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叔亮 王 悠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建设富有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任务。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横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牵涉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对于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9年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以来,职业本科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办学实践样态,并将成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职业本科的突破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升级,又是高等教育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深化[1]。新型本科职业大学作为职业本科教育的主要承载机构,担负着引领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历史使命,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教育原理的视角审视,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新型”主要体现为以下核心特征:在哲学理念方面,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在奉行实用主义哲学理念的同时融入了技术哲学的内在涵义;在教育属性方面,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涵盖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跨界教育、技术技能教育与复合型教育等多种属性在内的多元教育属性;在科学边界方面,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同步开展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故而拥有科学与技术的双重边界;在知识路径方面,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同时注重职业知识、学科知识与技术知识,形成“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知识观。确立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新型本科地位,厘清建设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价值方位、发展方向与行动方略,有益于加强中国特色本科职业大学的理论供给。
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层面来看,建设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对于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协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战略价值。第一,建设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自21世纪初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来,始终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系统性问题:纵向缺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横向缺乏能够融通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机构。高等专科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天花板,无法实现有效的纵向贯通;高职院校难以获得普通本科高校的教育地位,横向融通存在较大难度。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既打开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向上通道,又提供了与普通高等学校融通发展的渠道,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立交桥。新型本科职业大学作为新事物、新概念,具有完善职业教育类型体系、撬动高等教育变革的功能[2]。第二,建设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重要途径。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与2022年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分别从政策与法律层面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地位。但从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社会认可度方面来看,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地位还并不稳固,亟需职业教育有新的重大改革。而新型本科职业大学作为职业教育的新生代表,有益于稳固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定位。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是贯通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对完善目前的“两轨并行,三类并存”的类型化建设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3]。第三,建设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是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理念需要新的发展路径,新的发展路径要求教育组织产生新的变革。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应运而生,其本身具有的多元教育属性涵盖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范畴,在科学边界与知识路径方面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组织载体,成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职业教育发展的中观层面来看,建设新型本科职业大学能够推动省域职业教育改革,完善省域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省域职教高考制度,提升省域职业教育质量。第一,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是构建省域职业教育体系的“领头羊”。省域职业教育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以往省域职业教育体系的代表,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将代替示范性高职院校成为省域职业教育体系的“领头羊”,引领省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二,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是建立省域职教高考制度的“风向标”。在省域层面,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职教高考制度已经具备实施的可行性,但在服务需求方面仍然缺乏明确的指向,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需求可以作为省域职教高考制度的参照标准。基于职业本科教育的基本特点,加快构建体现职教特色、满足学生上升需求的职教高考制度,即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本科院校的需求,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考方式,为职业本科院校招收适合的学生[4]。第三,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是推进省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二十年来,经过示范校建设、优质校建设、重点校建设等多轮改革与发展,省域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在当前建设省域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建设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将成为省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可有力推动省域职业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微观层面来看,建设新型本科职业大学能够带动职业院校发展,推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进而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第一,新型本科职业大学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都在探索适应本校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无疑将成为所有职业院校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其办学模式与发展路径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了成功经验与实践参考,从而带动全体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而且,成为新型大学不只是职业院校地位提升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5]。第二,新型本科职业大学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探索前进道路。高职院校为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仅在理论上已经取得共识,而且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养模式,但如何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还没有成熟的本土模式。在总结“3+2”“专升本”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借鉴国外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我国产业发展需求的本科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第三,新型本科职业大学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寻求突破路径。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多元教育属性要求其更新专业建设理念,突破传统专业建设路径,结合自身双重科学边界特点,以融合职业知识、学科知识与技术知识的职业教育知识观为指导,寻求适应自身发展实际的路径,为建设高质量的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的政治性、民族性决定了职业本科院校要高举社会主义办学旗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又红又专和通专结合的人才[6]。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水平本科职业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是高水平本科职业大学的具体办学目标。从政治方向来看,高水平本科职业大学必须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来看,高水平本科职业大学必须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研发与社会服务职能,明确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为新时期建设技能型社会贡献智慧力量;从文化方向来看,高水平本科职业大学必须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工匠文化、行业文化等紧密结合,为促进职业教育的文化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专业群是专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方式,是凝聚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7]。因此,高水平专业群是建设高质量本科职业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新型本科职业大学要承担起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专业群建设的任务,带动中国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8]。专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建设高质量本科职业大学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专业高质量发展涉及到专业发展方向与特色、教师队伍、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科技研发、校企合作等一系列问题,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加强技术研发与转化等,是高质量本科职业大学的必备要件与发展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第一方阵,内涵式本科职业大学面临的是世界舞台、国际坐标、全球格局,在追赶与超越、借鉴与自主、跟跑与领跑的局势中,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世界职业教育的舞台上,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场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皆以其鲜明的特色锁定了国际坐标,在职业教育的全球格局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要想在世界职业教育的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必须在办学模式方面夯实基础、丰富内涵、凝练特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和“中国模式”。发出职业教育的中国声音,阐释职业教育的中国逻辑,构建职业教育的中国模式,新型本科职业大学任重而道远。只有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和高质量发展道路,才能在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中明确自己的国际坐标,才能在全球格局中占据领跑者的地位。基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本科职业大学特性等方面的要素,持续进行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制度性创新,使中国特色本科职业大学体系的制度底色越发显著,并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这要求每一所职业本科院校在办学目标、教育教学模式、师资建设和以学生培养及就业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成果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色[10]。中国特色本科职业大学要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充分彰显人才培养特色、区域特色、行业特色、治理特色等。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建立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标准体系、课程标准体系与教学标准体系等系统化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率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做好示范。在区域特色方面,新型本科职业大学要充分发挥好区域职业教育领头羊的作用,深入挖掘所在区域的经济特色、社会特色与文化特色等,发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名片效应。在行业特色方面,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应联合专业发展依托的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治理特色方面,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应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框架内,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的内部治理体系与现代职业大学制度,做好职业教育治理文化的传播者。
探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式本科职业大学,要树立政治标杆、办学标杆、育人标杆,成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服务行业企业科技研发的基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阵地、新时代中国文化弘扬传播的策源地。新型本科职业大学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标杆式本科职业大学,必须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等方面为中国职业教育树立标杆,为培养更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为行业企业技术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当人才媒介,为中国文化繁荣昌盛做出贡献。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应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新时代榜样,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的“中国模式”[11],引领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应将“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逻辑起点,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不仅可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而且可以凸显其独特优势与不可替代性。职业本科教育深嵌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双重属性特质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既要确立“类型”之特色,也要保证“层次”之质量,遵循教育结构与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技术应用导向和职业导向的实践逻辑、满足经济社会与个体发展多元需求的现实逻辑[12]。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必须在遵循上述教育逻辑的前提下确立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走向高质量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已开始出现高级化与融合发展趋势,产业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低水平、标准化的劳动集约型岗位逐步消失,而高水平的复合型岗位类型快速增加,急需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对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与规格提出新要求。对于新型本科职业大学而言,在类型定位上要培养职业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层次定位上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目标定位上要培养适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素质定位上要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13]。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集中体现以下特点:第一,以学术性体现高层次。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应在学术发展方面有所表现,以此区别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强化技术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第二,以应用性彰显类型化。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应注重技术应用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实践操作性,集中体现类型教育特征,避免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同质化。第三,以兼容性造就复合型人才。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应满足未来职业的多元发展需求,兼容并蓄提升职业规划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与职业拓展能力,以适应个体职业迁移的需要。
专业建设是建设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核心内容,高水平专业群是高质量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主要特征之一。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师安排等多个方面,其中专业建设理念居于首位,牵一发而动全身。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专业建设理念应坚持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遵循学科逻辑、工作逻辑与岗位逻辑相融合的发展路径,克服专科层次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制度惯性,突破传统专业建设中专业与职业或岗位简单对应的路径依赖。专业建设的根本依据在于如何坚持有效归纳学科门类知识与满足外部产业结构需求的双重逻辑[14]。换句话说,学科知识与职业知识在专业建设中变得同样重要,技能训练与技术研发都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建设的最终指向,也是学科建设的终极目的,二者具有共同的价值旨归,从这一点来说,将学科建设思维引入专业建设过程中,对于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专业建设是有益的。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职业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学科建设则是影响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15]。因此,促进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有效融合是新型本科职业大学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直接影响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融合将是我国职业技术大学的重要走向[16]。当然,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所强调的学术性与普通本科高校一贯坚持的学术性有所不同。从教师学术分类解析视角出发,欧内斯特·博耶(Ernest·Boyer)将教师学术分为探究学术、整合学术、应用学术和教学学术四个部分。普通本科高校更加强调探究学术与整合学术,以知识生产与科学发现为主要目的;而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则更加重视应用学术与教学学术,重心在于知识应用、技术研发与职业技能训练。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应在应用学术与教学学术方面加大力度,为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办学模式是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办学实践活动的系统性总结,对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与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成熟高效的办学模式是新型本科职业大学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标志之一,也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的重要基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经过二十余年的办学实践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已成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打造职业教育世界品牌必须坚守的底色。锚定产教融合是本科层次职业高等学校的应然职责,彰显产教融合是已有本科层次职业高等学校的实然映照,突出产教融合是新设本科层次职业高等学校的必然要求[17]。
当前,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推动办学模式改革,打造职业教育世界品牌,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强化办学模式的共性特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办学模式的共性特征,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解决产教融合程度不深、校企合作不紧密的关键问题,以此作为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办学模式改革的稳固基础。第二,突出办学模式的个性特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共同基础上,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应根据区域特点、行业特点、校本特点等实际情况凝练办学模式的个性化特征,形成同源异质化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第三,推动办学模式的国际化。通过“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办学等途径将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办学模式推广到其他国家,实现办学模式的国际化,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我国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办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第四,塑造办学模式的世界品牌。在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办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品牌宣传与推广,以教育营销的方式向全世界输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样板、中国方案。
特色发展是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生存之道,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纵览发达国家的高水平本科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并以此奠定了其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在颁布的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政策中,多次强调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职业本科院校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有意识地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凝练办学内涵、提升办学质量,利用学校内外部发展现实条件,挖掘或重组区域和学校的资源,形成学校在特定领域的独特风格与优势[18]。新型本科职业大学作为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代表,理应在特色发展方面做出榜样与表率。
具体来说,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凸显发展特色:第一,中国特色。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本身就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色产物,只是目前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可以预期,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必将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代表,是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第二,区域特色。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是省域职业教育体系的领头羊,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适应所在省域或市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就必然带有浓厚的区域特色,而且要进一步凸显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形成错位发展的多样化办学格局。第三,行业特色。在建校基础方面,新型本科职业大学脱胎于专科职业院校,普遍依托行业办学,因此,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可以继续发扬面向行业办学的传统路径,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第四,文化特色。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等有利于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文化因子,充分发挥文化传播与创新的基本职能,为中国特色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第五,治理特色。新型本科职业大学亟需更新治理理念,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治理机制,培育治理文化,建设现代职业大学制度。一方面,激活大学内部人才培养要素,提高内部治理效率,构建内部循环治理体系;另一方面,调动大学外部人才培养要素,提升外部治理水平,构建外部循环治理体系。
评价标准是建立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基本依据,是新型本科职业大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发展水平的测量基准,也是衡量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准绳。评价标准既是对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发展建设的要求和引导,也是考核评估各大学建设水平与发展质量的依据,制定本科职业大学建设评价标准,可以对学校的发展建设进行明确与规范化指导[19]。因此,建立评价标准体系对于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设置、发展与考核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提升办学水平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目前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课程标准、教学标准、教师专业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尚处于缺失状态[20],亟需建立包含上述标准在内的综合性评价标准体系。
新型本科职业大学要提升办学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少应包括以下三类标准:第一,校本评价标准。校本评价标准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建设标准与发展标准。一方面,学校根据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制定符合本科职业大学规格的建设标准,作为学校发展的初始标准;另一方面,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高质量发展标准,作为学校发展的未来目标。第二,基本办学标准。基本办学标准是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根据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要求为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制定的设置标准与考核标准,一方面,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以教育政策的形式制定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设置标准,作为学校建设的强制性标准;另一方面,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以重点项目形式制定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门槛标准,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考核标准。第三,行业评价标准。行业评价标准是行业组织根据产业适应性与贡献度为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制定的办学标准,依据新型本科职业大学服务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价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水平,包括新型本科职业大学与行业企业的紧密性、适应性,及其对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第四,社会评价标准。社会评价标准是社会组织与第三方评价机构代表社会大众根据知名度与美誉度为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制定的办学标准,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代表,新型本科职业大学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才能获取更多的办学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以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彻底改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较低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