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美君,贾连群,李 宁,杜 莹,冷 雪,王 莹,曹 媛,曲 怡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3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育人模式和教育理念。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传承和弘扬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厚植创新基因,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着重强调“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指出,中医药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具有引领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通过科技创新发掘中医药科学内涵,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是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则是中医药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和主力军,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动承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近年来,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愈发受到关注和重视,许多高校陆续开展了“双创”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存在教育形式单一、教育体系尚不成熟且缺乏实践性、师资力量薄弱、拓展创新思维有限、科研能力偏弱、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高层次创新人才发展[2],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发现师资及管理队伍人数需增加、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需深入、深化培育项目的能力需提升等问题[3]。
笔者所在的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总面积7 000 余平方米,配备大型仪器设备200 余台(件)。实验室根据研究需求,设置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功能区、中医脏象机能功能区、细胞成像与功能分析功能区以及中药分析功能区4 个功能分区,搭建微循环功能研究技术平台、动物影像及行为学研究技术平台、生化分子实验技术平台等8个大学生创新研究技术平台。同时,依托实验室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训练中心,获批教育部及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成为“辽宁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针对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一创新平台为主体,通过“导师+项目、课程+思政、实践+竞赛”3 个维度,形成“一主体三维度”中医药院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从培养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思政元素挖掘、创新思维拓展、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全面提升中医药院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向社会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导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双创”教育导师队伍水平及综合素质直接关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和实施的成效[4]。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优势资源,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和教学名师建设工程,切实发挥学科带头人及各研究方向带头人“头雁引领”作用,以“高端引领、培养后备”为原则,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十个一”培养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科技拔尖人才”“杏林学者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工程”等,在教师培训、研修中融入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及能力的内容,定期开展“双创”教育专题培训、技能大赛、经验交流等,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以“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培养原则,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为引导,倡导科研创新,将热门领域的中医药项目及其产生的基础和标志性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加强以项目为导向的科教融合,对教学内容、方法、形式进行改革探索,以培养本科生的基本科研素养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定期开展学术沙龙论坛、科研讲座及技术培训、“大学生走进科研”“大型仪器及实验技术观摩课堂”“头脑风暴”等活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实现创新发展与成果转化。
长期以来,高校专业课程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教学重点,忽视其在价值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2019 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明确专任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使命。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推进落实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建设,发挥每一门课程教书育人作用,从而实现全程育人,以达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课程思政是立足“三全育人”的全新格局,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并驾齐驱、相互促进,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5-6]。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优势教学资源,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仪器,如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脂蛋白亚分型检测系统、micro CT、透射电子显微镜等高端大型仪器,结合小动物心脏超声技术、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微循环实验技术、蛋白质印迹、海马能量检测技术、活细胞成像技术等中医药领域前沿实验技术,与学校创新学院联合开展中医药科研基础与双创实践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既能加强学生实验技术知识的融会贯通,又能进一步提升其人文素养,为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优秀医学工作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本科阶段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养、锻炼其基本科研能力,对于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7]。实验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及探索精神。因此,在中医药科研基础与双创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第一阶段,根据实验室特色心脾肾脏象研究方向,针对每个大型仪器及技术,结合国内外最前沿的研究文献,开展沙龙论坛活动,介绍大型仪器设备的组成、功能特点和适用领域、实验操作步骤等基础内容,并进一步实施现场技术培训,让本科生在学习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实际观摩操作仪器,加深对技术应用的理解,了解科研前沿。第二阶段,进行中医药科研前沿进展学习,主要形式是文献学习结合“头脑风暴”。通过学生自主查阅动物机能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前沿文献,进行翻译学习,然后开展“头脑风暴”,对查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讨论,提出问题,再通过文献学习解决问题,形成良性循环。第三阶段,结合自身感兴趣的领域,探索性地将相关实验技术及方法应用于自己的科研设计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此外,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势,将课程内容录制成微课视频,将技术原理、技术操作规程、技术重点和难点进行编辑、整理。并建立微信互动平台,开通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微课,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中,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是医学院校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在学术研究高速发展的当代,存在学术论文抄袭剽窃、实验数据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的现象。学术不端行为对于个人的道德声誉以及社会发展均会产生严重影响,阻碍科学进步[8]。我国高度重视科研诚信问题,科技部成立科研诚信办公室,并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政策,如2018 年和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调要切实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和宣传。本科是培养学生科研诚信意识的最佳时期,科研诚信是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前提,“无诚信不科研”,因此,在本科科研启蒙阶段,开展科研诚信教育,树立科研诚信观念至关重要。为弘扬科学精神,创建诚信校园,应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加深学生对于遵守学术诚信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科研诚信文化氛围,在中医药科研基础与双创实践课程中,设计科研诚信章节,纳入学术不端典型案例,如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实验室小保方晴子“刺激触发的多能性获得(STAP)”事件、美国贝尔实验室“舍恩事件”等,通过典型案例,强调科研诚信的重要性,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使学生深刻领会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时刻铭记科研诚信,坚守学术伦理和道德,坚定抵制学术违规行为和恪守学术道德的信念,严谨踏实地开展科研工作,培养良好的学术品德。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定期进行抽样检查;保存好原始数据,诚实撰写实验报告,严禁编造及篡改数据;学习贯彻学术论文撰写及学术引用规范,严禁抄袭。完善科研诚信信息化建设,加大失信行为曝光力度,对于数据造假、论文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即纳入学生个人科研诚信档案,与各类科研指标、评奖评优等直接挂钩,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和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绿色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做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全党全国要向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不断努力奋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出发点,继续倡导不断推动绿色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以及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其绿色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绿色、生态、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实验教学绿色化、渗透绿色实验理念、根植环保基因已成为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9]。在中医药科研基础与双创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验方案设计、具体内容、实施步骤、所有仪器试剂耗材等,制作绿色实验手册,融入绿色实验理念,强化学生绿色化实验意识,如血清、标准品等用量小的试剂,采用多管分装;SDS、缓冲液等用量较大的试剂,先配置母液,使用时再稀释,避免浪费;对于有毒试剂要熟知具体防护方法。在实践操作之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需要的仪器、试剂,了解常用试剂的性质,熟悉基本操作流程,进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确保节约试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仪器设备污染。
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科研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人类医学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人类的医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对动物实验伦理问题、动物福利等愈加重视,关爱动物生命、保护动物权利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10]。在医学研究中,以动物实验的伦理原则来指导和规范科学研究工作,才能在动物实验中更好地体现实验动物的福利关怀。在中医药科研基础与双创实践课程教学中,重视医学动物实验伦理思想教育,增设实验动物伦理和福利教学章节,指导学生系统学习《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和《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关于实验动物伦理的国际标准、国内相关的指导性文件。组织权威机构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动物实验伦理道德宣讲及培训。同时录制动物实验伦理相关微课,制作宣传视频,通过实验室网站和公众号发布。完善动物实验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完成各项预定的实验操作,通过在虚拟实验环境中的练习,使学生实验前充分掌握实验步骤及要点。在实验过程中,规范实验操作,运用4Rs(替代、减少、优化、责任感)原则开展动物实验教学活动,实验动物的抓取和固定过程要尽量轻柔,避免造成动物的不适感[11];强调麻醉最佳效果的判断,避免过度麻醉造成动物死亡;强调无菌原则,整个实验过程采用无菌操作,操作过程规范化;教学过程中严密实时监测动物的生命体征,尽可能人性化对待动物,强调对实验动物生命的维护和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依托实验室优势科研资源,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发掘感兴趣的科研方向,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全程参与项目实践,提升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快创新创业项目的迭代升级,推荐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既能加快创新项目孵化,又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参与度,通过创新创业比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创业兴趣,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依托“辽宁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校企融合,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聘请企业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项指导,以实践能力提升为切入点,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此外,将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将智能药盒、智能护眼仪等竞赛作品转化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党中央向全国高校提出了“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中医药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是中医药人应该肩负的使命。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对于中医药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而“双创”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借助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优势资源,通过对“一主体三维度” 中医药院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将导师与项目、课程与思政、实践与竞赛有机融合,初步构建契合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以期优化提升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院校“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