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会 江苏省南京市瑞金路幼儿园
随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纲领性文件的进一步学习与实践内化,大家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明晰了幼儿园环境教育的价值和环境创设的主体,初步探索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路径和要点。我园的融美课程提倡应该让儿童在美的浸润中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园内的每一处空间都应该是美的,这种美不仅仅是感官上愉悦的审美感受,更是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审美创造与表达,展现的是幼儿的生活与经验,支持的是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1.整体空间美学。
“融美课程”背景下园所环境是一个整体,在色彩方面强调和谐,在风格方面提倡协调,在内容方面主张呼应,在功能方面实施联动,在空间区域方面实现整合。
(1)色彩和谐。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维尔纳的实验证明了幼儿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选择经常受色彩的影响。我们提倡幼儿园的环境用色要温暖、和谐,色彩饱和度不宜太高,尽量使用自然色系。色彩和谐的环境既能安定幼儿的情绪,使其在学习与游戏中保持专注,又能支持幼儿作品的审美性表达,凸显环境的整体画面感。
(2)风格协调。
幼儿园环境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既是调性的统一,也是情感体验的认同,便于幼儿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与感受。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一些支持性材料的选择和协调。比如:自然生态类风格的环境,可以选择一些原生态木质、有生命力的植物进行装饰;传统中式风格的环境,可以多多使用一些带有传统纹样的装饰材料等。
(3)内容呼应。
园所各个空间环境的创设不应是无中生有的凭空创设,而应该是和幼儿园的课程相呼应的,和幼儿的学习、游戏相呼应的,各个区域空间环境之间要形成内容上的呼应。比如:在春季,幼儿园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都有可能正在开展关于“春天”的课程活动,那么除了在班级的主题墙和区域游戏环境中体现“春天”,幼儿园公共空间的环境也要体现“春”的特点,共同营造“春”的氛围,延伸幼儿关于“春”的认知,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4)功能联动。
环境创设一定要从幼儿的整体发展去考虑,关注环境间的功能联动与均衡,还要关注单个空间区域环境对幼儿整体发展的可能性。如:在创设自然角区域时,不仅要从自然角的本领域科学核心经验去考虑,还要考虑其他发展的可能性——让幼儿去照顾动植物,感受生命与成长;打扫自然角的卫生,浇水、喂食等,发展一定的劳动能力;尝试布置自然角,用审美的视角打造自己的秘密花园;自主用表征记录,交流自己的发现……
(5)空间整合。
所谓空间整合,是指打通幼儿园室内室外、户内户外、天上地下、班级及公共环境空间等,拓展幼儿生活与活动的空间,拓展幼儿的学习与游戏的空间,无限挖掘课程资源,有效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2.儿童视角美学。
“融美课程”背景下幼儿园环境的美,不是成人意义上的美,而是儿童视角下的审美感受与体验。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经验、认知、年龄和审美特点,更要认识到审美是一种个体的情感体验,要尊重与接纳幼儿多元化的审美感受与表达。
(1)生活化。
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真实的、生活化的,是自然的、生态的,是温馨的、亲切的,像家一样,会让置身其中的师幼感受到放松、舒展、安静和温暖,带来身心和谐愉悦的情绪与体验。在环境创设时,我们主张生活材料与自然材料的运用,让幼儿回归自然与生活,关注幼儿经验的自然生发与增长。
(2)开放化。
幼儿园的环境一定是开放的,这种开放体现在环境一定是有用的、是灵活的,能与幼儿发生积极互动,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同时,我们也倡导教师在和幼儿共同创设环境时,不仅要从美学的角度思考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更要整合发展的儿童观,从多学科的角度(建筑学、美学、生态学等)开放性地去思考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从而创设对幼儿发展有效且有意义的环境。
(3)科学化。
“融美课程”背景下幼儿园环境的科学化主张环境中的材料与内容要有一定的科学逻辑性,有一定的科学认知性,能激发幼儿进一步生发与环境之间的有效互动。科学化的审美有助于幼儿客观地认识事物,了解事实与规律,延伸审美体验。比如:我园小池塘里的动物和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的变化,只需要幼儿关注这些动植物形状与色彩的特性即可享受审美的愉悦,但蕴含其中的科学性,如果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即可使他们从中发现更多的美,比如:生命的奇妙之美、生长的快乐之美、自然的和谐之美等,从而激发他们对周围生活环境的热爱与爱护、好奇与探索等诸多情感态度,促进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发展。
1.留白原则。
幼儿园的空间在他人的眼中会有“满、多、杂”的刻板印象,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感觉压抑、浮躁、不舒适。环境创设一定要适度留白,留白也是教育的艺术。
(1)空间留白。
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的任意一个区域都有好的审美体验与感受,幼儿园的任何一个空间都应该被当成一幅画来创设。既然是画,就要有构图,需有主次之分,适度留白。适度的空间留白会让环境既饱满又留有想象空间,既有意蕴又有延展性,呈现的是教师与幼儿的审美创作与表达,在创设与互动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
(2)内容留白。
留白是课程重要的美学特征,留白意味着开放与变化,意味着持续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环境内容的留白,需要根据课程的推进、幼儿的经验,留下幼儿可以进一步探索与发展、学习与游戏的自主空间。留白可以是暂时“空白”,也可以是“替换更新”,更可以是“重新组合”。
留白的背后是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和审美观的综合体现。
2.课程原则。
(1)环境成为课程的来源。
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都有可能成为幼儿园的课程,教师在创设环境时一定要有课程意识。教师要敏感地察觉幼儿和环境的每一次互动,捕捉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环境,发生与环境互动的行为,让环境自然地生发课程。如:秋天来了,因为幼儿对掉落在地上的树叶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在户外提供了一个收集树叶的区域,在此过程中引发了幼儿进一步开展系列课程活动——“秋天来了,为什么有的树叶还是绿的”“树叶分一分”“制作树叶书签”“树叶拼一拼”……
(2)环境承载课程的痕迹。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根据课程推进和幼儿的经验创设的,环境承载着课程实施的痕迹。如:大班主题活动“古韵秦淮”中,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了幼儿园周边东水关公园的场景作为主题墙的环境,一方面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营造氛围,另一方面主题墙环境均用主题推进中幼儿创作的城墙、石拱桥、秦淮河、画舫、树木等作品进行创设。
(3)环境创设亦是课程。
环境创设的过程也是课程的一部分,让幼儿学习与探索如何规划设计、合作完成班级环境与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中能促进幼儿诸多能力的发展。比如:在上述大班主题活动“古韵秦淮”中,幼儿决定开设一个“游船”游戏。在有关“做什么样的游船?用什么样的材料制作?进行什么样的装饰?游戏区域放在哪里?还要进行哪些环境的布置”等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幼儿对游船的构造和传统纹样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对于工具材料的使用更加了解,促进了幼儿语言、艺术、社会、科学等多领域的发展。
3.展示原则。
(1)有序。
环境的有序,能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和安全感。有序的展示体现在展示区域的相对稳定、更换时间的有序、物品摆放的有序(这里的有序不是指物品摆放整齐,而是物品展示具有内在的逻辑性)等,其实有序也是审美的一种体现。
(2)统一。
展示的统一,体现在我们关注幼儿园整体公共环境和某一区域内展示主题和风格、色彩的协调统一,增加整体展示区域的情境营造和课程的丰富性完整性,支持幼儿的进一步探索。如:“秋”环境的展示,门厅环境和楼梯环境都进行了相关有重点的区域展示——秋的果实、秋的花卉、秋的落叶、秋天的小动物们等与秋天有关的自然现象与风景。
(3)多元。
包括展示内容、呈现方式、作品表征形式、展示材料的多元和多样化,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帮助幼儿整体感知环境的美,在丰富、生动的环境中汲取经验,获得发展。
(4)精简。
精简展示,去繁化简,既是为了凸显环境创设的主题,发挥其教育功能,又是一种审美态度。精简的背后是教师的退后,体现了教师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通过材料等提供隐性支撑,也有效减轻了工作负担。
1.“美术”支持幼儿的环境创设。
“美术”是支持幼儿审美表达与创造的主要手段和路径,教师应该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方式方法参与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在此过程中帮助幼儿获得审美感受与体验,发展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介多材质的材料组合支持幼儿的多元表达,并进行整体展示呈现,一方面提升幼儿作品的审美表达,另一方面增加区域环境的意境。如:幼儿园户外“一路花径”的打造,既有幼儿不同形式美术作品的呈现,又有实物花卉的呈现;既有平面展示,又有立体展台展示;既有主题“花卉”的展示,又有各种花架、轮胎、足球、南瓜等废旧材料与秋天果实的美化与点缀。
2.“课程”支持幼儿的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的主题与内容来自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展现的是幼儿的学习与经验。随着课程的推进与幼儿经验的不断积累,环境创设呈现动态变化;而环境创设本身也是课程的一部分,此过程能有效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引导与支持幼儿创设幼儿园各个区域的环境,从创设主题到如何创设(创设的形式、工具材料的选择等),关注幼儿的经验与兴趣,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与材料的支持,帮助幼儿实施环境创设。
3.“多方”支持幼儿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的主体应该是幼儿和教师,但又不仅仅是他们,幼儿园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家长、社区人员等都应该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比如幼儿园“一路花径”的打造,幼儿根据季节特点和班级主题推进进程,决定打造“菊花园”。那在有关菊花的品种、习性等前期调查了解阶段,家长们的参与对幼儿的经验丰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哪里可以买到不同品种的菊花”等相关问题,我们寻求了幼儿园周边绿化队叔叔阿姨们的帮助。“‘一路花径’的后期如何维护?”保健老师对园艺的兴趣爱好为幼儿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与帮助……“多方”人员的参与有效支持了“一路花径”的打造,支持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融美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环境既是幼儿的生活场、学习场和游戏场,更是幼儿的美育场。让美好的环境陪伴幼儿的成长,浸润幼儿的身心,帮助幼儿获得“美的状态”、发展“美的语言”、涵养“美的品德”、萌生“美的智慧”、激发“美的创造”。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既要体现“我”,凸显“趣”,呈现“美”,关注“用”,更要看得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