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婷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无法回避的主题,它不仅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甚至对于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是学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人,教师是学风建设的主要引导者和推动者,学校管理层是学风建设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优良的学风建设离不开学生、教师、学校管理层等多方面的参与支持。本文结合工科的学风现状,从“锦囊工程”的视域出发,通过对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风建设的实地考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结合本院实际和专业特色,从把握规律,因材施教,提升培养方案;贯穿学段,长效育人,锦囊助力成长;特殊群体,精准发力,构建制度保障;七位一体,齐抓共管,营造良好氛围这4个方面来探索创建优良学风的举措。
关键词:锦囊工程;工科;学风建设;育人理念
引言
学风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精神的集中体现,蕴含着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外在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道德品格、精神风貌及学习态度和风气[1]。“锦囊工程”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通过全面规制与个人定制相结合,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精准捕捉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有温度的培养方案。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加适合地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优势。
一、“锦囊工程”之于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中无法避免的主题,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也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优秀的学风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反之则会破坏学习氛围,影响学习效果。
2023年5月,宿迁学院为了培养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具有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青年,学校全面启动大学生成长成才“锦囊工程”。“锦囊工程”将全面规制与个人定制相结合,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专属培养方案。该工程分为育苗期、成长期和收获期。围绕“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将如何成为这样的人”3个阶段进行推进,根据学生需求,协助其明确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制定可行可评估可调整的具体学习计划[2]。
二、信息工程学院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信息工程学院学风建设现状,增强工科类学风建设的针对性,笔者借助走访宿舍、“四点半”学生大调研座谈会、班助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调研。其中问卷调查共得到4个年级 10 个专业的 3317份有效问卷。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难度比较大
高中时课程体系比较固定,但是大学课程形式各样,如必修课、选修课、实践实习、技能竞赛、学术报告等,这些都需要达到标准,通过考试,修够学分才能毕业。
在课程内容上,大学的学科比高中更有难度,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泛、更深入。大学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涉及更多的专业文献、实践项目和研究课题,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对此,42.91%的学生认为有些课程难度较大,缺乏信心,如高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据结构等。
(二)学习方式需转变
相较于高中大部分时间是坐在教室里采用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大学更多的是自主学习,形式多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在大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听讲,还需要参与讨论、完成实验、撰写论文等,以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有强大的自制力和学习主动性。
(三)自我规划不明晰
23.89%的学生对于大学4年没有清晰合理地规划和明确的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目标和动力,甚至“得过且过”,心态消极。更有甚者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多数用来打游戏、做兼职、旅游等。学习时长无法保证,自然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家庭压力较大
调查中,4.86%的学生认为家庭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较大,导致产生学习上的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亲子关系紧张。究其因,如今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过分渴望学生成长成才,导致孩子“负重前行”,倍感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体现在对高分成绩的追逐、对“体面”工作的执念,更来自对失败的恐惧和父母的失望与担忧。
三、基于“锦囊工程”育人理念的学风建设举措
(一)把握規律,因材施教,提升培养方案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期间,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重视通识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以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每位大学生的青春使命。信息工程学院以学生体质检测、心理测评和职业测评为基础,围绕校院认同、学业认知、生涯规划、校园安全、心理成长、文明修身、就业创业等主题,结合专业建设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传统,运用辩证方法和系统思维,从“人人、时时、事事”出发,构建“人人有目标,时时有教育,事事有效果”的贯穿学段长效育人机制,推动“锦囊工程”落地生根抽芽开花。在长效育人机制构建和锦囊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三大原则:(1)尊重天性、因材施教。围绕“我是什么样的人”因材施教,注重差异化教育和个性化辅导,“一生一策” 实施分类分层教育指导、服务与管理;(2)目标导向、激发动力。围绕“我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制定可行可评估可调整的具体行动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系统供给、过程管控。围绕“我将如何用好各类育人资源成为那样的人”,通过构建“开题—做题—中检—反馈—修正—答辩”运行机制,加强过程管控,列出时序安排表,做到系统供给,帮助学生将其纳入自己的学期、阶段行动计划。
(二)贯穿学段,长效育人,锦囊助力成长
从学生入学开始,分年级培养,贯穿学段,打造长效育人理念。
1.第一阶段:一年级为育苗期,奠定基础
通过入学适应性教育、“三情教育”,加快角色、思想转变,融入新环境,实现环境育人功能。通过信息工程学院特色活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烙上”新时代工科深深“红”底色。将安全教育贯穿主线,守护学生顺利成长,防范电信诈骗,守护好“钱袋子”。创新专业认知教育形式并持续开展,让学生形成职业生涯意识,按进度开展“锦囊教育计划”,实现“一生一策”清晰、准确、科学地规划。以英语四级备考为抓手、班级建设为重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紧抓学风建设,塑造浓厚学习氛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利用好心理普查和经济困难摸排,建立“七困生”档案并持续追踪,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工作理念。
2.第二阶段:二、三年级为成长期,厚积薄发
依托重要节日、纪念日及各项重要会议、讲话精神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学校、学院开办信仰公开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参加专业相关等级考试、小微组织,考取技能证书。参考专业锦囊包,阅读专业必读书目。鼓励参加各项活动,积极尝试多种可能,锻炼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如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义务劳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开展锦囊工程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明确职业定位,了解企业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参加校内外专业性的比赛,获得微软、华为、思科认证等,推动国际院校学分互认项目。鼓励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助力特殊群体,共度学业、求职难关。
3.第三阶段:四年级为收获期,硕果累累
以赛促业,参与职业相关模拟比赛。抓住实习机会,为正式上岗奠定良好基础。访企拓岗,开拓就业基地,加大就业岗位信息交流宣传。用心用情,绷紧底线红线,毕业生安全离校。
(三)特殊群体,精准发力,构建制度保障
学业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各高校都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也是建设优良学风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锦囊工程中的关键一环。信息工程学院认真落实帮扶制度,采取强有力的帮扶措施,有的放矢,扎实开展帮扶工作。
1.指定一名专人负责
指定一名专人负责学院“学困生”帮扶工作的推动落实,具体负责“学困生”的学业帮扶和教育管理,每个月了解“学困生”工作的推进情况。专人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学困生”档案库,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学习困难原因、学生个人特点等材料,并根据每年学生学习情况和学籍异动情况对档案进行适时调整。
2.进行一次深入面谈
学院组织分管领导、系主任、班主任、辅导员、学导负责人、学生干部等进行七方会谈,帮助其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困生”找准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寻找学习乐趣,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并设想未来学习方向。各方认真细致地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关怀。在谈话之后由辅导员填写《信息工程学院零距离学生谈心谈话记录本》,进行记录。
3.落实模范教师“1+N”机制
学院充分发挥模范教师的积极示范作用,建立“1+N”等互助机制,对“学困生”实施帮扶。在教务处下发补考和留级工作通知后,学院教务秘书提供初步帮扶名单,专门负责人确定好“1+N”帮扶对象后反馈给辅导员和班主任,形成新学期帮扶名单。
4.完善一份学业发展规划书
根据“学困生”的个人特点,找准学生不及格率的痛点和难点,以“一生一策”的方式进行精准施策,提升效度。同时,辅导员和班主任加强过程管理,详细了解和记录“学困生”每周和每月学业发展规划书完成情况,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表扬与批评,对未完成的学生进行具体原因分析、困难查找和问题解决。
5.制定一个朋辈帮扶方案
朋辈帮扶是帮助“学困生”快速提升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更能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此方案主要目的是帮助“学困生”降低学业预警学分,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学困生”遇到学习难点和困惑,帮扶学生、学导等及时给予解答,学院对帮扶效果突出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6.建立一次家庭联系
辅导员要和每位“学困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根据《宿迁学院本科生学业预警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每学年必须与学生家长至少沟通一次,告知学生学习等情况,并向家长寄送《学业预警通知书》。平时可通过电话、微信等加强联系,及时告知学生的近况和帮扶工作的进展,获取学生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7.开展一项教育活动
学院每学期至少开展一项针对“学困生”的教育帮扶活动。在情感心理、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对“学困生”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其健康成长,对取得进步的幫扶对象进行鼓励,树立典型。
(四)七位一体,齐抓共管,营造良好氛围
1.教学科研带学风
实施班主任进班制度,以德高、业精的教风带动修身、崇识的学风。班主任进班近距离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他们的学业提出阶段性的目标,讲授正确的课程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科学管理强学风
信息工程学院形成了教学、学工联动的学风建设体系,加强课堂管理。例如,为了养成学生们提前10分钟到班、班级前三排不留空位、不在班级吃早餐等好习惯,学工安排了看课、听课值班表,并制作了《听课记录表》,便于及时反映问题,及时整改。
3.专业特色促学风
各班级根据专业特色开展主题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良好的学风建设中。例如,为了让生物工程的学生扎根宿迁,应对宿迁产业布局及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在酿酒和生物制药等生物工程领域成为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学院组织此专业学生走访洋河酒厂,了解酿酒程序,参加品酒大赛等。
4.就业升学展学风
选择比努力重要,方向比速度重要。职业作为相伴一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走向与人生价值,而职业的选择与规划也随之成为一门严谨、关键且实用的学问。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信息工程学院邀请了相关资深教授、优秀学生代表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与分享,并组织学生观摩职业规划大赛、参加“校园宿迁日”等活动。
5.校园文化育学风
通过举办辩论赛、篮球赛、书法、夜跑等文体活动,在学生的心中播下文化自信、强身健体的种子,同时此类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彼此,融入集体,保持运动习惯。举办最美笔记大赛,引导学生梳理、记忆知识点、课后复习和反思,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6.小微组织助学风
信息工程学院是工科性质的二级学院,其信息类、材料类专业对应宿迁市重点规划的产业,承担了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迫在眉睫,从2013年开始,信息工程学院开始推动小微学习型组织建设工作。这项工作对于促进学风建设,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7.心理育人保学风
通过定期举办心理班会、团辅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筑牢学风建设防护墙。
结语
优良学风建设是每个高校都需要关注的永恒主题,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持续发力的工作。在新时代新工科的大背景下,信息工程学院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上马“锦囊工程”,根据学校出台的总体规划和方案,综合运用多方面资源,努力培育优良的学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明繁,万婧,李燕庄.地方高校学风现状及建设策略研究[J].大学,2024(01):10-13.
[2]侍旭,毛广,吴丽芳.第一次相遇——大学新生成长锦囊[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