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显彬 战卫侠 文妍 井陆阳 官源林
[摘 要]针对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在内容设计与体系构建中存在的表面化、“硬融入”“两张皮”现象,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强化高校测控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认知、坚守课程思政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以光电測试技术课程为例,设计了“四环六边多元立体”课程思政体系,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该课程思政体系的执行过程、执行效果、课后反思,构建了“设计—执行—反思—评价—改进—再设计”的闭环实施路径。该课程思政体系为高校仪器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与体系构建提供了借鉴,对将测控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推向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光电测试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3-0088-04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1年12月,教育部决定组建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逐步成为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热门话题和高校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但高校如何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如何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课程思政如何在改进中加强等一系列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思考。
一、 格物穷理,强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认知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光、机、电、控、算、信息等多学科交叉渗透、高度耦合的高新技术密集型学科[1],担负着培养国家在智能制造、先进传感与测控、精密测量仪器与系统等领域实现提速换挡、弯道超车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毕业生就业领域往往是国家重大战略的“高、精、尖”领域,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品德修养等价值观引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价值尤为凸显。
(一)从国家层面上看,课程思政彰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属性
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阶级属性。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根本的政治属性。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人才培养只有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国家情怀、崇高理想、过硬本领、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立足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2],才能为国家提供人才支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从本科教学改革层面看,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履行育人职责的必然要求
教师在课程思政中扮演“主力军”的角色,要在课程建设的“主战场”履行好育人责任。高校专业课教师首先要树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念,坚持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互融互通,自觉打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隔阂。其次,要落实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举措,提高课程思政技能,在做好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深挖课程各个知识点背后隐性的、隐藏在课程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最后,要主动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格局,使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自然融合、有机融合,让课程更有广度、深度和温度,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立体协同效应。
(三)从学生成长成才层面看,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价值引领,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3]。一方面,依靠思政课程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贯彻“把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理念,引导学生不断强化专业技能、培育科学精神,激发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增强报效祖国的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思政的内涵是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专业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 夯基垒石,坚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思政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
(一)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
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4]教师所持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熏陶着学生。只有让教师先受教育,并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锻造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好老师,才能在人才培养上提高能力和水平。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天眼之父”南仁东、半导体之母谢希德等都是广大教师的楷模,也是课程思政的生动案例。
(二)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必须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原则
一方面,课程思政元素的加工重组与内容优化整合要坚持民族性。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沉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厚的教育资源和道德养料。如光直线传播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5],物质的波动性对之“阳”,粒子性对之“阴”,物质中最基础的波粒二象性就和我国传统文化《易经》中的阴阳之道建立起了对应关系,这些内容的关联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具备世界眼光,清醒地认识到在先进仪器与智能测控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只有认清现实,才能迎头赶上。如讲到典型光学系统的内容,可举例我国研发的智能显微镜、光子探测器、紫外探测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在认清差距、持续攻关后弯道超车的经典案例。
(三)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必须坚持有机融合原则、避免“两张皮”“硬融入”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应遵循“真、专、融”三字要诀。“真”指思政元素必须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违背科学定理与科学共识,不背离科学逻辑。“专”指思政元素的加工设计、优化重组必须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的特点,挖掘隐于专业课程中的内在思想和关联性。最关键的“融”是指把专业和思政两根平行线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不能脱离专业课程内容,为思政而思政,而应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突出协同育人目标导向,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三、 优化供给,构建“四环六边多元立体”课程思政体系
(一)光电测试技术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与体系构建
青岛理工大学光电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做到课程思政与专業知识自然融入,内容设计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以“五爱”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立足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四环六边多元立体”课程思政体系为着力点,以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6],构建协同育人格局为落脚点,使课程思政“堂堂覆盖、章章包含、类型丰富、相互支撑”(见图1)。
(二)光电测试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案例
1.案例名称
第1章《绪论》,课程思政案例“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2.案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案例,学生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明底线、守红线,爱岗敬业、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案例内容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我国洲际导弹东风41,沃维汉、郭万钧间谍案。
4.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第1章《绪论》最重要的知识点是光电测试系统的组成。讲授过程中,教师将学科典型工程案例、专业背景的大国重器、反面人物案例自然引入课堂,将专业知识的显性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教育自然有机融合,协同发力。执行过程如图2所示。
5.案例教学效果
第一,学生的家国情怀凸显,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科技自信心得到进一步激发,课间互动讨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第二,学生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学生纷纷表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势不可挡,但也明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第三,学生对课程思政满怀期待,促使专业课教师自觉树立课程思政意识,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第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随着课程互动效果的提高而大幅增强。
四、 总结反思、持续改进,构建课程思政闭环实施路径
(一)抓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是开展好课程思政的前提
课程思政的关键点在于“度”的把握。一是教师队伍承担课程思政“主力军”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很多教师没有统筹好育才能力与育德能力的关系,没有树立全课程育人理念,限制了课程思政的深度。二是课堂教学“主战场”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专业课课堂没有正确理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限制了课程思政的宽度。三是没有充分认识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课程建设没有处理好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之间的关系,限制了课程的深度、厚度。四是课程思政应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但“结合什么、怎么结合”没有正确回答,限制了课程思政的温度。
(二)持续改进,构建闭环实施路径是开展好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课程思政建设的执行过程、执行内容、执行质量、执行方式都应该坚持持续改进理念。做好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是贯彻持续改进理念的主要措施。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包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吸收内化。要通过多维评价体系,如课堂提问、分组讨论、问卷调查、访谈、课堂作业、期末考试等,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7],然后有针对性、有侧重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改进、重组课程思政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修正执行,形成“设计—执行—反思—评价—改进—再设计”循环有序的闭环路径。
五、结语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强化认知,立足专业特点,优化思政元素挖掘与内容重组,坚持可持续改进理念,构建闭环实施路径。“四环六边多元立体”课程思政体系可以为高校测控类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供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桑宏强,张建业,隋修武,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放实验室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249-250.
[2] 焦扬.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EB/OL].(2019-11-11)[2023-07-10].https://news.gmw.cn/2019-11/11/content_33308015.htm.
[3] 石书臣. 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4] 许航.让教育者先受教育[EB/OL].(2018-05-04)[2023-07-10].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8/05/04/031448658.shtml.
[5] 周易之阴阳说与波动二象性[EB/OL].(2019-04-12)[2023-07-10]. https://www.douban.com/note/714074795/?_i=9835136ZWLhmMx,0259630ZW?
LhmMx.
[6] 高飞,华灯鑫,王萌,等.“光电测试技术”课程的思政课堂设计与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61-63.
[7] 屠莉娅,董若云. 我国课程政策传播:历史回望与现实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16):43-50.
[责任编辑:黄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