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文, 许滔
(1.贵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卫生问题,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甚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病死率不断攀升的重大诱因。《我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研究通报2021》指出,我国有1 100万例冠心病患者,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占比超过27.8%[1],这个比例正在不断攀升,且青壮年人群患病率也逐年上升。因此,冠心病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冠心病在中医学上属于“胸痹心痛”“真心痛”“心悸”的范畴,病机多为本虚标实。基于《内经》的“气脉常通”理论,从“气”“脉”两方面入手,关注冠心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三方面,使血行流畅,气脉通利,脉道无阻,五脏六腑得以正常运转,达到治疗与预防疾病的目的。
“气脉常通”理论依据首见于《黄帝内经》,是关于养生保健与健康长寿的重要命题,维持人体健康状态离不开气与脉的调和常通。气脉与心肺二脏腑关系最为密切,气脉受损,不能畅通,则最终累及心、肺二脏,最终祸及全身。同样,各种外感内伤七情等因素致使心肺功能损伤,罹患疾病,则重点从气脉调治,以恢复气脉常通的正常生理状态,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气”与“脉”概念的建立,是对生命之体昼行夜伏、摄入成长、排泄衰亡之间某种能量的蓄积与敷布进行描述表达孕育而生的。经过后世医家的丰富和完善,气和脉形成有形之气、无形之气,即有形的血液运行之道血脉和无形连属四肢百骸的经脉,这是生命物质与功能,营养与糟粕代谢的立体呈现。脉以阴血为充,以阳气为用。阴血足则血脉充,阳气旺则血脉通。脉由心主,本于先天,长于后天。脉循行全身,联络五脏六腑,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血液运行的重要条件为脉道的通利。机体的气血、脉道,运行通利、流畅无阻,即为“气脉常通”。气脉常通需要气与脉的双重保障,一是气与机体周身运行正常,保障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二是脉道无壅塞郁滞,营血流利无碍。“气脉常通”理论由三部分构成:气脉共防、气脉合治、气脉同康。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传统中医学最核心的预防思想。在疾病早期,气脉共防,重点在于调和气脉。病程进展中,采用气脉和治的原则,调治气血。至疾病康复阶段,调平气血,稳步康健。
冠心病是因血管壁上的脂质斑块堆积,导致血管变得狭窄,甚至堵塞,造成心肌损害,进而引起心脏的血液循环障碍,并会损害患者的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幸福指数,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和常见病[2],中医学中的“胸痹心痛”“真心痛”病症将冠心病囊括其中。受到外界邪气刺激、情志抑郁忧虑过度、饮食喜肥腻食物不加节制或久病卧床等情况,均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与机体正气抗衡,正气不敌邪气,导致气功能失调,升降失司,易形成气虚气滞之症。冠心病早期,常以气虚为主。冠心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痰浊与瘀血是冠心病中最为常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痰浊与淤血更加阻滞气机,且使脾运化失调,加重了气虚。浊邪因外感内伤、脏腑生理功能失调等因素产生,以重浊、黏稠、污秽为特征的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3]。痰浊、瘀血同样属于浊邪范畴。浊邪存在于脉中,随之而上下内外,无所不至,其致病较为广泛,久之则五脏俱病。
因此,冠心病早期表现为气虚脉浊。基于“气脉常通”的理念,许滔教授提出使用甘露通脉颗粒,其旨在以气脉共防法预防早期冠心病的病情发展。该颗粒的配伍包括:黄芪、南沙参、石斛、茵陈、荷叶、丹参、丹皮、葛根、淡竹叶,其中,黄芪可以补益体内耗损之气,南沙参、石斛、荷叶、葛根、淡竹叶可以养阴生津,清养气脉,达到调节气脉的目的。此外,丹参和葛根参与活血化瘀,祛除脉道浊邪,进而达到复通气脉的目的。
冠心病的治疗一般以改善冠脉供血、降低心肌氧耗、控制危险因素为原则,以改善生活方式、去除危险因素及药物治疗为主。西医一般采用β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用他汀类药物与抗凝剂降低血脂水平及预防血栓形成,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改善心血管机能。冠心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有气血阴阳亏虚,而标实多见气滞、血瘀、寒凝和痰浊。基于“气脉常通”的中医理论,许滔教授总结了几个冠心病常见临床证型,分别为气虚脉虚、气虚脉浊、寒凝脉闭、阴虚脉涩和热毒瘀脉。治疗阶段以气脉合治为主。患者久病体虚,耗气伤阳,表现为气虚脉虚,常以心悸、乏力为主,可用生脉饮和炙甘草汤治疗。生脉饮为著名的补益剂,可益气复脉,兼以养气阴。炙甘草汤与生脉饮共奏益气复脉、滋养气阴之效,除此之外,还可通阳复脉,补益机体阳气。
唐小萍等[4]研究发现,生脉散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显著,且疗效持久稳定,不易出现复发现象。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生脉散制剂能够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5-6],改善心肌的代谢,有效地抵御急性心肌缺血,进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7]。观察8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经炙甘草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调节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S、TnT、PSGL-1、BNP、CKMB水平,保护心肌功能并改善内皮功能,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心气不足,痰浊壅滞脉道,兼有瘀血,导致气脉难通,表现为气虚脉浊之证,治疗以活血清脉,益气养阴为主,甘脉通露汤是预防与治疗阶段共用方剂[8]。寒凝脉闭证以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治之。
临床研究表明[9],枳实薤白桂枝汤可减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炎症反应,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阴寒凝滞型冠心病心绞痛[10],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明显降低,血液流变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阴虚脉涩型冠心病可采用人参养营汤养营通脉。人参养营汤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共奏补益营血,益气通脉之效。外来火热或内生火邪或情志过极化火,易形成热毒瘀脉证,治以泻心汤合小陷胸汤合四妙勇安汤。泻心汤可泻火除烦;小陷胸汤可清化热痰,行气宽胸;四妙勇安汤可清热解毒兼以活血。通过动物试验发现泻心汤中的大黄提取物大黄素,在抗炎、抗纤维化、清除活性氧(ROS)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1]。小陷胸汤可以通过改善性ApoE-/-小鼠失调的肠道菌群结构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2]。泡沫细胞是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并加重斑块的不稳定性。四妙勇安汤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对胆固醇的吸收,抑制泡沫细胞形成,进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13]。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非常重要,涉及均衡营养、体重管理、心理健康管理、行为预防、生活方式指导等多方面,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疾病复发率为主要目的。冠心病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数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常需要开展心脏康复诊疗,帮助其恢复身体健康。在“气脉常通”理论的指导下,康复阶段应以气脉平调为主。康复训练的运动处方设计是心脏康复的主要内容。近年来,中医传统运动太极拳、八段锦依靠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成为心脏康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其经济性、安全性和便利性为广大患者所接受。2种运动具备形神相兼、动静结合、强度适中的特点,气寓言其中,调整呼吸吐纳,行活血理气、柔健筋骨、协调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之效。大量研究显示,长期规律地进行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情况,增强心肺功能。石晓明等[14]对接受八段锦治疗的64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观察心率、血压、肺通气量和摄氧量的变化,发现八段锦锻炼治疗可以明显增强心脏的输出功能,通过增加运动量,改善肺部循环,进而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加重社会医疗负担。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医在冠心病防控方面具有优势,基于“气脉常通”的中医思想,在疾病早期注重调和,气脉共防;疾病中期讲求调治,气脉和治;康复期调平,气脉合康,以中医学观念为基础,以辨证论治理念为指引,利用现代医学仪器的检查结果,准确地判断疾病的不同阶段,做到早期及时干预,延缓疾病发展进程,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住院率和病死率,逐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冠心病防控模式,将中医理论与方法渗透到冠心病防治康复的方方面面,为临床应对冠心病提供新思考和借鉴。然而,目前依据“气脉常通”中医理论治疗冠心病的相关临床研究较少,缺乏动物实验与细胞实验的论证,相关中药复方等的宏观及微观病理生理机制仍需大量科学论证和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