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探析

2024-05-19 07:55莫镇瑀赖平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2期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生态

莫镇瑀,郑 骥,赖平静

(北京电子科学院,北京市 100070)

0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阶段。这一发展蓝图,以促进乡村优势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利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引领人们对县域新型城镇化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实践中,县域新型城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传承乡村文化的同时推动现代化,如何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促进城镇化进程,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议题。

1 乡村振兴与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乡村振兴和县域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构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问题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进行分析。

乡村振兴与县域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乡村振兴的目标在于实现农村全面振兴,注重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县域新型城镇化则强调以县域为单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的有机结合。两者相互促进,乡村振兴为县域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发展动力和资源支持,而县域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平台和空间保障。

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该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阳原县也在县域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通过提升县城的城市化水平,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这充分说明了乡村振兴与县域新型城镇化的相互关系,乡村振兴为县域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可持续的产业支撑,而县域新型城镇化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新型城镇化作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路径,正迅速崭露头角。然而,在当前的发展进程中,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县域新型城镇化仍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到生态环境保护,这些方面的不足影响着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深入探析。

首先,在土地利用方面,尽管县域新型城镇化强调了城乡融合和空间布局的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现象。部分地区因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导致城市扩张过程中占用了大量农田资源,影响了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此外,部分地区存在土地非法占用和乱占乱建等问题,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产业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县域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问题。尽管新型城镇化倡导了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多元化发展,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配套不足等问题。一些地方仍依赖传统的农业产业,缺乏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新兴产业,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此外,由于缺乏相关产业支撑和人才培养,一些地方的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限制了新型城镇化的经济驱动力。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大难题。尽管新型城镇化提倡生态友好的发展方式,但在实际推进中,一些地方仍未能有效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城市扩张和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不仅损害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此外,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地方存在过度开发、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等问题,加剧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的失衡。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3.1 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

3.1.1 科学城乡规划,整体设计指导

科学的城乡规划是实现县域新型城镇化布局目标的基础。首先,需要制定整体规划,明确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定位和布局。在城市部分,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人口流动、文化交流等因素,合理确定城市功能区,促进产业升级和人才集聚。在乡村部分,要注重保护乡村特色和生态环境,制定乡村规划,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休闲农业的发展。其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起合理的城乡融合网络,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1.2 合理利用土地,高效空间布局

合理土地利用是实现县域新型城镇化布局目标的实质性保障。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通过优化土地利用,实现高效空间布局,可以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城市部分,可以采取严格控制城市扩张的政策,避免过度占用农田资源。相反,可以推动城市内部的空间集约利用。通过发展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充分利用立体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例如,在城区内适度提高建筑密度,将高层建筑用于商业和住宅用途,以减少对农田的占用;在乡村部分,可以制定农村用地结构的优化规划,确保农村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合理分区。通过科学规划,将农村建设用地集中在村庄周边,避免分散用地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可以推动农村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例如,将闲置土地用于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为农村经济增加新的发展动力。

此外,河北省阳原县还应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土地的多元化利用。可以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将农村闲置土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种植、养殖等经营活动。同时,可以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3.2 产业结构升级

3.2.1 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多元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一步。在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避免过度集中在传统产业或者单一产业领域。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针对该县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可以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避免产业过度集中。城市部分可以重点发展与高技术制造业相关的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通过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和研发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而在乡村部分,可以依托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产业升级。例如,发展精深加工的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同时扩大农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3.2.2 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产业升级

产业链水平的提升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可以促使企业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迈进,实现产业的升级和增值。县域新型城镇化需要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促进产业链的向上延伸。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可以发展从原材料采集、加工生产、包装运输到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可以建立与农户和销售商的联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产品的畅销市场。

3.2.3 培育新兴产业,创新经济增长点

培育新兴产业是实现县域新型城镇化经济驱动目标的重要途径。新兴产业通常具有创新性、高科技含量和较高的增长潜力,可以为县域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在县域新型城镇化中,应充分发挥地方的优势和特色,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该县地处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例如,可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类特色食品、保健品等,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这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增长。此外,还可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丘陵山区,该县具备一定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例如,可以建设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站等,利用自然资源来产生电能,为县域提供可持续的能源支持。

3.2.4 促进创业创新,激发创新活力

在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中,创业创新的活力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要素。为此,必须在县域中加强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以支持创新型企业和创业者的壮大。政府可以借助优惠政策,提供创业扶持和创新资金支持,从而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动力。同时,产学研用合作也显得至关重要,实现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从而促进县域产业的快速升级和创新发展。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为县域新型城镇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注入强大的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3.3 生态环境保护

3.3.1 生态产业与生态农业发展

在县域新型城镇化中,可以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农业,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该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在生态产业方面,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业。通过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前来游览、休闲,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例如,可以开发自然风景区、乡村度假区等,同时强调生态保护,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一环。阳原县可以推动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方式,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保护农田的生态系统。例如,可以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同时,可以发展农田生态旅游,让游客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加深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3.3.2 环境监测与治理

实现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路径,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该县可以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等关键环境指标。通过实时监测,能够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发现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设立监测站点,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源的影响。

同时,环境治理也是保障乡村振兴和县域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阳原县可以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这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例如,对于存在污染排放的企业,可以要求其安装污染治理设施,控制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此外,也可以通过奖惩机制,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3.4 政策与实践

3.4.1 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政策支持是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和动力。政策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确保城镇化进程能够在不同地域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政府可以制定政策,鼓励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以涵盖能源、矿产、农产品等方面,旨在城镇化的同时保护资源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而对于生态脆弱的地区,政策则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可以设立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限制开发区域,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4.2 提供财政支持与激励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县域新型城镇化,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设立专项资金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支持方式。政府可以划拨一定的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与城镇化相关的领域,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改善交通、能源、水务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同时,也可以用于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通过这种方式,为城镇化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除了专项资金,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补贴等方式来激励企业投资兴业。

4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相互影响和协调。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与县域新型城镇化的紧密关系,既要强调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资源价值的保护与释放,也要兼顾城市发展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同时,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着重于创新,建立灵活多样的政策体系,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县域城镇化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生态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