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雪
(建昌县人民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300)
下肢骨折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针对该骨折通常是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然而,儿童由于自制力较差,再加上天生好动,这就导致外固定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其很难长时间保持制动状态,极易发生骨折移位的问题[1]。所以,通常都是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患儿的骨折恢复。但是,在对患儿进行手术时,必然需要对患儿进行麻醉,由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尚不完全,对儿童采用的麻醉方式,将会对其手术治疗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安全[2]。所以就需要充分考虑到患儿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就包括患儿对缺氧耐受程度较差,患儿呼吸系统容易受到手术的内容影响,二氧化碳吸收速度较快,所以针对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吸入麻醉,属于患儿全麻的常用治疗手段。在患儿手术中,针对患儿的麻醉方式选择,需要保证麻醉方式起效迅速,在患儿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在完成手术之后,能够快速苏醒,有效减轻患儿的相关并发症。其中七氟烷在临床应用中,血气分配系数相对较低,对患儿的呼吸道刺激影响,所以在小儿手术麻醉中,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儿为对象,旨在探讨分析在儿童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效果及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小球法对其平均分组,各40例。甲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6.3±1.6)岁;包括股骨骨折16例,髌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8例,其他下肢骨折4例。乙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为(5.9±1.4)岁;包括股骨骨折15例,髌骨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7例,其他下肢骨折5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甲组在术中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麻醉流程为:在术前30 min对患儿肌肉注射适量长托宁药物(每千克体重给药0.01 mg),在将患儿送入手术室后,采用面罩诱导的方式(持续吸入6.0%~9.0%的七氟烷)对患儿进行麻醉,氧流量需要控制在4~5 L/min。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按照1.5%~2.0%的浓度对七氟烷的吸入浓度逐渐提高,直到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并将氧流量调整为2 L/min,并使用4.0%~5.0%的七氟烷进行持续麻醉。
乙组在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基础麻醉,麻醉流程为:在术前30 min对患儿泵注右美托咪定(每千克体重给药0.5 μg),在确认麻醉起效后将患儿送入手术室。在术中对患儿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维持麻醉,每小时维持麻醉的给药剂量为每千克体重给药0.41 μg。
(1)在2组患儿接受麻醉的过程中,统计患儿的平均血氧饱和度、动脉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3]。
(2)记录患儿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睁眼时间、清醒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
(3)对患儿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评分作为评估标准,主要针对患儿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角色功能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
(4)在术后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恶心、躁动、呕吐)发生情况[5]。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甲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睁眼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乙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各项麻醉指标比较(±s,min)
表2 2组各项麻醉指标比较(±s,min)
起效时间睁眼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甲组401.2±0.111.1±1.219.3±2.521.7±3.7乙组402.4±0.315.3±1.525.3±3.629.4±5.4 t 24.00013.8288.6587.440 P 0.0000.0000.0000.000组别例数感觉阻滞
甲组HR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乙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HRQOL评分比较(±s,分)
表3 2组HRQOL评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甲组4070.52±5.2171.16±5.2272.23±5.5472.65±5.78乙组4060.54±2.2360.35±3.2560.23±3.5661.54±2.47 t 11.13811.11911.52511.179 P 0.0000.0000.0000.000
甲组术中平均血氧饱和度为(99.4±0.8)%,平均动脉压为(70.6±7.4)mmHg,平均心率为(108.7±8.0)次/min;乙组术中平均血氧饱和度为(98.2±0.9)%,平均动脉压为(60.3±6.5)mmHg,平均心率为(121.8±8.7)次/min。甲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乙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3,P=0.000;t=6.614,P=0.000;t=7.010,P=0.000)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再加上其有着很大的好奇心,又缺乏良好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导致其极易发生下肢骨折的问题。下肢骨折问题,作为我国骨科临床上发病概率较高的骨折类型之一,针对下肢骨折患儿,如果患儿的耐受性较高,依从性较好,能够接受长期制动的话,则通常是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6]。采用手法复位后,外固定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患儿容易出现骨折移位情况,从而会对患儿的骨折愈合,骨折功能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患儿的耐受性较差,难以长期保持制动,则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切开复位治疗在应用中,治疗效果较好,所以大多数下肢骨折患儿,通常选择这一方式进行治疗,其中由于患儿身体机能,正在长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所以在对患儿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对患儿选择合适的手术麻醉方式,从而提高对患儿施术的安全性及顺应性。尤其是要保证患儿在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的状态,才可以保证手术的有序进行,避免患儿出现不良反应。
针对下肢骨折患儿,由于患儿身体还没得到完全发育,其个体差异较为显著,所以为保证患儿手术治疗过程能顺利进行,在临床上需要应用全身麻醉方式,对患儿进行麻醉,其中全身麻醉在应用中,减少患儿的哭闹情况,保证患儿在手术中能够尽量保持平静,控制患儿因为躁动所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降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使患儿的围术期应激反应,能得到有效控制。保证每一位患儿都能够顺利度过围术期。吸入性全身麻醉在应用中,作为当前适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一种麻醉手段,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主要具备以下的临床特点。(1)吸入性全身麻醉,这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深度,不依赖于药物消除半衰期的长短。(2)使用血气分配系数小的吸入麻醉药物,对患者进行麻醉维持,可以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3)可以降低患者的术中知晓发生率,从而能为患儿的快速清醒,提供良好条件。针对下肢骨折患儿,麻醉药物选择也属于其关键内容。
右美托咪定作为临床上的常用麻醉药物,将其应用于儿童,能够有效消除患儿的术中疼痛,使患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的状态[7]。但是,在使用该药物对患儿进行麻醉时,需要使用大量的麻醉药物,这就会加深患儿的麻醉状态,从而极大延长患儿的麻醉苏醒时间,患儿在苏醒后极易发生呕吐以及躁动等多种并发症。
七氟烷这种麻醉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其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并可以在对患者麻醉后进行静脉穿刺,使用复合麻醉药物。将其对儿童进行使用,同时其作为一种吸入性麻醉药物,在临床上也具有广泛应用,采用吸入麻醉的方式给药,将能够使麻醉药物更快地发生作用,通过发挥其较高的亚麻效能以及药代动力学模式,在儿童,肾功能不全以及肥胖患者中,可以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8]。并且七氟烷在应用中,血/气分配系数低,同时患儿的麻醉以及苏醒过程较为迅速,从而能对患儿的血流动学稳定性提供保证,还可以缓解对患儿呼吸道的刺激,从而降低手术风险,避免患儿出现不良反应[9]。同时,采用面罩的方式吸入给药,能够使患儿家属对其进行陪伴和安抚,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提高患儿的配合度,防止患者发生应激反应,使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的状态。并且,该药物还可以发挥肌肉松弛的作用,能够有效强化肌肉松弛剂的作用,大幅减轻患儿的疼痛情况,进一步保障手术的有序进行[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术中平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均优于乙组(P<0.05),这一研究结论表明,针对小儿下肢骨折手术,对七氟烷吸入麻醉方式进行应用,对维持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重要价值。相关学者在研究中也提出,运用七氟烷,对小儿进行麻醉诱导以及麻醉维持,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与本研究结论存在的高度一致性。在患儿的麻醉诱导中,部分患儿存在血压一过性升高情况,患儿心率略微增快,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能为,患儿存在不合作情况,哭闹情况较为明显,导致七氟烷吸入浓度有所不足,麻醉深度偏浅。在患儿的麻醉工作中,良好的麻醉方案,需要保证患儿在手术中拥有着稳定的生命体征,需要具有较强的麻醉可靠性,通过运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方式,可以对吸入麻醉药物的剂量进行控制,从而能正常良好的麻醉诱导以及维持过程,保证患儿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处于无意识状态,保证手术医生,能更好地用手术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患儿在手术中血氧饱和度,平稳度较好,这对避免患儿在治疗中,出现缺氧问题具有重要帮助,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甲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睁眼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乙组,(P<0.05),这就表明,针对下肢骨折手术患儿,对七氟烷吸入麻醉方式进行运用,整体麻醉效果较为显著,对缩短患儿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睁眼时间、清醒时间等相关指标具有的重要价值。在下肢骨折患儿的手术治疗中,患儿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更短,可以保证医生更快开展手术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对患儿的术后清醒时间进行控制,可提升下肢骨折手术的安全性,避免患儿在手术后出现不良反应。
甲组HR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乙组(P<0.05),针对下肢骨折手术患儿,对七氟烷吸入麻醉方式进行运用,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由于受到骨折问题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患儿治疗中,不但需要改变患者的健康状况,还需要对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提升。在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方式对患儿进行麻醉时,通过全身麻醉,可以减轻患儿的恐惧情绪,在患儿完成手术后,要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尽量建立起充分信任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能够逐渐战胜恐惧及焦虑情绪,这对患儿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性,从而能保证治疗效果。
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针对下肢骨折手术患儿,对七氟烷吸入麻醉方式进行运用,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本研究中,七氟烷吸入麻醉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患儿在出现不良反应后,休息一段时间后,已自行缓解。但是在研究中,由于受到手术类型、患者样本量、七氟烷吸入浓度差异、七氟烷的维持麻醉程度差异等因素影响,具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会存在一定差异。在本研究中,由于未针对2组患者在术后应激反应、疼痛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未深入研究七氟烷吸入麻醉,对下肢骨折儿童的术后应激反应疼痛等方面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所以存在着一定的研究局限性,后期相关人员可以从这一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综上所述,在儿童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更快发挥阻滞作用,并可以使患儿术后更快苏醒,保证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的状态,还可以防止患儿出现不良反应,还能改善患儿生活质量。