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兵
摘要: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猪肉方面的需求量也有了很大增长,而这对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生猪养殖规模和之前相比逐渐扩大。但在生猪养殖实践中,由于受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生猪养殖效益还不明显。为此,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如何提高生猪养殖技术水平,成为生猪养殖人员获得预期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以生猪养殖为例,对生猪养殖关键技术要点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广大生猪养殖人员进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生猪;养殖技术;要点
近年来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发展,但是在广大基层地区仍然存在很多生猪散养户,散养户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指导,在生猪养殖实践当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虽然生猪饲养数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但生猪养殖整体经济效益却不是很高,不仅影响到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对于基层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形成较大阻碍[1]。因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如何有效落实先进的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生猪养殖水平,对于增加生猪养殖户的经济收益,推动基层生猪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 建设标准猪舍
1.1 选址
场址应选择地势相对较高、平坦、坡度在20°以下、交通便利、电力水源充足的地方[2]。同时考虑场址所在区域内的主导风向,选择在公共建筑群和居民区的下风向处,和交通干线之间的距离应在500 m以上,并保持与居民区其他畜牧场、畜产品加工厂不少于1 000 m。另外,要求猪舍水质必须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1.2 猪场的布局
结合猪场实际合理划分成管理区、生产区与隔离区等不同功能区[3]。一般按照猪场所在区域的主导风向,上风向与地势较高的位置上设置管理区,在地势相对较低下风向处设置隔离区,用隔离墙或者防疫隔离带把各功能区区分开来。猪场道路也应当将净道和污道分开设置,避免混用。
1.3 猪舍建设
建设猪舍过程当中,需遵循便于饲养管理以及经济适用等原则,为生猪生长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1)猪舍类型:猪舍类型以双列式为佳,猪舍屋顶设置成双坡,铺设好隔热材料,再铺设青瓦或彩钢,利用砖混结构建造猪舍墙面,高度以4.2 m为宜,按照每圈饲养生猪8~9头为标准来设置猪舍面积,每栋猪舍间距应达到7 m以上[4]。
(2)舍内建设:猪栏按照双列式进行设置,并将1.2~1.5 m宽的净道设置在中间,污道设置在两边,宽度与净道相同,粪污通道设在下部。利用水泥砂浆将墙面与隔栏抹平,用标砖平整铺贴地面,出粪口处应留有一定坡度,将窗户安装好,设置完善的照明设施与自动饮水设备。
(3)附属设施:在猪舍临近区域合理建设储粪池、沼气池等,具体建设过程当中需充分考虑饲养量。
2 猪种的选择
目前,主要推广应用国外长白、约克、与杜洛克公猪生产的三元杂交商品猪(DLY)与五元杂交配套系的商品猪(PIC)等应用较多。母猪主要以二元杂交母猪(LY)和纯外血二杂母猪(YL)以及父母代母猪(PIC)。具体养殖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养殖场的实际条件做出合理选择。
3 种猪的饲养管理
3.1 种公猪
(1)饲喂技术
饲养过程中,应稳定地提供标准日粮,每天投喂1.5~1.8 kg;对于外种公猪每天投喂2.2~2.75 kg日粮,冬季日粮应达到3.0 kg。同时,每天增加雞蛋1枚。夏季日粮按照1.5 kg进行投喂,最大程度地保证饲料品质和营养,保证种公猪营养需求[5]。另外,确保种公猪有着充足的饮水,及时清理掉食槽当中的剩料与剩水。
(2)种公猪的使用
后备公猪生长期达到8月龄,体重100 kg以上的才可进行配种,同时在配种之前实施15 d左右的试情练习,对其精液进行两次检查,达到0.8以上的活力,密度适宜,才可用作配种,一般1头次配种需间隔4 d,成年公猪进行1头次配种需间隔3 d。早晚各进行1次试情,对接受爬跨的母猪实施配种,第2次配种应当和第1次间隔24 h。目前重复配种以及双重配种方式应用较多。
3.2 种母猪
(1)提供充足营养,促进种母猪的健康生长。外种母猪耐粗饲料相对较差,在饲料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但消化粗饲料的能力不强。种母猪过肥过瘦,都会对其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妨碍其正常繁殖。所以外种母猪饲养过程当中,需充分考虑母猪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水平进行科学的饲养,特别应保证蛋白质饲料的充足供应,并合理投喂一些多汁的青饲料和谷类饲料,控制粗饲料的投喂量。另外,还需增加矿物质饲料投喂,但要最大限度地保证饲料营养和品质,杜绝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2)对母猪发情情况进行观察,适时进行配种。外种母猪在其发情期食量不会出现明显减少,而且也不发生鸣叫,有很多属于隐性发情。所以,饲养过程当中,必须对母猪的发情情况严密地进行观察。一般当母猪阴户呈红肿松弛状态便已开始发情,2 d之后阴户由深变浅,产生皱纹,并变小收缩,有浓稠状的白色丝状黏液从阴道内流出。此时对母猪的腰部进行按压,则静立不动,这时应当及时实施配种工作,为提高配种率,10 h之后,再实施1次配种,并认真记录配种时间。
4 仔猪饲养管理
4.1 过好初生关
(1)仔猪出生之后4 d左右,通过人工方式对奶头辅助性的固定,仔猪较为弱小的应当在前2~3对乳头上固定。
(2)仔猪寄养过程当中,应按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寄养。首先“下寄” 原则,较早出生的寄生在较晚出生的窝内。其次,“一致”原则,寄养的仔猪要一致于带养猪个体大小。另外,应当遵循“适当”原则,应确保母猪带养的仔猪数量必须
适宜。
(3)对于30日龄的仔猪应当进行去势。
(4)饲槽必须保证干净卫生。
(5)分别于仔猪1日龄、7日龄和21日龄时,注射头孢噻肟钠和抗病毒一号。同时为了预防与减少仔猪发生缺铁性贫血,可在仔猪3日龄时每头注射1 mL的铁血旺以及0.5 mL的抑毒肽,对预防腹泻和缺硒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2 抓好断奶关
仔猪生长至30日龄便可进行断奶,适期提前断奶时间,对于母猪的再次发情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还能增加产仔率。为了避免断奶仔猪发生腹泻,提前7 d在断奶仔猪的饲料内加入一些药剂,如每1 t饲料加500 g抑毒肽、150 g多西环素和500 g黄芪多糖,持续性地进行投喂,时间为14 d,这对于其他疾病的预防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3 做好补饲关
针对出生7 d的仔猪,及时进行诱食,提供全价颗粒饲料,一般20日龄就能达到正常吃食,饲料提供必须少量多次,一般每天分5次进行投喂。
5 商品猪的饲养管理
采用“五良”法饲养商品猪:
5.1 优良的种源
选择杂交的瘦肉型三元杂交猪(DLY)以及五元杂交猪(PIC)作为育肥仔猪。所选择的仔猪整体应具备生长匀称、背毛光亮、活跃、叫声洪亮等特点。
5.2 良好的圈舍
猪舍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建造在背风、向阳、地势相对较高的区域。同时应最大程度地满足饲养管理需要,还应当遵循经济适用性原则,为生猪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生猪健康生长。
5.3 良好的饲料
在生猪饲养管理过程当中,保证饲料营养与品质,是促进生猪生长的关键。所以应当结合生猪生长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提供充足的全价饲料,或者提供浓缩饲料。并结合生猪养殖的生产目的以及生猪生理特点,为生猪提供适口性好的优质饲料,保证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促进其健康生长。
5.4 良好的饲养方法
5.4.1 将育肥前的准备工作提前做好
(1)针对生猪圈舍展开全面消毒。主要的药剂包括烧碱、百毒杀以及复合酚等。具体进行消毒时必须做到交替应用,提高消毒效果。(2)对饲养的仔猪做出科学选择。(3)加强疫苗接种。(4)定期健胃与驱虫,驱虫效果较好的药剂有阿维菌素左旋咪唑等。(5)及时分群,充分考虑生猪的品种、体格生长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及时分群饲养。
5.4.2 育肥方法
(1)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到定时定量,保证饲料品质。(2)科学投喂,保证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3)饮水必须清洁,并做到充足供应。(4)营造更加优质的环境条件,促进生猪健康生长。(5)适时出栏。
5.5 良好的饲养习惯
(1)把防疫、检疫以及隔离制度充分落到實处,并认真坚持隔离制度,同时杜绝引进不健康的猪只,生猪引进之后其隔离养殖30 d以上,病猪采取隔离治疗措施,确认健康之后才可并圈饲养。
(2)定期给生猪免疫与驱虫。严格根据免疫接种相关要求,定期给生猪接种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病、猪口蹄疫等疫苗,避免其他动物进入猪场舍,以免增加疾病传染几率。另外还应当给生猪定期驱虫,减少寄生虫带来的危害。
(3)生猪饲养过程当中的圈舍、器具都应当做到定期消毒,将消毒池设置在圈舍门口处,对消毒液定期进行更换。
(4)日常注意对生猪生长情况严密观察,并提供保健预防药剂,发生疾病第一时间隔离治疗。
6 结语
基层生猪养殖业近年来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之下,也有了很大提升。然而生猪养殖实践当中仍旧有一些问题存在,特别是一些养殖人员专业养殖技术不足,对生猪养殖效益带来很大影响,导致生猪多发一些疾病,严重阻碍到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总结与分析了生猪养殖过程当中的各项技术要点,旨在能为广大基层生猪养殖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作用,促使其饲养水平获得不断提升,增加养殖收益,实现生猪养殖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红梅,王志国,李伟力.生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国动物保健,2016(6):13-14.
[2] 付荣.浅析生猪的养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22(2):252-265.
[3] 罗帅.生猪养殖安全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4] 汤国辉,张锋.农户生猪养殖新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J].中国农学通报,2020(14):37-40
[5] 杨和伟.中小规模标准化生猪养殖技术方案的建立[J].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1(15):35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