象元素的构成形式和变化,映射抽象信息的部分内容,引导受众的思维向抽象信息指向的方向行进。这种视觉所展现的式样,就是“语言”的一种表达,甚至能表现某种事物的部分抽象层面,包括情绪和情感。视觉语言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方式与渠道,不同的元素有着不同的视觉符号意义,不同的元素间重新构成的新元素又有着新的符号意义,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1加1大于2的过程,正是因为这种视觉语言的存在,艺术才被表现的那么真切,让受众感同身受。整体来说,视觉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传达出各种不同的意义,同时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途径与载体,通过视觉语言给予了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将视觉语言用于设计时,对视觉元素的概括显得格外重要,它是设计者掌控设计内容的重要因素。设计者为了传达出对设计主题的认知、理解和情绪情感,需要对视觉符号和秩序进行梳理,建立信息逻辑和层次,初阶的目的是准确的传递设计主题内容,在其基础上,中阶和高阶的目的是让设计具有更高的审美空间、象征空间和想象空间。当然,设计的审美取向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同设计师也有着不同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呈现出的不同的设计作品。

二、张弛有度的元素变化对比

青绿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代表之一,因其独特的元素概括形态、色彩和构图特征,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如王希孟所作《千里江山图》,画面细致入微,气象宏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在分析青绿山水画作品时,构图是青绿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构图是创作者在画面上的构思,是创作中体现主题思想的第一步,青绿山水的画面结构关系常常讲究规律化与韵律感。展子虔青绿山水作品《游春图》采用的是全景式的构图方式,视野广阔,画者将各种人物、船舶、屋舍、山川等内容概括为抽象的点、线、面(块)符号,努力寻找符号间、符号与画面间的相对关系,例如,大小对比、位置对比、疏密对比等,使得元素符号间形成视觉和心理上隐性或显性的联系线索,仿佛有一条或若干条“气”性的线条在牵引着画面中的元素符号,它“柔”时偌丝线或飘忽的绒毛,它“坚”时偌铁线或沉重的铁块。在缓与急的控制上,可以用“一张一弛”来形容,通俗的说,就是利用符号元素间的疏密关系来形成视觉上的量感对比,引发心理经验的调用,形成“既有”感受的对应关照。它们之间相互呼应,同时构成了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使得整个画面具有明显的层次与纵深感,强调一种由视觉引发的心理上的“舒适度”。宋代王孟希所作《千里江山图》采用长卷的形式,以全景式构图为主,多种构图方式贯穿其中,画面跌宕起伏,加上动景与静景相结合,将散点透视运用的惟妙惟肖,无论全景与局部,使得整幅画极具韵律感,《千里江山图》强调元素符号间的“气”性线条的变化控制,通过视觉上丰富的变化和有效控制,引导和营造观者心理上的“通感”,使观者形成既有真切感,又有延伸联想的“意象”想象,陈传席先生曾在《中国山水画史》一书中这样描述《千里江山图》:“取平远之景,正如其名,千里江山,气象万千,弘大雄壮,莽莽苍苍,浩浩无垠,场面浩大,景物繁多,前无古人。”

不同的观者在同一幅画面中,有相同的感受,又有不同的想象,青绿山水具有自身特殊的张弛变化,这来自于作者自身特殊的文化背景、审美认知和生活经验,捕捉到这种“频率”,体会其内在的属性,就可以将这种“频率”转换到其它可以适用的设计中,在设计中,许多内容也可以概括为语言符号,也是点、线、面(块)的组织和布置,相对于“形”似,“神”似更加重要,即“气”性线条(隐形)的形成、变化和同频,一旦形成内在“气”性联系的流动自洽状态,不论元素间位置如何移动,设计的内容都会形成一个具有视觉“舒适度”的整体。

三、具有装饰属性的诗意色彩呈现

在受众欣赏一件设计作品时,往往先会被其色彩所吸引,不同的颜色给予了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这种感受非常复杂,与调用记忆中的信息多少有关,注意越多,调用的信息就越多越丰富,如在看到一种颜色时往往会先想到所对应的景或物或者季节,比如暖色相的黄绿色就会想到春天,深绿和翠绿色会想到夏天等。受众关注的程度越高,其调用记忆中的信息越多越丰富,包括具象和抽象的信息,如对于同一种颜色看到它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比如黄色,就会有光明、开阔、博大、自信、活泼等记忆感受。色彩语言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能够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信息,而且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效果与感受。

东汉谢赫所著《古画品录》里 “六法论”中的“随类赋彩”是我国民族性色彩观的理论基础,是传统山水画的基本色彩原则。这对青绿山水画的色彩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青绿山水的色彩表现形式具有逻辑层次性和装饰性,体现出它独特的绘画语言。以《千里江山图》为例,画面主要以石青、石绿和赭石为主色调,画面中的山、水、石等元素的设色不同于其他青绿山水画,它是层层设色,层层叠加,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表述丰富、层层递进的一种阅读逻辑秩序,它并不是“平叙”的层次秩序,而是有一种“抑扬顿挫”的层次秩序,通过这种表述,让色彩的变化更有魅力。在装饰性方面,以作者主观审美为主导,通过夸张、对比和意向想象等艺术手法,既将原本的样貌主观的表现出来,又更加贴近作者自己的内心审美感受。通俗的讲,即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作者人为的对色彩进行了自身想象中的强化和夸张,使得画面的装饰性特征凸显出来,比如使用非现实的色彩,明艳的色彩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但其内在的变化程度,隐形的规律,则由作者自身对“语音”表述的主张来决定。

在设计中,色彩可在“随类赋彩”中表达具有装饰属性的艺术特色,通过调整对比、冷暖、色调等方式,找到設色规律,使其具有装饰性。如在对比色的色相环中寻找相距120度到180度之间的两种颜色,颜色的距离越远,对比越强烈,运用调整对比面积的方式,给人一种“醒目”的视觉感受,对于这种对颜色的强调,使画面更加明亮,通过这种“点缀”方式的采用,表现了其装饰性的艺术效果。青绿山水单纯、明亮、鲜艳的色彩中同时具有丰富、厚重的感受,这种层次的变化可将其运用到设计中,通过层次感增加肌理感,在抽象、具象、写实等表现方式中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使其装饰性更加突出。

四、充满节奏与律动的段落形式

线是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关系元素形态的“开”与“合”,即画面中的逻辑段落变化,青绿山水画面利用线条的丰富变化,使元素形态充满节奏与律动的细节变化,使设计画面节奏性、韵律感得到加强。画中线条的作用不仅仅只是用来勾画轮廓,作为明确和突出元素闭合和开放的形态的控制手段,线条对元素自身和整体空间的节与韵律感产生影响,使整幅画面显得节奏鲜明、错落有致。

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线条作为山水画的独立的绘画语言符号,形态变化丰富多样,画面中的线条有时长短不一似断若连,有时一气呵成贯连成线,线条的粗细程度、刚柔的变化,虚实的表现丰富了画面元素个体和元素间的关系;二是线条作为元素的一部分,通过对线条的控制,独立的元素个体、相互咬合穿插的元素组合变得灵活和生动,如《千里江山图》中,线条的运用极其丰富,山水间线条的表现突出了其逻辑层次感,同时又体现了线条的韵律动感。

在设计中,找到不同物体间的“关系”,转换成具有层次感的线,融会贯通,较于其它方式而言,此形式的运用,加强了画面的表现效果。在一些特殊的设计中,一些元素的表现方法可由元素本身与线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变化万千的线条形式收放自如,呼应青绿山水中线条的表现力,增加了灵动感,线条的表现范围极其丰富,给予了设计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青绿山水画在绘画史中占据着重要的艺术地位,它的视觉语言表述方式对设计者有着特殊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其独特的元素变化对比、装饰性的诗性色彩呈现和充满节奏和韵律的段落形式,充满中国传统美感和智慧,通过对其构图、色彩和线条的分析和解读,传承和转化在现代设计中,可以让设计作品成为传统审美认知的新载体,使设计作品拥有了区别于现代西方设计构成定势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高宇.钱选青绿山水画形式语言的实践应用[D].西安:西北大学,2020.

[2]李荣.青绿山水画装饰性语言探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

[3]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4]郑瑞利.浅析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色彩语言[J].美与时代(中),2012(8).

[5]周翔宇.色彩语言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大众文艺,2022(13).

[6]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作者简介:王胜楠(1999—),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在读,学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视觉语言继承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议民国月份牌广告中的视觉语言之美
谈安瑟伦基弗作品中的材料应用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浅论紫砂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浅谈界面视觉语言的可识别性设计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