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评价,提质增效

2024-05-17 15:32黄冬
求知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摘 要:近年来,增值性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在学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并在实践应用中“崭露头角”。在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增值性评价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高质量课堂的建设。从“立体评价,提质增效”的维度入手,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案例,探究有效应用增值性评价的思路和举措,并给出相关建议,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增值性评价;高质量课堂;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黄冬(1974—),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航鹰中学。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增值评价,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强调以人才评价改革推动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建设。增值性评价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和策略,它强调学生的进步程度,关注过程,重视发展,对于深化学科教学具有特殊意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适时运用增值性评价,对课堂建设情况进行审视、回顾,以总结问题,弥补缺陷,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增值性评价的概念解析

增值性评价是目前教育实践领域十分流行的一种发展性评价模式。“增值”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中指相对价值的增加,将其引入教育领域,泛指学生学习能力、学业水平的提升。概括来说,所谓增值性评价,是指以学生的学业成就为依据,重点追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业成就、学习能力、应用水平等指标的变化,并将客观存在的不公平因素的影响分离开来,考察学校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净增值的评价[1]。增值性评价能够很好地展示学生的进步幅度、发展程度、学习成效等指标,在提高教学评价质量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高质量课堂建设中增值性评价的应用价值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高质量课堂构建需求,引入增值性评价,确保以完整、科学的评价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要全面认识增值性评价的应用功能和价值,为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首先,增值性评价可以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更为立体、多元、客观。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往往是书面评测、随机抽检、期中期末测试等形式,不仅缺乏新意,而且存在“唯分数论”及形式主义倾向。为此,将增值性评价引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不同方面的情况,比如情感态度、责任意识、互动积极性、探究热情等,推动道德与法治高质量课堂的构建,符合教学发展规律。

其次,增值性评价结果可以转变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质量课堂建设的依据,有利于课堂教学形态的转变与创新。以“以生为本”理念为指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打造高质量、高效能的课堂作为重要目标,努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增值性评价对学生的进步程度,授课的效果、吸引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能够全面反映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真实情况,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举措。增值性评价是多主体参与的发展性评价方式,其结果能够助推道德与法治课堂模式的优化,对高效课堂的建设意义重大。

最后,增值性评价能够优化“教与学”两方面的实践工作,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建设道德与法治高标准、高质量课堂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而增值性评价重在评判学生一段时期内的进步幅度、发展水平,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审视课堂教学成效,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思路,对于高质量课堂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高质量课堂建设中增值性评价的应用策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增值性评价的应用思路和举措,通过对学情和学生特点的准确把握,制订适应性增值性评价方案,以此推进高质量课堂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一)纳入综合评价指标,突出素质评价重点

随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断转型和创新,增值性评价的运用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从学科教师的角度看,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增值性评价的执行者。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入研究增值性评价的应用方法和路径,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模式,确保增值性评价全面、公平,客观反映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发展程度、进步状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好核心素养、学科素质等重点,淡化分数、排名等因素的影响,以素质、素养的进步和发展为导向,全面考查学生的进步状况,以此夯实高质量课堂根基。唯有如此,增值性评价才能真正体现“人本性”要求,才能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深入发展[2]。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重点围绕“敬畏生命”进行疑难点提取,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1)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要培养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2)要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3)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中。在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中,教师除了要考查学生对知识内核的理解、掌握程度外,还要着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思维、观念层面的进步与发展。比如,围绕生命观念、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等指标,通过随机提问、故事探究、分组辩论等方法,探查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生命意识,是否能够从心底里敬畏生命,进而引导学生涵养心灵、理解人性,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当然,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也要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状况,为高质量课堂建设提供更丰富的依据。

(二)开展教师能力评价,助推高效课堂建设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质量课堂建设以优秀的课堂教学为前提,其中,学科教师发挥着突出作用,对课堂教学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增值性評价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中的运用,不仅作用于广大学生,还作用于广大教师。也就是说,增值性评价既要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进度幅度和学习状态,也要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水平。比如,教师的课堂授课方法、作业设计模式、课外辅导技巧等,都是增值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在面向教师的评价中,学生要“反客为主”,成为评价的主体,客观评价教师的行为和教法,为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质量课堂提供助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 情绪的管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预留15—20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增值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放权,让学生自主评价,重点评价教师授课的思路、方法、互动方式与指导技巧。同时,由于这一课的内容具备情感化特点,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分析教学是否具有代入感、是否引入实际案例、是否强调共情意识等。学生可以拿这些指标与之前的课堂教学情况做对比,倘若教师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有创新,那么学生就可以给出较高的评价。除此之外,其他学科的教师、相关校领导等也可以参与其中,对教师的授课方法、互动积极性、实践方案设计、辅导举措、情感与心理帮扶技巧等进行全方位评价,重点关注能力与创新要素,以此督促道德与法治教师。总之,对教师能力的增值性评价,可以补齐学科评价的短板,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提供有效支撑。

(三)打造多元评价方式,全面反映教学效果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工作以分数、成绩、排名等量化指标为重点,学生的参与度低,且评价主体相对单一。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有着绝对权威,而这往往导致课堂教学评价缺乏新意,评价的相关要素和指标也缺乏说服力,不利于教学进步。为此,引入增值性评价有助于从多元维度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令更多评价主体参与其中,使课堂教学评价突破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进步幅度及教师的授课吸引力、互动有效性等素质性指标,为构建高质量课堂奠定基础[3]。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增值性评价活动,进一步扩展评价范围,提升评价的全面性。比如,这一课的内容涉及法律层面,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十分密切,教师可以设计四类主体评价方法,从“对法律的理解”“为何法不可违”“怎样预防犯罪”“善用法律思考”四个方向入手,让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其他学科教师参与评价,对教师的授课质量、授课技巧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敏捷度、情感态度变化、应用意识成长等进行客观评测。评价参与者可以结合个人看法与体会,对本课“教与学”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各方的评价意见,在下一节课开始前进行评价反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积极讨论,大胆与教师互动、辩论,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以评价结果助推课堂教学发展。综合来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增值性评价要锚定高质量课堂的建设需求,同时突出增长、进步、发展等核心要素,通过评价反映“教与学”的真实效果,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举措提供参考,为学生优化学习思路创造条件。

(四)善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增值性评价内涵

信息化技术的深度应用,无疑是21世纪教育实践的重大变革,给教育教学评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高质量课堂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十分重要[4]。从增值性评价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工具、载体和相关资源的有效应用,可以提升评价的深度、广度和有效性,确保评价结果有效转变为课堂教学的改进参考。比如,我们熟知的教学通、云班课、希沃白板等信息化工具都可以成为增值性评价的重要依托。借助信息化载体和工具,针对课堂教学的全方位评价可以更加便捷、多元,师生能够进行即时互动,评价和反馈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自由流动,这对于建设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现实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公民基本义务”和“依法履行义务”两个方向授课,让学生充分理解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彼此支撑的关系,并对法治环境下公民义务的内容、特点、要求和影响进行全方位的解析,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之后,教师可以运用云班课软件进行课堂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思想态度、知识应用素养等指标。比如,运用云班课的“作业”板块,进行“教师评分+学生互评+指定评分”综合评价;运用“课堂表现”板块进行随机互动,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公民义务的内涵。在“作业”板块的学生互评中,学生可以交叉提问,互相考查对方知识理解的准确度、完整度,并与课本原文进行对照。教师还可以运用云班课软件随机设置问题,让学生从情感理解、知识应用角度掌握公民依法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总的来说,借助信息化技术工具和手段,增值性评价可以更为便捷,从而及时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构建高质量课堂为重要目标,切实提升课堂建设的深度和有效性。其中,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构建高质量课堂的重要步骤,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分析了增值性评价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提出要以多主体、多要素和动态化的评价为依据,锚定增长、进步、发展三个关键点,以增值性评价推动课堂教学进步。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增值性评价要全面而深刻,客观反映“教与学”的突出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提供依据,为高质量课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朱丹红.初中入学水平测试与增值性评价思考[J].福建教育,2018(20):37-39.

黄美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实施[J].文理导航(上旬),2023(10):79-81.

涂秋元,姚正鑫,向春艳,等.区域增值性评价初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监测数据[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3(5):43-44.

周小燕.基于生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摭探[J].成才之路,2019(13):100.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