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涛
摘要:对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特点、 病原学特点及免疫特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轮状病毒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30-01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后引起仔猪暴发消化道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呕吐、腹泻、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该病一旦暴发可造成大面积流行,造成大批仔猪迅速感染发病,患病猪和隐形感染猪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1 病原学特点
猪轮状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现出清晰的车轮状,由11个双股RNA核酸片段组成。在病毒学分类上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病毒,人源的和动物源感染的轮状病毒在病毒形态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别,但也有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猪轮状病毒按病毒内衣壳上群抗原表达的差异性,可分为7个血清型(A-G),其中A、B、C、E4种可感染猪。猪轮状病毒的病毒粒子具有内衣壳和外衣壳两种双层衣壳,即由VP6编码形成的内衣壳和由VP4编码形成的外衣壳,VP4作为外衣壳蛋白,对病毒侵入细胞起到关键的防御作用,可被VP7蛋白水解酶裂解为VP5和VP8,裂解后可增强病毒的感染力和病毒传人细胞的能力。VP7为外衣壳糖蛋白,是一种主要的中和抗原,决定其毒力以及免疫原性。猪轮状病毒无囊膜,对各类的消毒剂均较为敏感,一般的消毒剂即可将其杀死。对外界环境和理化因素的敏感性较低,特别对乙醚和弱酸很不敏感,在20 ℃的粪便中可以存活9个月,加热60℃下30 min可使之失去活性。
2 流行特点
育成猪、仔猪都可以感染该病,但尤以7日龄以内仔猪最为易感,其病死率高达95%以上,2~3周龄的仔猪感染后表现症状已不明显,4~8周龄猪感染后病死率可达45%以上。妊娠猪感染后可经胎盘垂直感染给仔猪,产生弱胎、死胎及木乃伊胎,因此该病在临床上必须与日本乙型脑炎、细胞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瘟等病相鉴别。患有轮状病毒病的仔猪腹泻通常为点状散发,呈区域性流行的流行病学特征。
3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18~19 h,呈地方流行性。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猪都有可能感染。在病区由于大多数成年猪已感染过而获得了免疫,所以发病的多为6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一般在50%~80%。病猪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常有呕吐。迅速发生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暗黑色。腹泻愈久,脱水愈明显。症状的轻重决定于发病日龄和环境条件,特别是环境温度下降和继发大肠杆菌病,常使症状严重和死亡率增高。
4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在消化道,致使胃弛缓,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管变薄,内容物为状,呈灰黄色或灰黑色,小肠绒毛缩短。
5 免疫特性
由于免疫母猪初乳中可以检测出高水平的抗轮状病毒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对新生仔猪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所以, 免疫妊娠母猪, 提高初乳中分泌型IgA 含量是防制该病的一种重要手段。除此之外, 对新生仔猪直接进行主动免疫来保护仔猪也是另一种重要途径。仔猪经口服疫苗后,刺激肠道产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在抗RV病毒的感染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有研究人员已证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抗RV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已证明T细胞也发挥着必不可少的功能。
6 防控措施
(1)采取疫苗免疫,国内己有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生产的猪传染性胃肠炎一轮状病毒二联弱毒苗和福建省生物药品厂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的TGE-PED-RV三联弱毒苗。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母猪和乳猪的抵抗力;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通风保暖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3)尽早吃到初乳,接受母源抗体保护。在该病流行的地区,母猪被感染而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因此,药尽快让新生仔猪早吃初乳,接受母源抗体的保护,以减少发病和减轻病症。
(4)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到清洁、消毒、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用葡萄糖盐水给病猪自由饮用。停止喂乳,投服收敛止泻剂,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等药物以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5%~10%)和碳酸氢钠溶液(3%~10%)以防治脱水和酸中毒。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脱霉剂,防治霉菌毒素中毒,同时加入适量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