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治

2024-05-21 17:24孙福南
新农民 2024年12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病理变化

孙福南

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病毒传染病,危害鸡的健康成长。为了防止这种疾病的扩散,必须了解当地的特定疫情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喂养管理体系,并做好相应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以此来防止这种疾病的扩散,保障家禽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着重讨论了如何控制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希望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特点;病理变化;防控建议

鸡呼吸道疾病对于全球家禽养殖产业,尤其是鸡肉和鸡蛋的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类疾病往往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环境因素、饲料和饮水质量以及防治策略不当等。这些问题无疑对养殖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影响了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值得投入大量的研究资源进行解决。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鸡只因为生活环境、饲养条件不良,或者抗生素的滥用,容易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目前,养鸡场危害最大的是喉炎和支气管炎,其病因比较复杂,以打喷嚏、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为主。农户要根据饲养的条件,对其进行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将进一步分析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原因,从病原体传播、饲料搭配问题以及养殖场地环境方面探讨,并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

1 发病原因

1.1 病原体传播

目前,引起鸡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很多,其中鼻炎病毒、霉形体和气管炎病毒等是比较常见的,也是引起家禽大面积流行的重要因素。在发展肉鸡行业前,首先要对肉鸡的机体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家禽的呼吸系统比较长,里面的气囊连接着支气管,如果有病原体从气囊里面钻出来,就会进入气管,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一般会出现气喘、鼻子口腔分泌物增加等症状,死亡率很高,会对饲养平稳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导致肉鸡的生产效率降低。所以,农户们在饲养时要注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每隔一段时间就消毒,管控外来人员。

1.2 饲料搭配问题

在饲养的各个阶段,要按照各个生长阶段对营养的要求,对饲料中的营养进行适当的组合,保證饲料中含有的维生素、氨基酸和某些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可以适应鸡的正常成长。但目前许多农户对此方面的认识和经验不足,饲料的调配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尤其是对饲料的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农户若单次购买过多的鸡饲料,且由于养殖场没有经过科学的存放,存放地点比较低,周围的空气比较湿润,容易产生积水等情况。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存放之后,会产生很多的真菌,引起肉鸡的饲料发霉。饲料中霉菌产生的毒素是引起家禽呼吸系统病害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在饲养过程中,维生素A、维生素E等营养素的摄入过少,致使机体的呼吸系统机能低下,难以抵御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菌,而维生素D、维生素E等营养素缺乏则会使家禽的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

1.3 养殖场地环境

在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因养殖场扩建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和场地管控,致使鸡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在大型养殖场,鸡群粪便不能被及时清理,饲喂过程中往往残留着大量的鸡粪,如果将其与后续饲喂的日粮进行混配,时间一长就会腐败、发霉分解,生成对肉鸡健康不利的有毒气体。

呼吸系统的疾病还可能是由于舍内通风换气不当所致。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由于温度过低,不能保证家禽的正常生长发育,农户往往采取封闭饲养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农户没有进行良好的通风和换气,有毒气体的浓度就会显著上升,对呼吸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家禽的免疫力也会大大降低,加剧了呼吸系统的发病率。

2 发病情况

鸡出现咳嗽和打喷嚏的症状,蛋鸡的产蛋率显著降低,畸形蛋和皮蛋数量增加。依据临床表现,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诊断为传染性支气管炎。

2.1 流行特点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只影响鸡,而不影响其他家禽,任何年龄段、任何种类的鸡都有可能受到这种病毒的影响,尤其是对幼鸡群的伤害最大。新生鸡因其母源性免疫产生了相应的免疫反应,但其产生的母源性免疫反应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导致其对病毒支气管炎的易感率逐渐增高。鸡群是该病最重要的感染来源,畜禽舍内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及灰尘,会破坏家禽的呼吸系统,并可通过气流传播至家禽的呼吸道上,引起疾病。

2.2 临床症状

发病鸡的临床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年龄、免疫水平、所携带的毒株的致病性以及有没有其他的细菌、病毒继发感染等。咳嗽、打喷嚏、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如果较重,则会引起明显的呼吸紊乱,会有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而不同年龄阶段的鸡群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其中以幼龄的鸡群症状最严重。产蛋方面,患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鸡,其产蛋率会显著降低,甚至在整个产蛋期间都不产蛋,而且病鸡产的蛋孵化率也非常低下[1]。

生病的鸡可能会产一些质量非常差的蛋,比如畸形蛋、软壳蛋等。当这些蛋被感染后,在患病母鸡疾病痊愈过后产蛋率和蛋品质可恢复正常。泌尿系统的损害以肾脏为主,多见于1~2月龄的鸡,在疾病期间,患者的肾内会有大量的尿酸盐沉淀,在发生肾病的过程中,还会伴随着肠炎和腹泻,这种病的病程比较久,一般在10~20d,而且死亡率也比较高。另外,感染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鸡会表现为肠炎、肌肉发白、有凝胶状水肿等症状。成体鸡感染支气管感染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临床表现均低于幼龄鸡,治愈后影响相对较小。

3 病理变化

3.1 呼吸型

呼吸气管内有浆液性、卡他性及干酪样的分泌物,气管内有大量的炎性液渗出,支气管有炎症反应,气管旁的肺部有较多的病灶。在急性情况下,气囊浑浊,增厚。以卵泡充血、出血、破裂及卵黄为主要症状。鸡在受到感染后,会引起长期的输卵管损伤。结果显示,子宫内壁较小且狭窄,长度不及正常的一半。呼吸道病变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黏膜水肿及纤毛层的脱落。黏膜固有层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2]。

3.2 肾型

病理切片显示,病死雏鸡肾脏呈灰白色、肿胀、小叶凸出。肾脏内的小管及输尿管发生膨胀,并有许多尿酸盐沉淀,故称为“花斑肾”。在病情较重的情况下,尿酸盐也可附着于其他组织和器官。患有泌尿系疾病的雏鸡,其输卵管会扩大,里面有黄色的沙子状的石头,其病理学特征是管上皮的水肿、变性、坏死、脱落。肾脏基质发生明显水肿,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渗透,部分可见纤维组织的增殖。

4 治疗

对不能治病的家禽应及时宰杀,并按规定实行无害化处置。将98%的盐酸吗啉胍粉加入鸡群的饮水中,加入量按100 g/100 L饮水,对病情比较重的鸡群进行肌肉注射,同时给予单侧1 mL/kg体重的双黄连注射液。另外,将98%的氟苯尼考可湿性粉剂加入整个鸡群的饲料中,每700 kg料拌100 g,共施用1周,以防止二次感染。对于肾型病鸡,可以使用碳酸氢钠(0.1%)进行治疗,并且降低病鸡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A。经过7 d以上的处理,除了少数发病的鸡群出现比较严重的病症而死亡,其余的都已经康复。但也有少数鸡群在康复后出现了停滞生长现象,应及时予以处理[3]。

5 防控建议

5.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对鸡舍的内部及外部的清洁与消毒,合理选用抗菌药品,并定时将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要根据自身的成长状况对鸡群进行科学的分组,同时要确保鸡舍内的通风、光照、温、湿度等环境条件。对患病的鸡群应立即采取检疫、救治措施,对病禽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做好鸡舍内外的防治工作。如果是被怀疑被感染的群体,需要立刻注射疫苗,在引入鸡苗的时候,要事先做好迎接雏鸡的准备,按照免疫步骤,按时完成注射。

5.2 免疫接种

近年来,由于科学的发展,疫苗研发人员和生产厂家可以通过各种新的方法来改进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更好地解决鸡呼吸道疾病的威胁。鸡群早期免疫接种,国内以H52、H120为预防感染重点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首选疫苗是灭活油乳苗,一般在1个月龄时进行接种,这样可以保证5~8周的敏感期能及时生成相应的抗体。疫苗的研制对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5.2.1 基因重组技术

通过遗传改造,研究者们可以把与鸡呼吸道疾病有关的一些基因导入其他的媒介,从而生产出更为安全有效的疫苗。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降低不良反应,增强其稳定性。

5.2.2 基因编辑技术

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修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病毒载体的构建。研究表明,通过对该病毒的基因进行改造,可以增加其免疫力,幫助降低了鸡呼吸道疾病的变异性,使得该疫苗的应用范围更广[4]。

5.2.3 生物信息学

将生物信息学用于疫苗的研究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对该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学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该毒株的特征、预测其变化规律和制定更加高效的疫苗接种方案。

5.2.4 大数据分析

通过对大样本数据的分析,可以有效地监控和评价免疫方案的有效性。通过采集海量的免疫效应与传染病疫情资料,对免疫覆盖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适时地对防疫措施进行优化,达到增强禽类免疫力的目的。

5.2.5 疫苗传送技术

鉴于养禽业的地域广阔,新型疫苗递送系统已被普遍采用。比如,采用自动注射、喷雾注射等方法,能够保证疫苗在体内的均匀分散,达到增强免疫的目的。

疫苗研制结果将有助于推动新型疫苗研发、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不良反应、降低疫苗制造成本,提升我国畜禽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3 加强预防

增强抵抗力。合理调整饲料中的饲料成分,可增加动物的体质,增加动物的抗病能力。此外,研究人员还开发了木聚糖、果糖、中药提取物、抗菌肽和益生素等几种家禽常见的免疫强化剂,这些强化剂可以改善肉鸡的免疫功能。

开发新型的抗病毒制剂也是研究的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预报也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采用现代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雏鸡感染的早期预警。为农户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手段,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6 综合防治策略

6.1 断绝病原体传播

在家禽呼吸系统疾病中,由于饲养场所的恶劣环境,导致了病原体的传播和繁殖,因此,农户应该加强饲养场所的建设,这对于病原体的传播和病害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农户应该对病原菌的传播和防控的关键来源、途径和易感群等进行全面的认识,并对饲养环境和场所进行科学的筛选,才能实现对致病菌的阻断,减少致病菌在养殖环境中的数量。

在选择饲养地点的时候,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条件,进行科学的选择,要保证整个地块的海拔比较高,而且要有一个很好的通风条件,远离那些有污染的地方,避开密集地方,避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另外,农户应持续改善饲养管理方式,全面提高家禽饲养管理的品质。比如,要对饲养场所进行全面的卫生清洗和消毒杀菌,要让消毒试剂轮流使用,避免一种消毒剂长时间的应用,造成病菌对环境的抗性,同时也要特别注意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在选择雏鸡时,一定要精心选择,保证雏鸡的身体状况良好,并且不带有病菌。同时也要对饲养场所内的空气进行适当的控制,防止干燥的环境对雏鸡的呼吸道造成伤害。

6.2 加强鸡饲料管理

综合防治鸡群呼吸系统疾病,还应对鸡群的饲料实行科学管理,保证饲料的合理组合和准确的饲喂。要保证所购肉鸡的安全,严格禁止从缺乏相应资格的饲料厂购买。根据鸡群的具体条件,购买适当数量的原料后,要将其存放于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以避免其发生腐败现象。配料时要仔细查看,发现有或怀疑有发霉现象的,禁止投食。

6.3 改善养殖环境

养殖户要经常保持养殖场的空气流通,保持整个养殖场的干净。应立即将场内有毒气体排除,以免对家禽的呼吸体系产生不良影响。另外,还要对饲养场所的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鸡群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要防止病菌的增殖和蔓延。在春季和冬季,由于气温比较低,所以会产生一些压力,使它们的免疫能力大大下降,感染病菌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所以要对这些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农户也要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要想达到对传染病和呼吸系统传染病的有效防治,要保证接种雏鸡的健康,合理地计划接种周期,将疫苗给雏鸡带来的不良后果降到最低。

可持续发展的家禽饲养方法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通过对鸡舍环境的改善、饲料管理及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减少鸡群感染的危险。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寻找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卫生的饲养方式,保证禽类产业的可持续性。

7 结语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高接触性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以咳嗽、打喷嚏为主;肾病型还表现为肾水肿,同时伴随着大量的病理学改变,如肾小管及输尿管中的尿酸盐沉积。鸡感染后呼吸系统疾病,产蛋鸡会导致产蛋降低,影响养殖的生产效益。为了防止这种疾病的扩散,必须了解当地特定的疫情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方法,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瑞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21,42(11):34-37.

[2] 王红涛.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综合防治措施[J].养殖与饲料,2021,20(10):159-160.

[3] 赵春艳.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5):81-82.

[4] 苏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措施[J].养殖与饲料,2021,20(2):92-94.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病理变化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鸡毒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防控措施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
浅谈猪高热病的防治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