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美银
(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231)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为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细胞缺氧而死亡。通常情况下,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因素[1]。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是发病1年以后如果还存在半身不遂或者语言障碍、口眼歪斜症状,临床上包括了头痛、头晕,也可以叫做后遗症期[2-3]。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主要有言语不清、偏瘫、视力受损等等,可分为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理疗主要集中在功能性康复训练。按时定量做康复训练,可以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缓解肢体麻木和四肢不协调[4]。本研究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明显。
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相关资料,随机分成康复组与常规组,每组39例。康复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42~69岁,平均(54.52±3.47)岁,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分别为16例、13例和10例。常规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3~68岁,平均(54.32±3.42)岁,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分别为17例、12例和10例。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经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① 所有研究对象均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符合其诊断标准;② 患者均经对症治疗,且存在后遗症;③ 患者意识清晰,能够正常沟通;④ 患者及家属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 存在其他严重恶性疾病患者;② 依从性不高;③ 资料不齐全者;④ 对康复理疗存在不耐受者。
所有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康复指导,健康宣教,常规饮食调养及随访沟通。
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理疗联合针对性护理。
⑴ 康复理疗:指导患者进行相关康复理疗。对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指导其进行四肢的康复运动训练,有屈伸、内旋及外展的锻炼;对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实施舌头、口腔等方面的康复运动,有舌头不同方向的运动,口腔的基本开合、咀嚼等,并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对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则进行思维能力、知觉训练等方面的锻炼。在康复理疗的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发生严重的功能障碍。
⑵ 针对性护理:①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注意清淡饮食,低盐低脂,控制盐摄入,忌食油炸食物。吞咽功能障碍者,建议长期鼻饲饮食,避免经口进食引起误吸,造成肺部感染;长期卧床者应加强蛋白摄入,保证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②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肢体功能障碍者,建议长期针灸理疗、按摩,防止因肢体僵硬而使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注意勤翻身、叩背,防止出现吸入性肺炎及压疮。③ 心理护理。当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时,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
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观察患者的脑血管功能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TDD-IIX2P)对2组患者的血流速度、血流量、特性阻抗、动态阻抗及脑血管外周阻力进行测定。
依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对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NIHSS评分减少46%以上为显效;NIHSS评分减少18%~45%为有效;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收集整理的数据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脑血管功能指标采取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干预后的效果可采取n(%)表示,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1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康复效果(92.31%)高于常规组(71.79%),其中康复组显效20例(51.28%),有效16例(4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比较[n(%)]
干预前,2组患者的脑血管功能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康复组、常规组患者的血流速度较干预前升高,特性阻抗、动态阻抗及脑血管外周阻力均下降,且与常规组相比,康复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脑血管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脑血管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n 血流速度/(cm·s-1)干预前13.49±1.17 13.36±1.19 1.035 0.326干预后18.83±1.21 16.29±1.15 8.427 0.002特性阻抗/(Pa·s·mL-1)干预前12.38±1.25 12.48±1.21 0.964 0.418干预后7.53±0.74 9.67±0.98 7.682 0.005动态阻抗/(Pa·s·mL-1)干预前471.49±98.26 472.54±99.15 0.837 0.564干预后361.06±91.42 412.33±93.75 12.351 0.000康复组对照组t值P值39 39脑血管外周阻力/(Pa·s·mL-1)干预前2 125.62±202.37 2 126.86±203.51 0.721 0.605干预后1 823.06±194.18 1 937.53±201.25 11.993 0.000
康复理疗对于缓解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促进神经恢复、预防复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5]。康复理疗能够刺激神经元再生,促进形成新的神经连接,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6-7]。同时,康复理疗还能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风险。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康复理疗,结合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实施康复运动训练,尽早让患者恢复相关功能,达到康复的效果[8-10]。同时,按摩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很有帮助,由家属对瘫痪处进行按摩,对大小关节进行按摩活动,对四肢、手指、脚趾都要做伸缩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11],预防出现后遗症。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如果患者病情比较轻,没有明显的后遗症,要加强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按时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稳定斑块、解除脑血管痉挛等药物,并且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和血压,使其保持在目标范围以内。日常作息要规律,不熬夜,饮食清淡,做到低盐低脂[12]。如果患者卧床,除了上面提到的问题,还要加强翻身拍背,做到每两小时1次,注意皮肤的健康,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同时注意患侧肢体的主被动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经历了长期病痛,患者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心灵上都需要呵护,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训练,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争取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恢复正常生活能力[13]。
本研究对康复组患者实施康复理疗联合针对性护理,疗效确切,干预1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康复效果(92.31%)高于常规组(71.79%),康复组患者康复效果更优。在脑血管功能比较方面,干预前,2组患者的脑血管功能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脑血管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与常规组相比,康复组患者血流速度(18.83±1.21) cm/s、特性阻抗(7.53±0.74) Pa·s/mL、动态阻抗(361.06±91.42) Pa·s/mL、脑血管外周阻力(1823.06±194.18) Pa·s/mL改善更明显。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康复理疗联合针对性护理,采取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及规范用药等多种措施来控制原发病和预防复发,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康复理疗联合针对性护理明显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脑血管功能,对于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康复效果确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