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4-05-18 23:46:02闫春燕刘春丽伊文涛王峰徐本燕
大学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

闫春燕 刘春丽 伊文涛 王峰 徐本燕

[摘 要]师范专业认证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枣庄学院化学专业立足教师教育特色和区域发展需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重塑育人环境、重构课程体系、重组实践活动、重建‘三讲模式、重设第二课堂”这“五重”模式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建设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教育实践基地,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打破制约学生实践能力的瓶颈,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教育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3-0136-04

兴国必先强师,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担负着培养教师的重任,要切实增进教育实践的价值自信与自觉,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输送更多更优秀的教师[1]。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指出,高校师范生培养要从教育实践的目标任务、内容体系、实践形式、教育实习、“双导师制”、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教育实践基地等多方面着手,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2]。2017年10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各师范专业院校积极响应专业认证要求,并对标完善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逐漸形成了一些适合本校学情的有特色的做法。如东北师范大学构建了“融合型、一体化、分阶段”课程体系和设置了“模块化、焦点化、创新型、进阶式”实践任务,通过优化实践基地及研发支持过程监控和资源累积的数字化平台等举措直面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提升的关键难题[3];合肥师范学院通过构建“课程化、一体化、特色化”新模式,建立融入线上教学和实践反思的“多元化、多样化、多结合”能力评价机制,形成教育实践能力创新培养的新路径[4]。

枣庄学院化学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以学生教育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任务,通过梳理现状、整合资源,系统设计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促进师范生深入体验教育教学工作,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和职业认同,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班级管理与指导学生等能力,为学生从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和获得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

(一)重塑育人环境,实施多途径铸魂育人

本专业着力构建课程、榜样、实践多途径铸魂育人体系——注重把师德养成教育有机融入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功能;开设名师讲堂,把优秀中学教师请进课堂,发挥榜样示范育人作用;派学生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陆繁伟所在的四十中支教,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影响;组建春泥支教团,利用寒暑假为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学业指导;注重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通过开展演讲比赛、“三笔字”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使学生掌握育人方法,提升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为培养师范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鼓励引导师范生深入师资力量薄弱的中学支教,将支教工作作为立德树人、思政育人的重要途径。本专业学生自2017年开始,已有258名学生踊跃参加了援疆支教和山东省内的顶岗支教,其中有16名学生在新疆喀什地区进行了半年的援疆支教。学生在支教期间能够服从管理,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教学,志愿者精神和教育情怀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二)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基础扎实、学以致用的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以增强师范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既密切联系又相互独立,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特点突出的开放式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教师教育课程是师范生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足量的教师教育理论课和实践课程,具体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班级管理、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教学理论课,能夯实学生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使其把基础理论学透、学扎实。职业技能训练实践课对学生的“三笔字”进行强化训练,为学生后续进行教育实践奠定良好基础。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前后连续、层层递进的教育实践环节,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现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毕业论文使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与提升。

(三)重组实践活动,使实践活动课程化、课程环节规范化

为保障各项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化,本专业制订了教育见习、实习、研习和毕业论文的课程标准、实施计划、实践手册和评价标准等一系列工作规范,做到实践前有明确要求、实践中有严格监督、实践后有考核评价。建立并完善以实践计划、教案设计、听课评课记录、实习总结与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档案袋制度。针对实践活动课程化,制定了相应课程的课程大纲,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师的职责、学生的任务要求、课程评价标准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强调加强实践课程的过程考核,增加教育实习的表现性评价,实施综合性评价。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分析,以促进后期实践能力培养的持续改进。以教育见习为例,在开展前制订实践计划,提前与实践基地进行沟通,安排对接人员,召开动员会对师范生和指导教师进行校内动员和培训,发放见习手册,使学生和指导教师明确活动要求,了解注意事项;听课过程中各指导教师参与听课,对学生进行指导,听课后让学生进行模拟授课,指导教师听课、评课并做好听课记录;见习结束后学生撰写总结,进行反思,教研室组织验收。为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对各教育实践环节均进行了相应的考核评分,教育实践内容和评价方式如表1所示。

通过教育见习观摩,学生初步了解了中学教育教学的现状,而模拟授课和班会设计使学生对教学实践形成了初步认识。教育实习阶段,深入中学开展为期一学期的实地实践,进行听课、讲课、参加教研活动、开班会、教学调查等活动,能巩固加深学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教学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研习通过总结反思、观摩优质课、模拟授课录课、撰写教育课题论文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反思总结的能力。采取观摩见习、模拟教学、集中实习、录课评课等多种形式,丰富师范生的教育实践体验,提升教育实践效果。通过建立中学教材资源库和中学教学案例库,为师范生教育实践做好资源保障。在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教育实践类课题研究的开展,能锻炼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提升其职业发展能力。

(四)重建“三讲”模式,多元化提升教学能力

通过构建“三讲”模式(理论课翻转课堂讲、微格教学专项训练讲、“三习”实践反复打磨讲),多元化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为了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本专业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等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微格教学课程中就如何引入、如何有效提问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等环节分专题进行专项训练。“三习”实践,即教育见习讲2节15分钟的课;教育实习进入实习单位前讲2节45分钟的课,进入实习单位时至少讲12节课,回校以后验收讲2节课;教育研习要进行相应设计,录一节15分钟的课。在实习期间,教师通过线上进行学生讲课指导点评,不断提升学生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此外,小组内试讲,教师点评,组间交叉点评、反复打磨讲,能多渠道、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五)重设第二课堂,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育人功能

自2021级开始,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第二课堂学分化,并作为必修课,要求不少于1学分。第二课堂作为教育实践课程的有益补充,既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又能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参与相关活动,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及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等。

《枣庄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方案(试行)》指出,第二课堂包括思想成长、文体活动、志愿公益、技能特长、创新创业、工作履历、实践实习七大类。化学教研室针对师范生组织的第二课堂思想成长类活动有“思想成长有名师”讲堂、开学第一课、红色教育等,志愿公益类活动有“三下乡”、学雷锋、公益支教等,技能特长类活动有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讲课比赛、实验竞赛等。

二、建设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教育实践基地

本专业结合专业服务方向,在枣庄本地筛选、建设了多个长期稳定、多样化的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学院选派青年教师到中学实践基地进行脱产挂职锻炼。教师在一线实践基地对中学的教学现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掌握了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并对促进师范生的培养开阔了思路。学院鼓励教师参加中学化学教研会议,每年组织本专业教研室教师实地观摩中学课堂教学,促进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通过与实践基地的长期合作,与实践基地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如申请教研课题、撰写教研论文等,建立了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学院和实践基地共同筛选和组建协同培养的教学团队,建立针对师范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学校对校内指导教师给予工作量补贴,对校外指导教师发放一定的指导费。

校内导师从本专业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中遴选,其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了解基础教育实际,具备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为提高指导质量,学院制定了指导规范,每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实习生原则上不超过5人。校内导师从职业技能训练开始,到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全程指导学生的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通过跟踪听课、修改教案和班会设计等,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学院定期进入实践基地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保证教育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在实践基地实施“青蓝结对”拜师仪式,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校外导师由相关实践基地推荐产生,负责实习生的教学技能、班级指导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师德规范、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

三、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本專业形成了以“双导师”评价为主,兼顾自我评价,综合运用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及教育实践档案进行评价分析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其不仅对师范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同时也关注师范生的教育观念、师德养成、研究能力、反思能力等方面,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通过建立实习学生个人档案袋,记录实习学生角色转变、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灵活运用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实习学生所参与的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师德体验、教研活动等多方面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加强校校合作,发挥实习学校对教师的管束作用,使其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枣庄学院化学专业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通过“五重”模式着重构建了教育实践内容体系,抓实做细规范教育实践各环节,加强与实践基地合作,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今后本专业将逐渐强化对课标的解读,强化核心素养教学,不断观摩优质课,建立“以赛促学”的竞赛体系等,不断构建完善的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以实现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和培养质量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洪早清.新时代教师的价值认知与师范教育实践的价值自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0(1):146-15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EB/OL]. (2016-03-17)[2023-06-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604/t20160407_237042.html.

[3] 王向东,魏民.专业认证理念下师范生教育实践体系重构和质量改进研究:基于东北师范大学的实践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141-147.

[4] 罗发宝,秦亮,董华泽,等.新时代化学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创新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2,40(3):86-90.

[5] 秦中书,陈琳.构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评价体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1,30(7):102-107.

[6] 彭艳红.专业认证视角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9):71-77.

[7] 邹佳锜,戴维.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36(4):65-68.

[8] 王玲.基于OBE理念的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3):66-71.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
以应用型转型视角为切入点 增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力
吉林农业(2016年12期)2017-01-06 19:53:07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商业经济(2016年6期)2017-01-03 21:15:49
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价值及艺术魅力培养路径浅析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47:49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21:18:06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1:31:36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28:4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