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4-04-17 10:38潘熙哲
康复 2024年3期
关键词:肩痛偏瘫康复训练

潘熙哲

(阳新县人民医院,湖北 黄石 435200)

脑卒中属于临床中的常发性及多发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根据相关研究发现[1]: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一般为200/10万,其中有3/4的患者会导致偏瘫,且偏瘫后发生肩痛情况也较多。脑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等情况,一般在脑卒中发生后的1~3个月内发生。目前,脑卒中后偏瘫伴肩痛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通常认为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肩-手泵机制发生损伤、周围组织发生损伤、炎症等各种因素有关,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会使患者的肌肉发生萎缩、肩关节及手关节发生畸形,导致患者的运动功能发生永久性缺失反应,影响患者的正常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2-3]。有学者通过相关研究发现[4]: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为患者实施康复指导,积极提升患者的肩关节、肘部关节、腕关节及指关节的被动活动性,进而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规范性三级康复疗法,根据患者的恢复早期、中期、后期,为患者实施对应康复功能训练,进而使患者的综合功能得以改善,预防发生后遗症。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阳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分析规范三级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阳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100)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男患者56人,女患者44人,年龄为43~69岁,平均年龄为(55.35±3.25)岁,病程为6~18个月,平均病程为(11.52±2.16)月;观察组(n=100)实施规范三级康复治疗,男患者52人,女患者48人,年龄为41~68岁,平均年龄为(55.96±3.62)岁,病程为6~17个月,平均病程为(10.95±2.75)月。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 年龄在40~80岁之间;② 通过影像学技术确诊为脑卒中;③ 发生偏瘫后肩痛;④ 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 因为肩周炎、类风湿性疾病、颈部相关性疾病导致的肩部疼痛;② 存在局部外伤、皮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③ 肝肾功能及凝血系统功能存在异常;④ 认知功能障碍,且无法正常沟通。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康复疗法:采取中频电疗法、磁疗等物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同时,联合应用心理干预,因受肢体运动功能异常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会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医护人员需要积极安慰患者,鼓励并关心患者,缓解其负面情绪,并为患者介绍康复训练方案,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疑惑,耐心解答,提升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提升其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1.2.2 观察组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① 一级康复:在恢复早期,即发病时间在1个月以内,指导患者在病房中实施早期康复治疗,主要治疗措施有:痉挛体位摆放、患肢的被动训练,健肢的主动训练、腰腹肌训练、从卧位坐起至坐位平衡,再到站起训练,进而使患者的起床功能逐渐恢复,提升患者床上基本日常生活能力,每次45 min,每天1次,每周5次;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学会正确的辅助训练以及照护方法,防止因日常训练不当,再次损伤患者患肢功能。② 二级康复:在恢复中期,即发病后的2~3个月,指导患者在康复病房进行治疗干预,强化基础康复训练,再以患者的康复评估结果为根据,指导患者开展对应的作业训练,联合降温、加压、抬高患肢等措施缓解水肿程度,因为该期间患者的上肢肌张力明显增加,产生分离运动,结合抗痉挛体位、牵伸手法等方法改善痉挛,对患者提供阻力时,保持耸肩、肩胛带前伸、肩关节外展及前屈等训练,每次持续45 min,每天1次,每周5次。③ 三级康复:在恢复后期,即发病后4~6个月,指导患者在家中实施康复治疗,包括指导患者进行吃饭、穿衣、洗漱、上厕所等训练,每次持续45 min,每天1次,每周5次。由掌握训练方法的患者家属指导患者做居家训练。

1.3 观察指标

(1) 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

(2) 干预前后Fugl-Meyer、量表评分(FMA)、自理能力评分(BI)、平衡能力(BBS)。

(3)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t值验算,率(%)表示计数资料χ2验算,当P<0.05时,2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SDS、SAS、NIHSS、Barthel指数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SDS、SAS、NIHSS、Barthel指数对比(±s,分)

表1 干预前后SDS、SAS、NIHSS、Barthel指数对比(±s,分)

组别例数SDS干预前58.16±8.54 58.19±8.63 0.025 0.980干预后43.50±7.87 47.74±8.59 3.639 0.000 SAS干预前60.17±9.17 60.52±9.35 0.267 0.790干预后44.72±7.92 48.64±8.23 3.432 0.001 NIHSS干预前30.89±5.56 30.76±5.43 0.167 0.867干预后10.13±3.25 18.35±4.65 14.489 0.000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100 100--Barthel干预前41.89±5.46 41.93±5.57 0.051 0.959干预后75.63±6.76 62.35±5.49 15.249 0.000

2.3 干预前后FMA、BI、BBS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BI评分和BB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FMA、BI、BBS对比(±s,分)

表2 干预前后FMA、BI、BBS对比(±s,分)

组别例数FMA BI BBS干预后10.14±2.65 20.35±3.67 22.555 0.000干预前49.68±6.79 50.03±6.52 0.372 0.710 100 100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干预前33.46±4.89 33.52±4.91 0.087 0.931干预后69.79±6.35 62.19±4.19 9.990 0.000干预前22.16±4.05 21.98±4.16 0.310 0.757干预后39.89±3.13 34.03±3.06 13.387 0.000

2.3 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100 100--精神健康86.32±4.79 71.52±4.36 22.849 0.000社会功能87.68±6.89 80.13±6.23 8.128 0.000一般健康89.82±5.03 79.68±4.98 14.326 0.000生理职能92.65±4.18 83.35±4.12 15.846 0.000精力88.56±7.85 78.92±9.33 7.906 0.000躯体功能88.34±6.56 76.46±6.15 13.212 0.000情感功能89.82±5.03 79.68±4.98 14.326 0.000生理功能92.65±4.18 83.35±4.12 15.846 0.000

3 讨论

脑卒中后偏瘫伴肩痛属于脑卒中患者的常见上肢并发症,在临床中受到广泛重视。通过现代康复医学理论认为[5-6]:人脑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具有功能充足和代偿效果,经过特殊的反复性康复训练,可刺激脑部血液循环功能,进一步提升病灶未发生坏死区域的神经细胞兴奋性,进而帮助患者大脑损伤区域的损伤神经功能,通过其他区域脑功能区进行代偿,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肢体的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确保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康复干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脑卒中后偏瘫发生肩痛患者实施规范三级康复疗法进行干预,可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患者实施有效的物理疗法及作业疗法,能够帮助患者实现功能再学习和再训练,但只依靠常规的康复疗法进行干预,不具有及时性和正确性,且活动量相对较低,训练时间长度存在明显差异,规范性不足,患者在恢复期间,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痉挛反应,或部分患者不了解功能再学习的相关原理及方案,进而误用,导致其关节功能发生障碍,甚至是肢体畸形,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进程造成影响[7-8]。规范三级康复治疗的应用,重视恢复早期及中期的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血液和淋巴循环,以及新陈代谢,提升神经营养及肌肉运动量,避免发生肩肘关节痉挛,使关节活动度得以维持;同时,在恢复后期的康复治疗中,将手部功能训练、日常活动能力逐渐延伸到居家康复中,使其贯穿整个康复过程,为患者合理提供康复训练,既保障了患者的康复疗效,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康复训练费用,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良好。应用心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沟通能力及面对疾病的自信心,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9-10]。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实施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可提升患者的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肩痛偏瘫康复训练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