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项六针联合化瘀颈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回顾性研究

2024-05-17 08:21曾繁广王大中陆征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5期
关键词:曲度全血椎动脉

曾繁广, 王大中, 陆征麟

(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海口 570000)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随着中青年脑力劳动者群体的增加,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及电子工具使用频率的提高,人们伏案工作、低头姿势的长期保持,使颈椎病患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患病率亦逐年增长[1-2]。在颈椎病分类中,临床以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artery,CSA)最为常见,本病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困难,在机械性压迫等诸多因素刺激下,椎动脉处血管狭窄所致,最终引起诸如耳鸣、眩晕、疼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临床症状[3-4]。目前,对CSA 的根治性治疗方案是欠缺的,仍以保守治疗为主,如西医非甾体镇痛药物治疗和中医针灸、熏蒸、推拿等治疗[5-6]。本研究选取海口市中医医院的126 例CSA 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观察患者的颈椎功能康复、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对电针项六针联合化瘀颈痹汤治疗CSA 的特点及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电针项六针联合化瘀颈痹汤治疗CSA 的可行性及可靠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思路。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在海口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26 例CSA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2 组,将接受化瘀颈痹汤联合常规针刺治疗的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化瘀颈痹汤联合电针项六针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2周为1个疗程,休息3 d 后开始下一个疗程,2 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关于CSA 的诊断标准,辨证为血瘀气滞证、肾虚血瘀证;②依从性良好,按研究进展需求全程参与治疗;③无颈椎部手术史;④近3 个月无其他治疗介入;⑤临床资料保存完整;⑥年龄在18 ~80 岁之间。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有肿瘤的患者;③合并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④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处理

2 组患者均给予化瘀颈痹汤治疗。化瘀颈痹汤方药组成包括:桃仁、红花、赤芍、当归、鸡血藤、地黄、葛根、羌活、秦艽、香附、桑寄生、杜仲、伸筋草、甘草各10 g,所有中药材均由海口市中医医院药房统一提供并煎煮。水煎得药液400 mL,早晚饭后分2 次温服,每次200 mL。服药时配合颈部热敷,每次1 h。

1.3.2 对照组

给予常规针刺联合化瘀颈痹汤治疗。常规针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颈部,采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产品,规格:0.30 mm×50 mm),风池穴向鼻尖处或下颌方向直刺1.5 寸,百会穴向后平刺0.5 寸,大椎穴沿脊柱方向刺0.5 寸,夹脊穴直刺1.0 寸,太冲穴与内关穴垂直进针1.0 寸,风府穴向下颌方向针刺0.5 寸,捻转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5 min,每日1 次。治疗2 周为1 个疗程,休息3 d后开始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3 观察组

给予电针项六针联合化瘀颈痹汤治疗。电针项六针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颈部,采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产品,规格:0.30 mm×50 mm),双侧天柱穴直刺1寸,双侧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1 寸,双侧颈3 夹脊穴沿脊柱方向直刺1 寸,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深圳市东迪欣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52201184,型号:NT6021)。设置60 次/min 连续波,耐受强度根据患者感受调节,留针25 min,每日1 次。治疗2 周为1 个疗程,休息3 d后开始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颈椎功能评估

2 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颈椎活动度评估。量化评分参考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总分范围0~50 分,分值大小与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强弱呈负相关[8]。同时,通过X 线片观察颈椎生理曲度,曲度大小与颈椎功能强弱呈正相关。

1.4.2 血液流变学

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2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重庆天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MVIS-2040A,渝械注准:20192220102),检测2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

1.4.3 血流动力学

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S40 Exp,粤械注准:20172230237),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前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Vs)、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各指标均进行双侧检测,取平均值。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进行判定。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以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旋颈试验6 项为量化评分指标进行计分。非常明显计3分、明显计2 分、偶发计1 分、没有计0 分,总分0 ~18 分,按总分降低百分比评定疗效。显效:80%≤疗效指数≤100%;有效:50%≤疗效指数<80%;无效:疗效指数<5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 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59例患者中,男27例,女32例;年龄24 ~68 岁,平均(46.24 ± 15.60)岁;病程3 ~14 年,平均(4.64±1.54)年。对照组67 例患者中,男28 例,女39 例;年龄21 ~66 岁,平均(43.70±18.71)岁;病程2 ~17 年,平均(4.25 ± 1.78)年。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 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1%(57/59),对照组为77.61%(52/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artery[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NDI 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NDI 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NDI 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NDI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NDI score and cervical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arte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s)

表2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NDI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NDI score and cervical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arte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s)

注: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y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arte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s)

表3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y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arte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s)

注: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Vs、Vm、PI及R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Vs、Vm、PI 及RI 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s、Vm、PI 及RI 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y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arte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s)

表4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y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arte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s)

注: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科技与劳动方式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发生了极大改变,人们低头的时间因电子工具的使用越来越长,CSA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10]。CSA患者临床上以眩晕、头痛、神经衰弱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皆为脑部血供不足所致,如受坐、睡姿势影响,使上关节突压迫到椎动脉引起脑供血不足,或颈项部活动时椎节不稳,刺激颈动脉周围神经引起椎动脉收缩使脑供血降低,都会引发不同程度上的临床症状[11]。目前,对CSA的治疗方法,如通过颈项部肌群的功能锻炼促进康复、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预防疾病进程及正确坐姿的养成减缓病症影响等,均以保守方案为主。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颈椎病的概念没有被明确定义,而结合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多将其归属于“痹证”的范畴[12]。本病是因患者长期的颈部过屈导致颈部的代偿性失衡继而出现的慢性劳损,引起局部气血不畅所致,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劳倦内伤及痰浊中阻等皆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经脉痹阻使得局部筋骨无法受到气血的滋养,最终出现疼痛[13-14]。《素问·痹论》认为,痹症是风气、寒气以及湿气三者杂合聚于病灶,且聚而不散所致,故认为风、寒、湿三气为痹证的基本致病因素[15]。结合“久病必伤气”的疾病变化规律,治疗应以“益气活血,通经止痛”之治则为宜。

化瘀颈痹汤具有解痉止痛、活血理气、温经通阳、祛风散寒的功效。方中的红花含有红花黄色素,可改善脑组织缺血损伤[16];葛根可改善血液微循环;秦艽醇提物可减轻神经根组织病理损伤,改善疼痛[17]。双侧风池穴、天柱穴、颈3 夹脊穴均是治疗头部、脊柱、颈部等病变的首选穴位,可以令太阳经气和督脉通畅进而起到调和阴阳的功效[18]。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1%(57/59),对照组为77.61%(52/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NDI 评分与颈椎生理曲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NDI 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Vs、Vm、PI 及RI 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s、Vm、PI 及RI 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9]表明,项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助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促进患者康复进程,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研究[20]显示,颈针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可缓解神经血管的被压迫状态,有利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

综上所述,电针项六针联合化瘀颈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者颈椎功能的康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曲度全血椎动脉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颈椎不宜太直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