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治共治善治”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研究

2024-05-19 10:17郑雅桐闫玥铮王艾静李枭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9期
关键词:共治效能主体

郑雅桐 闫玥铮 王艾静 李枭

摘 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重要意义。创新基层治理、探索多元治理渠道,做到精治、共治、善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构建精治、共治、善治“三治共力”的基层治理体系,在基层治理中形成以精治为治理手段,以共治为治理途径,以善治为目标的内在关联。并且在治理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组织体系,坚持提高数字化水平推进智慧治理,坚持基层多元化共同治理,赋予基层治理新的活力效能,更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全面联系、联动,达到“1+1+1>3”的治理效能。

关鍵词:善治;精治;共治;基层治理;创新赋能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9.008

1 精治、共治、善治的基本内涵

1.1 精治

精治是指政府强化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而采取的精细化的措施,强调法治、安全和公正。精治着眼于改善治理的效率和质量,透过精细化规划、优化工具及资源配置,实现大众对于决策过程、根本权益、公平性及效率性等方面的要求。在本篇中认为精治即精细化治理,将责任落实,将治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治理主体都要尽职,每一个治理阶段性目标都逐步实现。

1.2 共治

共治指的是共同进行治理的行为,即由多方或者是双方共同一起进行治理的行为,最大限度地统筹国家治理体系的公共资源以及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有效解决公共问题。共治是基层治理的核心理念,强调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共同参与、共同承担、共同受益。国家在制度上做出相应的设计和安排,以更好地发挥公民、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在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1.3 善治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即良好的治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就治理主体而言,善治是善者治理。无论是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社会组织或私人企业都应具有优良的作风。就治理目的而言,善治是善意治理,从本质上讲是实现社会公共福利最大化。就治理方式而言,应该是建立在合作上的良性互动,是政府不断在多元力量下回应公众需求的过程。

2 精治、共治、善治赋能基层治理的逻辑关联

2.1 以精治为手段,治理体系“由粗到细”

随着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增加,单纯的粗治往往无法满足治理的需求。精治则强调从细节入手,注重实践和具体问题的解决。通过精确的目标设定、精细的政策制定和精准的执行,可以更好地适应和解决社会问题,提高治理效果。

首先,精治可以提高基层治理效率和效果。通过精治,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细节和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治理效率。探索治理新路径,紧抓“网格”这一基本单元,探索微网格工作途径,聚焦治理权力下放、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全面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微细胞”,在构建适应街道、社区工作特点和便民服务需要的基层管理体制中,形成社区职责准入制度,权责分明,其他部门不得随意向社区安排工作,让基层和社区有职、有权、有物、有人,更加精细地为基层服务。

其次,治理过程中以智慧智能为信息抓手着力破解精细化建设的难点、瓶颈。强化科技支撑的数据覆盖,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推动政府与社会不同领域的信息互联、相互复用,避免“信息孤岛”。例如,通过“一表通”,简化基层治理数据上报流程,解决报表过多、数据繁杂、多头报送等难题,提供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功能。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算法等,为基层治理提供决策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辅助功能,有助于提高基层治理的效果和效率,实现精准治理。

最后,精治可以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问题和挑战常常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通过精确的目标设定、精细的政策制定和精准的执行,可以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效果,实现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透明化。

2.2 以共治为途径,治理主体“由少变多”

首先,基层治理是一种协调性的社会活动,共治可以促进多元主体的参与。传统的治理模式通常由政府或特定组织来主导,而其他社会主体的参与度较低。共治则强调社会各方的参与和合作,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通过共同参与决策、制定政策和实施措施,可以形成多元主体的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各方的智慧和力量。

其次,共治可以提高治理的效能和效果。通过共治,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各方的资源和专长,形成合力,提高治理的效能和效果。鼓励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提高基层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提升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福祉。

再次,共治可以增强治理的合法性和可信度。在传统的治理模式下,由于治理主体较单一,容易引发不信任和抵制。通过共治,可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透明化,增加各方的参与和监督,提升治理的合法性和可信度。例如,寻找热心社区事务、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培育楼栋长,发挥他们“前哨探头”作用,更加精准地了解居民需求,高效为居民服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最后,基层社会治理是重要的民生工作,共治作为一种治理途径,可以实现治理主体“由少变多”。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提高治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共治可以推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促进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形成,实现过程全链条、人员全响应、责任全落实。

2.3 以善治为目标,治理力量“由弱转强”

首先,善治是社会和谐共治的期望目标。基层社会治理应着眼于民生,以民主治理推进社会民生,由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负责,基层治理的效果才能最大化显现。由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才能在最广泛的范围内汇集民众智慧,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并使此种治理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为实现善治,需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基层街道、乡镇内部治理权力关系的协调发展。通过职责整合进行确权确责,以治理全过程流程的规范化促进权力的无缝隙运作,打造整体式政府。下沉治理重心同时明确条线治理责任和权力运行规则,强化权力、职责、资源属地。继续创新发展新时代的政社互动治理关系,推动基层社会能动善治。

最后,要达到善治的目标必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基层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需要直面每个老百姓以及家庭,治理对象复杂且多元,这对治理体系提出了精细化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集合的智慧治理体系,利用数据挖掘、智能识别、跨媒介语义等技术对社区海量信息进行智慧化处理。通过数字化转型以增强治理能力,使基层治理效能大幅度提升。

3 精治、共治、善治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3.1 “共治+精治”

首先,共治为精治提供更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共治可以通过多方协商、共同决策和合作实施,健全“党建+社会组织+网格”治理模式,激活“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物业+居民+辖区单位”五方联动,促进基层治理由“单一管”走向“多元治”,能够更好地推动精治的落地和实施。

其次,精治可以提升共治的治理水平和效果。共治强调社会各方的参与和合作,但在实践中可能面临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等问题。精治赋能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提供智能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帮助治理主体更精准地分析问题和制定政策。同时,利用智能手段还可以提供信息共享和协同的平台,如提供社区居民的需求数据,供多方治理主体使用。

最后,通过共治和精治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形成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提高治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效果和效率。例如建立多方参与平台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决策和执行过程形成合力,利用精治赋能,提供在线讨论、在线投票、在线调查等功能,让各方能够方便地参与和表达意见,加强信息交流。通过共治和精治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透明化,同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增强治理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3.2 “共治+善治”

首先,共治作为一种治理路径,在进行推动新一代数字治理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要善于创新引领数据赋能,因此要做到“软件”“硬件”一起抓。搭建社区共治大平台,促进多方融合,激活社会治理新动能。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共建共享,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驱动。善于利用大数据智慧充分联动基层,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使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以共治达到善治,疏通了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延伸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其次,通過明晰规范职能部门和街道社区之间的职权边界,进一步理顺部门与街道关系,给街道社区“赋权、加力、增效”,形成体制机制完善、呼应响应高效、上下左右联动的社区治理格局。全面推动社区服务向居民末端延伸,满足多元化需求。在多元化协同治理的多元化视角下充分发挥其主体的作用,使其主体意识增强,化被动治理变为主动治理,在为自身需求发声的同时定制较为相对化的服务,深入探究基层社会存在的痛点、难点。

最后,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把“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多元共治“绣花针”织出基层“善治图”,引领打造共治善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3.3 “精治+善治”

“精治”是新局势下基层治理工作的思路和手段,包括“精心、精准、精简”三个方面;“善治”是新时代中基层治理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包括“善意、善课、善为、善果”四个方面。“精治+善治”是基于现代善治理论理念,以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手段,形成治理强大合力达到善治目标。

首先,实现基层管理精细化、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健全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大幅提升基层服务品质和服务面貌,通过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提供优质均等的基层公共服务,打造精心服务,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满意度。

其次,基层社会治理需要精准把握居民的需求,在治理过程中深入发掘基层社区中“楼帮邻”的潜能,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和邻里互助作用,让“远亲不如近邻”的观念深入人心。发挥“网格一楼栋”优势,做好精准服务,不断增强共建单位精治、善治。

最后在“精治”的基层治理模式下,也可以打造基层治理“智慧库”,让高新技术助力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以基层街区治理为主线,党建引领“定格化”,力促社区治理“亲民化”。智慧精简治理冗杂成本,使基层工作脉络日渐清晰,治理框架亦趋于稳定,各路资源、力量、服务有序下沉,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以更快反应居民的要求实现高效治理。

3.4 “精治+共治+善治”形成“三治共力”

首先,要通过精治、共治、善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就需要看到“监督”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对决策过程的监督,减少不必要的程序,提高治理效率,同时提高治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向着更高效、更透明的方向发展。

其次,“透明性”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公开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可以增强公众对治理的信任和满意度,从而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公众参与是共同治理的核心,通过激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可以增强治理的普遍性和接受度,从而使基层治理体系向更多元、更民主的方向发展。

最后,现代科技的合理运用也是赋能基层治理发展的重要动因,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是基层治理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它们能够提高治理的精确性和针对性,进而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向着更科学、更智能的方向发展。这四方面共同作用,促使治理体系更加高效、更加透明、更加科学,同时不断推动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4 结束语

精治、共治、善治“三治”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协力推动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三者在不同的方面对基层治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精治强调管理活动的简化和高效性;共治重在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有效提升治理的公正性和群众满意度;善治把重点放在治理质量上,注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公平性。总的来说,精治、共治与善治三者的配合,有助于形成一个高效、公正、公平、科学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

在“精治+共治+善治”的治理模式下,首先,要抓住因地制宜、精细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对不同地区和社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制定精准的政策和措施;其次,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高科技手段,提高信息获取、分析和决策的效率,抓住科技创新对基层治理的积极作用,让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效果;最后,要强调参与主体多元化,通过建立有效的社区组织和居民自治机制,让居民更多参与基层决策、管理和服务,提高社区治理的民主性和参与性。

精治、共治、善治“三治”为基层治理提升效能通过精确识别社区需求和问题,并据此制定针对性政策和措施,实现了资源的精细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各方力量的优势和作用,实现了资源的协同利用,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进而推进基层治理新模式的发展,使“三治”达到“1+1+1>3”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可寒,蒙忠所,韦琪.“微治理”撬动基层精治善治[N].广西法治日报,20221108(A01).

[2]袁健斌.多元共治为基层善治注“活水”[N].东莞日报,20220820(A03).

[3]章建伟.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J].党建研究,2022,(10):4143.

[4]丁国锋,罗莎莎.党建引领 精网微格 服务惠民[N].法治日报,20230911(007).

[5]李娜,張震震.精管善治蹚出城市治理“历城之路”[N].济南日报,20221228(007).

[6]中卫市司法局.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N].宁夏法治报,20231011(004).

[7]余卫东,柳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伦理之维[J].江汉论坛,2022,(07):6772.

猜你喜欢
共治效能主体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多元共治”乐融融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探索代建制 共治团结闸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