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教育在小学低年级的实践探索

2024-05-19 03:04钮约姚金兰
科技风 2024年9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小学生

钮约 姚金兰

摘 要: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为独立成熟、身心健康的人。在国家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的背景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探索开发小学低年级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围绕培养良好习惯、保护生命安全、培育阳光心理三个篇章在1~3年级阶段循序渐进开展生命健康教育。通过初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学校领导、师生、家长的一致肯定,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每个学生都感受并承担起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使命与担当,对健康和生命的理解不断深入,与之相关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实践

生命健康教育是从健康和生命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健康和生命的意义,提高学生对自己生命质量的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自觉摒弃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主动树立健康意识、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1]。小学低年级(1~3年级)作为学习的起始阶段、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将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于2020年9月开始对湖州市某公办小学315名学生实施为期三年的生命健康教育,并从思路设计、实践探索和感悟反思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生命健康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1年8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树牢“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学会和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为人人终身健康、建成健康中国奠定基础。小学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将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生命健康教育对学生人格、思维、品质、体质等方面产生深远且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生命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生命健康教育是迈向教育进步的必经之路

我国基础教育完成了跨越式發展,但也引申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教育究竟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技能还是对自我进行认识与探索?《意见》[2]提出“把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纳入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目标和评价标准”,这无疑为学校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小学低年级开展生命健康教育正是关注到了过往基础教育忽视学生自我探索和重塑生命的弊端,继而抓住素质教育风向标所进行的试探。

(三)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生命健康教育是促进家庭和乐的必由之举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喜怒哀乐。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避险技能,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培育学生健康阳光的心理,能预防自我伤害或校园暴力的发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能有效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此类内容关乎着学生的安全与健康,也影响着家庭的稳定与幸福。

(四)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生命健康教育是保障学生成长的必做之事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到民族未来人群的体质健康水平[3];同时,小学生又处于思维活跃、快速成长的阶段,行为和习惯都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加强低年级小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思路

《意见》[2]明确要求小学构建分学段、一体化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日常锻炼、传染病预防、食品卫生安全、合理膳食、心理健康、安全避险与应急救护等方面知识和技能。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小学生命健康教育教材,课时设置、教学形式也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从能用、会用、有用、实用的原则出发,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梳理。

(一)课程目标

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认识生命的意义,热爱生命,探求生命的价值;学习调节身心健康的方法。基于上述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课程目标围绕培养良好习惯、保护生命安全、培育阳光心理三方面展开。

(二)课程内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小学低年级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难度。因此,课程内容不能过于抽象和理性,要充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相融合,内容编排既要体现系统性,又要呈现螺旋上升的特点,确保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有效的。

(三)课程组织形式

生命健康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性的课程,单一的讲授式、注入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加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刨根问底、活泼好动,传统的课程组织形式很难调动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所以,课程的组织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课程实施应围绕活动与实践开展,让学生拥有亲历体验,引导学生从认知走向实践,再从实践走向创造。

(四)课程评价

由于生命健康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课程的评价体系未见有完备的、为大众所认可的范例,且该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将掌握间接经验作为评价的中心,而是需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1)扭转重视间接经验、轻视直接经验的误区,在关注学生直接经验获得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2)消除重视终结性评价、轻视过程性评价的弊端,体现该课程重视对生命的关怀、身心健康的保护和生命过程的体验;(3)改变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评价主体,使家长、社会等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更为客观、全面。

三、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实践

(一)“量体裁衣”,合理开发资源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参考杨瑞莹[4]关于中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设置的建议,围绕培养良好习惯、保护生命安全、培育阳光心理三方面拟定教育内容,自编讲义和大纲,所有内容在1~3年级阶段循序渐进完成,例如饮食主题共涉及3课时,一年级时的教学目标为“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践行‘光盘行动”;二年级时的目标则为“不偏食、不挑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三年级时的目标又为“看懂食品标签标识”。以一年级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为例,教学内容和要求见下表。

(二)“齐心合力”,丰富育人途径

(1)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学校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已经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校园生活,或开门见山或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常规的课堂教学通过写入课表的课程实施和主题队会落实,各类活动也是学校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的有力载体,如应急避险演练能够让学生在反复的演习中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在意外灾害发生的瞬间做出反应,降低伤害的概率。校园环境的布置和配套设施也是生命健康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如每个班级都开辟了“班级绿地”,学生从中窥见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的力量;学校层面则十分关注心理健康,设置了设施完备的心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热线,安装了心理信箱,使学生可以选择不同方式寻求帮助。

(2)发挥感染性作用的家庭教育。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生命健康教育的渠道,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关心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3)发挥广阔性作用的社会教育。课程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灵活教学方式,“引进来”是指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进行宣讲,如由专业医生带来爱眼护眼、护齿防龋的讲座……“走出去”是指学生走出校门,在親身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如到湖州市红十字生命教育基地——湖州师范学院人体生命科学馆、湖州市消防支队等地参观,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由来,亲临模拟火灾现场,亲身体验“死里逃生”的感觉。

(三)“革故鼎新”,转变评价方式

(1)重经验,更重情感。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获得的经验和技能,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同伴之间的交往是否和谐、亲子间的关系是否亲密等。

(2)重结果,更重过程。课程除了设置期末考核外,还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考核点,适时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在教学防火、火灾求生的内容时,安排了正确使用灭火器的考核点。

(3)要评价,更要多元。课程采用多主体评价,教师、学生、家长和相关的社会人员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更加科学、全面。

四、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效果

在小学低年级尝试开展生命健康教育,该举措得到学校领导、师生、家长的一致肯定,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

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看,学生在卫生、饮食、运动、学习等方面的习惯越来越好,没有肥胖症和体育不及格学生,没有心理问题学生,学生热爱生命、积极乐观、团队意识强,三年来无各种意外伤害事件发生。

从家长的问卷情况来看,在三年级第二学期末对315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100%的家长对学校开设生命健康教育表示赞同;99%(312/315)的家长认为教育内容对孩子有很大帮助;97%(306/315)的家长表示孩子懂得谦让和关心他人;96%(302/315)的家长反馈孩子会主动与家人分享相关知识。

五、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48年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然而,生命健康知识的缺乏、不良习惯、意外伤害、心理问题等严重危害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研究显示,超重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儿童少年中已达到一定比例[5];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影响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与全面发展,并会增加其成年后的健康风险[6];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浦东新区中小学生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7];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思考[8]。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不仅决定着其个体未来的发展,也影响着家庭和国家的命运,开展中小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小学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9],是接受知识、确立人格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推行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生命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为独立成熟、身心健康的人。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小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有效的生命健康教育,是践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真实体现。目前,在中小学开展生命健康教育主要面临缺少相关法律法规支撑、学科归属不清、无专门教材及专业师资等困境,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落实责任,切实做好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飞,赵杨,赵淑华.学校健康教育发展瓶颈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8:1921.

[2]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BE/OL].[202108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2108/t20210824_553917.html.

[3]陈亚军,曾霞,梁景宏.减少学生非必要久坐行为 推动体育和劳动教育生活化[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08):11211123.

[4]杨瑞莹.心理健康视域下的中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设置探究[J].中华少年,2017(34):250.

[5]马军.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9):932934.

[6]张琴,朱琰泓,彭谦,等.周行为记录在小学生含糖饮料知信行综合干预应用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1):6366.

[7]沈丽娜,柏品清,傅灵菲,等.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学生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12):13501353.

[8]范艳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问题探究——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08):1116.

[9]郭瀑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30):183184.

基金项目:浙江省“十四五”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浙学位办〔2023〕1号:教学示范团队42);湖州师范学院2021年基础教育改革项目(2021JCZD01)

作者简介:钮约(1995— ),女,汉族,浙江湖州人,硕士,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学生心理与管理。

*通讯作者:姚金兰(1969— ),女,浙江湖州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我见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