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静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高职学生的职业教育成为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社会就业结构的转变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人才,由此也影响着职业学校对于高职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为此产教融合的提出以及實施是社会产业对于人才需求方向的教育战略调整,职业教育当中产教融合的落实程度也关乎着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社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但是目前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存在着诸多的教学阻碍,严重地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此本文分析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存在的阻碍,并提出有效的提升路径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此助推产教融合的顺利落实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改革;就业结构;产教融合;就业竞争力
引言
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助力,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保证。而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与诸多因素相关,为此针对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提出了产教融合的教育发展战略,产教融合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学校、企业建立起良性的沟通桥梁,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带来保障,同时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保障。但目前产教融合教学战略的实施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了高职学生就业情况,为此需要社会、企业以及学校探索有效的发展路径来提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的教育战略提出是在2013年的深化教育改革意见当中提出来的,产教融合的提出是适应社会产业调整,社会产业的调整导致了对于人才需求的结构性调整。产教融合当中的“产”是指与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产业,为此产教融合则是比校企合作更为深层次的产业与教学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而且产教融合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产业以及学校共同助力,实现产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深度融合和对接,实现社会需求人才与高职院校提供高职人才的有效对接,从就业需求角度来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保驾护航。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的阻碍
(一)社会对高职教育存在认知的偏差
大多数人认为从高职院校毕业的高职学生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就只能从事普通流水线工种,这种认知偏差也存在于招聘企业,招聘企业招聘人才时更加偏向于四年制大学本科学历,导致高职毕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感觉受到了学历歧视。甚至学生家长也认为高职院毕业学生没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不能够合理地指导高职学生开展就业和职业发展。
(二)政府对于就业政策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技术型人才,而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教育场所,为此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并为此提出了诸多的扶持政策,例如在政府网站上发布高职相关专业就业方向指导以及招聘信息以及提出的产教融合教学政策。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处在探索阶段,虽然政府颁布了 许多有利于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就业的有利政策,但是相关政策落实到具体的实施战略当中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例如现如今的公务员考试对于学历的要求,致使大部分高职学生被公务员招录考试拒之门外。例如政府在官网上颁布的招聘信息没有及时地更新。甚至对企业人才招聘的学历歧视也没有起到很好地监督和引导。又比如产教融合需要相关资源政策支持产业和教育的对接落实,不然仅凭借学校一己之力无法说服企业开展对接合作[1]。
(三)企业产教融合的参与主动性有待提高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走向社会,为此企业受到传统人才需求衡量指标的影响,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招聘高学历人才,致使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择业能力弱以及薪资水平低。同时产教融合是一项长期性的人才投资战略,对于企业而言更加注重的是利用最少的时间获得高收益回报,并且如果人才流失则直接损害企业的利益,为此大多数的企业对于产教融合的参与没有积极性。
(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服务质量待提高
实训基地是产教融合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企业和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和人力支持,但是受到企业趋利的影响,高职院校往往没有合适的教育指导老师和足够的资金来开展实训基地设备的建设和指导老师的培养。高职院校教学课程的设置未与产业发展相联系,依然只是注重对于传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未能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相结合教学,未能及时地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导致了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减弱。与此同时高职教师缺乏产业实践经历,为此给予学生的就业指导仅仅停留在理论认知上,导致了对于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全面[2]。
(五)高职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存在学习能力不理想,文化课基础薄弱等学习问题,而现如今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需要具备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能力,但此两项基本的能力往往是高职学生的薄弱能力。并且高职学生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优势来选择合适的岗位和发展地,而职业规划的不合理,往往影响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因此高职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提高。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一)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产教融合宣传
首先政府应该给高职院校投入更多的教学设备支持和资金支持,使得高职院校拥有更好的教学软件和硬件,让产教融合教学战略政策的实施拥有更好的平台以及路径。政府应该颁布更多的优惠政策,有效地引导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教学工作当中,帮助高职院校实现与企业关于人才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优惠政策不局限于税收政策,还可以是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等等。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完善对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衡量的标准体系,以提高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以及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度为重要衡量指标,确保高职院校教学与企业的高标准人才需求相吻合。政府还应该及时地追踪高职学生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情况,帮助高职院校及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提供方针指导。最后,在宣传上政府应该加强对产教融合的推广,不仅让社会认可高职教育质量,让高职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受到公平的就业待遇,同时有效地引导产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积极地加入产教融合工作当中[3]。
(二)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
首先,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高职院校可以与产业相关的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基于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来设置与之相关的职教专业以及课程內容,在教学过程当中融入实践操作教学。在产教融合的专业教学过程中,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或者社会精英来高职院校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践,使得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符合社会产业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进而发展了高职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其次,在产教融合过程当中,积极地争取政府以及企业的资金支持以用于建立实训基地,让高职学生通过实训基地的岗位实践及时地了解以及学习企业的岗位技能,让高职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以及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为高职学生毕业以后顺利适应岗位工作奠定基础。企业也可以借助以培养高职学生岗位实践经验为目的的实训基地挑选符合要求的人才。高职院校也可以借助产教融合为学校培养符合要求的企业型导师,让学校与之相关的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开展产业了解以及科研探讨工作,让教师通过产教融合能够及时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以用于有效地指导高职学生合理就业。
最后,高职院校要有效地利用产教融合,及时地关注产业发展情况,及时地调查社会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指标,以便于及时地在高职教育过程当中调整教学内容和专业结构,以此来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以及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让毕业的高职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4]。
(三)实施校企联合育人,积极推进教学模式创新
借助产教融合实施校企联合的育人模式,首先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通过产教融合了解企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指标,以此来设置相关课程以及教学实践内容。而合作企业需要积极地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当中,借助产教融合给予高职学生开通岗位工作实操机会,让学生在岗位实践过程当中将专业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以及应用。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企业与学校开展双育人合作模式则需要制定合理的合作协议,在合作协议当中明确企业和高职院校的责任与义务,这样有利于校企双方在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下能够开展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沟通。最后,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各自提供专业知识以及人才衡量指标,来对于双育人模式的教学质量进行及时的评估以及改善,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更加有利于给予企业选拔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学校以及社会上的相关竞争比赛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技能竞争以及实践活动,有利于丰富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职业综合素养[5]。
(四)改善社会大众认知,认可高职生就业价值
随着我国产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技术的更新也需要技术型人才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此发展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要求,社会大众应该意识到高职学生通过技术操作可以给予社会创造直接的生产价值,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不同岗位需要有不同的人才来满足,因此要改变以往重视学历的认知态度,相信高职学生也能够通过技术实践来助推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家长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为根据,不能一味地强求学生考编或者考研,要认识到高职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劳动力价值,应该及时地了解国家的产业发展动态以及教育政策,合理的指导学生选择教育方向以及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合理的规划职业发展,让高职学生拥有更加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以及学习方向,有效地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虽然企业的本质是追逐利益,但是利益的获取离不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发展,为此在社会层面上企业必须拥有社会责任感,在开展人才招聘工作当中要自觉地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来规范招聘行为,给予高职学生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以及待遇条件,从而实现社会、企业以及院校的共赢局面。
(五)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
大部分高职学生都存在着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学习能力不理想的情况,为此高职学生要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积极地改变自身的学习技巧以及态度,以兴趣为导向,以知识技能为学习目标来提高英语能力以及计算机能力,这是高职学生进入职场所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也是企业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高职学生的基本英语交流能力以及对于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与此同时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当中要有充足的准备工作,不仅表现在对于个人形象的打造,同时还要积极地深入了解招聘单位的岗位特点,及时地总结以及归纳求职经验,以期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最后高职学生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及时地调整专业学习方向以及就业方向,不能够盲目地按照个人偏好来选择教学专业以及发展岗位,在职业院校的学习过程当中,要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以及任务,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来选择具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岗位工作。并且在企业的岗位工作当中要拥有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在岗位工作当中及时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在岗位工作当中专注地提高岗位技能,以此来提高就业竞争力。
结语
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需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遇到的阻碍为切入点实施产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有效落实需要社会、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以及高职学生共同协助以及努力,社会大众需要改变对高职学生的社会就业价值认知的偏差,认可高职学生的社会生产创造价值。政府应该在产教融合政策上给予及时的宣传以及指导,并且给予企业以及学校产教融合的实施建立有效沟通桥梁。企业在追逐利益的同时要意识到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在产教融合的教学工作当中要有社会责任感,给予高职院校提供实际的就业指导以及实践指导。高职院校要及时地了解产业的发展动态,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与企业针对人才的教育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了解,以便于在后续的教学工作当中能够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及时地调整课程结构以及教学内容。高职学生要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地强化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以便于在后续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过程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系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024 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4SZX43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姚东,钟婉音,徐乐等.产教融合视角下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3):37-38+44.
[2]徐志娟.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1+X证书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01):123-125.
[3]保慧,孙兵.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06):84-89.
[4]金春凤,吴璟,浦嘉浚.高职类院校科研促进产教融合实践研究——以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论坛, 2022, 4(12):61-62.
[5]范泠荷.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就业,2023(08):46-48.
(作者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开放大学))
(责任编辑: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