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探究

2024-05-17 16:37曲杰娟
科教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德师范生

张 雪,曲杰娟

(昌吉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1]新时代,在职前阶段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关系着国家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进步,对于师范生自身成长及专业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1 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价值意蕴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其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意味着其职业道德是安身立命的基本底线。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主力军,师范生师德修养不容小觑。新时代,明晰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价值意蕴,有利于引导其回应时代要求,建设精神家园,强化教育使命。

1.1 筑牢立德树人思想根基的必然指向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师德师风是第一标准。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作为“逐梦人”,锤炼本领,同时又作为“筑梦人”,担当着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因而,师范生的师德涵养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有关键作用。一方面,师范生通过塑造自身高尚品德,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提供强大动力,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助力教育强国梦的实现。另一方面,在师德修炼中,师范生身体力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师范院校为基础教育阵地源源不断地输入优秀人才,而中小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因此,师范生师德提升的过程就是传播、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只有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才能够培养“国之栋梁”。

1.2 回应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要求

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对教师的人格品质势必提出更高的要求。2018 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也明确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作为教师队伍的新鲜预备力量,师范生道德素养的先导性作用更加凸显,师范院校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师德理想、师德观念和师德价值等在内的师德意识”[2],以形成高度的自觉性和对教育的敬畏之心,保证从源头切断师德失范行为。而从现实来看,师范院校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升学生师德,但往往侧重于师范生技能训练,而忽视师德深层次内容的挖掘。因此,在学生阶段就要引领其领悟师德价值,规范行为、涵养情怀,使之得以延续,感染周围的教育工作者,形成辐射效应,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3 顺应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

师范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时期,他们风华正茂、个性独特、思想前卫,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探索欲,但同时也处于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关注”阶段。受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师范生在职业生涯成长中容易陷入师德迷茫[3]。如:职业认同感差,存在专业选择的价值误区,错把教师职业当作稳定福利好的“铁饭碗”;职业理想不坚定,极易受功利主义价值观驱使;职业情感缺失,对教师职业缺乏了解和关注等。因此,学校要高效利用师范教育阶段这一师德培养的黄金时期,引领师范生塑造职业理想,涵养职业操守,锤炼职业技能,努力成长为敬业乐群的“大先生”,为日后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现实困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值不断提高,道德情操更是其安身立命之本。但囿于社会风气、价值多元化等多方面因素,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存在诸多现实困境。

2.1 师德教育途径单一化

为响应国家要求,一些师范院校虽能就师范生师德教育作出探索,但效果差强人意,师德教育形式单一化。第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师德教育简化为开设几门师德类的理论课程,缺少顶层的设计,未形成专门的课程体系,受课时限制,学生无法体验相关活动,其自主性受到限制,无法形成完整的师德认知,对师德的理解也较为浅显,情感体验的缺失导致师德教育的根基不稳。第二,师德教育内容未能紧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不能与时俱进用国家出台的新的师德师风建设意见要求来引导师范生[4]。课堂教学仍以知识性内容展开,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师德失范行为的剖析不深入。例如,有些学校虽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但若不采用新视角来革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依旧会演变为片面的说教课,背离课程设置的初衷,达不到应有的育人效果。此外,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当中,未能充分挖掘其与师德教育的契合点,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

2.2 师德教育氛围不浓厚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环境文化作为隐性课程,对于师范生树立职业理想、涵养道德操守、形成正确三观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师范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愈加综合化,造成师范性逐渐淡化。师德教育环境由软环境和硬环境两部分构成。从硬环境来说,各高校能够积极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但环境建设上对师德教育内容的关注度不够,学校的宣传栏、墙面很少涉及关于师德的名言警句,雕塑也很少出现。从软环境来说,学校的师德教育氛围也并不突出,一方面,蕴含教师道德的师范性内核精神文化在学校办学中鲜少涉及,另一方面,全国范围内以及各区域内每年会评选诸多优秀的师德楷模人物,学生通常会在电视新闻报道或者网络平台看到他们的身影,能了解到的事迹有限,然而高校很少邀请道德模范人物开展相应的教学讲座。综合来看,现代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环境当中的教师教育文化氛围淡薄,进一步削弱了师德教育的效果。

2.3 师德教育实践效果不佳

人的情感的生成具有弥散性作用,决定了学生的师德培养不能拘泥于课程表面,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6]。师范生师德教育理论知识并非与生俱来,需要专业化、系统化地学习,并通过实践得以内化。目前,师范院校在师德教育中仍然以传统的理论课讲授为主,实践活动并不占据突出地位。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理论知识侧重于师德规范、法律法规、职业政策等内容,但说教式的教学往往与社会实践活动存在较大疏离,空洞乏味,加之师范生很少有机会体验,所以难以直观感受到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影响高尚师德的形成和发展。第二,师德教育实践活动不足,师范院校的师德实践活动主要渗透于教育见习、实习当中,师德部分往往不被纳入实习考核范围,因此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技能训练当中,忽视了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此外,第二课堂活动也是以娱乐、文体、社团活动为主,缺乏熏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相关活动。

3 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畅通师德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第一,夯实师德教育的顶层设计,优化课程教育体系。师德教育应贯穿师范生教育的全过程,依据时代要求,构建完整的师德知识体系。首先,打造体现师德特色的系统课程群,分模块纳入师范生培养方案中,保证师范生入校后分级分类接受师德教育,循序渐进地将师德养分渗透于心。其次,要发挥好思政课“主战场”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将师德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引导师范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再次,教师要积极探索师德教育与专业课学习的联结点,知识相互嵌入,深化学生认知。

第二,摒弃灌输式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首先,突出学生中心,避免传统师德教育空洞、说教等问题,依托课程内容,将知识点与学生体验有机整合。以任务为驱动,根植于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引导学生由知到悟,丰富师德情感体验,强化职业认同感。其次,积极创设师德教育情境,营造良好氛围,比如:可以通过教育情景模拟表演,帮助学生领悟教师职业角色;利用典型案例,让学生掌握教师行业发展概况;也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体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3.2 抓好校园主阵地,以文化涵养师德

第一,打造师生师德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基于情感层面进行内发性的道德互助,有助于形成双向的坚不可摧的道德凝聚力[7]。首先,师范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积极阅读经典的教育书籍,汲取教育养分,深化教育认知,拓宽教育视野,只有对教育怀有敬畏之心,才能时刻以师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其次,教师为人师表,身教大于言传,应凸显自身的引领示范作用,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要成为师德自律的表率,只有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于无形中影响学生。

第二,学校要发挥“师范性”功能,彰显师范特色,营造良好的师德文化氛围。首先,在软环境方面,要形成体现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精神文化,带动积极向上的校风校纪。此外,要培育校园特色文化品德活动,利用教学楼、图书馆、文化长廊、雕塑建筑等进行师德宣传教育,也可以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教师节等特殊节点邀请楷模人物开展专题讲座等。其次,在硬环境方面,要强化制度建设,结合学生实际,制订针对性的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制度规范。

3.3 注重知行合一,强化师德实践

第一,理论授课与实践训练密切配合。多给师范生创造“体验教师角色”的平台和机会。比如:教师教育类课程适度增加实践课时,体味教师职业背后的成就感和不易,从而坚定从教信念。此外,寒暑假期间可以引导师范生利用“三下乡”和志愿者活动将专业所学服务于乡村教育,增强其对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用实际行动回应国家所需。也可以组织寻找“最美教师”活动,发掘周围的榜样教师事迹,形成报告进行汇报展示。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中,也要多组织师德辩论赛、师德征文比赛等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第二,将师德教育融入于教育见习、实习全过程。首先,在教育见习活动中,要让师范生有切实的参与感,观摩一线教师教学,感受其在课堂中化解学生冲突、浸润学生心灵时所展现出的高尚师德魅力。实习是师范生真实体验教师角色的最佳方式,经历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学校应当优化实习测评机制,将师德师风纳入评价,实习基地要为师范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班级管理等激发其主体责任意识,培育师范生关爱学生、爱岗敬业等优良品质。

4 结语

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必定是一项常抓不懈、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师范院校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作为根本遵循,充分把握师德教育的价值意蕴,打破师德教育的现实困境,努力探索贯穿师范生成长全过程的师德培育路径,培养出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教师后备军。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德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