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恿( 合肥 )
笔者有一封珍藏多年的艺术大师徐悲鸿的信札,内容如下:
敷孟先生姻兄惠鉴:
台从入都,弟等幸得略尽地主之谊,自维生活简朴,疏慢滋惧,承赐书殷殷齿及,惭愧!弟一星期来以开会过多力不能支,前日起卧床三日,思略储精力为五一之用,兹欣悉六月当再赴京,仍请下榻敝寓,倘能觅得供春茶壶之事,实所企盼。敬祝:
俪安
徐悲鸿信札
夫人万福
弟 悲鸿 静文 顿首
四月廿九日
(舍弟一函乞转)
徐悲鸿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先驱,他倡导中国画革新,推行现实主义教育体系,是现代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功垂后世,影响深远,被称为“近代绘画之父”。
1895年6月18日,徐悲鸿出生于江苏宜兴屺亭桥,父亲徐达章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民间画师。徐悲鸿6岁读书,9岁开始随父学画,每日临摹一幅吴友如的界画。10岁乘舟赴溧阳途中,随口吟出“春水绿弥漫,青山秀色含,一帆风信好,舟过万重峦”的诗句,即景成诗,闻名乡里。13岁那年家乡洪灾,暴雨连绵,他与父亲一起背井离乡,卖画接济家庭,为人画肖像、刻印章、写春联,笔不离手。17岁时他已凭借画艺在宜兴师范学校、彭城中学、始齐小学三校任图画教师,18岁在《申报》上看到上海图画美术学院的招生广告,即奔赴上海,数月后因父亲重病返回宜兴。
松荫课子 国画 徐达章
父亲去世后,他再赴上海,以画插图和广告维持生活,并开始卖画。第二年他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文,其间被圣仓明智大学聘请作画和讲学。1917年,他东渡日本研习美术,结识中村不折等绘画界前辈。1918年,他结识蔡元培,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投身五四前夕的新文化运动。在画法研究会开学典礼上,他提倡吸收西洋绘画之长,创造新的风格,并为《绘学杂志》撰文,指出中国绘画在该时代的陈腐颓败,号召画坛有志之士奋起革新。
1919年,徐悲鸿在蔡元培、傅增湘的帮助下留学法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法国国立最高艺术院校—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师从法国画坛泰斗达仰,并先后游历德国、英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在欧洲七年,他钻研文艺复兴艺术,继承古典艺术的严谨、造型和娴熟的绘画技巧,成就了他一生的审美意趣,形成了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作品在法国国家美术展览馆展出时,曾轰动法国美术界。
1926年,他回到上海,展出历年所作,引起文化界关注。康有为盛赞他“精深华妙,隐秀雄奇,独步中国,无以为偶”。此后,他相继担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国立北平艺专校长、中央美院院长等职务,献身美术教育事业。1928年3月,他曾带着夫人蒋碧薇、儿子徐伯阳、弟弟寿安、弟媳佑春以及保姆包了一条船,回到故乡屺亭桥镇,只作了短暂的停留。毕竟他一边要艺术创作,一边要投身教育,能够回到故乡的机会真是太少啦。“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然而他又何曾一刻忘记故乡。
田横与五百壮士 油画 徐悲鸿
这封信就是徐悲鸿写给同乡挚友、陶瓷专家任敷孟的。信中提到的“供春茶壶”,为茶文化中无价之宝,同样出自宜兴,为宜兴实业家储南强的收藏,1953年4月,由储南强捐献给了苏南文管会。1952年,繁重的工作已经压垮了徐悲鸿的身体,他经常卧病在床,仍然关心着国内外的艺术活动和中央美院的教学工作。1953年春,徐悲鸿在经过一年多的疗养后终于能下床活动了。大病初愈,他马不停蹄地将所有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写这封信时,他百忙中仍然心系故人,心系故里,还特别嘱托任敷孟为他拍摄“供春茶壶”的照片。
徐悲鸿年轻时曾拜在康有为门下,他的书法取法北碑,笔力内聚、锋敛气足、风格萧散、刚劲婀娜、格高韵远、超然象外。他的书写纯出自然,毫无习气,完全出自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本真的精神内涵。徐悲鸿与“供春茶壶”,都是宜兴的杰出代表。一代宗师,真情真性,对待挚友,亦极尽谦逊恭敬,风范无双,仰之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