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广 柴佳伟
〔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内在精神特质,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政治印记。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依靠斗争赢得过去、立足当下,也必然要依靠斗争开创未来。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通过继续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执着精神,有力维护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党通过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秉持坚定的斗争原则强化党内团结,运用灵活的斗争策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了有力回应,也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提供了重要保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内在逻辑;实践进路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4)02-0028-12
〔基金项目〕2021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社会矛盾话语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研究”(21CKS013)
〔作者〕张廷广,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北京 100081
柴佳伟,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81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伟大胜利、取得伟大成就的强大精神力量。历经百余年奋斗,党成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此,习近平强调,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我们越要保持“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①的面貌、风骨、品质,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将自身锻造好、团结好、巩固好和发展好,为牢牢掌握新时代伟大斗争主动权、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提供根本保证。厘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敢于斗爭、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经受血与火的淬炼、生与死的考验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在百余年艰苦奋斗历程中,党凭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拼劲和干劲,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助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取得百年伟大成就的重要依托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①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成为党历经百余年奋斗赢得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斗争胜利的关键法宝和重要依托。
中国共产党依靠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科学有力的斗争策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以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大门,“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②。近代以来,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探索。诸多主义、主张和方案曾轮番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历史和人民所选择的中国共产党,厘清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辨识清晰中国革命斗争的性质、对象、动力,抓住一切可资利用的矛盾分化敌人、团结真正的多数,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胜利进行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成功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暴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斗争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③
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韧意志,严谨翔实、秉轴持钧的斗争举措,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反动分子、敌特势力、不法资本家的颠覆和破坏活动,党领导人民提前规划、周密部署,开展大规模的剿匪斗争、打击不法投机资本的斗争、镇压反革命运动, 以及“ 三反”“五反”运动等,涤荡了旧社会的一切污泥浊水,保障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推进。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威胁与封锁,党果断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被动局面,党团结带领人民自立自强,推进土地改革、社会各方面的民主改革,完成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依靠坚定的斗争决心和扎实举措,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的社会秩序得以恢复。1979 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正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坚定斗争信念、鼓足斗争勇气,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破除“两个凡是”禁锢,打破教条式的理论禁锢,荡涤僵化落后的观念,冲破了思想的禁区,打破了发展的僵局;面对体制落后固化的问题,党领导人民摸着石头过河,推行由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破除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活力,并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为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落后状况、大踏步迈向新世纪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①,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②,以扎实有力的斗争举措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应对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复杂局面,消除了金融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如期完成三大攻坚战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助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迈上更高质量、更为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新台阶。此外,党领导人民坚决开展反干涉、反分裂重大斗争,同国际上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作斗争,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开创了大国外交新局面。回溯党的百余年历史,总结党的百余年经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①。
(二)自我革命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关键密钥
“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②在百余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直面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错误和问题,自觉主动地批评、检视、纠正错误,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不懈地推进自我革命,既有效维护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又极大巩固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依靠自我革命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有效解决党内问题和矛盾,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曾明确指出,积极的思想斗争“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③。正是基于此种认识, 一方面,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不文过饰非、不矫揉造作,“有缺点就公开讲出是缺点,有错误就公开讲出是错误”④,并对错误和问题开展彻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真正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极大提升了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质、先锋面貌。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团结—批评—团结”的前提出发,自觉同右和“左”的错误思想、错误路线进行坚决斗争。如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同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斗争,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斗争、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党从斗争中学会了斗争,形成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斗争思路,形成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成熟斗争策略,并在“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了”⑤。正是因为坚持不懈地推进自我革命,坚持同各种“左”和右的错误思想、错误行为、错误路线作斗争,党才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锻造了党的强大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⑥
中国共产党依靠自我革命确保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坚持自身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①。基于对复杂局势的科学研判、深刻思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带领全党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为着力点,重拳反腐、雷霆出击,清除了害群之马,肃清了团团伙伙;以扎牢“不能腐”的笼子为治本之策,完善党章党规、党纪国法,完善包括领导制度、监督制度、巡视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坚持严肃执纪、严格执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的状况;以不想腐的自觉为管党之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活动,坚定了全体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经过坚决斗争,“ 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 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②。新时代党凭借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执着精神,不断清除内外部消极因素的影响,不断革除附着在健康肌体上的病毒,有效应对党内外的重大风险挑战,有力“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③。可见,百余年来党“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④。党坚持以斗争精神除积弊、改作风、树新风,有力维护了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品格。
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应对“两个大局”的现实需要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大时代课题”⑤进行了深入思考。作为时代课题的重要释疑者,党要真正答好题、交好卷,需要始终“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志品质,坚决战胜任何有可能阻碍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①。
(一)敢于斗爭、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民族复兴大局的重要保证
党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宏伟夙愿。从百余年党史来看,宏伟夙愿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付出巨大牺牲、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才能达成。
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时代的赶考者、领导者,要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交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美答卷,需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志品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百余年实践证明,要取得胜利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只能依靠也必然依靠斗争。
一方面,愈是接近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愈需要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坚定而又强大的政治定力,敢于同一切抹黑党的历史、抹灭党的功绩的言行作坚决斗争,同时又要善于分析和把握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清晰把握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波动变化,有效应对部分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阴谋,与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作坚决斗争,打赢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坚战、阵地战,牢牢守住了党的意识形态主阵地,有力回应了中国向“何处走”“如何走”的时代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
另一方面,新时代经济增长速度换挡、产业结构调整阵痛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相互叠加,增强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着眼点,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经过持之以恒的艰苦斗争,我国经济总量持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③。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只有党才能勇于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增强管党、治党的政治自觉,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确保自身始终能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邓小平曾提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①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明确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保证还是党的领导。”② 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面对“四种危险”③“四大考验”④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党必须以纪律为标尺、以法律为准绳,同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以及脱离群众的行为作坚决斗争,以净化党内存在的不思进取、庸政懒政、贪名图利的不良风气,革除只讲功利不讲理想、只讲私欲不讲信仰的错误思想,清除“太平官”“圆滑官”“老好人”“墙头草”“和事佬”“太平绅士”等理想信念动摇分子,锻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此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坐而论道、纸上谈兵,需要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敢于斗争、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自觉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⑤,依靠顽强斗争精神、扎扎实实的努力和团结奋斗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 《晋书·列传·第二十五章》)。中国共产党作为“赶考者”和“答卷人”,依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执着精神成功回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之问,也必然要依靠斗争破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逆全球化倾向的交织碰撞,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以及“新冷战”思维的形成等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复杂现象,都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的表现,这对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实现造成极大干扰。长期以来,一些奉行霸权主义的西方国家为阻滞我国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对我国进行污名化,威胁和挑拨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为此,习近平不仅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与“中国威胁论”的言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而且在“中国—中亚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世界政党领导人对话峰会等场合一以贯之地强调中国所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有理有据地打破了霸权国家对我们的围堵、制裁,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所取得的成就有力证明,“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①。
在“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的背景下,任何问题的解决、任何困难的克服都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做到,而凝心聚力的前提就是要以斗争为手段破除生存威胁、打破合作壁垒、谋求发展机遇、达成共赢目标。毛泽东曾在1940 年指出:“现在的国际环境,从基本上说来,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斗争的环境。”② 从历史发展看,这一论断仍有其时代价值。习近平也反复强调,资本主义消亡、社会主义胜利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必须“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③。西方国家对我国长期进行和平演变阴谋,随意散播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论”“中国崩溃论”,肆意教唆周边某些邻国对我国滋事挑衅,说明西方国家决不希望看到中国勠力同心、团结奋斗的政治局面,而是希望中国成为一盘散沙,进而将中国变为西方的附庸。对此,党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与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保持敬终如始、如履薄冰的伟大斗争战略定力,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完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常态化进行反渗透反恐怖反分裂斗争,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政权稳固、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中国通过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合作部长会晤、产业链供应链论坛,建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建立技術转移中心网络、航天合作机制以及整合升级“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等,强化同世界众多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中国共产党从团结的前提出发,坚持以斗求和、斗而不破的理念,“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④,真正做到以斗争求团结、助合作、谋发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丰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践进路
治国安邦、治世安民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采取积极举措,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风险挑战,维护党的内部团结,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的团结。
(一)始终把握正确的斗争方向化解重大风险挑战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绝不动摇。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频繁以人权正义之名对我国行围堵打压、捣乱颠覆之实,不断散布新冷战思维,肆意实施规模性经济制裁,频繁发起经贸战、舆论战、外交战、间谍战、“颜色革命”,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倾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统一的中国变为一盘散沙,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对此,我们“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①。必须明确的是,这里强调的斗争绝非盲目斗争、无序斗争,而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前提下的斗争。
斗争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②。当下,我们要粉碎霸权国家、敌对势力的颠覆阴谋和破坏活动,必须汇聚强大的斗争力量,而斗争的最深厚力量源于人民群众。将人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地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唯有中国共产党可以做到。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当家人,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唯有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全过程、各领域、各方面,我们才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优化调整战略策略,既真正做到以主动性的斗争代替被动性的防御,以坚强有力的举措揭露敌人的阴谋诡计、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化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转机;又“保持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各种风险所惧,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向前进”④。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一》)。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时代我们党能够从容应对一切重大风险、急难挑战的有力保障,也是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所需要明晰和把握的正确斗争方向。“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① 具体来说,新时代我们的一个重要斗争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不断坚持、完善和巩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所言,前进道路上我们必然会遭遇前所未见的风险挑战甚至是惊涛骇浪,“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②。新时代新征程,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完善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一定能够打赢防风化险的阻击战、攻坚战,不断夺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二)始终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强化党内团结
“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③ 秉持坚定的斗争原则,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以强化党内团结、锻造革命性队伍,这是党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邓小平曾对斗争与团结的关系进行论述:“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当然,这中间要有必要的斗争。”④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历来提倡团结,但团结是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达成的,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⑤ 这充分表明,我们要创造和保持有集中、有民主,有纪律、有自由,有统一意志、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团结稳定的党内政治局面,不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是难以实现的。
首先,强化和巩固党内团结,就是要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斗争原则,与党内腐败分子、团团伙伙作坚决斗争,以高压反腐之策、戒奢防腐之法、廉洁自律之制,消除党内不良风气,革除党内顽瘴痼疾,清除腐败堕落分子,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逐步使廉洁从政、为民掌权、为民用权的清正政治生态得到恢复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巩固、强化党的内部团结。
其次,巩固党内团结,必然需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正如毛泽东所言:“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⑥无论是中央和国家机关“最初一公里”、地方党委“中间段”,还是基层党组织“最后一公里”,都要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国法对标对表、查摆表现、红脸出汗、洒扫灰尘,进行常态化的相互批评与自我批评,推动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团结向上的良好风气,切实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
最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我们党要在同各种错误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着力消除影响党员干部积极担当、勇于作为的消极因素,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甘愿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蔚然成风,不断夯实全党上下一体贯通、同心协力的政治基础。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我们要真正做到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讲私情,真正做到在困难面前不推诿逃避,在风险面前不畏缩躲闪,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练就高超的斗争本领,不断强化党的内部团结、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三)善于运用灵活的斗争策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斗争绝非为了争勇斗狠,也绝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懈奋斗。一方面,“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我们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主动听取人民心声、征集人民意见,从严管党治党,铁腕高压反腐,坚决清除隐藏在党内的一批“老虎”和“苍蝇”,整治了党内存在的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慵懒无为等不正之风,以过硬的标准、扎实的举措赢得反腐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并推动“宪法宣誓制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的建立。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血肉联系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变得更加紧密、更加深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也在这场伟大斗争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②。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视为一场严肃紧迫的伟大斗争,集聚全党之志、全民之意、全国之力促发展、建小康,应变局、化危机,打响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全面改革的攻坚战役;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思想上的是非矛盾,是人民内部时常会发生的矛盾。毛泽东曾讲过:“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① 他把这种民主的方法概括为一个公式,叫“团结、批评、团结”②,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2023 年3 月13 日,习近平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③ 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在总结百余年斗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有力举措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其一,下大力气完善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内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构建合理有序的上下联通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极大地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厚植人民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党同各族人民的交互联通,增进了党同各族人民的深厚情感。其二,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内部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以同志式、朋友式的态度,以解释说理、耐心解读的方式道明危害、给出正解,而非以强制方法解决思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这样就增进了人民对党的理解、信任和赞同,巩固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汇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责任编辑 梁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