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2024-05-17 08:37蔡培铭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8期
关键词:院区收治公共卫生

蔡培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等[1-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开展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的重要窗口,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进一步提升医院综合治理能力和现代医院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文章以协同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在一院多区的应用实施,总结工作经验,为构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参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由创建于1860年的福州圣教医院与创建于1877年的福州马高爱医院合并而成,为八闽现代医学的发祥地。医院现有床位2 700张,年门诊患者近20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13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手术15万余台。医院现有于山院区(本部)、旗山院区和平潭院区3个院区。

1 协同理论模型

1965年,美国战略管理专家安索夫[4]在《公司战略》一书中提出协同概念,将协同分为管理协同、运营协同、投资协同和销售协同等4种类型。1976年德国物理学家哈肯[5]系统阐述协同理论,主要研究由性质完全不同的大量子系统所构成的各种系统及各个子系统相互合作产生的时间、空间或功能结构,并指出协同效应是协同作用产生的结果,由复杂开放的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公立医院多院区的协同能力是指医院在多院区运行发展过程中,各个协同层面和协同要素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式协调配合、相互作用、同步发展,进而产生主宰公立医院多院区整体发展的序参量,推动一院多区朝着健康、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使其整体功能效率放大或倍增[6]。公立医院的医疗救治体系同样遵循协同学的发展规律,文章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一院多区为整体系统,将协同理论应用于紧急状态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通过医疗救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推动多院区医疗救治工作宏观层(战略、组织、文化、资源)、中观层(管理、技术、服务)和微观层(医疗、人事、财务、信息、后勤)的协同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图1)。

图1 多院区协同能力理论模型图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的实践

2.1 整合多院区资源,组建亚重症病区,构建全员参与的医疗救治体系

统筹部署多院区医疗资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院迅速从全院各临床科室抽调医务人员在于山院区组建35区、45区、50区、53区、58区和60区等6个亚重症病区;在旗山院区组建旗山1区、2区、3区、4区、5区、7区、8区、9区、10区和11区等综合病房;平潭院区也在原病区改造、扩容后收治患者,全力配合综合ICU和专科ICU收治重症患者,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切实缓解危重症及重症患者的收治压力。

成立医疗救治专班。医院医疗救治专班包括领导工作组、行政督导组和临床专家组。院领导每日召开医疗救治工作日调度会,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人事处、设备处、总务处等职能处室和相关病区负责人参加,讨论、协调综合ICU、专科ICU和亚重症病区的床位使用和急诊抢救室患者的分诊收治,重点关注危重症、重症、基础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动态信息,督促解决当天遇到的各种问题,保障医疗救治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转[7]。

2.2 分层分类收治患者,多措并举做好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集中优质医疗资源分类救治重症患者。医院综合ICU收治危重症患者,可转化ICU和专科ICU收治重症患者,各专科按基础病收治轻症患者。医院还成立3支院内医疗救治工作应急医疗队,根据患者就诊量,适时动态组建亚重症病房收治患者。

构建多学科团队,保障救治质量。(1)医院综合ICU、呼吸内科、感染科和中医科专家团队包干分片区到全院各病区做好传染病患者巡诊、会诊和俯卧位通气指导工作,危重症患者、重症患者作为重点巡诊对象。(2)成立心、脑、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保护团队;抗凝、激素、血糖、抗病毒药物治疗用药指导团队;气管插管、体外膜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等关键技术措施专业团队,全方位支援全院各病区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护理部组建“趴趴队”到各病区指导患者俯卧位通气,了解患者护理需求。(3)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医院进一步强化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和各类诊疗方案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感染的诊断、治疗能力,特别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和救治能力[8]。

重症患者救治关口前移。根据省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医院ICU、呼吸科专家包干到闽北市、县16家医院和平潭分院开展巡诊工作,做好危重症、重症患者的现场及远程会诊工作,举办现场培训交流会、科普讲座,协助完善地方特色诊疗指导。下基层开展巡诊会诊工作不仅提升了当地医院救治能力,也避免了基层患者往城市大医院挤兑的情况发生。

2.3 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后勤保障服务

制定应急预案,保障患者安全。为确保医疗救治期间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医院召开专项协调会和部署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应急保障工作方案》(含旗山、平潭院区),保障门、急诊及发热门诊服务能力。特殊时期(含周末、节假日)开设专科门诊,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减轻急诊科压力。门诊部、急诊科实时关注每日患者就诊量,达到一定规模时立即启动备班方案,保障24 h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全院各病区加强值班值守,实行主班和备班,主班人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岗,备班要及时顶上;值班人员要重点关注重症、危重症患者,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请示二线医师或请会诊,保障患者安全。

做好支撑准备,保障救治需要。医院药学部实时按满负荷用量储备医疗救治所需药品,设备处、总务处按要求完成可转化ICU床位建设所需的设备耗材和供氧旁路改造,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医务部做好与医疗救治有关各类数据网络直报和手工上报工作,撰写医疗救治日工作简报,供院领导决策开放病区收治患者。医保办、财务处根据国家政策规定,梳理传染病感染患者的收费项目,合规合理地开展收费、报销工作,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3 工作成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合自身抗击各类传染病的管理经验,建立起完善的院级多院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医院统筹调度多院区各方力量和资源,在各类传染病防控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高质量地完成防控和医疗救治的双重任务,医务人员零感染、工作不停摆,保障各类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且未发生任何患者滞留和医疗资源挤兑的现象,实现了“1+1+……+1>n”的协同效应,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建立了后备院区(即旗山院区),设置了后备应急处置区域(传染病大楼),健全应急处置和常态化医疗救治动态调整和即刻切换机制,既满足“紧急情况(或突发情况)”的快速响应、集中救治和后勤保障需要,又充分考虑“平时”的工作任务和日常诊疗,从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多院区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9]。

4 讨论和思考

4.1 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防治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尤其是事件出现初期,如果政府和医院没有及时进行舆论引导,很容易引起民众的恐慌。因此,政府层面要在传染病防控的各个环节、各种人群、各种场所,分门别类地出台有针对性的防控政策,提高社会层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认知度,带动社会大众广泛参与,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再到主动融入。医院在做好传染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任务的同时,首先要做好正面舆论宣传,加强对基层群众的科普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水平;其次要在第一时间做好负面舆情控制,建立医院舆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控机制,通构建信息平台收集、掌握网络舆情并进行全天候监控,使医院在舆论阵地中掌握主动权[10-11]。

4.2 充分发挥多院区协同作战能力,推动协同发展

在理论模型中,宏观层协同能力主要包括战略协同、组织协同、文化协同和资源协同,为多院区医院明确总体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促使各院区能够步调一致,团结协作,协同发展,医院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统筹医疗资源,制定总体救治目标任务属于宏观层。中观层协同能力包括管理协同、技术协同和服务协同,主要使多院区医院实现组织架构、制度规范、技术标准和服务质量的统一,为院区间医疗资源的协调发展与共享提供保障,促进医院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微观层协同能力包括医疗协同、人事协同、财务协同、信息协同和后勤协同,该层次属于执行层,要求各院区行政职能处室在执行医院具体措施和具体事务性工作上要统一步伐、相互衔接,实现同质化管理,促进多院区各项工作共同推进,协同发展。

4.3 注重团队协作,凝练协和精神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从宏观层(战略决策)到中观层(专项督导),再到微观层(执行层),各院区全体职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开展多学科、多部门的团结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发挥整体效能,展现出百年协和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精神、高压氧舱精神、红楼精神和人民的医靠等4种精神。通过多院区医疗救治协同进行,检验了于山院区、旗山院区和平潭院区的同质化水平,它是一个在日常诊疗工作中不断循环反复、步步推移,持续改进的过程。医院之所以能够在每次重大传染病防控中能够取得胜利,归根于党的领导和协和医院的4种精神,因为医院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有助于凝聚广大员工的向心力,提高工作效能,推动医院多院区高质量协同发展[12]。

4.4 营造尊医重卫的氛围,重视患者的心理慰藉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广大医护人员在面临着艰巨的救治任务和高风险的感染机会时以良好的敬业奉献精神和崇高的卫生职业精神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从国家到地方,各大公众媒体、平台都从正面报道了医务人员的奉献牺牲精神,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得到升华。患者受传染病影响更甚,其在医疗救治期间的诊疗需求更需要得到照护,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也要动态性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其调节负面情绪,挖掘正性体验,如鼓励患者在隔离或住院期间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继续与家人保持联系,缓解焦虑感,促进患者身心康复[13]。

综上所述,健全、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不仅关乎医院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是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补充。文章基于协同理论的应用,通过构建医院协同管理机制,建立统筹科学决策、多部门联防联控的协同管理策略,从上到下有效地调动了医院各方的力量,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可以说,协同统筹、协同响应、协同诊疗、协同发展,对公立医院多院区协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院区收治公共卫生
公立医院多院区发展的意义与相关问题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宁夏定点医院收治68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分析
院区再造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多院区管控:院长新视野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