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困境及路径研究

2024-05-19 10:17:15崔雯娜樊英鸽
公关世界 2024年8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引导困境

崔雯娜 樊英鸽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式,舆情引导工作面临着重视不足、方法单一、缺乏有效监控等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认识到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积极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水平。本文从高校网络舆情内容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特点,针对网络舆情引导面临的困境,提出具体网络舆情引导实施路径,希望提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树立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情;引导;困境

引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使传统媒体迎来新的变革,在新媒体背景下,以网络舆情为代表的社会舆论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高校作为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其网络舆情既具有社会化舆情的典型特征,又带有高校自身所特有的文化特点。大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新媒体使用能力,热衷于利用网络发表自己意见,深度参与到网络舆情中,因此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要深刻认识高校网络舆情内容,结合网络舆情传播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加强引导与管理,推动高校网络舆情健康发展。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内容

网络舆情是依托互联网,社会大众以自身为参与者,将自己的观点与情绪表达,多方在网络空间进行传播与互动。相比传统舆情,网络舆情由于参与者多是非传媒人员,舆情并未经过验证与加工,因此舆情真假难辨,既有正面舆情,也有负面舆情。从近年来爆发出的高校网络舆情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时政类网络舆情

大学生群体普遍关心时事政治,而互联网高度开发性,为大学生积极参与时政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时政新闻深度介入到大学生生活中,且相比社会其他群体,大学生对于时政类新闻天然具有敏感性,从而遇到一些时政新闻时引发对应的网络舆情。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在面对领土主权与历史问题时,大学生往往是第一个站出来维护祖国权益的群体,且随着互联网舆情的发展,大学生往往借助网络舆情影响事态发展。每当看到一些新闻时,大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其中,除了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外,有时还会借助微博、论坛等发起各种民间活动,如抵制相关国家产品或者某一品牌,从而将网络舆情影响力进一步发挥到现实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是,时政类网络舆情往往需要正确引导,否则就会失控,引起不可预料的后果。

(二)日常突发类网络舆情

高校作为集教学、科研、行政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实体,在日常管理中容易引发突发网络舆情,对于学校的教学正常进行产生冲击。由于高校往往作为培养社会高等人才的机构,因此社会对于其关注度高,面对产生的各种事件,都会经过网络进一步放大。例如,近年来,高校日常突发网络舆情既包括教学事件、学校安全、食物卫生等管理问题,而后者对高校的负面冲击更为严重,如果学校管理者没有及时回应,就会引发网络舆情的进一步发酵,引发对高校更大范围的负面冲击[1]。在当前高校持续推进端正学术风气大背景下,高校学生与部分教师纷纷选择利用网络曝光学校学术科研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客观上促进高校借助网络舆情,积极改变学校学术研究环境。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征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具有鲜明的传播特征,其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真假难辨等问题,对舆情引导与管控带来一定的挑战,相比传统高校舆情,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以下传播特征:

(一)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

以报纸与电视台、广播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对于社会舆情传播具有高度垄断性,社会大众很难参与其中,作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传播主体呈现出高度垄断特征。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社会大众广泛参与到网络舆情中,借助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再加上微博、抖音等互联网平台的广泛应用,使网络舆情传播主体呈现出高度多元化特点。高校网络舆情在发展过程中,参与者不仅有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相关人员,普通民众也广泛参与其中,并在其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導工作中,大学生群体本身具有较强的媒介使用能力,思维活跃,善于表达,且大学生数量众多,各自观点不同,在面对网络舆情时,往往能够代表广泛社会大众,发生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网络舆情时,更会积极参与其中。

(二)传播内容更加多样化

相比于社会其他群体,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内容更加多样化,不仅包括与大学生校园生活联系紧密的事件,还包括各种社会热点与时事政治,可以说高校网络舆情不仅包括校园本身,其舆情范围几乎涵盖所有热点事件。大学生文化素质高,热衷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于新媒体等工具使用度高,在校园生活中,广泛利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传播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之间展开交流互动。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过程中,不仅包括社会热点事件,有时还会将自己的生活发表到网络平台中,从而引起共鸣,将自己深度介入到网络舆情中。此外,高校大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境及问题时,也更多倾向于借助网络发声,引起公众的关注,这也进一步增加了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多样性。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面对传播内容多样化特点,在处置过程中,需要正确引导,避免网络舆情进一步发酵。

(三)传播效果更加复杂化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效果面临复杂化,一些热点事件往往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参与舆情主体多元化,舆情热点的发展方向会超出大众的预期。大学生在参与舆情过程中,由于无法控制舆情传播方向,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社会大众关注点不同,网络舆情往往会超出人们的预期。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由于信息披露缺乏监管,一些人为了获得流量,刻意选择夸大事件真实性,甚至不惜制造虚假新闻来获得人们的关注,这就导致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面临高度不确定性[2]。此外,一些网络舆情传播者习惯于掐头去尾,没有还原事情真相,或者在舆情传播中断章取义,造成社会大众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在舆情传播中根据自己的片面理解发表观点,等到事情逐渐引发关注,公众将真相一一还原,才会引起反转,形成典型的网络舆情危机。近年来,一些网络舆情在发展过程中,往往迎来真相的反转再反转,导致社会大众面对网络舆情时,更多反应是不着急发表观点,而是倾向于等待舆情进一步发展,这样反映了在目前网络环境下,舆情传播效果呈现出高度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面临困境

(一)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面临与传统媒介时代完全不同的引导策略,因此需要高校管理者认真分析新媒体特征,结合大学生思想动态,重视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的建设。当前高校舆情管理与引导方式还停留在传统媒介时代,面对网络舆情发展态势,没有建立相对的舆情监控处置体系,认为网络舆情即便产生,也只会在网络上体现影响力,不会干扰到学校日常教学秩序中,因此对于网络舆情发生缺乏敏感性。部分高校面对网络舆情,沿用固有的舆情管控体系,反应迟钝,官僚现象严重,无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往往没有在舆情初期就介入其中,使舆情引导错过最佳时间。面对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网络舆情,需要正视其社会影响力,正确认识网络舆情传播规律,运用正确的舆情引导方式确保网络舆情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主动规避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简单,管理机制落后

网络舆情发展至今,对于高校的舆情引导机制与管理方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高校行政体制及固有观念影响,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效果仍然不理想。纵观高校网络舆情,其发生往往与社会公平与权益受到损伤有关,而有关高校在处理类似舆情危机时,往往抱着平息事态的态度去处理危机,很少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本身。部分高校选择删帖、讓舆情参与群体保持沉默、冷处等方式,希望将网络舆情热度降低,但是从实践效果来看,虽然单次事件会产生效果,但是从长远看,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危机仍然存在,在合适的时间点仍然会爆发更大的网络舆情危机。在管理机制上,高校并未建立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缺乏专门的舆情监控人员,面对涉及高校的网络舆情时,应对缓慢,没有成熟的应对管理机制,甚至由于舆情管理人员的不专业,引发更大的网络舆情危机,

(三)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不够先进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离不开先进的监测技术,只有与时俱进,合理利用监测技术,才能准确及时判断出网络舆情发展方向,进而为引导与管理提供依据。目前,高校将重点放在网络舆情的处置上,忽视了事前防范,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传播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部分高校在舆情监控工作中,往往依赖于网络关键词热搜,从而实现对舆情热点的监控,但是随着社交平台多元化,网络舆情传播迅速,现有的舆情监控方式很难满足要求。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一部分网络舆情监控软件,但这些软件的研发与使用基本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满足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工作的基本要求,这也使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舆情研判、监测与处置体系,造成对舆情信息的掌握不够及时全面,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舆情、解决舆情。因此,正确使用网络舆情的监测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监控与处置体系是未来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实施路径

(一)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重视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发生机制与传播方式都产生巨大改变,继续采用传统媒介时代网络舆情引导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必须根据新媒体传播方式与特点,改进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从思想层面加强对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使高校网络舆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高校管理者要积极转变工作理念,积极参与到网络舆情管控工作中,积极学习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路径与特点,全面认识新媒体在网络舆情中发挥的作用。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学习网络舆情传播的一般规律,选择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网络舆情事件,从中发现其应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改进现有的舆情应对体制。高校管理者要建立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网络舆情,不逃避、不畏惧,敢于面对网络舆情对高校造成的负面影响,依靠新媒体带来的传播契机,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

(二)革新引导方法,建构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面对当前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要积极选择合适的网络舆情引导方式,改变目前采用封堵、删帖的方式来进行舆情管控。要建立透明的信息沟通机制,面对网络舆情时,高校要及时回应网络关注,积极就网络热点事件与网友展开互动,回应网络关注,必要时可以邀请记者或者网络大V参与其中,从而实现沟通机制顺畅。面对一些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高校要成立联合调查组,第一时间将真相传达给公众,减少公众的疑惑。此外,高校还要积极参与到网络舆情中,与网友展开互动,当高校自身工作出现失误时,及时公开道歉,拉近与网友的情感距离,通过真诚的态度获得大众的认可,及时宣布整改措施,从而建立正面的舆情引导形象。

(三)加强技术创新,完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舆情监控带来新的契机,依靠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对网络信息传播进行有效监控,从而改变目前高校对网络舆情感知态势差的问题。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舆情监测,建立系统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以及防范机制,及时发现负面网络舆情出现的征兆,降低网络舆情发生的可能性[3]。对于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平台,要定量分析学生传播话题,了解自身的舆情动态,对于负面舆情信息要及时回应解决。在网络舆情爆发初期,要借助舆情监测体系,进行舆情发展研判,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提供依据。要建立全面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正确引导舆情发展方向。

(四)加强人才引进,打造网络舆情引导专业团队

高校网络舆情的科学处置离不开专业的舆情处置团队。目前,鲜有高校能够建立完善的舆情处置团队,因此在网络舆情发生后,其处置方式方法往往存在着某些不当之处。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需要具有专业知识与团队,密切配合,才能正确引导舆情走势,提高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置能力。高校要加强人才引进,聘请网络舆情专家对学校舆情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舆情引导人员的专业性,为更好参与舆情处置工作奠定技术基础。随着新媒体深入介入到大学生的生活,高校要积极投身于网络舆情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校在网络舆情中的影响力。对于部分优秀的学生,可以邀请其担任学校形象使者,在网络舆情发生后,发挥其意见领袖作用,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正确引导舆论走向,从而为提高高校网络舆情打造一支专业的舆情引导团队。

结语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要从观念上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完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加强人才引进,打造网络舆情引导专业团队。相信随着高校对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视,高校参与网络舆情的能力将快速提升,切实维护好高校自身形象。

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双高计划”建设的“军工特质工匠人才”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SZX05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曾倩倩.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特征与引导策略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3(6):163-165.

[2]张雯暄,高丹阳.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2(3):102-104.

[3]项雪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负面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和路径探析[J].环球首映,2019(11):93.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引导困境
困境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08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42:46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2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环境科技(2016年3期)2016-11-08 12:14:20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1:37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2:51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