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立联
健康治理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导向的。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观照,以时代为坐标,立足健康影响因素,从中国健康治理实践提炼概念、建筑模型,建构中国自主的健康治理学知识体系尤为必要。
建构中国自主的健康治理学知识体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主动回应中国健康领域的重大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健康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治理学的新境界。
建构中国自主的健康治理学知识体系,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丰富的治理理论资源、文化资源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是中国治理研究包括健康治理研究的重要思想来源。要从丰厚的传统治理思想资源、理论资源中去汲取营养,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里,推动健康治理学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建构中国自主的健康治理学知识体系,要加强对健康治理问题的调查研究。健康治理学是以实践著称的新型学科,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健康治理学知识体系,既要有系统性、战略性思维,也要有全局性、整体性眼光,更要以丰富的实践为支撑。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但也面临着健康需求旺盛与有效供给不足、气候变化对健康影响增强、传染病及重大公共卫生风险依然较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问题。要坚持全球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从调查研究中总结经验,在案例研究中均衡营养,持续推动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企业、健康城市和健康中国建设。
建构中国自主的健康治理学知识体系,要坚持目标导向。全面建成健康中国,不断提高中国健康现代化水平,需要健康治理现代化的支持。要聚焦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问题,团结国内外专家学者,形成健康治理研究的强大合力,主动回应健康领域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和世界之问。要鼓励围绕健康治理的重大课题、重大问题,自主开展专题研究、专项研究和专门研究,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拓展健康治理学的知识边界,形成能为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断扩大中国自主健康治理学知识体系的影响,支持全球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