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在中国的百年历程及其实现途径探析

2024-05-19 02:47朱颖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9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

朱颖

摘 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百年来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与追求。在这百年探索的历程中,有过曲折,也取得了重大成就。面对新时代下的新挑战,只有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扶贫开发战略、坚持发展企业“担当”精神、坚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迎接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挑战,为实现共同富裕迈出坚实的步伐。

关键词: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9.059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之所在。在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在这百年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进行曲折艰难探索。

1 共同富裕的内涵

共同富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学者对其内涵有着不同的解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学界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是趋于“感性”的,认为共同富裕就是社会财富公有,是“平均富裕”、“同步富裕”。1978年以后,学界的学者对于共同富裕的认识趋于理性,开始认识到共同富裕并不是全体人民同时富裕,而是存在差异的“差距富裕”。

共同富裕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所谓消除两极分化就是要求社会贫富差距相对较低,也就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谓“消除贫困”,就是社会整体达到富裕状态。无论是“平均主义”的富裕还是“差距富裕”,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达到富裕的状态,因此共同富裕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首先,共同富裕是富裕的社会。共同富裕要求社会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都处于富裕的状态,只有社会富裕了人民才能够富裕。而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是否富裕的主要指标便是人均GDP,当人均GDP达到高等收入的国家水平时,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进入了富裕社会时代。其次,共同富裕是人人共享的富裕,即社會全体成员的富裕。共同富裕重在“共同”与“富裕”,二者缺一不可。再次,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富裕,不是单方面的富裕。马克思曾说社会主义社会要求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同富裕要求人民的物质世界富裕的同时也要求人民的精神世界也是富裕的。最后,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它是存在合理差距的一种普遍富裕,通过地区之间的不断协调发展,不断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而达到的一种具有合理差距的、逐步的富裕。

总结来讲,共同富裕就是社会全体成员都拥有满足能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的各种资料、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处于富裕状态且存在合理差距的一种普遍富裕。

2 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百年探索历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便将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情之下,中国共产党对其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认识,具体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

2.1 1921年至1949年:对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探索时代

共同富裕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是因为它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关乎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改变近代中国“落后就要挨打”局面的正确方式与途径,是唤醒近代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的一把唢呐。因此,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刻不容缓。

陈独秀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提出:“社会主义制度,简单说是:(一)资本集中,(二)财产公有。所以社会主义者对于资本主义的制度的资本集中,并不反对。反对者,就是财产私有。”陈独秀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有两个重要条件,其中一个便是社会的财富必须是“公有”的,所谓“财产公有”就是社会财富是全体社会人民所共同有用的。李大钊指出:“社会主义是生产品为有计划的增殖,为极公平的分配,要整理生产的方法。这样一来,能够使我们人人都能安逸享福,过那一种很好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照这样看来,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李大钊认为社会主义意味着人民生活富裕,并且这种富裕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人们的精神也应该是富裕的,这些财富的分配方式应该是及其公平的。无论是陈独秀还是李大钊,他们都坚信社会主义制度是没有剥削、没有私有制、分配合理、社会财富充裕的社会。

1921年7月,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在纲领中特别强调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便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一开始便主张建立公有制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代表社会财富属于全体人民。1928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初步建立,12月,毛泽东同志起草《井冈山土地法》并由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颁布,《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标志着革命根据地内的土地由土地私有转为土地公有,农民可以按自己需要随意播种土地,他们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帮助农民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耕者有其田”,极大提高了农民的耕种积极性,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这是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在为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创造条件而与反动腐朽势力做斗争的年代。共同富裕只能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取得成功,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实现社会财富的公有。

2.2 1949年至1987年: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曲折探索时代

1949年是中华民族的新起点,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的新起点。在这个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共同富裕在中国也站稳了脚跟,从全民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摸索曲折前行。

1953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于发展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第一次系统而全面地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在这份文件中强调了要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状态,要在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农村城市的普遍繁荣。1956年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对农业的改造过程中不断引导人们加入农村互助组,强调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以此消灭富农经济,实现全体农民的富裕。

无论是建立集体农庄,还是三大改造,抑或是四个现代化建设,都是中国共产党人试图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计划经济的手段实现中国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时期忽略了市场调控的作用,忽视了社会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律,错把“共同富裕”等同与“集体主义”和“平均主义”,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曲折探索时代。

2.3 1987年至2012年: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全面探索时代

1987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即将走向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同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与探索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共同富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富裕,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如果还没有资本主义社会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艰难状态,那社会主义制度对于中国来说它的优越性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它们只是用来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只要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是正确的。

共同富裕并不是全体人民同时走向富裕。将共同富裕等同于“平均主义”,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一段时间里停滞不前,因此“平均主义”并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共同富裕需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中国部分地区先天条件优越,有着很丰富的资源,因此先让这一步部分地区以及这部分地区的人先的发展富裕起来,以此带动整个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当这些地区的人发展起来之后,便將发展的经验以及在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带到其他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地区,让这些地区形成自己的发展优势,以此促进整个中国的发展,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先富带后富”的发展会在一定时间段内表现为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如何在“先富带后富”的发展中科学地缩小贫富差距成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研究课题。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全国代表大会于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中,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协调城乡的发展,统筹区域之间的发展,将公平与正义融入共同富裕之中,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从而是社会发展成果有社会全体成员共享。

2.4 2012年至今: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全面深化改革时代

201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此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在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要求不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中,在高质量的发展中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2021年11月12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韩文秀副主任在回答面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要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一重大问题时表示,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将“发展”放在第一个位置,分配在实现共同富裕中也很重要,但是要想实现共同富不能仅仅依靠分配来解决,要想实现共同富裕,没有任何捷径走,只能通过中华民族所有的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够实现。

3 探析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因此,面对新时代这个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实现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

3.1 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此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需要高质量发展,需要“稳中求进”。首先,要提高经济发展总量,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将社会主义发展成果这份“大蛋糕”不断做大、做好吃。有“钱”才能办大事,才能有经济实力去加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在稳步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经济要发展,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提高发展的质量,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经济。要不断提高对企业的市场准入标准,限定企业的排污量等,以此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水平。最后,企业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可以增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有利于为社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国家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活力。

3.2 坚持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在实现效率与公平中实现共同富裕

在实现共的同富裕的道路上,贫富差距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只有不断完善我国收入分配体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才能激发人民的奋斗积极性,才能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首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初次分配的过程中要继续不断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劳动积极性高,社会才会有活力,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其次,在再分配中要更加注重公平。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税收也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家要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以此保证社会财富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最后,要鼓励有能力的个人企业自主自愿参与到第三次分配中去。慈善事业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应不断宣传奉献精神,鼓励企业或者个人在能力范围之内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给经常做慈善的企业以相关优惠政策,给个人以某种奖励,以此先富带后富。

3.3 坚持扶贫战略,在全民共享中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致力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顺利完成“脱贫攻坚战”。但目前我国仍有返贫现象,因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重道远。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国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将不断得到提高,生活的质量也将得到改善,同时也会当地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其次,注重“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贫困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人民素质的提高,加大对当地村民的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自身发展潜力,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这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举措。最后,脱贫还需要为贫困地区引进先进的技术与人才。人才的引进可以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技术的引进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贫困地区资源的利用率。

3.4 坚持鼓励企业发展“担当”精神,在企业的帮助下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民营企业给GDP的贡献达到了70%以上,要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企业勇担重任。首先,企业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法依法经营,不能为了盈利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其次,企业要善待自己的员工。善待员工是企业的职责所在,只有维护员工,善待员工,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只有对员工好,企业才能欣欣向荣。再次,企业要勇担重任,积极投身与社会公益事业。最后,企业在进行慈善事业的过程中,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不可为做慈善而做慈善。

3.5 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面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曾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人们的物质文明得到丰富与满足,同时精神文明也是共同富裕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设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民的文化水平、自身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也才能得到提高。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宣传教育,离不开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當人民置身于文艺活动中时,文艺活动就会为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产生重要影响。最后,要充分利用各大网络平台。要充分利用各大网络平台来不断宣传正能量,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满足人民对于精神富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李大钊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本报评论部.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N].人民日报,20211029.004.

[5]逄锦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共同富裕百年奋斗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1,28(04):154.

[6]田克勤,张林.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百年奋斗[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6):3543.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