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晶晶
在现代社会,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大多提前,自我意识、认识和评价能力发展很快,他们迫切希望有更多自我支配和自主活动的机会,以实现体能上的释放、满足认识上的需求。如果家长没有通过正常的、积极的渠道加以疏导,他们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不正常的、消极的渠道发泄。孩子有需求,父母却在不断管理压制,亲子矛盾容易激化。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合法性、科学性开始受到全社会关注。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德育组和心理辅导站牵头,协同全体班主任教师,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亲子有效沟通‘镜影荟ke项目的探索与实践”这一课题,并进行开题论证,逐步实施,初步显露成效。
一、创设项目,家校共育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镜影荟ke”项目每周设定一天为全校无任何作业日,也就是镜影家庭日,学校安排相应的家庭教育课程与亲子共同任务,教师协助家长完成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1. “ke 1”—课堂
学校通过网络空间、校园公众号等,开设“校长暖心讲堂”“家庭教育听我说”“依‘法育人”等栏目,依托区域美好云学堂,为家长设定家庭教育亲子课堂,组织家长统一观看。家长在学习之后,交流心得,互相分享经验,或者倾诉自己家的育儿烦恼,逐步树立亲子沟通的正确理念。
2. “ke 2”—辅客
学校通过统筹安排和报名招募,组建教师专业组、爱心组、家长帮帮团等小团队。对于存在不同程度亲子矛盾或孩子发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小团队上门协助家长一起完成家庭日的沟通工作。
3. “ke 3” —唠嗑
学校用无作业日倡导家长能在这一天放下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心对心的沟通交流,交流内容主要包括家庭要事、学校乐事、同学趣事等。亲子平等交流,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启迪,让亲子之间拥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
4. “ke 4”—时刻
“ke 4”是指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幸福时光,家庭日与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刻。家长和孩子可以进行亲子阅读,一起参加运动,一起做家务,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如做手工、学画画、练书法等。家长用视频或照片的形式有选择地记录,学校收集整理。
二、四维齐下,引领共进
“镜影荟ke”项目从课堂、辅客、唠嗑与时刻四个维度展开,既有家长的理论学习,又有教师的现场示范;既有家庭的温情常态,又有家外的美好情境。项目通过丰富沟通内容、变化沟通方式等,帮助家长树立亲子有效沟通的意识,培育家庭教育良好环境,达成家庭和睦正向新生态。
1. 荟ke行动—有货,促有效沟通的家长课程学习
(1)我问你答,高频次词语把脉家长期望
在对家长的调查问卷中,列举了孩子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素养选项,学校发现健康素养、人文素养、学习素养、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点击率高。由此可见,家长很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在调查家庭教育时,教师提出问题:家长最大的烦恼是什么?最期待的是什么?家长教育子女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可以为孩子做什么?等等,收获了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内容。
(2)我荐你听,美好云学堂助力家长迭代
学校统筹安排的家长线上线下培训、家庭教育的精彩讲座,以及专家们的家庭教育建议、经验分享等,往往能触动家长心底最脆弱的神经。很多专家谈到的问题也是家长感到棘手与无助的地方。每听完一次,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家长就会在班级群里展开热烈的交流,互相探讨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有过类似问题的家长也会纷纷支招,给出各种好的方法和建议。
(3)我說你画,成长思维图引领家长反思
第一,“成长轮”引导家长了解成长之于孩子的意义。在孩子的成长元素里,包含着身体、心智、情商、抗压、人际交往、自律等诸多方面,但大多数家长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确切地说,是考试分数。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以至于孩子身体垮了,不善于人际交往,抗挫力很差。“成长轮”的梳理与绘画,带给家长的冲击很大,效果明显。
第二,“成长树”引导家长明白家长之于孩子的重要性。都说孩子像一棵树,他的萌芽与生长离不开根部,离不开土壤。可以这样定义与类比:向下深扎的根是家长,滋养与培育根部的土壤是家庭,树干和树枝是学校,树叶是社会,而结出的累累硕果就是孩子自身能够达成的状态。人人渴望成功,但成长的过程比成功的结果更加可贵。只有土壤和根部给予“成长树”足够的养分,孩子才可能茁壮长大。
第三,“成长梯”引导家长领悟培养之于孩子的效用。优质的家庭教育必然能为孩子搭建一个牢固而绵长的“成长梯”。尊重孩子,尤其尊重他们的梦想,让他们能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言传不如身教,在细水长流的每一个平常日子里,父母的正能量行为往往比高谈阔论的说教更有效果。
2. 荟ke行动—有范,促有效沟通的外援力量到位
(1)你跟我带,共同参与沟通
在某些班级学生的家庭中,存在亲子沟通严重不畅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情况,学校会在家庭日派专业教师、爱心组教师或者家长帮帮团登门拜访,疏导孩子的情绪,化解亲子矛盾,让孩子和家长在团队的协调下,逐渐平复心境,共同找到问题的根源,达成有效的沟通。
(2)你疏我导,共情化解矛盾
学校在推进“镜影荟ke”家庭日项目过程中,通过周密的摸底调查,发现了很多特殊家庭,如隔代教养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单亲家庭等,在指导这些家庭的亲子交流与沟通过程中,辅客采取高情商的家校沟通技巧,在充分接纳亲子双方情绪的前提下,进行换位思考,使交流过程更加具有人文关怀。
(3)你进我退,共识达成协作
我们不得不承认,亲子沟通中的矛盾很多出现在亲子关系上。亲子关系决定了沟通的质量。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各种各样,我们可以据此把家长分成不同类型:后勤型家长,护短型家长,学习上严苛、生活上放任型家长,依赖学校型家长,保姆式家长,有暴力倾向的家长,沉迷网络的家长等。此时,教师要做的是暂时止步与退后,努力与家长达成共识,再继续下一步。
3. 荟ke 行动—有度,促有效沟通的多元策略指导
(1)沟通叙事有温度
学校不定期向家长征集亲子故事,分享家庭教育生活中亲子共处、亲子交流的例子。例如,海燕家学院的“有来有往”信箱,以父母的语气和孩子的语气分别撰写沟通叙事信件,鼓励父母和孩子互相阅读信件给对方听。信件中有些内容设计成填空题,由父母或孩子自主填写完成。学校既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又要给每个家庭、每个家长、每个孩子个性发挥的空间。学校通过信件阅读的方式将亲子沟通的理念传达出来,帮助家长和孩子学习、领悟。
(2)线上直播有深度
学校以“云模式”进行家校互动。为家长设定家庭教育亲子课堂,家长和孩子在家庭日一起坐下来,统一观看。开通“家庭教育听我说”栏目,实行家长、孩子线上互动,并推出“周周情”语录,让家长播放给孩子听。
(3)帮帮助阵有力度
学校通过报名招募,形成教师团队和家长帮帮团,上门参与亲子沟通。他们有着丰富的沟通经验,可以参与特殊家庭的沟通过程。在本学期内,教师策划编写《因人而异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家教观念,尝试将“ABC理论”普及给众多的家庭。策略指出,问题还是那些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家长的观念与想法。
(4)成长陪伴有广度
学校倡议家长利用家庭日完成“N+成长陪伴任务清单”,亲子共读一本书,共看一部电影,一起散步、骑车、运动,一起感受自然,一起逛书店、超市,一起画画,一起干家务等。亲子在一起,共同感受家庭的温暖、成长的快乐。
亲子共读,阅读陪伴。学校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书店或者图书馆,让孩子多接触良好的阅读环境。或者在家陪孩子阅读,梳理图书内容,分享心得。
亲子锻炼,运动陪伴。生命在于运动。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健康的体魄都离不开运动。运动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家长工作压力的缓解。
亲子家务,劳动陪伴。能力要在生活中培养,家务劳动是孩子参与家庭生活的最好方式。在劳动中,孩子感受到了自己对于家庭的重要性,能够提高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孩子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桌、煮饭炒菜、洗碗擦桌、清洗衣物等,在劳动中体验父母的辛劳。
亲子议事,倾听陪伴。沟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怎么想,对某些问题持什么观点,看待某件事是什么态度,父母未必清楚。孩子与父母意见不一、代沟明显都是很正常的。亲子议事,聊聊周围发生的事情,能够使亲子之间互相尊重,增进亲密关系。
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让孩子从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生活技能、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和养分。“镜影荟ke”项目促进家庭日的亲子陪伴与沟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有利。
家庭教育指导是一个持续、细致的工作。希望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协作,真正为孩子幸福美满的童年保驾护航。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