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儿童腹腔镜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躁动的影响

2024-05-20 08:55段文
系统医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艾司氯胺酮躁动

段文

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贵州贵阳 550007

现如今随着医疗技术完善及进步,腹腔镜技术日益成熟,腹腔镜疝修补术逐渐应用在临床上,开始替代传统开放式手术,在治疗儿童疝气中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腹腔镜疝修补术的要求是具备较好的镇痛效果的同时,还要对肌肉有松弛效果。在术中合理使用肌松药,可在操作期间给操作者提供一个清晰视野,便于整个手术顺利进展[1-3]。对此,在临床上选择哪种麻醉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全身静脉麻醉的优势在于可规避因吸入麻醉药物而引起的躁动,且静脉麻醉利于患儿处于睡眠状态下,可有效避免应激反应,减少患儿心理负担,进而保障手术工作顺利进展。本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儿童腹腔镜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躁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6岁,平均(3.45±0.11)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5岁,平均(3.42±0.1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均知晓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儿符合腹腔镜疝修补术指征;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为1~2级者;临床资料完善者;监护者具有正常意识,可全程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无麻醉禁忌证。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等重要组织器官异常者;对麻醉药物具有过敏反应者;存在呼吸道感染者;合并认知、行为及语言等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拒绝参与本研究者;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对照组:艾司氯胺酮全麻。术前给患儿注射艾司氯胺酮(国药准字H20193336;规格:2 mL∶50 mg),剂量为5 mg/kg,术中根据患儿应激反应追加艾司氯胺酮,剂量控制在1~2 mg/kg。

观察组: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术前2 min患儿注射艾司氯胺酮,剂量为1 mg/kg,结束后,持续静脉微泵输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d)以及丙泊酚(国药准字H20010368;规格:20 mL∶200 mg)(2~4 mg/(kg·d)),术中持续监测患儿机体各项指标,手术结束前5 min停药,当患儿恢复呼吸指标,生命体征平稳后拔出气管导管,送至麻醉监护室密切观察病情,若无任何异常安全送入病房。

麻醉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指标,气管插管后进行机械通气,保持8~10 mL/kg潮气量,通过对通气频率的调节来控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0~40 mmHg范围。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包括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指令性睁眼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停留时间。

比较两组术后躁动情况。采取儿童苏醒期谵妄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估患儿术后躁动情况,评分标准为4级评分制度,即1~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躁动情况越严重。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呕吐、喉痉挛、呼吸抑制、体温异常。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术后躁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采用例数(n)和率(%)表示,计量资料(麻醉效果)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指令性睁眼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s),min]

注:PACU:麻醉后检测治疗室。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PACU停留时间31.54±5.58 36.76±6.32 4.378<0.001自主呼吸时间5.64±0.82 7.14±1.01 8.153<0.001拔管时间11.25±2.10 15.56±2.87 8.570<0.001指令性睁眼时间16.25±3.56 25.35±4.32 11.495<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躁动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体术后躁动评分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躁动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疝气在小儿外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肿块,是由于患儿腹部肥胖,哭闹等情况下,使得人体部分组织向较脆弱部位突出,通过间隙从原本的位置进入另一侧。现阶段,对于小儿疝气治疗多数采取腹腔手术治疗,同时予以积极有效的麻醉药物,保障治疗效果及提高预后[4-6]。麻醉有利于手术顺利进展,但麻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呼吸循环神经,甚至可能会引起重要组织障碍,导致不良后果出现。现代手术麻醉的理念要求是基于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合适的深度麻醉,让患儿对伤害性刺激无反应,避免术中知晓[7-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指令性睁眼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体术后躁动评分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采取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利于保障麻醉效果,改善术后躁动评分,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分析原因:①单纯采取艾司氯胺酮予以静脉麻醉时,术中需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追加麻醉药物剂量,直到手术结束,患儿艾司氯胺酮总剂量较大,从而延长患儿术后苏醒时间。②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物,无活性代谢物,且持续注射不会在患者体内蓄积,患者术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但该麻醉药物镇痛效果不理想[10-12]。因此,本研究将两者联合,相互取长补短,发挥最佳麻醉效果,即保障麻醉效果的同时,减少患儿用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此外,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相比效价更高,使用剂量降低。本研究中,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这一研究和黄文佳等[12]在有关不良反应的研究结果相似,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77% vs 2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予以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分析原因可能是两种麻醉药物利于减少或者逆转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从而保障循环系统平衡,有利于麻醉效果提升,分析原因,丙泊酚可抑制呼吸,避免血压升高,但氯胺酮会使两者出现,因此丙泊酚结合氯胺酮使用,相互协助,可减少丙泊酚、氯胺酮的不良影响。丙泊酚可以抑制氯胺酮的代谢,使得血药浓度增加,氯胺酮可以将丙泊酚的分布减少,将其血药浓度增加。两种药物联合,可以将丙泊酚的使用量减少,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概率。

综上所述,在儿童腹腔镜疝修补术予以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效果理想,利于改善术后躁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艾司氯胺酮躁动
艾司奥美拉唑钠结构研究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道路躁动
老年失眠症患者艾司唑仑治疗前后睡眠脑电Quisi及失匹性负波观察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艾司洛尔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躁动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