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J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2024-04-15 08:28:42肖馨怡陈双慧吴海波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卫生院资源配置医疗卫生

肖馨怡,陈双慧,吴海波

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底功能,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城乡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1]。基于此,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成效显著[2-3]。但发展过程中诸如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服务能力薄弱等[4-5]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亟待解决。为此,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J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J省是一个位居我国的东南部地区且经济总量仅为32 074.7亿的欠发达省份[6]。有关J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现场调查(包括省财政厅、卫生健康委等)以及2013—2022年J省统计年鉴。主要包括近10年的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全科医生数、医疗耗材、病床使用率、出院人数等。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仅涵盖城市社区及乡镇卫生院,不包括村卫生室等。

1.2 研究方法

1.2.1 DEA-BCC模型 DEA-BCC模型是DEA法中的一种,主要应用于DMU处于变动规模报酬的情况下,以衡量纯技术和规模效率为主[7]。由于本文不确定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的规模效益是否固定,因此,选用BCC模型来对J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决策单元DMU的效率值在0与1之间波动,当效率值等于1时,表示DEA有效,否则为无效。

1.2.2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 DEA-Malmquist模型主要反映决策单元在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具体由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体现,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又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EC)和技术进步(Technical Progress Change, TC),技术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PTE)和规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 SE),因此,该模型对应公式可以表示为Malmquist TFP=TC*PTE*SE。若TFP>1意味着从t期到t+1期时生产率增长;TPF=1,意味着生产率不变,反之表示生产率在减少[8]。

1.3 指标选取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主要遵循相关性、可比性、全面性等原则[9],采用文献优选法,即在全面了解相关研究投入、产出指标选取情况的前提下,确定本研究的投入产出指标[10]。基于此,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的投入指标主要从人、财、物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源投入方面,选择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全科医生指标[11];物力资源投入方面,选用医疗机构数和床位数[12];资金投入方面,选用医疗耗材和人均医疗卫生支出[13]。产出指标则从社会产出和医院产出着手,社会产出角度,选用出院人数[14];医院产出角度选用病床使用率[15]。综上所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产出指标见表1。

表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与产出指标

2 结果

2.1 J省基层医疗机构投入与产出分析

2013—2022年J省基层医疗资源投入情况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其中人力资源投入以年均2.1%的增速上升;物力资源投入方面,卫生机构数变化幅度不大,基本维持在1 670个上下波动,反观床位数上升幅度明显,10年间,增长了29.57%;资金投入方面,在科技赋能医疗的背景下,医疗耗材与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达到了新高,分别为66 166.79万元和24.86万元/人,见图1。2013—2022年J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产出情况与投入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出院人数由2013年的2 307 997人降至2022年的1 497 124人,年均降低3.51%;同样,病床使用率于2022年达至最低值22.28%。见图2。

图1 2013—2022年J省基层医疗资源投入情况

2.2 J省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DEA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厘清J省近10年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情况,本文主要划分为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院两方面展开探析。

2.2.1 城市社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2013—2022年J省城市社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情况如表2 所示。根据表2可知,2013—2017年城市社区的医疗服务产出为DEA强有效,即规模报酬不变,资源配置合理;2018—2022年为非DEA有效,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总体来说,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相对较高,为0.944和0.865,然而综合效率相较之下略显低下,仅为0.795,不到0.8,对比分析非DEA有效的各年份,均为纯技术效率显著高于规模效率,因此导致综合效率不高的最大因素为规模效率,说明在一定制度与管理水平下,实际城市社区规模与最优生产规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有待进一步完善。

表2 2013—2022年J省城市社区卫生资源的DEA效率情况

2.2.2 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2013—2022年J省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情况如表3 所示。由表3可知,除了2013、2017和2019年为DEA强有效,剩余年份均为非DEA有效且对应规模报酬递增。整体来说,乡镇卫生院近10年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达到了0.903,意味着有90.3%的投入医疗卫生资源得到了有效运用,剩余9.7%的资源被浪费,对产出不发挥作用。通过分解综合效率各部分可以发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相对较高,为0.999和0.903,但是拉低综合效率水平的重要因素仍为规模效率。

表3 2013—2022年J省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的DEA效率情况

2.2.3 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2013—2022年J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产出情况,本文引入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展开探究。据表4所示,近10年J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总体冗余率为4.35%,整体不足率为4.51%,相差甚微。但从不同卫生机构来看,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冗余率(3.39%)明显高于城市社区(2.66%),以全科医生和医疗耗材的冗余程度最为突出,年均冗余率达到9.51%和9.76%。而乡镇卫生院的产出不足率(2.62%)却低于城市社区(6.41%),均由病床使用率体现。此外,通过横向对比可以发现,近两年的投入冗余程度较高,分别为9.20%、8.66%,且均由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和医疗耗材指标拉高了整体冗余程度,这与纵向对比结果保持一致。同时,产出不足程度也以2021和2022年最为显著,高达14.1%和14.55%。

表4 2013—2022年J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

2.3 Malmquist-DEA模型分析

2.3.1 Malmquist指数时间维度 2013—2022年,J省基层医疗机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915,即基层卫生资源年均下降近8.5%。除了2014—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剩余年份均呈现下降趋势。分解来看,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恒等于1,只有技术进步指数发生变动,因此,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动起主要作用的是技术进步指数变动。见表5。

表5 2013—2022年J省基层卫生资源Malmquist指数时间维度变动趋势

2.3.2 Malmquist指数空间维度 2013—2022年J省两类基层医疗机构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小于1,表明J省的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存在不同程度的卫生服务供给效率下降的趋势,其中城市社区的降幅最大,达9.6%。从全省均值来看,仅技术进步指标存在变化浮动且对应值小于1,这说明技术进步减缓是约束基层卫生机构供给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J省基层医疗机构需增强技术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指标的上升。见表6。

表6 2013—2022年J省基层卫生资源Malmquist指数空间维度变动趋势

3 讨论与建议

3.1 讨论

3.1.1 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效率水平较好,不同机构间仍存一定差距 研究结果显示,2013—2022年J省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效率均值达到了0.831,即基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但在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院之间的配置效率水平差距略大,城市社区的综合效率0.795,而乡镇卫生院为0.903,两者相差了十多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城市社区规模效率不足导致的,结合J省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可以发现,城市社区在医疗人员、医疗耗材、医疗设备等方面远不如乡镇卫生院完善。此外,与城市综合医院相比,城市社区的就诊率也较低[16],使得城市社区的规模较小。因此,J省政府在制定卫生资源规划时,应适当扩大城市社区规模,提高其综合效率水平,以减弱综合医院的虹吸效应,促进不同基层医疗机构间的协调发展。

3.1.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冗余现象普遍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问题突出。2013—2022年间,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仅2013和2017年DEA强有效,剩余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冗余和不足,其中全科医生和医疗耗材方面的投入冗余现象最为普遍,最高达到了26.6%、24%。据相关实践表明[1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受限于自身医疗服务水平,多数患者并不满足于基层医疗服务,使得城市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出现医疗资源过剩的问题,进而造成了更多成本投入换来更多医疗资源浪费的后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J省分级诊疗制度等政策的实行,优质医疗资源逐渐向基层一线倾斜,同时配套薪酬激励制度等,提高了医护人员流入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使得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逐步增加,但资源的产出程度跟不上资源投入程度,从而出现了投入冗余问题。

3.1.3 受技术进步影响,基层卫生机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 纵观Malmquist指数结果的时间空间维度,J省2013—2022年全要素生产率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与技术进步的变化趋势具有高度协同性,表明技术进步的滞缓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究其原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预算有限,大型医疗设备成本之高,加之大医院对基层卫生机构虹吸效应日益凸显,造成基层机构设备不足且更新缓慢,医疗人员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另外,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不同医疗机构间各系统条块分割,系统互通不畅,加大了“互联网+”服务的开展难度[18]。

3.2 建议

3.2.1 合理规划卫生资源,缩小基层医疗机构间差距 结合J省实际情况,政府在下一阶段制定卫生规划时,可从综合人口、地区特点、机构规模、医疗服务半径及需求等方面考虑,优化卫生资源管理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除此之外,还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针对不同地区与不同类型的基层医疗机构,政府可建立一套稳健的投入机制[19],并结合精细化管理适当扩大或缩小机构规模,以此弥补基层医疗机构间的差距,达到产出最大化。

3.2.2 坚持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依据上述投入产出情况的分析结果可知,造成J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非DEA有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卫生资源投入冗余问题突出。因此,重组卫生资源,坚持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谓迫在眉睫。一方面,针对人力资源投入冗余的情况,定期开展卫技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吸纳高层次卫生人才并适时缩减基层医疗机构的象征性职位,发挥卫生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另一方面,针对卫生机构数、床位数等物力资源投入冗余的情况,可通过重组、合并等方式,减少闲置资源并淘汰落后资源,依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二次配置,刺激新的卫生服务需求,拉动产出效率的大幅度提升[20]。此外,针对医疗耗材等的资金投入冗余情况,考虑加强相关卫生材料的监督与管控,采取使用登记制度确定相关费用支出走向,提高卫生资金投入的利用效率。

3.2.3 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加快技术进步 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技术进步,一是要加强医疗设施设备建设。对预算不足的机构,政府可适当增加拨款或以专项基金的形式改善其基础设施。二是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引进优质医技人才、组织卫技人员定期培训考核的基础上,可依托医联体制度落实医疗技术的双向流通,开展对口支援等[21],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三是要巩固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可引入“互联网+”信息平台,并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同时,还可制定规范化的医疗信息技术标准,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不同机构间系统的互通,以此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加快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进步[22]。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卫生院资源配置医疗卫生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人大建设(2018年12期)2018-03-21 06:00:30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18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中国卫生(2015年11期)2015-11-10 03:17:34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32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50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4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2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01-22 08: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