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课程思政建设与典型案例

2024-05-19 08:06罗肖依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9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案例

摘 要:公司治理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首先根据教师所授课的专业特色与公司治理课程特点,以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内容为指导。将“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诚信建设”“高质量发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发企业家精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观”、胸怀“天下”的格局观、“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等内容有机融入到公司治理课程当中,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课堂主渠道作用,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建设的有机结合统一。其次,努力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模式、方法路径,通过案例导入、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理论提升、总结延伸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公司治理课程的学习中。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公司治理;课程思政建设;思政元素;典型案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9.072

1 公司治理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思路

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政策指引,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育人任务,公司治理课程思政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围绕以下思路如进行设计:首先,将公司治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公司治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结合点。其次,坚持课程教学中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并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章节案例引入、知识讲解、理论提升、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等教学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有机融合。最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治理思维、治理能力,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具有全球视野、天下观、本土家国情怀、道德感及社会责任承担意识的,适应不同所有制类型、不同行业的公司、金融机构、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相关部门管理实际及治理实践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2 思政元素与章节知识的有机融合

结合公司治理课程中各章节的知识点分布(李维安,2020),有机融入思政要素,具体安排为:在第一章(公司治理导论)引入了“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和诚信建设的思政元素。第二章(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与机制设计)融入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理念,让学生思考利益相关者治理与自然环境保护、“双碳”目标之间的关系。第三章(股权结构设计)结合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重大现实问题,融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知识经济及VUCA的时代背景下,双重股权制度设计对于如何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进而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第四章(董事会治理)融入了“天下的格局观”“一带一路”倡议理念,有利于促进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与包容性,实现与国内外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共赢发展。第五章(独立董事)引入了独立董事履职所需的道德品质与正直的品格,引导学生培养和锤炼自身的品格。第六章(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融入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思政元素,让学生了解公司治理设计作为一项企业层面的制度设计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通过“章节思政元素—专业前沿知识—经典案例”的“三位一体”融合设计,能够给同类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3 公司治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3.1 典型案例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3.1.1 案例概述

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同时承担着经济与非经济任务,在竞争性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有利于国企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绩效。本章通过鄂武商控制权之争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經济工作会议也进一步指出,发展必须是高质量的发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新时代经济实际对我国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限定性要求(赵建英,2023)。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国企竞争力,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1.2 课程教学目标

第三章为股权结构设计。该章将围绕股东的类型、股东的权利义务、股权结构设计、大股东控制下的股权结构安排,如金字塔结构、双重股权结构安排进行讲授。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公司的股权结构设计,如异质性股东的组合、持股比例的分配,能够影响公司的决策控制权,进而影响公司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1.3 思政育人目标

(1)设计思路。由于公司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集合,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股东的剩余收益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公司内部各项权力的源头。由公司不同股东所持股份比例的分布结构所形成的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内部权力的归属,公司股份的集中与分散一方面影响股东权力在股东之间如何配置,另一方面对于公司权力在股东和经理人、董事之间如何分配也有重要影响,因此,股权结构设计从根本上决定了公司内部利益冲突的类型,即公司面临怎样的代理问题。因此,在该知识点融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即是优化国企的股权结构,对于提升国企经营效率、创新能力、竞争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思政育人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的所有权结构配置对提高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3.1.4 教學实施过程

秉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理念,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注重所教授内容的教学效益及学生的获得感。在讲授公司股权结构设计时,引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股权结构优化设计安排对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竞争力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公司内部治理中的股权结构设计对于提高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教授法、案例分析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

3.1.5 案例反思

带着“我的教学有效吗”这一问题,去反思该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认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问题距离自己还较远,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多引入有关股权结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案例,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上进行充分讨论,以增强对该问题的理解。

3.2 典型案例2:利益相关者治理与环境保护

3.2.1 案例概述

根据本章中自然资源基础观及利益相关者分类中的利益相关者构成知识点,融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理念,解析利益相关者治理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2.2 课程教学目标

第二章为公司治理理论框架与机制设计。该章的教学主题围绕科层契约与公司治理理论基础、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与公司治理边界展开。将重点讲述公司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换关系、契约关系,以及公司开展经营活动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利益相关者作为资源提供者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支持和限制。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公司科层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掌握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和利益相关者构成,以及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3.2.3 思政育人目标

(1)设计思路。公司治理既包括科层内部也涉及公司与市场之间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与公司有关的所有当事人(利益相关者)都希望从公司的经营中获得与他投入相匹配的收益。利益相关者分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和次要的利益相关者,其中,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包含股东、顾客、供应商、员工、资本提供者。次要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含政府、媒体、竞争对手、自然环境。根据自然资源基础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引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自然环境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产生严重限制,战略和竞争优势需要扎根于有助于实施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经济活动的能力中。因此,在该知识点引入利益相关者治理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思政育人目标

引导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作为商学院的学生,要认识到商业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经济利润,在促进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三种关键的战略能力:污染防御、产品管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

3.2.4 教学实施过程

秉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理念,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注重所教授内容的教学效益及学生的获得感。在讲授公司科层和市场契约及公司治理边界知识点时,引入自然环境这一广义的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让学生意识到公司的经营活动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恶化如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枯竭、海洋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会反过来严重限制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公司治理主体需要采取有效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来促进自然环境的保护及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讲授法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2.5 案例反思

带着“我的教学有效吗”这一问题,去反思该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对利益相关者治理与环境保护这一问题的理解没有那么深刻,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以增强对该问题的理解。

3.3 典型案例3:董事的“天下”格局观与“一带一路”倡议

3.3.1 案例概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这就要求作为公司战略决策主体并决定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的董事需要具备“天下”的格局观。可以积极发展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建设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3.3.2 课程教学目标

第四章为董事会治理。本章主要讲授董事会的产生、构成、职能(监督职能、资源供给职能、战略决策职能)、角色、卓越的董事会应具备的特征、董事的义务(勤勉义务、诚信义务)等知识点。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董事会的结构和职能定位,明晰董事的权利与义务,掌握董事会是如何做出战略决策的及董事会战略决策对企业的影响后果。

3.3.3 思政育人目标

(1)设计思路。

董事会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由业主制到合伙制,再到公司制演变的过程中,公司的规模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管理和业务日益复杂,股权日益分散。随着股权的分散,受股东的管理能力、管理经验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由所有股东共同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这就使得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发生分离,进而引发代理问题,董事会的产生就是为了应对两权分离的问题,董事会受托代表股东对公司的重要经营进行决策的批准与监督,参与公司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如何保证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及公正性,这就需要董事会决策背后的主体即董事成员具备较高的“天下”格局观,拥有“天下”格局的董事在决策时更可能会关注弱小的边缘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罗肖依和孙黎,2019),增强决策的无外性,有利于增加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战略投资。

(2)思政育人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鲜明特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懷、国际视野、世界使命。“天下”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均塑造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引导学生将“天下”这一政治哲学概念应用到管理思维中,注重“天下”的包容性和无外性。因此,拥有“天下思维”的董事不会一味地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而会同样地关注除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福祉,以及增强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战略合作、投资,有利于我们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3.3.4 教学实施过程

秉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理念,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注重所教授内容的教学效益及学生的获得感。在讲授董事会的职能、权利义务知识点时,融入董事的“天下”格局观这一思政元素,“天下”的包容性,是指天下体系包容万邦,天下体系每个层次都是同构的,以此保证天地神圣秩序在政治秩序中的普遍传递性,如果处于公司最高决策层级的董事会具备包容性的思维,就会拥有坐观天下的神圣性。“天下”的无外性,是指天下具有无外性质而与上天同构,足以“配天”,实现天人合一。具备天下世界理念的董事将公司看作“义”“利”统一的公器,相应地会用一种世界性的尺度来衡量它,促进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战略投资。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讲授法、文献解读、学生分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

3.3.5 案例反思

带着“这一案例有效吗”这一问题,去反思该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对董事的“天下”格局与“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关系比较有兴趣,但是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围绕该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针对该话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如线上和线下讨论、设计感兴趣的研究方案进而形成课题,以增强对该问题的理解。

4 结束语

公司治理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旨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讲授公司治理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了解公司治理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和政策法规、企业治理实践,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本领,以及拥有诚信正直品格的、德法兼修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维安.公司治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罗肖依,孙黎.生生不息:破解绩效导向的悖论[J].外国经济与理,2019,41(5):128140.

[3]赵建英.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结构及理路探析[J].管理学刊,2023,36(4):1325.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