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日益
枇杷,又称芦橘、金丸、芦枝等,因其叶子形状似乐器琵琶而得名。枇杷生长过程历经四季——秋日至冬季养蕾开花,春来至夏初结子成熟,承四时雨露、吸日月精华遂成金果,被称为“独备四时之气”的“果中之皇”。“五月枇杷满树金”,此时正是枇杷大量上市时,汁水丰盈,最能降燥润肺,赶早不如赶巧,现在来一颗味道正好。
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史记》中曾有汉武帝时代“上林苑”种植枇杷的记述,这是迄今为止最早关于枇杷的文字记载。枇杷从唐代开始即被作为宫廷贡品。文人墨客喜欢枇杷入画,远至宋徽宗的《枇杷山鸟图》,近到齐白石留下的多幅枇杷卷轴,枇杷都是秀色可餐、生气盎然的象征。枇杷颗粒饱满,耀眼生辉,根据果肉色泽,分为红肉(红砂)和白肉(白砂)两大类,柔软多汁,酸甜适度,鲜美可口,风味独特,人人喜爱。
每100克枇杷(可食部)含蛋白质0.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8.5克、粗纤维0.8克以及维生素C、核黃素、硫胺素、吡哆素、烟酸、钙、铁、钾、镁、硒、锌等众多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还有果胶、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类黄酮、花青素等多种有机酸与抗氧化成分,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这些都是新陈代谢、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中医认为:枇杷性凉、味甘酸,入脾、肺、肝经,有润肺止咳、清热祛痰、生津消渴和胃降逆之功效,适用于阴虚肺燥所致的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和胃阴不足引起的咽干口渴、干呕、呃逆、少食等症。《日华子本草》记载:枇杷可“治肺气、润五脏、下气、止呃逆并渴疾”;《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能“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滇南本草》记载:枇杷“治肺痿痨伤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儿惊风发热”。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枇杷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常吃枇杷对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者有健胃消食作用;枇杷含有的苦杏仁甙等,能够润肺、止咳、祛痰,对肺热咳嗽、风热咳嗽、肺虚咳嗽有较好疗效;枇杷富含膳食纤维和果胶等,能润肠通便、调节血脂,有利于缓解便秘及减肥;枇杷所含的白芦梨醇等,具有抗凝血和抗氧化活性,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枇杷,成年人一天吃100~200克(中等大约5~10颗)比较合适,不要食用过多,以防造成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情况。尚未成熟的枇杷切勿食用,既偏硬、酸涩,又易引起肠胃不适。枇杷性凉,含糖较多,脾虚泄泻(腹泻拉肚子)、风寒咳嗽、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要忌食,以利病情稳定和康复;月经期女性也应少吃为宜,避免多食加重经期不适,甚至引发宫寒痛经等。此外,枇杷核含有少量氰苷毒素,在做枇杷酱和枇杷蜜饯的时候,应把枇杷核掏出后再进行加工。
●枇杷糯米粥
原料:枇杷20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枇杷洗净剥皮、切开去核备用。糯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下同)和冰糖煮粥,待粥快熟时,放入枇杷再煮10分钟即成。可作早晚餐。
功效:润肺护嗓、滋阴清热,适用于肺痿咳嗽、咽喉不适、嗓子干燥、声音嘶哑等症。
●枇杷川贝茶
原料:枇杷3~5颗、川贝3克、绿茶3克、蜂蜜适量。
制作:先把绿茶放杯中备用。再将枇杷去皮和川贝一起,加水煎煮约30分钟,马上取汤倒入杯里加盖泡茶约15分钟,待温时蜂蜜调味频饮。
功效:清热润肺、祛痰止咳,适用于痰湿阻肺咳嗽、痰多咳声重及咯痰不爽等症。
●枇杷冰糖汤
原料:枇杷200克、冰糖适量。
制作:枇杷洗净去皮及核,与冰糖一同放锅中,加水大火烧开改小火煮约20分钟即可。分早晚2次服食。
功效:润肺止咳、清热解毒,适用于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咯痰带血等症,尤其对扁桃体炎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有明显疗效。
●枇杷藕百汤
原料:枇杷100克、鲜藕100克、百合30克、白糖适量。
制作:枇杷去皮及核,鲜藕去皮、洗净、切片,百合洗净,一同放锅中,加水煮沸改小火炖至熟烂,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滋阴润肺、清热止咳,适用于肺燥或肺热咳嗽、阴虚舌干口渴和午后潮热、颧红等症。
●枇杷银耳羹
原料:枇杷150克、银耳20克、冰糖适量。
制作:枇杷去皮及核,切成小片备用。银耳温水泡发撕小朵,放砂锅后加水,大火烧沸改小火煮至烂熟,再入枇杷及冰糖,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滋阴养肺、生津止咳,适用于肺热或肺燥咳嗽、咽喉干痒、肺结核等症,也可作为癌症患者的辅助治疗菜肴。
●枇杷生姜饮
原料:枇杷150克、生姜15克、蜂蜜适量。
制作:枇杷去皮核,生姜切片,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烧开改小火煮5分钟左右,去姜片,待温,用蜂蜜调味即可。
功效:润肺镇咳、和胃化食,适用于肺燥咳嗽和胃弱引起的烧心反酸、脘腹胀闷、消化不良等症。
●枇杷肺风草汤
原料:枇杷100克、肺风草15克、冰糖适量。
制作:枇杷去皮及核备用。肺风草加水烧沸改小火炖约30分钟,放入枇杷再煮片刻,去肺风草,冰糖调味即成。
功效:润肺止咳、清热利湿,适用于支气管炎久咳不愈、肺燥干咳痰少及风火牙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