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宇,张莉,陈卫星
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青岛 266500
脓毒症是指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病因包括各种类型的创伤、病原微生物感染等[2]。患者患病后常见气促、心慌、体温升高等症状,如未积极治疗,随病程不断延长,病情不断加重,重症患者可发生休克,病死风险较高[3-4]。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常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以此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控制病情进展。另外,还需予以适宜的抗生素治疗,促进感染症状消失,尽早回归健康状态,但不同药物的疗效有所差异[5]。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2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选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2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比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6~74岁,平均(50.13±4.28)岁;体质量47~82 kg,平均(64.59±3.67)kg。研究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7~73岁,平均(49.89±5.02)岁;体质量48~81kg,平均(64.43±4.11)kg。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脓毒症诊断依据且处于重症者;经由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者;家属允许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一般基础信息完备者。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头孢噻肟钠或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过敏者;认知缺陷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无法正常交流者;依从性差者。
所有纳入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氧疗支持、营养支持等,并在此情况下,两组分别选取不同药物治疗。
对比组:使用头孢噻肟钠治疗,用法用量如下: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国药准字H20023368;规格:1.0 g)静滴,2 g/次,3次/d,治疗时长10 d。
研究组: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用法用量如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国药准字H20123220;规格:2.25 g)静滴,2.25 g/次,4次/d,治疗时长10 d。
均需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4 d左右病情状况,有所改善者可合理调整用药次数至2次/d。
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涉及气促、心慌、少尿、发热4种症状,轻症(仅轻微不适,不影响日常生活)记2分,中症(中度不适,日常生活一定受限)记4分,重症(严重不适,需卧床静养,日常生活明显受限)记6分。
对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含量。涉及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两项。
对比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涉及免疫球蛋白G与免疫球蛋白A两项。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在用药治疗后心慌等现象消失,且病原菌检测呈现阴性即显效;在用药治疗后心慌等现象得到缓解,且病原菌检测呈现阳性即一般;在用药治疗后心慌等现象未见改变,且病原菌检测呈现阳性即无效。治疗有效性=显效率+一般率。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溃疡、休克、肺损伤。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症状积分、炎症因子含量、免疫球蛋白水平)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有效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症状积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对比[(±s),分]
组别研究组(n=31)对比组(n=31)t值P值气促治疗前4.05±1.26 4.09±1.31 0.122 0.902治疗后0.52±0.13 0.98±0.24 9.383<0.001心慌治疗前4.11±1.34 4.16±1.38 0.144 0.885治疗后0.54±0.15 1.02±0.26 8.903<0.001少尿治疗前4.01±1.22 4.03±1.27 0.063 0.949治疗后0.49±0.11 0.94±0.19 11.412<0.001发热治疗前4.03±1.24 4.05±1.30 0.061 0.950治疗后0.53±0.13 0.99±0.25 9.089<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炎性因子含量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含量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含量对比(±s)
组别研究组(n=31)对比组(n=31)t值P值C反应蛋白(mg/L)治疗前25.43±1.52 25.19±1.46 0.634 0.528治疗后8.71±0.79 13.84±0.72 26.722<0.001降钙素原(ng/mL)治疗前2.37±0.45 2.32±0.48 0.423 0.673治疗后0.61±0.09 0.74±0.11 5.092<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s),g/L]
表3 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s),g/L]
组别研究组(n=31)对比组(n=31)t值P值免疫球蛋白G治疗前9.34±1.25 9.36±1.31 0.061 0.951治疗后11.13±1.04 10.38±1.12 2.732 0.008免疫球蛋白A治疗前0.82±0.21 0.83±0.19 0.196 0.844治疗后1.39±0.33 1.14±0.35 2.893 0.005
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无发生溃疡、休克、肺损伤患者,对比组发生溃疡、休克、肺损伤例数依次为3例、2例、1例,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低于对比组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2,P=0.009)。
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6]。重症患者典型症状有发热、寒战、少尿、呼吸频率加快、意识状态改变等,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7]。在临床上,除需对症支持治疗外,还需配合用药治疗,其中抗生素的使用较为普通,不同药物可发挥不同治疗效果。头孢噻肟钠是一种常用的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类药物,适用于敏感菌所致肺炎、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生殖道感染等情况[8]。经静滴用药后,可迅速被吸收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最终多数经肾脏排泄,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令细菌的细胞壁缺损,进而促进细菌膨胀裂解,加快细菌死亡,达到抗菌目的[9-10]。经此治疗后虽可发挥抗菌效果,促进机体炎症反应消失,但部分患者可见溃疡、休克、肺损伤等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不佳。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也是一种常用的复方制剂药物,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腹腔、泌尿、关节及皮肤组织等感染或败血症情况[11]。经静滴用药后,可快速被吸收并达到峰值,最终经尿液排出体外[12]。此药主要包含哌拉西林钠与他唑巴坦钠两种成分,前者属于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进而发挥杀菌作用;后者属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防止哌拉西林钠敏感性降低,尽量避免耐药性[13-14]。经此药治疗后,两种成分联合使用可极大地增强哌拉西林的抗菌活性,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加快患者感染症状消失,缩短康复进程,且较少有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治疗安全性较佳,应用范围广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各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症状积分与炎性因子含量均低于对比组,且免疫球蛋白水平、治疗有效性均高于对比组(P均<0.05)。由此可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是一种治疗效果较理想的治疗药物,对控制患者炎症反应、加快病症消失有一定价值。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比组(19.35%)(P<0.05)与肖成伟等[15]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17.8%)(P<0.05)相似,说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不仅可以保障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还可减少药物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提高治疗安全性,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综上所述,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减轻气促现象,降低炎性因子含量,调节免疫功能,加快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较好,有较高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