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书香传统 深化全民阅读

2024-05-21 13:40:28柳斌杰
编辑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全民阅读中国式现代化

【摘要】文章从中国书香传统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两方面,探讨深化全民阅读对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总结归纳中国书香传统的六个鲜明特点,以此明确当代全民阅读深入发展的根脉所在。全民阅读旨在培养现代化的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因此要持续促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保障高质量内容生产和供给,建设高质量阅读平台,加强高质量阅读引导,提供高质量阅读服务,进而促进书香社会建设。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全民阅读 书香传统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4)4-005-06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4.4.001

201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笔者的《阅读是个大学问》的文章,[1]主要从阅读社会学的视角讲述文明代际传递和阅读促进人类精神发育的社会价值等问题。本文则从中国书香传统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两个方面,探讨深化全民阅读对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

一、书香传统铸就中华民族魂

道德文章千古事,半生时光苦读书。这是中华民族关于读书与做人的基本写照。从古代留下来的读书故事到今天每个孩子20多年的读书生活及多种形式的全民阅读,都生动地说明读书对文明传承、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一个读书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人类的生命是世世代代延续的,而一个人、一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把自己的记忆、经验、思想、创造、情感传递给下一代人,是人类早就在思考的问题。据考古发现,早在十多万年前,人类就用石刻等方法,在洞穴里留下自己发现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七万多年前,人类发现了矿石等天然颜料,开始描画带有颜色的图形和符号,这些图形和符号逐渐演变成文字。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我们的祖先大约在7000年前就发明了笔、墨这类书写工具,于是就有了作为动词的“书”和专有名词的“书”,前者是把言、行、事、史、理记下来,后者是用一定载体传下去。读载体上的文、图就叫读书。尤其是读祭祀文告,配以焚香烟火,是神圣和令人敬畏的事情,这就是中国书香之源。后来书香就成了读书的雅称,如书香人家、书香子弟等。

中国的书香传统是与中华文明协同发展的。因为文字的发明、发展和完善是一个历史过程,所以书香的样态和方式也是不断进化的。石刻、钟鼎时期,文图简单,主要是祭天、纪事、庆典、丧葬留下的遗迹,现在成为考古的原始资料。殷商甲骨文时代有了较为完整的典册,按照《尚书》的说法“有典有册,雅驯推广”,典册就是培训、教育朝中和封国官员的书,是上层人读的书。到了周朝,制书作礼,已成为朝野大事。《诗经》《尚书》《周礼》《春秋》等古代经典,就是这期间完成的,其数量之巨,实为罕见。近年考古发现,几乎在我国疆域内的东西南北各地都有大量简牍出现,证明当时这种书已经相当普遍,是产生官学和私学的基本条件。到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轴心”时代——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柳下惠首开立德育人之先河,把读书引入平民百姓,教人读书养德。两百年后,孔子开办私学,广招众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其后,孔子的弟子大广其学,游走各国,兴教育、办学馆、教读书、讲仁义。再两百年后,孟子、荀子大力办学教书。劝人读书、帮人读书、助人读书,成为当时君子高尚品格和身份标志的象征,造就了古代的书香风尚。秦朝统一后实行的“书同文”政策,加速了全国文字和书籍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文字、语言、图书的汉文方向发展。到了两汉时期,“文治武功”发力,统编、统修了古代经典“十三经”,规定了官学、私学读书的目录,全国读书由此进入统一规范时期。魏晋时期,又加进佛教经典、经卷诵读。隋唐至清末,由于科举考试给寒门子弟提供了晋升通道,读书成为千家万户的事。加之考题均出自“四书五经”,全民读书都集中在背诵和钻研古代经典上。为了中举,求功名,有人甚至读到七八十岁。这些就是中国数千年形成的书香传统。清朝末年,废科举,兴新学,西学东渐,各类科学门类的数、理、化、生、地、美等课程进入学校,加上中国固有的文、史、哲,国人的读书活动产生质的飞跃。特别是新中国出版结构和教学课程的不断调整和改革,使全民阅读的内容和方法现代化,建设书香社会已进入新征程。

纵观中国几千年书香传统的六个鲜明特点,至今都有生命力。

第一,以文化育,塑造心灵。几千年前,先贤们就认识到读书是“为己之学”,多读有价值的经典,可以启心智、明事理、辨是非、知仁义,点化人性中固有的真、善、美,抑制人性中恶劣的一面,塑造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几千年后的今天,以文化人、读书修心和教书育人的书香传统,仍被千家万户和社会所传承,被一代一代的人们所认同。可见,其是读书本质的一个真理性认识。

第二,培养君子,修齐治平。孔子办学的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君子以治理“礼崩乐坏”的乱世。他对君子提出养德、求仁、取义、舍身、胸怀坦荡等多项标准,并与小人作了区别。[2]就是说,通过读书明理,做引领社会走向文明礼仪的人,不仅自身要具备仁义礼智信的品格,而且要有行动。这个行动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标准和理想。[3]以至到近代民族存亡之时,周恩来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引领有志青年尋求救国救民之真理。其中蕴含深刻的家国情怀,把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国家治理、人类世界的和平安宁与读书联系在一起,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世界观层次上的深刻宏大的思维成果,很有远见卓识。这些读书思想,放在当代培养人的使命中,仍有历史价值。

第三,知书达理,建构认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那个时代追求知识、认识世界最有效之途。因为读前人之书,就是同古人、前人中的有识之士对话交流,就是通古今之变,知天下更替之规律,达到理解现实世界的通达之境,构建自己这一代的认知逻辑和知识体系。正如朱熹《读书之要》所言,读书先须熟读古人之言,使其言入吾心,继而其言如出于吾口,再以精思深虑使其言成于吾的知性。这就是在读书中建构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认知现实世界的知识体系,在前人认知的基础上再前进,不断接近真理。

第四,增智启慧,丰富人生。有价值的书籍都是经验、科学、智慧的结晶,记录了前人生命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成果,其中的历史故事、道理、案例和生活样式,都对后人的生存、生活、生命价值有巨大的影响。经学授之以哲思智慧,史学传之以历史文明,子学给人以人物榜样,集学点燃文学艺术化的人生理想。历史上的周初礼乐之仪、先秦百家争鸣、两汉经道之争、魏晋浮华之风,以至唐宋诗词繁荣延续几千年,有些影响至今不衰。这都是书籍和读书的生命力所在。书香之处,吾心便安,这是中国读书人安慰心灵的良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生产呈爆炸趋势,知识更新周期加快,人们更是如饥似渴地求知立业,更加丰富了人们的读书生活,深化了书香传统。

第五,传承文明,通古鉴今。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时指出,这些珍贵的版本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见证和传承的载体。由此可见,读书对传承文明有特殊作用。修史读史是中国书香传统的核心内容,《尚书》《春秋》及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四史”,是中国经典的核心,也是读书人的热点。正是这种崇尚史书的风尚,提升了全民族的历史认知,增加了中华文脉的厚重感。以史为镜鉴,可以知兴替,是古之贤者认识到的通古鉴今之道。所以,读书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是有独特作用的,因为几千年前的事情,谁也不能见证,唯有读书可以去了解、认识、评判历史文明的价值。自然界的演变、人类自身的进步、社会发展的进程等,都是有规律的,只有像马克思那样,掌握人类生产的一切知识,才能发现当代社会运动的规律,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

第六,达观天下,谋求大同。中国书香传统中,达观天下、谋求大同的思想占据重要地位。古代中国没有上帝神学的概念和民族的概念,认为天下归一,都是人的天下。所以中国以人为核心构建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协和万邦、谋求大同是天下观的核心。这也是所有外来宗教在中国没能成为气候的根本原因,他们内心植入了文化的根。中国书香传统中,从哲学、自然科学、医学到文学,都充满了以人为本、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境界。关学的集大成者张载著名的“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最能反映中国书香的深层使命和读书理想,也可感悟中国书香的人类情怀。今天这种情怀已发展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以上就是中国书香风尚之要,是流淌在中国文化血脉中的基因,是当代全民阅读深入发展的根脉。

二、深化全民阅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三次党代会,连续用“开展全民阅读”“推进全民阅读”“深化全民閱读”这样递进的要求,部署全民阅读,把阅读作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措施纳入党的工作议程。这是因为自古以来,读书都是以文化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齐家治国的根本途径。即使到了全球现代化的今天,人的精神成长依然要靠读书学习,人的创造依然要靠知识积累,数字化需要数据,智能化需要知识库,数据和知识库是人类记录下来或生产出来的资料、思想、文化、经验、案例……图文知识,就是广义的书。人掌握这些知识和人工智能用这些知识创造新的东西是一样的原理,只是人的思维运算赶不上智能机器算法的速度。所以人要读书学习,智能机器也要读书学习,这样才能生成新的创造力。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体人民共同的创造力迸发,敢说前人没说过的话,敢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这就需要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一切经验、思想、文化、知识来支持我们创造新文明。换言之,深化全民阅读与中国式现代化密切相关,没有人的高度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式现代化。因为任何事都是由人去做的,全民阅读就是培养现代化的人。

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正是从我们党和人民正在奋斗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高度上来说的。他多次指出,经典版本就是记录文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读好书,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从这些思想中,我们可以深刻体悟到,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有时代主题和战略意义的。

从时代主题上讲,我们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从战略意义上讲,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完全要靠当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奋斗精神。也就是说,一切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人就没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建设书香社会就是着眼于人的现代化,以现代化的人来谋划和奋斗现代化事业。而要造就现代化的人,读书学习是最靠谱的途径。

美国当代认知心理科学家约翰·D·布兰思福特研究团队,运用多种现代科学方法,多学科研究认知、读书、学习、教学几十年,实验跟踪了几万名各年龄段的人,获取无数科学数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人(包括天才),他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建构都必须是在前人已有的认知和知识基础上进行,因而读书、学习是人类精神发育和智力提升的重要途径。[4]中华民族对此早有感悟,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更是首先用全民阅读来培养现代化的人,因为人是现代化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

第一,在全民阅读中促进人的思维现代化。阅读首要功能是培育人的精神,造就理性思维的能力,使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定有自己的理性逻辑,有内在的定力。人的现代化关键是思维现代化,不能停留在传统思维模式上,也不能用固有的理念剪裁现代新事物。思维能力决定一个人与时代、世界的距离,这些年我们强调的全球视野、人类理性、底线思维、超前思维、互联网思维、大模型系统思维,就是思维现代化的内容。这样,我们就具备了精神素质上的现代化,能够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思路、新实践。

第二,在全民阅读中加快人的观念更新。在现代化进程中,旧观念和新事物的矛盾无处不在,很多疑虑、焦虑和负面情绪都是这类矛盾造成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全民阅读更新观念,在思想上与时代同行。尤其要读好习近平总书记著作,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新理念,指导实践,创造新事物,使我们的知行统一到中国式现代化上,在思想、政治、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第三,在全民阅读中提高全体公民的三大基本素质。我国现代化水平,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这直接关系到社会文明水平。因此,在强国建设规划中,就有全体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而这三大素质的提高,基本路径仍是读书学习。在读书中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求学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在读书养性中掌握人体医学科学,自觉维护身心健康。普遍素质提高后,其中一部分优秀人才就能成为现代化的设计大师、战略科学家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各行业领军人才,带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第四,在全民阅读中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实践,再次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是个科学真理。有了电子、信息、控制、系统、数字、智能这些知识,很快就有了电子通信、互联网、数字化、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帮助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今,知识呈爆炸之势且更新周期加快,人的知识体系处在急速变动中。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会“一日不学如隔三秋”,“时时看信息,天天读新书”已成新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须不断阅读新的知识和科学,巩固知识基础,调整知识结构,学习交叉科学,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认识新事物的能力,才能适应文明新形态的拓展,投入高质量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中。

第五,在全民阅读中激发奋斗新征程的创造力。中国式现代化既不同于历史上的文明更替,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创举,属于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力决定其成败。而创造力需要智慧的灵感和知识的力量来支持,必须通过读相关的中外著作,充分了解事物的根本规律,尽力吸收前人沉淀下来的经验,才能打开思路、开出新局。无论是科学技术、社会理论、先进制度、人体医学,还是生产生活工具和样式的创造、历史文物古迹的发现,都得大量阅读资料文献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全民阅读来激发和培育中华儿女奋斗新征程的创造创新的精神和实践力量。

三、持续促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与全体国民关系最密切,惠及千家万户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聚力铸魂几个角度来看,全民阅读无疑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最大的基础工程,其持久性、广泛性、易行性和群众的欢迎度,都是其他文化工程不可比拟的。此项活动在我国集中推进了18年,进展很快,效果良好,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第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连续多年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立法、发文、专题会议等形式部署全民阅读。近几年中央连续召开全民阅读大会,动员、推进此项工作。2022年4月23日,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表示祝贺,他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5]这封信使全民阅读进入新阶段。中央领导带头读书,全国政协多年开展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受到各民主党派欢迎,带动了地方各级全民阅读活动。不少地方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自愿捐书助读,帮助群众读书学习,提高文化水平,掌握科学致富技术,以知识阻断贫穷代际传递,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阅读条件建设越来越好。当前,我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有3300多座,普遍改造升级,改善设施、增加书目、改进服务、方便阅读,一部分还与农家书屋共享,向乡镇延伸。大型企事业单位、学校图书馆为全民阅读开放,职工书屋更加贴近群众,在全国总工会指导下越办越好,成为单位文化阵地。50多万家农家书屋,为农村提供了12.4万册图书和数十万数字读物,成了家门口的大学,成为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为乡村振兴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中央表彰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先进单位50%都是农家书屋,足以见其作用之大。随着城乡流动图书馆、智能借阅车的增加,多功能阅读空间的建设和在线读书平台的大批量发展,全民阅读条件还会更好。祖国处处飘书香已成为现实风景。

第三,全民阅读保障机制和促进措施更加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已颁布实施多年,其中涉及保障和服务全民阅读的条款,对供给和服务都有明文规定。16个省、市、区以法律条例的形式,确保了全民阅读的政府责任到位、财政支持到位、管理服务到位,依法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国家设立了全民阅读调查项目,每年都对全民阅读进展情况、阅读质量、阅读率、阅读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指导活动开展。服务全民阅读的全国媒体联盟坚持开展“书香万里行”,深入城乡和老、少、边、穷地区推广读书经验、发动读书活动、发现和宣传全民阅读先进典型,培育读书风尚。全民阅读作为文化建设指标已被纳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动和意识形态责任制、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考核中,有力保障了全民阅读的持续和深入。

第四,全民阅读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全民阅读是惠及人民群众的活动,个人、家庭、社会各类组织都创造性地开展了活动,从最初的读书演讲、读书征文、读书知识竞赛等方式,发展到家庭书坊、读书互助组、亲子阅读、老年书苑、读书直播、平台讲书,少儿、青年、妇女、工会、职业协会等都有自己的品牌读书交流、评比、表彰活动,尤其是持续十多年的“书香”荣誉活动,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书香之家”“书香之镇”“书香之县(市)”已遍布全国各地。最早开展全民阅读的深圳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成为世界级的标兵。

第五,全民阅读活动效果更加显著。十多年的全民阅读活动,为全国人民构筑了市场大潮浮华下的心灵归处。除了青少年在校读书学习外,读书的人已接近8亿,农家书屋和各类图书馆年均读者分别达到12亿、11亿人次,我国国民阅读率已接近90%,移动数字阅读几乎是有手机者天天在读。全民阅读的习惯已经养成,社会书香气氛越来越浓。通过阅读,了解全球讯息,获知国家大政方针和行业政策,扩大了专业知识视野和技术学习眼界,提升了生产生活的能力和质量。许多人确实懂得了“读书是天下第一等好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致富路”的道理。用读书丰富人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自觉,必定会大大提高全体人民的三大素质,为中国式现代化造就最主要的生力军和创造力。

以黨的二十大为标志,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一切工作都要高质量发展。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全民阅读还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还需创新思路,提质增效。就目前而言,深化全民阅读,持续促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还需重点解决四个问题。

第一,高质量的阅读内容生产和供给要保障。数字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介入内容生产和传播,造成阅读场极度低俗和混乱,冲击了传统经典和主流出版物的阅读,引发去主流、去中心思潮。手机上的乱阅读、快阅读现象令人担忧,不少专家呼吁“读正版书,读整本书”,提升阅读品位,保护青少年精神健康。这就要从出版好书和加强管理两个方面下功夫,从供给侧保障高质量阅读内容,滋养人的精神健康发育,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素养。

第二,高质量的阅读平台要建设。随着文化、科技、经济的融合发展,大多数人生活在平台上,大量的读书平台兴起,改变了传统的阅读场。《人民文学》两小时名人直播销售额达1600万元,证明了平台影响力。各级政府、文化机构、图书报刊出版界,一定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抓紧建设一批主流的阅读平台,构建主流阅读场,开辟阅读新阵地,引导读者读书方向。

第三,高质量的阅读引导要加强。凡是群众性的活动都要加强引导,重在激发正能量。全民阅读是事关十几亿人的大事,我们要借助国内外引导读书的经验,让阅读更加科学健康、持续发展。例如德国有阅读指南,美国有公民50种必读书目,俄罗斯有经典书目,保障了公民基本的读书选择。我国教育部近年来也出台了中小学课外读书目录(主要是文学类),一些大学有推荐图书目录的传统。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伊始,国家也创办了一些引导全民阅读的书、报、刊、广电栏目,这对引导全民阅读起到了一些作用。

但是,在内容推送多元化和手机等碎片阅读的冲击下,全民阅读率上升而阅读质量下降。这就需要加强阅读引导,特别让主题阅读、知识阅读、科学阅读成为全民阅读的主流,以改变社会阅读的不良生态。为此,我们要整合社会力量,加强对全民阅读的有效引导。

首先是各种媒体要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用爱读书、读好书的典型故事,深化全民阅读的认识,把读书当作自己人格塑造的法宝和良好的生活方式,静下心来读几本书,享受安静的书香人生。发挥媒体读书榜的优势,定期推荐大众喜爱的书、全球热门的书和优质的数字作品,让读者开阔眼界,了解前沿,丰富读书读网读屏的内容。

其次是多增加作者、出版者与读者的互动,在互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各种读书平台为什么吸引读书人,形成火爆走红的场面,就是作者、主持人与广大读者在互动中碰出火花,引发读书兴趣和热情。出版行业应当培养更多的读书主播上平台,带领作者见读者,开展活动性阅读,让作者、出版者用真情实感引导全民阅读。

再次是发挥专家学者、大师大家、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的名人明星作用,让这些公众人物辅助全民阅读,提高全民阅读的质量。这些人都是有成就的读书人,现身说法,影响大、效果好,且能把读书、成才、成长、成就结合起来,以榜样的力量打动读者,引导读者读好书、干大事、成大才。

当然,专业的阅读辅导机构和读书类的媒体,要继续不忘初心,担当使命,把精力放在高质量的阅读指导上,把这件善事做好、做到位,用行动服务人民。

第四,高质量阅读服务要跟上。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见识广,加上“信息找人”的技术条件,阅读确实有焦虑,静下心来读书很不容易。解决这个难题就要用高质量的服务。开展知识服务要注重专业化、个性化,为阅读者服务要及时化、方便化,平台服务要对象化、精准化,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帮助读者选书、读书、买书。要组织作者与读者互动,动员更多的老专家、老干部、老教师和志愿人员,助力全民读书,促进书香社会建设,让中国书香代代相传,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 柳斌杰. 阅读是个大学问[N]. 人民日报,2018-10-02(8).

[2] 孔子.《论语》[EB/OL].[2024-03-07].https://www.sohu.com/a/118764692_372438.

[3] 曾子.《礼记·大学》[EB/OL].[2024-03-07].https://www.zhihu.com/tardis/bd/art/535230204.

[4] 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 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15.

[5] 习近平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EB/OL].[2022-04-23].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3/content_5686827.htm?eqid=a8a915b40000acfb000000036490fdff.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 of Reading and Further Promoting Nationwide Reading

LIU Bin-jie(Chinese Publishing Promotion Association, Beijing 10003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c role of deepening nationwide reading play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ultural power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tradition of reading and the cultivating of a public who can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moting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 also summarizes six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eoples reading tradition, so as to clarify the root of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nationwide read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ationwide reading, ensure the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high-quality contents, build a high-quality reading platform, strengthen high-quality reading guidance,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reading services,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ading-loving society.

Key words: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nationwide reading; the tradition of reading

猜你喜欢
全民阅读中国式现代化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 18:28:21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 02:18:59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依托农家书屋提高全民阅读积极性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0:34:42
全民阅读活动与公共图书馆推广服务研究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0:26:55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