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静
1.品味作者平淡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探究作者愧怍之因。
3 感悟底层人民身上闪烁着的人性光辉。
师:我们班准备拍摄一部以“凡人光辉”为主题的微电影。老师不由自主想起杨绛先生的《老王》,推荐给大家作为拍摄的剧本。今天这节课,就请各位小导演们发挥想象,共同制作这部微电影吧!
师:请大家大声朗读第1—4 自然段,初识老王形象,为主角确定服装、道具、妆容。
(学生自由朗读。)
师(指向一名学生):请你说一说,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老王?
生:孤独无依。
师:从哪看出来的?
生:第二段中,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没有什么亲人。
师:请你读一下。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们还看到怎样的老王?
生:穷苦。从居住环境可以看出“苦”。
生:职业是车夫,从第二段中可以看出他生理缺陷之“苦”。
师:老王生意怎么样?
生:生意惨淡。第三段中,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看出老王被嘲笑,乘客不愿意坐他的车。
师:请你读出别人嘲笑老王时的语气。
(生读。)
师:请再试一下,重读“老光棍”“不老实”。
(一生读。)
师:读得非常好,掌声送给她。
师:请大家结合老王的形象为他设计服装、妆容、道具。
生:妆容憔悴,一只眼睛瞎了。
生:服装是缝缝补补的破旧汗衫。
生:道具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生理缺陷、无依无靠、生活贫困的车夫老王。哪个字最能概括老王的生活呢?
生:苦。
师:渺小得似沙漠里的微尘,卑微得如荒野中的小草。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老王真的是平凡又不幸。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走近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不幸的社会底层人物。
师:夜深人静,杨绛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望向无边的黑夜,脑海中反复回忆着和老王相处的一帧帧画面,若有所思。杨绛在思考什么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5—22段,捕捉杨绛回忆中的镜头。
(生自由朗读。)
师:你先看到怎样的镜头?
生:老王送冰。
师:这个镜头下的老王是怎样的人?
生:善良、淳朴、热心、老实。
师:还可以看到什么镜头?
生:老王送钱先生看病。
师:生活贫苦的老王,理应要钱,为什么不要呢?
生:钱先生病了,老王感同身受,深表同情。
师:我们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王?
生:善良、体贴他人。
师:还捕捉到什么镜头?
生:老王抱病给“我”送香油和鸡蛋。
师:哪几句是描写老王身体状态的?
生:面如死灰,两只眼上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生:他简直像从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师:老王已经病入膏肓,但老王对“我”的重视与关心令人动容。
师:从同学们捕捉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老王?
生:我们看到了一个即使身处苦难,仍保持善良的老王。
师:同学们帮助杨绛先生回忆了老王的苦与善。下面我们进入拍摄环节!
师:大家觉得这部影片中的特写镜头是哪个?
生:老王病重给“我”送香油和鸡蛋。
师:接下来我们重点拍摄这个特写镜头。老师和大家分角色朗读第8—16段,还原老王抱病送香油和鸡蛋的场景。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特写镜头中需要呈现哪些道具和细节?
生:我们重点拍摄老王的神态和一些细节,凸显老王面容憔悴,病得很重。
生:我们会拍老王一级一级下楼的动作和背影,凸显老王病入膏肓的身体状态。
生:我们的特写镜头放在香油和鸡蛋上。
师:老王送的鸡蛋怎么样?
生:多得数不清,大而新鲜。
师:那个年代物资十分紧张,所有食品都凭票证领取,每日限购。由此可见,这么多鸡蛋是老王一天一天攒起来的。
生:是的,来之不易,非常珍贵。
师:接下来请三位小演员为大家演绎这段告别之景,好不好?
(三名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配乐《萱草花》钢琴曲。)
师:有一句话让老师感触颇深——“我不是要钱”。老王要的是什么?
生:平等。
师:你的想法很独特,请展开说说。
生:老王生意惨淡,备受嘲笑,只有杨绛常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对他显得亲近。
师:老王仅仅是来送香油和鸡蛋的吗?
生:他是来跟杨绛告别的,他知道这是人生最后的时光了,他想感谢杨绛的照顾,想再见一见给他温暖与关怀的“亲人”。
生:老王对杨绛一家不仅是善,更多的是亲人间的爱。
师:看来你们读懂了老王特别的内心。那杨绛是否明白呢?杨绛下意识的反应是什么?
生:杨绛不明白,她下意识的反应是拿钱。
师:父母给你们买东西,你们会想着拿钱给他们吗?
生(异口同声):不会。
生:他们是最亲的家人,亲人间的关心不需要用钱衡量。
师:在杨绛心目中,她把老王当作什么?
生:一个需要帮助的朋友。
师:杨绛一直不明白老王的内心吗?
生:得知老王去世以后,“我”才坐下深思,明白他需要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与他平等地相处,而不是以两不相欠的态度对他。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第22段最后一句话。
师:这位同学关注到文章的结尾句,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
(生齐读。)
师:幸运的人是?生:杨绛。
师:不幸者是?
生:老王。
师:请阅读杨绛的生平资料。你们觉得杨绛幸运吗?
生:她比起老王只是相对幸运一些。
师:我们如何理解杨绛对老王的愧疚呢?一起回看杨绛一家与老王相处的镜头。
生:第6 段中,老王帮“我”把钱先生送去医院的时候,“我”一定要给老王钱,因为“我”知道老王是贫苦的,是缺钱的,所以“我”要帮助他。
生:第3段中,“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师:那个年代,鱼肝油不可求、很珍贵。
师:从这几个画面中可以看出杨绛一家是怎样的人?
生:善良的人。
师:杨绛一家对老王多有帮助,为什么还会心生愧疚呢?
生:老王临终前来向杨绛报恩和道别,但是杨绛却把这看作是一场交易。
师:杨绛用金钱来交换老王发自内心送的香油和鸡蛋,以两不相欠的态度对待老王。再回想,老王是带着遗憾离开的,因此她心生愧疚。
师:你们的朋友生病了,来到你家,你们会怎么对待他呢?
生:我会把他扶到沙发上坐下,倒点水给他喝,关心他。
师:你们是发自内心地关心朋友。文中的老王给杨绛家送冰、送默存看病、送香油和鸡蛋也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她再回想,心生愧怍。
师:我们带着愧怍之情再读一下这句话。
(生齐读。)
师:电影即将落幕。老师想问大家,你们制作这部影片的初衷是什么?来给观众写一句寄语吧!
(学生动笔写。)
师:老师看到大家落笔生辉,请在组内分享,选出最佳寄语,与观众分享。
(组内交流分享。)
生:用关心回报那些真心付出的人。
生:以真心、善意对待像老王这样千千万万的不幸且平凡的社会底层人物。
师:同学们,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电影虽落幕,但人物身上散发的光辉永恒。希望大家今后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能向善而行!让我们大声朗读屏幕上的观众寄语!
(生齐读。)
本节课,笔者鼓励学生当导演、做编剧,以拍摄微电影为任务情境,用四个分任务引领学生从选材、角色设定、主题等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读透文本,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任务一“依据文本,塑造主角形象”,通过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王的相关语句,适时品读字里行间的情感,进而更好地感悟人物形象,体现浓浓的语文味。鉴于情境式任务驱动要激发学生兴趣,笔者设计了任务二“捕捉镜头,理解主角之善”,引导学生用镜头捕捉杨绛回忆中的画面,理解老王的善良,实现对本文内容的整体性理解。接下来,笔者设计了任务三“聚焦特写,探究愧怍之因”,打破常规的文本探究,让学生用特写镜头“拍摄”最感动人心的情节——老王抱病送“我”香油和鸡蛋,并与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情节,体会人物的情感。最后,笔者设计了任务四“寄语观众,感悟凡人光辉”,考查学生对杨绛写作目的的理解。学生在沉浸式完成学习任务中水到渠成地实现了素养提升。
本课的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必然会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