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凤燕
兴是我带过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是以美术专业生身份考入高中的。进入高中以后,兴在班里担任班长,在兴的带领下,班级各项工作都井井有条;兴在美术专业学习方面表现非常优秀,还有唱歌和乐器方面的特长,加上个人形象突出,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声望,是个非常难得的班干部。
我很高兴拥有这么一位优秀的帮手,不止一次对兴进行表扬赞赏。可一次家长的来访,打破了我对这个学生的固有印象。家长说,兴在家里表现得非常叛逆,无论家长安排的事情是对是错,都要与家长争论,不考虑家长感受,还嫌家长唠叨,完全听不进家长的建议。尤其对自己认准的事情更是执拗,我行我素,无论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如果家长语气稍微带点情绪,他就会对家长发脾气,大喊大叫,有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阵势。父母说,这孩子就是一根筋,不见棺材不落泪的那种。听完家长对他的描述和评价,我简直难以相信,难道是我对他的首因效应在作怪?家长不可能撒谎来诋毁自己的孩子,没有理由啊!看来兴是非常典型的有两面性格的学生:在外表现优秀、形象良好,在家趾高气扬、目中无人。
对于兴两面性格的形成,我进行了推理:兴是家里的独生子,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从兴上高中以来他爸爸一直坚持开车接送可见一斑。但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已经长大了,而且是一个处理事务能力相对突出的小男子汉,需要自己的空间,也特别向往独立自主。在这种情况下,慢慢与家长的管理方式产生了抵触,也许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反抗情绪,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增强,兴的抵触情绪火山似的爆发,一发不可收。家长意识到了问题,但不知道该怎样面对,没有得到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也缺乏主动求变的意识,有点手足无措。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需要专业的指导。
对这个孩子,该怎样引导他呢?思考再三,我制定了解决方案。我先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孩子处于青春期,生理上各种激素分泌不断加速,孩子的身体逐渐长大成熟,身体的变化引起心理的诸多变化,如情绪波动大、自我意识增强等。兴在学校的表现,证明了他具有很强的事务处理能力,家长一定不要事无巨细,什么都给孩子安排好,在大的方向上给孩子把握一下就可以了。遇到问题时,可以征求孩子的建议,听听孩子的想法。尤其是在交流方式上,要慎重选择,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绝不轻易发火;如果出现意见分歧,特别是有了争吵的苗头,要及时停止,实在不行就先离开现场,过后再找合适的机会协商解决。我还建议,跟孩子口头沟通效果不明显时,可尝试给孩子写纸条、写信。研究证明,人们对文字沟通的吸收率高,文字沟通还可以避免当面交流双方情绪剧烈波动。
家长接受了我的建议。但我知道,还要对兴进行引导,这个孩子非常敏感、自尊心强,一不小心,就可能伤害他,也可能让我们的师生关系蒙上阴影。采取什么方式?我想到,也许不止一个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应当对全体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于是,我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开了两次主题班会“我的情绪我做主”和“站在他的那一边看一看”,接着举办了两次主题活动“与爸爸妈妈谈谈心”和“今天我做家务”。我先召集了班委成员,安排他们收集资料,做好准备,再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谈谈体会、聊聊认识。主题活动结束以后,许多学生,特别是女生,有很强烈的情感体验,甚至在总结会上流泪哽咽。看来举办的主题班会与主题活动对学生的心理有很大触动。
兴在收集资料和召开主题班会的时候,表现依然突出,但到了主题活动开总结会的时候,表现得郁郁寡欢。看得出,主题会对他有所触动,但不是太大。总结会结束后,我特意留下了班委里的几个学生进行谈话,要求他们不仅在学校里的表现要有说服力,还要争取在家里的表现也要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几个班委纷纷表态响应,兴也做了表态。我半开玩笑地说:“咱们可都表态了,我要不定期进行抽查噢,如果发现哪个同学做得不好,我可要严厉批评!”
后来,我利用家访的机会,再与家长交流时,兴的家长反馈兴有了很大转变,发脾气的几率明显减少,有时也能听取家长的一些建议,家长非常高兴,我也挺有成就感。但是家长说孩子自主意识比以前还强烈,我以为这是孩子长大争取自主权的一个表现,就没有太在意。
没想到暑假里,家长突然给我打电话,甚至还带着哭腔:“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细问之下才了解到,兴在暑假里组建了一个乐团,几个小伙伴在夜市街头表演,在网络上收获了不少“粉丝”。兴感觉自己有音乐天赋,不想上学了,要一心学音乐,走选秀、“北漂”的路子。亲戚朋友谁劝也不听,已经与家里吵了好几次。兴甚至放狠话,如果家长不同意,就离家出走!家长实在没办法,才向我求助。我立马联系了兴,几次交流下来,发现根本改变不了兴的认识。一时之间,我真的有点束手无策、黔驴技穷的感觉,不知道该怎样做兴的工作。
我试着采用两极推理法:如果家长坚持己见,依兴的性格,真有离家出走的可能,脱离了家庭和学校,对兴的教育就彻底失去了掌控,肯定不利于兴的成长和发展;如果家长答应兴的要求,那兴的学业就会暂停或走向另一条发展道路。从现在的情况分析,两种选择,都不利于兴学业的发展。两害相较取其轻,不如答应兴的要求,在亲子关系得到缓解的情况下,家长给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孩子按家长的要求保证安全,并能随时保持联系。想通了道理,当家长再次跟我联系的时候,我谈了我的想法,家长可以做出让步,答应孩子的要求,但必须定期给家里进行汇报,让家长知道自己的行踪。当然,面对这么重大的抉择,我一再强调,这只是我的建议,最终的决定权在家长。
开学之初,我与兴深入地交谈了一次,我明确地表示,有自己的想法没有错,上大学也是为了将来自己能有更多的选择,为了自己的生活更幸福,能更好地承担家庭的责任。兴的态度很坚决,要出去闯一闯,说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我试着帮兴分析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解决的渠道。我告诉他,既然选择了一条自己喜欢的道路,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这条路可能充满艰辛,因为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当然,如果坚持不下去,可以重新做出选择,回到学校继续自己的学业。出门在外要经常与家里联系,别让爸爸妈妈担心,并强调了保持良好品行对一个艺人的重要性。最后,我对兴的勇氣表示了赞赏,表示老师尊重他的选择,但要把控好自己。我真诚地祝福兴,希望兴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我的协助下,兴办理了休学,离开了学校,踏上了追求自己梦想的征途。在兴离开的日子里,偶尔接到兴的电话,刚开始,多是报喜的电话,说又到什么地方演出了,语气轻快,透露着无比的自豪;渐渐地,联系减少了,到最后没了联系。
过了一年,兴的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孩子想回来上学。从家长那里,我了解了兴这一年的遭遇,仅凭着一时的热情,没有学历、没有背景,更重要的是没有深厚的专业功底,除了偶尔有些小型演出之外,兴连一个像样的选秀节目都没有上过,到处碰壁,这才想起回家,重新开始自己的学业。
在适当的时间,我又帮助兴办理了复学手续。对于兴在外边的经历,我没有与他详细聊过,害怕伤害了兴的自尊。据新班主任说,兴回来后,学习很认真,做事也稳重,但不太参与班级事务,与同学交流较少。兴肯定需要时间调整,重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慢慢找到节奏,重拾信心。兴的学习搁置了一年,成绩短时间内很难提升,但表现出来的态度,是令人欣慰的。
在与兴家长的交流中,知道他在家的变化更大:做事非常自律,制订了作息时间表、学习计划表和健身计划表;与父母的交流也变得和谐了,遇到事情能主动征求家长的建议;还能积极地做些力所能及的的家务。家长感叹说孩子经历了这一年,真的长大了。以兴现在的做事风格,凭借他良好的个人素养,相信他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家长多次对我表示感谢,但说实话,我并不能预测我当初给家长的建议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这里面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只是当时情势所迫的无奈之举。只能说,对于这类学生,放开手脚,让他们亲身尝试一下,也许是不错的选择,无非有两个结果:一是真的闯出来了,学生有了喜欢的事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闯不出来,大部分学生会重新评估自己当初的认识,进行新的选择。但没有人能够保证,学生碰壁后,一定会回到家庭、学校的管理轨道上来。遭受挫折之后,万一不能进行适时的心理调适,也是大问题。这也是我所担心与后怕的。当遇到问题时,谁也不知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只有大胆地尝试之后才知道选择的对错。作为一名教师,我可以在许可的范围内,多给学生一些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会成长。这也许就是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教育的真谛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北校区)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