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旗帜、方向指引和精神动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是当前高校承担的重大政治任务。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高校实践育人思想教育功能,要将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健全组织机制、完善筹备机制、落实动员机制、建立奖惩机制,以体系化的运作机制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高校组织开展诸如理论社团、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具有天然优势,是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的关键场域。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活动;高校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4)02-0001-16
〔基金项目〕2021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重点项目“新时代运用革命文化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路径研究”(21VSZ006);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发扬斗争精神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SC22ZDYC31);四川大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项目“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esdzx02)
〔作者〕冯兵,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成都 61000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旗帜、方向指引和精神动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是当前高校承担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指出,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①。实践活动是高校实现思政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延伸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基础上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渠道。高校应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自身实践协同并进方面下功夫,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阐释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需要对实践活动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中的地位与作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对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以及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主要模式进行科学把握。
(一) 实践活动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中的地位与作用
实践活动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基础。依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实践活动对于受教育者全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至关重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理论与实践在认知过程中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绝对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现实生活的任务。”①毛泽东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② 习近平在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问题时曾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觀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③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类似,实践活动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中同样起到了基础作用。一方面,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知的来源。无论是以理论研讨和宣讲为主要形式的校园实践活动,还是以调研和考察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均能作为广大学生接触和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其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过程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是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终目的。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①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用先进的理论认识现实,指导人生实践。实践活动是建立理论和实践之间联系的必要环节,对于指导学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外化为自身行动以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活动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重要途径。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不仅是理论学习的过程,更是通过实践活动产生直接体验,以丰富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强化对理论知识情感和精神上认同的过程。“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② 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才能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理性的认知。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将认知付诸实践检验,从而真正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在此过程中,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检验自身理论学习成果、促进自身思想觉悟提高的机会,而且促进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发展。因此,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必须坚持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启发对理论的新认知,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对实践活动的要求
依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对实践活动提出的要求同样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实践活动主体应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主导活动的开展。实践活动主体作为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标、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作用,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实践活动主体对于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以及最终效果的取得至关重要。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过程中,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指导教师,一是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详细的活动规划、采取灵活多变的活动手段并及时收集学生的活动体验及信息反馈,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教育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对于整个实践活动的规划,指导教师应坚持从全局入手,深入规划实践活动的展开顺序,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层次上的一致性,保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理论认知的及时反馈。二是要主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三是要明确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从整体上把握实践活动全过程。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中“主体—客体”二分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实践活动设计中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充足空间,使学生自觉成为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实践活动客体应在主体主导下发挥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成实践任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过程中,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实践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实践活动中,学生一是要按照指导教师的设计深入参与实践活动,强化对新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情感上的认同,提升认知能力和实践水平。二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不应只是被动地完成一定的实践任务,而应注重发挥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自身情况,在实践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形成自身独有的客观认知。三是应注意在实践活动中加强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互动,及时向指导教师反馈自身的认知情况和新的观点、想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师生之间广泛深入地传播。
实践活动中介应发挥连接主体客体的纽带作用,增强理论传播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中介是实践活动中主体改造客体使用的工具、手段和方法。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过程中,作为中介的实践活动载体,是联结主体和客体的纽带。进入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相结合的各类工具逐渐被运用到理论传播工作中。习近平曾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① 对于实践活动载体的构建和使用,一方面,要结合新技术使实践活动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以促进指导教师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高效互动交流。指导教师应善用信息技术,摆脱传统实践活动框架的束缚,激发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趣,增强实践活动教育的效果;同时注意运用信息技术记录实践过程,与学生及时分享,总结心得体会。另一方面,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警惕信息化工具对实践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受到作为中介的载体或工具的限制,指导教师要在实践活动的设计和构建环节避免机械的模式化套路,警惕信息化工具对学生创造性的束缚,避免信息化工具使用导致的理论学习碎片化。
(三) 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模式
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一是在课内实践活动中安排现场答疑和案例分析研讨。由部分同学提出问题,一些同学以嘉宾形式回答问题,形成精彩的实践场景,强化学生对新思想的共鸣。同时设置案例资料,列出思考题目,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对案例资料分析和解读,并由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以提升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请学生现身说法和情景模拟。由学生代表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其家乡带来的深刻变化,交流学习体会和人生感悟。這一做法用鲜活案例引起学生的情感共振, 使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衷认同。还可以尝试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如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时,组织模拟法庭,通过模拟法庭上的情景再现,控辩双方唇枪舌剑,深化听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三是将课内和课外实践结合。定时邀请知名人士、理论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或报告,系统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在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难题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介绍有关研究热点,拓宽学生眼界,提高其思想境界。
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实践活动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联系的桥梁,是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检验自身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必不可少的渠道。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① 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需要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将理论学习融入校园文化氛围中,开展各类关于理论学习的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时政热点讨论,让学生就感兴趣的时政话题发表观点和见解,也可以以小组讨论方式鼓励他们对话、讨论和交流并互相点评,以加深他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知。习近平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② 思政工作中把校内实践和其他实践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构建校外社会实践平台,围绕平台组织学生系统开展实践活动,要深化对校园内外实践活动的认知,给予足够重视,加大资金投入,与当地企业、机关和单位合作,培养训练专业社会实践指导人员,不断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建设覆盖范围广、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活动的社会实践基地。
现实实践与虚拟实践有机结合的模式。现实实践活动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基础,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虚拟实践也因其普及范围广、高效、快捷而显得格外重要。将二者有机结合成为有待探索的新模式。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调研革命遗址、红色景点、博物馆、纪念馆,结合国史和党史学习新理论新思想;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走访、支教以及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国家变化,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习近平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①此外,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运用虚拟平台,如虚拟实验室等,开展虚拟实践。这就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加快完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机制,有序有效推进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应用及管理,着力提升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支撑机制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 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式,“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③。开展以可感可知、生动形象为特征的实践活动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必然要求。要取得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效果,必须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工作机制。机制是一个工作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任何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作用。具有科学的机制,系统能够对外界的变化作出主动响应,调整原始策略和措施并实现目标的优化。新时代背景下,发挥高校实践育人思想教育功能,要将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健全组织机制、完善筹备机制、落实动员机制、建立奖惩机制,以体系化的运作机制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
(一) 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组织机制
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过程中,建立健全有效组织运行机制,不仅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更是确保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组织保障。围绕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高校与社会内外联动、各方协同的主体格局,不断完善实践活动组织领导机制。
一是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是社会主义高校最鲜明的特征。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①。2019 年3 月,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② 运用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作用。首先要加强政治领导,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政治方向,明确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青年觉悟、凝聚青年力量、牢固青年信仰的重要方式;其次要加强对实践活动创新的领导,结合时代发展新要求新任务,创新高校學生实践活动形式,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实践中实现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突破;最后要加强组织领导,高校党委要主动发掘、找寻实践活动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联结点,给予政策制定、人员配备、财力投入、物资供应上的支持,确保实践活动的长效推进。
二是协同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实践活动的运行。依靠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是一项集体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在高校党委领导下, 协同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形成多元推进、多方协调保障、齐抓共管、统筹把握的工作格局,确保组织功能的整体性发挥。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通过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其价值引领作用相结合,赋予实践活动以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启发并引导青年群体理解、领悟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旨趣,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奠定思想组织基础;学生工作干部、共青团干部要以培养青年肩负时代责任为重点,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青年群体的基本诉求,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校园文化等系列实践活动,融实践活动与理论教育于一体,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奠定实践组织基础; 家庭、企业、社会通过运用家长群、校友会、合作企业,以及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青年群体积极参与基地实践活动,加强青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奠定社会组织基础。
(二) 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筹备机制
一是组建装备精良的人才队伍。人是组织、开展、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体,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完善实践活动的筹备机制,必须着眼于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实践活动主体角色的分工,组建装备精良的人才队伍,从指导教师队伍和参与实践活动的青年学生两个方面筹备:其一,筹备素质过硬、专业性强、指导水平高的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实践活动中,指导教师要以强烈的政治信念指导实践活动选题方向,制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符合社会进步的方案;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关注实践活动的人民取向、社会导向、时代动向;以创新的思维赋予学生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实践活动;以宽广的视野阐明实践活动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中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以严格的自律行为和榜样示范作用,教会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其二,筹备肩负时代重任、积极奉献社会的学生实践队伍。聚合志趣相投、目标一致、信念坚定的青年学生群体,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队伍要具备优良的认知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思想新理论,实现学生工作效能的实践转化。
二是提供实践活动经费支持。经费保障是开展实践活动、加强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实践活动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活动,往往通过调研、访问等形式开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实践活动,主要通过走访调研、参观教育、社会服务等形式体现出来, 由此, 必要的经费支持成为确保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重要保障。通过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过程中,政府、高校、家庭、企业要根据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建立政府财政支持、高校专项保障、社会捐赠和企业赞助多渠道经费共担机制①,为青年学生提供必要经费支持,以助力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团体开展实践活动中,要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实践活动经费使用制度,以实现实践活动经费使用效能最大化。
三是优化整合实践活动资源。实践活动通过走访调研、参观教育、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形式体现,以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过程中,优化整合社会实践资源对于丰富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实践活动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实践活动的物资供应中,实践团体要围绕实践主题,筹备必要的生活物资、调研物资、宣传物资、应急物资,以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另一方面, 在实践对象上, 要优化整合实践活动基地资源, 围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学习主题,加强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产业中心等部门的联系,提前建立实践活动多方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基地资源有序共享。
(三) 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动员机制
动员青年群体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是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担负时代使命的重要工作。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构建实践活动的动员机制,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人民立场为引导,借助宣传媒介,实施有针对性、广泛的实践动员。
一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提升实践活动的价值引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是党加强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实践活动是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载体。将思想引导放在首位,“通过思想动员,统一共识,协调行动,整合资源,形成群体发动”①是动员青年群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前提。其一,要使青年群体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什么;其二,使青年群体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三,使青年群体明确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唯有如此,才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最终达到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目的。
二是以人民立场为引导,激发实践活动内在动能。众所周知,实践活动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活动,人的能动性作用的发挥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追求和实现一定的利益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过程中,要以守护人民利益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习近平多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深刻认识人民的历史地位、主体地位和根本力量,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作为从群众中来的青年群体,实践活动的开展必然要秉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信条,选定符合人民利益诉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课题,重点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调研和探究,以此激发青年群体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实践中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
三是以宣传媒介为载体,提升实践活动的动员效能。宣传工作是开展实践动员的外在推动力,起到营造社会氛围、壮大社会声势的作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要围绕“实践活动前”和“实践活动中”两方面宣传动员。实践活动前,围绕实践主题开展实践预告,重点宣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实践任务、实践方式等;实践活动中,运用报纸、网络、广播、视频等媒体手段,重点宣传实践内容、实践进展、先进事迹、模范榜样等,记录以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全过程。以宣传工具为载体的媒介动员构筑联动式实践活动宣传机制,有助于扩大实践活动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以直观、生动的表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灌注于受众群体,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
(四) 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奖惩机制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① 联结“利益”与“奋斗”的桥梁是奖惩机制的构建。奖惩机制是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运用奖惩机制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即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实效给予正面肯定和激励,抑或反面否定和鞭策,力图使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走深走实。
一是建立针对实践活动管理机构的奖惩机制。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实践活动涉及学生工作、團委、教学等部门,这些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实践活动才能顺利完成。对各部门进行适当奖励和惩罚,加强监督管理和有效激励很有必要。高校党委作为青年群体实践活动的第一组织单位,承担着确保实践活动自上而下贯彻到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重任;高校学工部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二级部门,承担着将上级党委要求严格落实的责任;家庭、企业、社会承担着发挥协同参与的作用。因此,针对高校内部各部门分别制定针对性奖惩措施,营造竞争氛围,是确保以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重要机制。
二是建立针对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奖惩机制。指导教师是实践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实践活动内容的制定者和实践活动过程的引导者与监督者,担负着思想引领、实践指导、活动督导的任务,是青年群体开展实践活动的最直接接触者,决定着以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实效。对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进行适当奖励,可以促使其尽心尽力地工作。对指导不力甚至因工作马虎造成严重后果的指导教师进行惩罚,则是对其工作的鞭策。基于此,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奖惩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实践活动,以推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功能转化。具体推行过程中,将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工作绩效与指导实践活动成效紧密结合,是当前以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路径之一。
三是建立针对青年学生群体的奖惩机制。奖惩措施的实施能够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对青年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奖励或惩罚是一种正常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控能力、纪律性以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奖励可以促使某一良好行为的出现或加强这一行为,惩罚则会使某种不良行为消退或减少。青年学生群体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最终实现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最直接受益者。针对青年学生群体制定奖惩措施,有助于发挥榜样示范和警示作用,激励和鞭策青年学生择善而从,自觉选择和确定正确行为动机。以共青团中央历年组织的“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该活动通过表彰高校学生群体实践活动的先进事迹,向全国人民呈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城市、工矿企业发生的变化,展现了当代青年群体投身实践、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良好风貌,为动员更多群体投身实践活动树立了榜样。由此,将奖惩措施应用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实践,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
三、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
习近平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① 实践是理论的外化,是理论掌握人民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钥匙。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实践活动是其中的重点环节。高校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具有天然优势,是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的关键场域。
(一)理论社团活动
高校理论社团是由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体性组织,它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宣传党的思想理论为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先进思想、研究前沿理论,也有利于深化他们对国家政策和发展形势的认识。加之其受众面广的特性,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理论社团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推动力量,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就已经成立了理论社团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植马克思主义骨干力量,并通过读书会、辩论、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周恩来等人于1919 年创立的觉悟社以及1920 年李大钊倡导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等都是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代表,邓颖超、蔡畅、邓中夏、何孟雄、谢觉哉、李维汉等党的重要成员在其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熏陶,成长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和国家对理论学习的重视、高校党团组织的进一步完善,更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希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上寻求发展。与此同时,在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群体对于自我教育、多元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了高校理论社团蓬勃发展。从最初的各类“马克思主义”或“毛泽东思想”理论社团,到20 世纪90 年代各类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性社团,再到21 世纪初大量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社团的涌现,体现出高校理论社团与时俱进,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良好态势。
进入新时代,高校理论社团是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基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和助推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必须要守好高校理论社团这一重要阵地,充分利用高校理论社团的优势,明确理论社团管理的思想方针、全面完善社团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社团内部的有效建设;将理论与实践学习、时事政治、形势政策和社会热点相结合,推动理论社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结合,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内化为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学生和教师在校园这一环境中共同生活、学习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式。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时代性和价值导向性特征,这决定了校园文化活动本身就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使命。立德树人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引导学生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校园文化的特殊作用赋予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优势。其一,校园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文化理念与人的情感交互,使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外化为师生的行动,牢固樹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其二,校园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校园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热情。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宣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激发学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认识新时代、理解新思想、把握新使命,坚定人生追求,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从而更加坚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其三,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情操。校园文化具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如春风化雨一般,浸润和陶冶着高校师生员工的性格和灵魂”①,使大学师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更深的理解,进一步提升理论的接受程度。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一是要注意凝练校训校风,推动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建设。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将大学精神和校内实践融合,用校风校训促进学生成长。二是利用校、院、班级三级文化活动管理体制, 统筹打造立体交叉文化活动体系,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文化活动平台,举办具有平台特点的传播活动。三是利用学生自治组织推动服务青年成长的特色文化活动建设。学生自治组织作为学生自我成长、管理、服务的机构,其活动氛围宽松、活动形式多样、活动素材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学生喜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教育实效。四是发挥党、团支部作用,推动精品主题党、团日活动。在引导青年党员和团员牢记身份、注重言行、践行先进校园文化的同时,强化青年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自觉。五是构建学生社区文化体系,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实效。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住学生社区这一平台,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社区文化体系,通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六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教育阵地,用主流价值文化感染熏陶学生,积极营造丰富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是青年发展的重要环节。要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习近平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① 创新创业活动对推进素质教育、壮大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意义重大。这就要求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要将受众群体扩大到全体学生,而不局限于一些积极分子。只有将创新创业活动融入高等教育培养体系,才能“面向大众”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提升其创新创业技能。②
在创新创业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一要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坚定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邀请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等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研讨,探寻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融合路径,最大限度将创新创业活动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合为一体,发挥二者的合力。二要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将政治性强、理论基础好的教师纳入指导教师队伍,打造一批政治性强、业务精湛、技术过硬的“双创”指导教师队伍。要重视创新创业专任指导教师的选拔和培训,选择能够指导大学生开展高质量创新创业活动,并在活动中时刻注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内心和头脑的指导教师。三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融合。借助校园网、在线系统、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加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校园文化、“双创”政策的宣传力度。尝试建立创新创业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群等,吸引更多学生加入校园文化建设、“双创”活动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中来。可以通过第二课堂,以各类主题活动促教育,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理解校园文化、创新创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关联性,达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文化素养的育人目的。
(四)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步入社会,触发创作灵感,完成课题研究,发挥聪明才智,对社会作出贡献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的重要载体。新时代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本质要求的体现,也是帮助大学生“沉浸式”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方式。习近平指出:“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①“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② 实践出真知,青年学子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来坚定信念、磨砺自我、了解国家、增长本领,为人生的奋发有为夯实基础。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实践活动往往与时事热点相统一。例如近年来广泛开展的“三下乡”③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广大学生了解国情,完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质。通过给大学生提供亲身接触农民真实生活的机会,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过程,认识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激发其主人翁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生动且深入地了解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二是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相统一。有的高校持续开展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社会实践活动,有些地方以“改革开放,开创美好,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组织高校师生面向农村、企业、社区开展宣讲,通过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总结经验,交流心得。部分院校组织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通过师生亲力躬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三是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相统一。有的高校发动基层团学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联系创业青年、助力基层团建”为主要内容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团员青年访农户、进基层,让大学生由纯粹的志愿者转换为感受者、亲历者和实践者,在活动中真正实现受教育、长知识、练才干、作贡献。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增长了大学生的知识和才干,更让其真正树立为卓越人生努力奮斗的人生理想。同时切实帮助大学生真正认识“三农”问题,真正实现了丰富阅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五)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是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不为获取报酬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④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① 他还就新时代志愿服务的使命任务、措施要求作出指示,要求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②
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受到主流文化熏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高度认同,从而真正培养起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志愿服务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各级党委、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凝聚广大人民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力量。要紧紧抓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这个根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着力壮大志愿者队伍,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使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更多的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
以志愿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要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无偿、利他的基本要求;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衔接,针对性设计项目、开展活动,做到量力而行、务求实效;坚持志愿服务与实现个人发展相统一,让大学生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坚持自愿参与和社会倡导相结合,既尊重大学生的服务意愿,鼓励其自主参与,又强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努力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增强活动影响力。
(责任编辑 梁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