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浅”与“深”

2024-05-20 23:25:29周立权
初中生世界 2024年16期
关键词:深度初中语文文本

■周立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有一个度。有些课文需要“浅教”,有些课文需要“深教”,有些课文要由“浅”到“深”地教学。只有适度地进行文本解读与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阅读教学中“浅”与“深”的含义

《辞海》对“浅”的解释有一项是“简明易懂”。有些课文内容浅显,只需“浅教学”即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浅教学”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学生自学课文中的一般性知识(词语、段落、文章结构、修辞方法等),二是只要基本记忆与背诵的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师设计浅显的教学活动与任务,教授重点条目,进行简单讲解即可。

“深”是指学习的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也指对课文能进行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阐释。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度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深”要求教学的层次更丰富,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教师要进行理解性、有意义的教学,让学生对文本真正理解、领悟和掌握;二是教师要教学文本背后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内容;三是教师要尝试教学适合于学生的有难度的知识,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四是教师的教学要能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引导他们敢思考、会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学会独立判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由“浅”到“深”。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阅读教学要从浅显地教容易类课文走向深度地教复杂类课文;二是指针对复杂类课文,要由“浅”到“深”地教学。

二、阅读教学由“浅”到“深”的心理学机制

1.由低级到高级的学习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可见人的心理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发展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假如学生对简单的知识没有理解掌握,就很难进入深度学习。

2.构建有意义的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不是机械性地学习,而是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内在逻辑为基础的。由“浅”到“深”的学习,其本质是构建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运用新知识。

三、阅读教学由“浅”到“深”的策略

在具体教学中,现代诗、课外自读课文等可以“浅讲”,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而名家名篇尤其是思想内涵丰富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和“深挖”,充分吸收文章里的“营养”。

1.创设真实情境

语言情境的“真实”是指语言运用活动中的客观实在性,即在生活中的合理性。语文课程的教学语言,应是能体现教学艺术和审美价值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学生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建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以鉴赏适应某一特定语境的语言作品。真实的语言情境不仅不会被书本设置的话语环境所束缚,而且能将书本语言、教学语言结合建构成为立体的话语环境,这是学生品读、鉴赏文本的基础。

2.引导学生深度理解

教学是促进学生理解的活动。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解码,从而体会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层含义。例如,在进行小说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把握作者用词的深层含义,感受其在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等多方面的作用,把握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或所蕴含的情感。

3.引导学生多元化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要求学生会使用多元化的阅读形式,主要包含:一是求同存异性阅读,指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本阅读中体悟的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深入,情感体验更加立体;二是解析扩充性阅读,指通过对课文的重要内容进行补充或解释而阅读与之相关的文章,从而对文章内容或人物情感抒发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选择阅读方式要基于文本,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体验不同方式对文本理解的作用,并在反复阅读中总结归纳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形成阅读习惯。

4.引导学生转化迁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转化迁移。例如进行小说阅读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演绎、分析类比等多种方式,积累语言,习得语言规律,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结构,同时梳理思维,提炼学习方法,进行拓展迁移,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5.进行启发式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不是简单的教学内容难度的“深”,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思考,启发学生主动提问,重视学生提出的预见性问题,实现阅读教学由“浅”到“深”地进行。

6.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

学生是否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是学生是否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志。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在学习中出现的难点与盲点,指导学生进一步反思和总结,从而促进自身知识的持续积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先“浅”后“深”、由“浅”到“深”地进行,教师要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学习,教会学生采用多元化阅读形式,学会转化迁移;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加强反思和总结,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深度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